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游戏攻略 > 认识地球游戏攻略

认识地球游戏攻略

发布时间:2020-04-05 00:16:32

1、认识地球麝鼠怎么做

1、气 +火=闪电 +水=雾 +岩石=沙子 +雾=云 +海草=蕨类植物 +鱼=火蜥蜴 +蜥蜴=鸟 +地鼠=蝙蝠 +树=长笛 2、煤炭+鸟=乌鸦 3、黏土+火=砖块 +轮子=陶罐 4、云 +冰=雪 +哺乳动物=羊 5、DNA+水=浮游生物 +阳光=海草 +DNA=病毒 +泥土=蘑菇 6、黑暗+哺乳。

2、认识地球的四个阶段

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这是人类对地壳运动认识过程不断深化发展的三部曲。地球外球转动说地球外球转动说是江发世于2012年提出来的,后来又经过了修改。江氏依据参照物将地壳运动划分为:1、以黄道面为参照物的地壳运动;2、以地轴为

3、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1、亲眼见到的样子不一定是真实的。
2、人类肉体是有限的,而思维可以超越肉体——某种意义上。

4、人类对认识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什么过程

天圆地方说: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的说法,也有“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说法.球体: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椭球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并非是一个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不规则球体:人们经过进一步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不同地区的半径和赤道半径不等长,是一个不规则球体.20世纪,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证实了地球是个不规则球体.所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天圆地方——球体——椭球体——不规则球体.

