1、王者荣耀玩家年龄分布有多少小学生 王者荣耀小学生多
68%上班族?那是用的成年人身份证的学生。
2、王者荣耀,为什么让小学生不断痴迷
最近,很多父母都在讨论一款游戏,王者荣耀。它太火了,而且在孩子圈里非常流行。而且很多妈妈说自己两岁多的孩子也爱玩手机。今天谈谈孩子们为什么这么钟情手机游戏。他们玩游戏的时候,心理是怎样的状态?
新闻报道说,西安11岁的童童(化名)曾于去年10月盗刷父亲银行卡九千多元买游戏装备,受访时他承认,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从同学处得知盗刷的方法后直接就把卡里的钱花光了,“没有犹豫,就是想要好的装备,想赢。”
这个孩子的回答让我们看到孩子的真诚。为了赢,就想尽办法去创造条件赢。很多爸妈会想,这么聪明的孩子,要是把劲儿全用在学习上,还怕学不好吗?
可你知道这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吗?知道他为什么把劲儿放在其他地方吗?这都是有原因的,而问题的根结十有八九在家庭环境。

玩游戏非常容易让人上瘾,因为很多游戏给孩子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平台。他们感觉自己在不断升级,不断变得强大起来。这种感觉多好,谁不希望自己能强大一点,再强大一点。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人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心理事实就是人们对优越感和成功感的追求。这种追求自然是与人的自卑感有着直接的联系。”
这个理论你不要觉得空洞,实际上它揭露了很多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的心理动机。孩子的心理很多时候就是在优越感和自卑感中徘徊,好像跷跷板的两端,而父母的爱和爱的方式决定了哪一端会重一点。
游戏往往在不断地用各种方式强化游戏者,让孩子有兴趣玩下去。但是孩子在学习上,你有像游戏那样及时鼓励和表扬吗?
现实是打击孩子优越感的父母更多。比如一个孩子考了90分,父母会问为什么不考95,为什么不冲刺100分。谁谁谁不是做到了么?但是游戏可不是这样,它只要你给钱卖力,马上让你感受到升级带来的快感。
这也是为什么在学习上越吃力的孩子,越沉迷于此的原因。我小时候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但是语文成绩却遥遥领先。幸运的是奶奶从不说我数学为什么只打了85分。他反而经常跟人说我的作文又得奖了,还有一只钢笔奖励。让我觉得特别有面子。
另外游戏让孩子找到一种归属,特别是有团队联盟的游戏。集体作战,多好啊!可以一个人冲锋陷阵赢得同伴的尊重。也能一掷千金给大家都升级装备。在这里称王,感受到自尊。
而你看这些孩子,现实中得到了尊重吗?很多孩子不敢回家,因为一回家就被骂。让一个骄傲的“王”耸搭着脑袋挨训。一比之下,你会更喜欢哪个世界?
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你如果选择粗暴禁止,指责打骂。而不是去反省自己和家庭的原因,只会让孩子的行为更加偏离正轨。
孩子都爱玩游戏,禁止不如疏导。在我们这个时代,想要禁止孩子不去接触电视机这类电子产品,是天方夜谭。你在家里禁止了,能够保证孩子不在学校接触到?或者在朋友亲戚家不接触?
有人问我,要不要禁止孩子接触电子设备。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从来没有提倡禁止孩子去做一件他能够做的事。如果什么都禁止了,那还要父母的教育干什么呢?其实这些玩手机游戏,甚至偷偷充钱的孩子。他们只是觉得好玩,而不是想着去伤害自己的父母。
但是父母没有去共情他们的想法。没有足够的时间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或者长期忽视孩子的心理状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果导致孩子一步步沉溺其中。还有一些父母甚至觉得这样管束孩子丢脸,显得自己小气没面子。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朋友的孩子在玩iPad游戏。才8岁的孩子,眼镜片的厚度比我的还要厚不少,已经有600多度的近视。我说孩子的眼睛都这样了,为什么还给玩ipad?当时他说“孩子班上每个人都有,他不玩我觉得没面子,你知道,他们那个学校,有钱人多。”
我当时就惊出冷汗,还有这个逻辑啊!那我们家是赤贫。因为儿子快4岁半,没有摸过ipad啊!虽然我常常心痒,去网上或者实体店看了又看。最后又忍住了,等他再大一点吧。我没有觉得丢脸,可能是脸皮比较厚。
我不反对给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但是我不想过早给孩子配专门的电子设备。因为我讨厌电子保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一起玩。

