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恭孝章皇后的名字
孙氏原籍邹平,因为父亲孙忠任永城主簿,她的幼年是在永城度过的。孙氏天生丽质又聪明伶俐,小小年纪已经名动一城,很多人都对这个小女孩的美丽赞不绝口。小孙氏的美名渐渐传开,最后传到了一位原籍永城的贵妇人耳里。
这位偶然返乡的贵妇人有着非同凡响的身份,她是仁宗张皇后(这时还只是太子妃)的母亲彭城伯夫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让人将小孙氏带到了自己的面前。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她多年出入皇宫和诸王府,眼中见过的美女多如过江之鲫,这时却也不禁对这个小女孩刮目相看,认为她的确是美貌惊人。
喜欢管闲事的彭城伯夫人立即想到了自己的外孙——皇太子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虽然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尚未长成,但是美人难得,又是自己的同乡,彭城夫人认定她与自己的外孙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双。
从永城返回京里,彭城伯夫人立即不遗余力地向女儿女婿、乃至明成祖朱棣及掌宫王贵妃等人推荐小孙氏为太孙妃。
听了彭城夫人的话,明成祖也不禁好奇,决定召小孙氏入宫。看过之后,成祖对小孙氏确实非常满意,只是鉴于她的年龄太小,成祖便做出了将她“养于宫中”等待成年的决定。小孙氏从此成为仁宗张皇后的养女,与自己未来的丈夫宣宗朱瞻基一起长大。
2、《大明风华》一经播出就被嘲讽不懂历史,到底错在哪?
《大明风华》一开场就是著名的朱棣造反称帝的场景,朱允炆打开了朱元璋的画像,就是这个画像让大家开始嘲讽《大明风华》剧作人员的不懂历史。
1、朱元璋的外形有误
朱元璋的外貌一直被传是一个鞋耙子脸,脸非常长,但是这是错误的,是清代某位"杜撰"的画家,故意丑化了朱元璋,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画像已经流出,是一个小圆脸。《大明风华》的剧作人员真的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懂了一点历史,居然还是虚假历史。
剧中朱元璋
2、扭曲历史
电视剧中的孙皇后和胡皇后被设定成一对姐妹,在朱棣登基的浩劫中失散。但是真实的历史中这两个人没有任何关系。历史中记载的孝恭皇后孙氏,是山东邹平人,父亲孙忠也没有惨遭厄运,朱棣担心自己心爱的孙子朱瞻基将来会有外戚干政的风险,就挑选了孙氏这个没有什么背景的小姑娘到宫里陪伴朱瞻基。
朱瞻基和孙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感情深厚,朱棣看在眼里又害怕孙子被情所困没法做好一个皇帝,又自作主张给朱瞻基找了一个沉稳大方的媳妇就是胡氏。胡氏在没有嫁给朱瞻基之前从未见过孙氏,更不可能有血缘关系。
朱瞻基登基以后,并不爱胡氏,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立了她为皇后,但是也给了孙氏无上的荣耀。等到孙氏怀了孩子,这个时候胡氏作为皇后却一直没有怀孕,朱瞻基便以皇后没有子嗣为理由废了胡氏,立孙氏为新的皇后。胡氏居住别宫,但是朱瞻基还算一个有良心的人,在物质上面并没有亏待胡氏,每到宴会,也必命她居于孙氏之上。
电视剧里面还有官职架空历史这样的槽点,只希望这样的电视剧播出的时候一定要加上“此故事纯属虚构”的警示语。
3、历史上明宣宗孙皇后是才女吗? 她有什么才能?
蔡东藩:孙贵妃体态妖娆,性情狡黠,少成若天性。百般取悦上意,几把这位宣宗皇帝,玩弄在股掌中。
此人权术第一流,过去逼胡皇后退位。后来,发生英宗被瓦剌俘虏,断然继立代宗。代宗病重后,又首肯政变,迎接英宗复位。可谓八面玲珑的人物。
仅此而已。
4、大明朝明宣宗朱瞻基两位皇后都是谁
朱瞻基即位后想立贵妃孙氏为皇后,便用意开导胡皇后,让她以有病为由辞掉皇后之位。朱瞻基由此废了胡皇后而改立孙氏为皇后,胡氏居住别宫,但是朱瞻基并没有亏待她,恩御进膳如常,每到宴会,必命她居于孙氏之上。
5、靠偷子而当上皇后的孙氏,孙皇后偷的是谁的子
明宣宗的第二任妻子孙皇后,算是后妃群中数得着的幸运儿。然而她的幸运却不折不扣是卑鄙手段换来的。可是纵观她的一生,我们实在看不到“报应”两个字显灵。
孙氏能够当上皇后,是因她为明宣宗“生”了长子朱祁镇——未来的英宗皇帝。然而,直到她母因子贵,平平安安地做了几十年皇后、太后去世之后,英宗才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孙氏所生。
6、山东省邹平县西董镇皇后村出过皇后吗
在著名的北京明十三陵的景陵安葬着一位山东邹平籍的正宫皇后,这就是明宣德皇帝的孙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她是邹平人,永城县主簿孙忠女。年幼时,因容貌俊美,被诚孝皇后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看中,常常入宫说孙忠有个好女儿,遂被选入宫内,当时年仅10余岁,成祖命养在张氏宫中。后宣宗(当时为皇太孙)到了结婚年龄,济宁人胡氏,被选为皇太孙妃,孙氏被选为嫔。宣宗即位,册封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
按照旧时的宫廷礼制,皇后被册封后赐金册宝(印),贵妃以下有册无宝。孙氏入宫后,极受宣宗宠爱,宣宗遂破格于宣德元年(1426年)五月,向太后请示,制金宝赐与孙氏。此后,明代诸帝贵妃被册封,均册、宝俱备。
胡氏、孙氏,一皇后,一贵妃,虽受恩宠,却都没有生儿育女。孙贵妃暗地里将其他宫女所生的孩子(即英宗)据为己有,伪称是自己所生。从此恩宠更在胡后之上。胡后身体不好,常常有病,渐被宣宗冷落。宣宗为立孙氏为后,命胡后上表辞位,以早定国本(太子)。宣德三年三月,胡后辞位,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贵妃孙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
英宗即位后,孙氏被尊为皇太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蒙古瓦剌部所俘,太后命郕王监国。景泰帝(郕王)即位,尊孙氏为上圣皇太后。英宗被囚,孙太后多次派人送御寒衣裘。英宗被放回,幽居南宫,太后常去看望。后来,大官僚石亨等人导演的“夺门之变”,也是先秘密征得孙太后的同意才动手的。英宗复辟后,为孙氏上徽号“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四日,孙太后去世,谥“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合葬景陵。
邹平孙氏家族作为山东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值得历史学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