5、认识地球ppt

地球——我的家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学生了z解地球,了y解我们周围的环境,了n解地球污染的状况,使学生认8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自身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从8小u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操。 活动形式:诗歌、小o品、舞蹈、合唱、三j句半。 活动过程: 一l、队7会开s始仪式 4、各小j队0汇报人z数; 8、中1队7长6向辅导员老师报告人j数; 4、整队7:全体起立——出旗——敬礼——礼毕——齐唱队8歌; 7、中8队4长3宣布队5会正式开q始。 二d、主持人h (男):无i论你走到天r涯海角。 (女n):无p论你穿过山k山d水7水0。 (合):最终——我们还会在此相会。 (男):因为1我们拥有同一c个d地球。 (女y):因为0我们拥有共同的环境。 (男):地球就像我们的妈妈,哺育我们成长8,我们是地球妈妈的孩子e。 (女t):地球妈妈爱我们,我们也w爱地球妈妈。 (男):一o个g地球就是一q个k家庭。 (女y):一u同生存,共济命运。 (合):“地球——我的家”——主题队3会现在开q始。 述。 三j、地球简介2 (甲):首先让我们一s起来听听地球妈妈的自述。 地球:我是地球,说圆不j圆,说方2不y方6。我是一d个r椭圆彤的球体。我的身上a有海洋、森林、河流、山b川a、丘陵、平原,我的内2脏中3有煤炭、白银等各种矿产,我是一j个y生机勃勃的被绿色植物覆盖的球体。 四、配乐诗 (乙o):请听配乐诗《美丽的家园》 5、宇宙间只有一z个s地球,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地方5。 6、从2外层空间看是一d个v蔚蓝色的星球,在阳光照耀下y,反1射着朦胧的光芒。 5、地球上l,有辽阔的海洋,茂密的森林,广f阔的田野。 5、在阳光雨露的照射和滋润下j,到处生长0着动物、植物。 1、地下o埋藏着各种矿物。 合:我们为0自己a能有这样一a一a个v物产丰j富的家园而庆幸。 五j、小b品《地球的苦恼》 (甲):地球是这么g的美丽,可是我们的地球妈妈却整天p唉声叹气3,这是怎么j回事呢?请看小m品《地球的苦恼》。 六4、拍手0歌 (乙q):我们的地球妈妈再也z禁受不u了e这样的折磨了f,否则她真会死去的。 (甲、乙w):要想天k空蓝起来,要想大q地绿起来,要想花儿p开l起来,要想鸟儿a唱起来,要想环境好起来。 全班齐: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热爱地球。 甲:我们愿意亲自用手2,建设我们自己w绿色的家园。下w面请听拍手1歌。 (全班齐) 你拍一l、我拍一q,地球妈妈穿花衣。 你拍二v、我拍二i,人o与o动物好伙伴。 你拍三t、我拍三l,爱园爱家爱自然。 你拍四、我拍四,争当绿色小k卫c士j。 你拍五n、我拍五w,减少1污染靠你我。 你拍六0、我拍六8,勤俭节约人m长6寿。 你拍七c、我拍七y,生命之l树要珍惜。 你拍八y、我拍八z,滥杀生灵是自杀。 你拍九u、我拍九w,山v青绿水3长2存有。 你拍十t、我拍十o,保护环境千h秋事。 七y、表演三x句半《保护家园》 乙a:珍惜地球,就是爱惜自己f,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s类。 甲:瞧,宣传小i队5来了i。 八r、舞蹈《采蘑菇的小d姑娘》 (乙s):地球妈妈变漂亮了q,我们小h朋友q就更高兴。瞧,一h群小w姑娘来到了e森林里采蘑菇。 (甲、乙s):请欣赏舞蹈《采蘑菇的小f姑娘》。 (甲):我们头顶同一t片5蓝天j,脚踏同一c片2土k地。 (乙t):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只有一i个h地球。 (甲、乙o):让我们携起手7来,留下y那茂盛的丛林,珍惜那蔚蓝的天k空,保护每一g寸u空间。 九a、读倡议书1 主持人g:请听四(1)中6队5的倡议。 少8先队0员们: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该成为0环境保护的小m模范。为0此,我们向少0先队6员倡议:人i人b争当“环保小f卫o士n”。 5、认2真学习b环境知识,关心2社会环境问题。 4、积极参加环境宣传、劝1说、阻止6破坏环境的人h和事。 1、从0我做起,从2小t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r,不u乱丢垃圾。 6、节约能源,随手2关灯、关好水8龙头。 4、节约资源,尽量不m使用一a次性物品。 亲爱的小w伙伴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好地球妈妈吧! 十v、齐唱《热爱地球妈妈》 (甲):百川o汇集,变成浩瀚的大s海。 (乙l):众人w齐动,营造秀美的春天a。 (甲):我们不b能再破坏环境了y。 (乙h):同学们,让我们积极投入p到保护地球的行列中2去吧! (甲、乙l):因为4我们只有一s个g家。 (甲、乙x):让我们同唱一u首《热爱地球妈妈》共同祝愿地球妈妈健康长3寿。 全班朗诵:《热爱地球妈妈》 十h一d、队7会结束仪式 甲:下j面请辅导员老师讲话。 0、辅导员讲话:亲爱的队3员们,这次队4会开n得非常成功,你们通过优美的舞姿、感人u的话语、动听的歌声提出了d许多破坏环境的不v合理现象。老师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你们能更加爱护我们的地球,热爱我们的家园。 7、呼号。师:准备着,为4实现共产主义l事业而奋斗3。(举右手4成拳) 学生答:时刻准备着。 6、退旗(全体起立) 甲、乙g主持人b:四(1)班《地球——我的家》主题队1会到此结束。 这是差不u多的类型2011-10-29 19:20:26