很多朋友问我:你家儿子不玩手机游戏吗?玩,但是我们一起玩。怎么玩的?在玩之前,当然先定一个规矩。每天玩30分钟,到点就结束。同意了这个规矩,我们再继续。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会让他感受到尊重,还能养成自律的习惯。
比如刚开始我给他下载了一个恐龙拼图的软件,总共就10只恐龙,他五分钟就玩掉了。后来下载了一个高大上的游戏,画面很唯美,也不吵不闹。可惜的是我俩都不会玩,还一起去网上查攻略,好不容易闯了几关。后来觉得太麻烦,我们就没玩了。也没有去下载新的游戏,就玩其他的去了。因为除了网络游戏,还有很多好玩的。
孩子的世界是现实与幻想交叉的世界。虚拟的游戏环境让孩子体验到这种真实的幻想趣味。如果父母没有关注到这一点,往往就错过了这个神奇的体验。也无法理解孩子为何如此爱虚拟出来的环境。
这几天放暑假,我跟儿子刚好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把变形金刚的电视剧看完了(因为每天规定看一集,20分钟)。当侄子来我家的时候,我们会给每个人幻想一个角色。他们之前就一直玩角色扮演的游戏。但是这次有我的参与,小家伙们更加起劲。
我们去公园,会把公园的各个部分当作基地。他们的想象力完全超出我的想象。我只是开了一个头,接下来就让他们带着我玩。他们会把水管幻想成陆地桥。把天上最亮的那颗星星幻想成塞伯坦。
儿子喜欢声波,那模仿的可像了。过一会就神神秘秘地跟我汇报说自己搜集到了几个不明信号。看上去非常喜欢这个情报官的角色。然后我们每天晚上就去公园玩。玩了很久就换一个游戏。多带着孩子一起玩,特别是大运动量的户外游戏。玩得满头大汗,尖叫,全速冲刺,打滚……
他们的精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回家就睡了。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好玩的,比如一起看一本搞笑的书。一起骑着自行车去周边兜圈,或者去公园溜达,去河边看老人们钓鱼。
大自然这么美,有很多好玩的。就是因为从婴孩时期开始,我们就在一起玩着。他喜欢这样的陪伴,所以一起玩手机游戏,看电影。也很容易一起去看书学习,一起去外边玩。
因为只要有我这个好玩的大玩具在,玩什么都好。这个时候,根本无需刻意去禁止。因为在无形之中,就引导孩子远离了电子产品。而走近了大自然,走近了书本。去拥抱这个真实的世界。
当孩子在真实的世界里得到了快乐,感受到了自尊。那他哪里还有心思沉迷手机游戏中呢。请记住:别让孩子“赢”了这场游戏,却错过这个世界。
3、王者荣耀害了多少学生?
这个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因为对害的定义不同,所以很难对这个问题统计出准确的数字。
4、为什么王者荣耀那么影响学生的成长,国家不禁止呢?
王者荣耀的风靡不是偶然,它的内容、运营、策划都是国内最顶尖的,成年人都抵挡不住它的诱惑,更何况涉世不深的孩子们?但我认为把锅都甩给《王者荣耀》,是不恰当的。王者荣耀面向的对象很广泛,但是未成年人是有时间限制的,当游戏平台判断你为未成年是,一天只可以玩四十分钟。适当的手游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思和积极进取精神。国家禁不禁止有国家的考量,一定程度上网游会给国家带来客观的效益。

其实,在王者荣耀流行之前,孩子们就已经在各自喜爱的游戏里面沉迷,只是当时大家玩的游戏各式各样,媒体和大人批判的火力就集中在了游戏这个大概念上。王者荣耀是不是真的影响学生的成长也要看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孟子要是不好好读书,孟母做的是三迁,可没有哭爹喊娘的说隔壁邻居带坏我孩子。很多家长只要孩子不闹,不烦,电视机一开,喜洋洋一开,然后一看就是半天,还要对外说,我们家孩子真乖,不哭不闹真省心。

等到上学的时候,看见别的孩子见过世面,思维和表述能力都远超自己的孩子,就又哭又闹,写信上访,喜洋洋毒害我的孩子。王者荣耀也是这样。如果这个孩子一边玩着王者荣耀,考试还门门一百分,没有一个家长会觉得,王者荣耀不好。如果一个孩子玩着王者荣耀,门门不及格,全是王者荣耀的错,腾讯毒害青少年,反正从头到尾,家长都没错。之前我在没有物质是不是不该生孩子这个问题下,我的思维是有局限的,我认为物质生活就是吃饱穿暖你要上学我给你学费。今天看见这个问题,我明白了。精神物质才是最重要的。

