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强度是多少
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常数:太阳辐射强度就是太阳在垂直照射情况下在单位时间(一分钟、一天、一个月或者一年)内,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所得到的辐射能量.如果在特定的情况下测量太阳辐射强度,就叫做太阳常数.也就是说,必须是在日地平均距离的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在1分钟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就称为太阳常数.它是用来表达太阳辐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
这里需要解释几个概念:
日地平均距离:15000万公里
在大气上界:就是说不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即在没有大气的情况下.太阳常数的数值,由于观测年代不同,以及观测方法和推算方法的不同,在不同的书籍和资料中,其数值常不一致,变动幅度在1.90-2.90卡厘米/2.分之间.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决定采用1.98卡/厘米2.分.近年来,在宇航事业取得新资料的情况下,经过大量观测和分析,测得新的太阳常数为1.95卡/厘米2.分.据研究,太阳常数也有周期性的变化,这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有关.因此,在长期气象预报过程中,常把太阳常数和太阳黑子的周期变化联系起来,分析气候长期变化的趋势,为国民经济计划服务.
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太阳常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垂直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强度,但太阳常数到达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之间,存在着下面的数学关系式:I=I0.sinh式中,h为太阳高度角,I0为太阳常数,I为投射到大气上界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上式表明:大气上界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强.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太阳辐射强度就等于太阳常数.因此,太阳常数就是到达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的最大值.
2、该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完成问题。
小题1:A
小题2:C
3、太阳辐射影响什么?
太阳辐射过高那么地球就会升温,因此地球的动植物就无法生存.
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太阳活动剧烈对地球不是好消息.如果太阳很安静的进行自身的活动,那地球就欣欣向荣,万物生长靠太阳么.
4、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几条主要去路 请选用以上数据计算:(1)地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约为 ..
(1)23.3%
(2)1.26×10 18
(3) 每生成1 mol葡萄糖所需吸收的能量
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什么三种方式
1、吸收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
2、反射作用
大气中的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主要对可见光具有反射作用,会将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中去,这种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
3、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和微尘把太阳辐射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从而削弱了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
(5)太阳辐射游戏攻略扩展资料:
经过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总辐射。就全球平均而言,太阳总辐射只占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45%。总辐射量随纬度升高而减小,随高度升高而增大。一天内中午前后最大,夜间为0;一年内夏大冬小。
太阳辐射能在可见光线(0.4~0.76μm)、红外线(>0.76μm)和紫外线(<0.4μm)分别占50%、43%和7%,即集中于短波波段,故将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
6、太阳辐射中辐射能力最强的是什么光
太阳能光谱能量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其中紫外区占3%、可见光占(42%)和红外区占(55%)。
其中
1、波长在200-370nm(纳米)谱带为紫外线谱带,它的穿透性强,可以到达人体皮肤的深处并引起皮肤黑色素沉着、物品老化褪色等。
2、波长在380-780nm为可见光谱带,它对人体没有直接伤害。
3、波长在850-4000nm为红外线谱带,它的热量高。
7、太阳辐射和大地辐射
当把太阳(表面温度约为5900K)辐射和地球(地表温度为290K)辐射近似看成是黑体辐射时,光谱辐射通量的密度的分布曲线如图2-5所示。由图可见,太阳辐射最大值在可见光谱段,其峰值波长为0.47μm,而地球辐射则位于热红外区。
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处的垂直入射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值,平均太阳常数值是1400W/m2,而通过大气到达地面的有效辐射通量密度为913W/m2,只占太阳直接辐射于大气上界的64.5%。图2-6给出了大气上界辐照度,海平面上太阳辐照度的分布曲线。该图给出的是平均日地距离上的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太阳常数值是有年周期变化的,近日点时,太阳常数值达到1438W/m2;远日点时,太阳常数值达到1345W/m2。由此可见,由日地距离引起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的年内变化,可达7%。
地面或海面在接受太阳辐照度时,还因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太阳高度角大时,穿过的大气层薄;太阳高度角小时,穿过的大气层厚。事实上,太阳辐射在地面上的辐照度还因纬度与高度不同而变化。这需要进行专门的太阳辐射测量。
图2-5 太阳和地球表面温度近似为5900K和290K绝对黑体时光谱辐射通量密度曲线
图2-6 大气上界(实线)和海平面(点线)的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
太阳辐射能量绝大部分分布在0.2μm到3.0μm的范围内,因此遥感技术常用的波段为0.32-1.1μm,其辐射通量密度占总辐射通量密度的85%以上。但是随着对地物光谱的深入研究,发现1.55μm及2.10μm附近,各类岩石有较明显的区别,因此占总辐射通量密度8%的1.4-2.5μm波段巳成为极其重要的遥感波段。
地球辐射的能量来源主要为太阳的短波辐射和地球内部的热能,而与地球辐射直接相关联的则是地表的热平衡。这种热平衡一方面因太阳辐射引起地表增温,热能从地表向地壳一定深度传导;另一方面,地球内部的热能也要通过地壳传递到地表上来,两者在地表下一定深度处达到热量平衡。在平衡线以上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地温随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发生日变化与年变化;在平衡线以下的部位主要受地球内部热能分布的影响。因此,地球的长波辐射主要是由太阳短波辐射转化而来。
平衡线在地球上各处的深度是不同的。局部地区,地内热对流使地表温度急增,形成地热异常区,与周围地表的热辐射有很大差异,主要受地球内部热能的变化所控制。利用地热异常区在热红外的波谱特征,可用热红外遥感来研究地热。
海水的温度变化比大地复杂得多,因为海洋中有大、中、小不同尺度的涡流,还有海流、洋流等对流作用,因此海面的辐射研究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大地的温度是有变化的,温度变化时,其辐射的分布曲线各不相同。由图2-5可知大地辐射的能量分布在从近红外到微波段这一很宽的范围内(其峰值波长为9.7μm),但大部分能量集中在8-14μm之间。
遥感常用波段范围为8-14μm,这波段的辐射能量占大地总辐射能量的50%;而3-5μm,仅占总辐射量的1.0%以下;由于波长14-30微米波段的辐射量占总辐射量的30%,所以近几年来对这个波段在正加紧研究用于遥感的可能性。1mm以上的微波波段,虽然所占能量很有限,但探测器的接收灵敏度高,因此被动式微波遥感也是广泛使用的一种遥感方式。
8、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
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
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
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太阳辐射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 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 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9、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几方面的影响?
1、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对地球有三方面的影响: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10、哪些生活事例可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给地球带来光和热,是地球大气运动重要的动力。太阳辐射不均产生了地球的五带。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是地球生物的重要能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