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宫秋》讲述的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哪一位的故事
《汉宫秋》讲述的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王昭君的故事。
《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讲述的是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汉宫秋》不拘泥于史实,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
首先,剧本把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改为匈奴强盛,昭君出塞是在胁迫下进行的,从而突出了王昭君对祖国深沉的感情。
其次,将画工毛延寿的身份改为中大夫,索贿未成,将昭君的画图献给单于,唆使匈奴攻汉,成为被谴责的主要对象。
作品的主要内容描写了汉元帝对王昭君的爱情,同时,又写出了王昭君对祖国的感情,并把这两方面的描写交织在一起。此外还批判了封建社会昏庸无能的文武百官,痛斥他们存大敌压境时的怯懦态度;批判了他们在太平时可以共享太平宴,国难时却不如一个女子。
这个剧本的创造,抒发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感情;当时正处在民族压迫极为严重的元代,因此,这个剧本富有现实意义。但这个剧本所写的,并不符合史实。王昭君并没有自杀,而是嫁到匈奴去的,作者是借古讽今。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唱腔优美。它在唱词中所表现的辽阔、深远、粗犷的塞北风光以及在画面中所渗透的怀念和忧伤,形成了唱词意境的独特风格,堪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唱词细腻、优美、明丽的意境相媲美。
作者简介:马致远,元代文学家,生卒年不详,大约在1250—1321年之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过着归隐生涯。他还曾参加过名震一时的元贞书会,与艺人们一起编剧。
一生所作杂剧十七种,计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与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合撰《开坛阐教黄粱梦》、《江州司马青衫泪》、《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西华山陈抟高卧》等七种剧。《刘阮误人桃源洞》尚存残曲。
2、马致远《汉宫秋》赏析
1、艺术特色鲜明,结构精妙。第一折写王昭君不肯向毛延寿行贿,被点污图像,发入冷宫。可是汉元帝在一次巡宫的时候,听到其琵琶声,发现是一位容貌出众、多才多艺的女子,对其产生了强烈的爱情。这一节气氛欢快,元帝与昭君沉浸在幸福之中。
2、第二折和第三折写毛延寿把美人图献给了匈奴呼韩邪单于,于是呼韩邪以武力威胁汉朝,强迫汉王朝交出王昭君。汉元帝本来坚决不让王昭君出塞,无奈文武大臣都怯懦无能、畏刀怕箭,没有人敢带兵去抵抗匈奴。汉元帝费尽口舌反反复复责备群臣,他们仍然是不出任何抗击匈奴的计策。
最后汉元帝只好到灞桥为昭君饯行,眼睁睁看着被匈奴使者带走。王昭君到汉番边界即投江自尽。在这两折中,汉元帝面临着意想不到的灾祸,竭尽全力挣扎,终于没能逃脱悲苦的命运。他由欢乐的顶峰一步步跌入痛苦的深渊。
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离别是整个故事最大的转折点,也就是逻辑上的高潮。在《汉宫秋》这个剧本中,逻辑上的高潮与感情上的高潮并没有重叠在一起,因为汉元帝满腹的辛酸和悲苦在送别时还没来得及尽情倾诉。
3、第三折逻辑上的高潮的出现,已经造成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情势,从而为后面抒发感情上的高潮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前三折的戏全都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全是为第四折积蓄力量。由于前三折铺垫得好,才能形成一个特别激动人心的场面。
4、第四折的构思非常巧妙,作者让汉元帝做了一个梦,梦见昭君从匈奴逃回汉宫,但他还没来得及与昭君细诉衷肠就被大雁的叫声惊醒。于是,他徘徊于殿前,对着大雁淋漓尽致地倾诉了极度苦闷忧伤的感情。
(2)汉宫古记游戏攻略扩展资料:
《汉宫秋》主题鉴赏:
作品的主要内容描写了汉元帝对王昭君的爱情,同时,又写出了王昭君对祖国的感情,并把这两方面的描写交织在一起。此外还批判了封建社会昏庸无能的文武百官,痛斥他们存大敌压境时的怯懦态度;批判了他们在太平时可以共享太平宴,国难时却不如一个女子。
这个剧本的创造,抒发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感情;当时正处在民族压迫极为严重的元代,因此,这个剧本富有现实意义。但这个剧本所写的,并不符合史实。王昭君并没有自杀,而是嫁到匈奴去的,作者是借古讽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汉宫秋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描写什么节日?
寒食节,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出自唐代韩翃《寒食》,原文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3)汉宫古记游戏攻略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作者简介: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