5、王者荣耀小学生有多少 王者荣耀小学生真实数量多少
“小学生”原本是随着《英雄联盟》的兴起而流行开的概念。起初只有字面的含义,但在用户群体逐渐扩大之后,后也用来泛指游戏水平过低的玩家。作为同一品类、且同样是大DAU的游戏,《王者荣耀》也继承了人们口耳相传的“小学生群体”。
我们时常会在微博、朋友圈看到有人吐槽自己队友“带不动”,以及一些玩家向的媒体对于真正小学生用户的调侃。
但这款手游里的小学生真的有看上去这么多吗?极光数据、TalkingData等机构的数据告诉我们,小学生似乎不该背这个锅。
TalkingData的《王者荣耀热点报告》显示:《王者荣耀》主要可以分为“学生族”和“上班族”两大群体,学生用户在总用户群中占比为24.5%,上班族占比则为68.7%,这也和常规的手游用户分布大体一致。而在24.5%的学生用户中,大学生占比高达21.8%,中小学生只有2.7%。极光大数据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也给出了类似的结论,《王者荣耀》的用户群体中,14岁以下用户只占3.5%。
不过,虽然第三方机构的数据偏向于认为学生用户占比偏低,但来自腾讯的数据依然更为支持传统的观念。
根据腾讯浏览指数平台,在近半年来,关注《王者荣耀》的用户中,年龄在12岁及以下的用户占4.78%,12岁至17岁的用户18.53%。虽然以小学生用户为主体的12岁以下用户占比依然是个位数,但在反映用户低龄程度的“00后”用户占比上,这一数据依旧超过20%。换言之,按照游戏里最为普遍的5V5对战模式来看,平均下来每场比赛都有个队友是00后,每四场有个队友是12岁以下的低龄用户。
6、王者荣耀老师知道学生登陆时间
在《王者荣耀》中,有许多常用的名词,这些名词对于新手玩家来说是必须要知道的。因为在游戏中大部分玩家都是用代名词来交流,比如打野、红蓝BUFF、补刀、兵线等。如果不知道这些名词,在游戏中就很难和队友完成战术沟通,那么究竟这些词意义是什么,这里就给新手玩家进行一下简单的解释。
7、为什么“王者荣耀”让学生深陷其中?
“不会玩就别玩,作业写完了吗,小学生就别出来坑队友!”随着“王者荣耀”的风靡,坊间开始流行这样一句话。近日,正在上小学的小林因技术不精,在“王者荣耀”游戏里一直被对家玩的“兰陵王”追杀,情急之下他竟然选择了报警,让民警助他退敌。
从幼儿园孩子到大学生,从建筑民工到网红明星,“王者荣耀”游戏就如“电子鸦片”般,“瘾”者无数。据腾讯的数据显示,“王者荣耀”注册用户数超过2亿,每天的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其中11岁至20岁的玩家比例高达54%。
游戏玩家呈现低龄化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青少年作为手游的主力军,他们在游戏的留存、活跃,甚至付费上都有惊人的潜力,但同时,因世界观、人生观尚不成熟,更容易沉迷游戏,深陷其中。

“熊孩子”沉迷游戏
“110吗?我被人追杀了!快来救救我!”两周前,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公安局接警台的电话里传来了一个稚嫩的声音。而当工作人员询问对方在哪里被追杀时,电话里却传来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回答,“我在‘王者荣耀’里被人追杀,已经被杀死好几次了!”
小林今年13岁,非常喜欢拿妈妈的手机玩“王者荣耀”,他在游戏里玩的是“鲁班七号”,没想到这次上线只要一出门就会被“杀回家”,一气之下小林就拨打了110。
泰顺县派出所的民警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小林多次拨打报警电话的行为已经扰乱接警台的正常工作,调查后对小林和他母亲都进行了批评教育。教育之后,小林没有再因玩游戏而报警了。
无独有偶,5月2日,福建省晋江市龙湖派出所接到报警,00后少年彭某因沉迷“王者荣耀”游戏,多次偷香油钱买装备。5月9日,晋江一学生沉迷“王者荣耀”游戏,因手机被拿走,持刀与父对峙。
为了能在“王者荣耀”游戏中有更强的战斗力, 充值自然在所难免。据媒体报道,福州某三年级小学生半小时为游戏充值5000多元;深圳12岁小学生偷家里保险柜2万元充值游戏;浙江某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使用家长的手机玩游戏,花掉3.8万元。
在知乎平台,家长也发起了“孩子玩‘王者荣耀’充钱,父母该如何维权”“5岁的儿子要玩‘王者荣耀’怎么办”等话题,特别是在小学,“王者荣耀”已经被家长视为“电子鸦片”。
“‘王者荣耀’已成了学生们学习之余的主要话题,一到下课,几个学生就凑在一起讨论出什么装备、买什么皮肤,不玩的反倒显得格格不入。”小学老师李涵(化名)告诉记者,班上有很多学生都在玩“王者荣耀”游戏,女生竟然也在玩。她认为,孩子这么小就玩游戏势必会影响认知和学习,即使在课余时间玩游戏也会非常占据精力。

被“扭曲”的历史
除了“王者荣耀”可能影响学业、造成财产损失,让家长们更担心的是被“王者荣耀”“扭曲”的历史。他们认为,小学生都还没学过真正的中国历史,让游戏先入为主,形成了对历史人物的角色定位,会对历史有误读。
有老师吐槽,现在学生写日记全都是“王者荣耀”,DOTA,猪队友。其中一篇小学生作文《我眼中的荆轲》,在网上广为流传。日记中,荆轲成了女性角色,“如果发挥正常,她可以超神,甚至可以拿到一个令人激动万分的MVP(全场最佳表现选手)。虽然她不能够和李白、刘备、韩信、宫本武藏等厉害的人物抢野怪,但她起码可以从中捡到一个红buff(游戏术语,指增益状态——记者注)”。
在“王者荣耀”中,荆轲变成了女的,诗仙李白变成了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诸葛亮的职业则是法师……据光明日报网络投票调查显示,对于游戏篡改历史人物性别的现象,超七成网友认为“游戏设计一定要尊重历史”。
《光明日报》曾发表名为“荆轲是女的?小学生玩《王者荣耀》还能学好历史吗?”的文章。文中认为“王者荣耀”用历史人物作为游戏角色,但却和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并无挂钩,内容和精神被架空,有名无实。
《人民日报》随后转载了该文章并怒怼道,开涮古代名人,只有轻佻,不见敬畏。当历史被毁容,乃至被肢解,不仅古人遭冒犯,今人受惊扰,更误人子弟,苍白了青少年的灵魂。不是所有东西都可游戏,开发手游,利益之上还有责任。如果利字当头,连小学生也不放过,恐怕只有耻辱,不见荣耀。
迫于舆论压力,“王者荣耀”将“荆轲”角色在体验服中更名为“阿珂”。更名之后的游戏角色,在故事背景方面也进行了更改,但玩家并不买账。
李涵认为,小学生学东西,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在里面,对于历史观念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认识,很难保证不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历史课学习,同时也会对老师的教学造成困扰。

实名制沦为虚设
为了防止未成年人长时间玩游戏而耽误学业,“王者荣耀”游戏客户端发布了关于游戏实名制的公告。通告的最后截止时间显示,5月17日之后,没有通过腾讯游戏实名注册和防沉迷系统完成实名认证步骤的玩家将无法再进入游戏。根据防沉迷系统,未满18岁的玩家每天只能玩两个小时。
2016年年底,文化部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新规中明确规定,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要求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实名注册,并保存用户注册信息,不得为使用游客模式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内充值或者消费服务。2017年5月1日,新规正式开始施行,网易、腾讯等旗下网游纷纷开启实名认证。
事实上,“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早在2007年就已经正式施行,但是始终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淘宝以实名、代认证等关键词检索时也跳出了很多实名认证商家,其中一家单月成交量867笔。而在网上搜索“身份证号大全”,也发现有大量身份证信息出现。记者尝试在手游中使用这些网上随意可以搜寻到的身份证信息,顺利完成了实名认证。
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小学生还发帖吐槽了实名制的鸡肋,“作为一个小学森,又手残,又菜鸟,打野老被说,打团老是缩,但是,我是不会因为实名制放弃这个游戏的。之前点实名的时候,发现一个护照认证的选项,瞎填一波,竟然通过了!不用谢,请叫我雷锋!”“学生党一枚,好不容易放假了,听说要实名制,好慌啊,机智的我随便上网找了个身份证,居然通过认证了,谁也别想阻止我开黑去了!”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局长、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何寄华表示,实名认证在手游市场名存实亡。网络支付方式确实给市民带来快捷和便利,但我国频频发生的儿童、青少年陷入游戏“消费陷阱”的事件,应引起家长们及国家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他建议,企业应严格实施手游实名认证。用户每次进入手机游戏账号登录时,应进行人脸识别,做到人证合一,不能进行身份识别的,都视为未成年人,禁止使用。这样才能有效区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用户。
8、王者荣耀小学生的游戏
在小学生玩的比较多的游戏中,首先玩荣耀、LOL的,就鄙视那些玩低幼游戏的;但是还有玩Minecraft我的世界的小朋友,则鄙视前者那些整天就知道“今天我又5杀”的MOBA小玩家。
9、王者荣耀小学生英雄有哪些
王者荣耀小学生常用的英雄,一般都是操作简单、伤害不俗、“颜值”高、容易浪的英雄,以下列举几位小学生喜欢用的英雄:
韩信。该英雄一技能、二技能均有很长的位移距离,且外表霸气,对于小学生是不小的诱惑;
鲁班七号。这位英雄看上去比较可爱,小学生会很喜欢;范围攻击能力高,伤害高,操作要求不大,适合小学生使用;
亚瑟。作为骑士王,操作很简单,博得不少小学生的喜爱。
除以上几位英雄之外还有不少,仅作为举例,只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