6、认识地球教案

活动一:导入,了解历史上人们对昼夜变化的认识。
1、谈话导入:
2、知道是什么原因产生昼夜交替变化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猜想一下。
3、介绍历史上人们对这个现象的认识过程。
(1)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呢?关于这个问题,过去人们也非常想知道。历史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介绍“地心说”和“日心说”。
(2)老师总结:昼夜的变化是地球、太阳的位置相互变化的结果,但是历史上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通过好多天文学家的努力,证实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才是地球、月亮等天体的中心,实际上地球本身自己也在运动。
活动二: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
1、我们知道了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但是昼夜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让我们先来共同研究几个问题。
(1)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它什么时候从哪方升起,何时又落向何方?分析这个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同学们可以借助桌上的地球仪研究一下。(地球是自转的,自西向东转)
(2)我们看到太阳的变化,两次变化一般间隔多长时间?讨论研究一下,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3)白天与黑夜交替的变化是伴随什么现象发生的?
学生讨论、交流。老师总结。(地球自西向东运转,自转一周大约是24小时,昼夜现象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
模拟实验研究昼夜交替变化的原因。
师:我们已经知道昼夜现象是与太阳的东升西落相伴发生的,太阳升起后,进入白天,太阳西落后,进入黑夜,也知道了地球能自转,自转一周是24小时,为了进一步搞清楚昼夜现象的成因,我们根据这个事实来做一模拟实验。
老师介绍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模拟太阳光)
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
交流活动成果。
老师总结:地球是一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对太阳的那面是黑夜。作为地球上的一点,当它面对太阳时,就是白天,当它背对太阳时,就是黑夜,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7、怎样认识地球仪

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斜着身子绕地轴转动。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 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个特殊的立体地图),因为它比地球缩小很多倍,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在地球仪上有纵横交错的网---经纬网,通过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当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它是人为画出来的。

8、谈谈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

人类进步了,科技进步了。人要细致观察,善于提问,勤于思考,才会有贡献

9、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简单慨括三个部分

是这个吗?不懂你说的意思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趣谈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但得到这一正确认识却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在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着一种“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终于发现,有一些客观现象是无法用早期的那种直观而质朴的观念来解释的。实践迫使人们不得不修改原来的错误观念,于是便有人提出了拱形大地的设想。这就产生了“浑天说”。著名的汉朝科学家张衡在所作的《浑天仪注》中写道:“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公元前3世纪,球形大地的观念就已经产生,但这毕竟没有直接的证据,所以人们对此并没形成共识。直到1519年~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进一步证实地球确实是个球体。从此,人们才一把我们居住的“大地”称为“地球”。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实现,是人类最终证实地球是个大圆球的里程碑。当时西班牙国王送给航海家们一个最好的礼物,就是一个人类共同拥有,然而又不被人们真正认识的彩色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上面刻着一行寓意深刻的题字——“你首先拥抱了我”。大地是圆球形状,到了16世纪,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争论的了。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并没有终止。地球是个怎样的球体呢,是浑圆体还是椭圆体,是扁球体还是长球体,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于17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他从这个理论出发,提出地球由于绕轴自转,因而就不可能是正球体,而只能是一个两极压缩,赤道隆起,像桔子一样的扁球体。也就是说地球的半径随纬度的增加而变短,赤道的半径最长,极半径最短。法国天文学家里希尔在南美洲进行天文观测时发现,摆钟是受地面重力作用才摆动的,在法国巴黎和在南美洲摆动的周期不同。他认为这是因地面上重力不同引起的,并进而说明地面重力变化的情况。他的推测与牛顿的理论完全吻合,里希尔便正式提出了自己的结论。可是当时的巴黎科学院的权威接受不了地面重力会有变化的客观事实。在地球形状上,反对牛顿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当时巴黎科学院所属的巴黎天文台第一任台长卡西尼父子。他们曾对从巴黎到其以北的城市敦刻尔刻之间的子午线进行过很不精确的弧度测量。他们的测量结果与里希尔的结论完全相反。因而伏尔泰在文章里说:“关于地球的形状,在伦敦认为是个桔子,而在巴黎却把它想象成一个西瓜。”到了18世纪30年代,关于地扁和地长的争论更加激化。法国巴黎科学院分为两派,拥护牛顿在理论上确定的扁球学说的人,在科学院内形成了强大的力量。为了解决这个争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出两个远征队,再一次去实测子午线的弧度。一个队到北纬66度的拉普兰地区,另一队远涉重洋到南美洲的秘鲁地区(南纬2度)。这是18世纪科学史上一大壮举。南美远征队经过10年工作,才回到巴黎。这次精密的子午线测量结果一公布,便轰动了巴黎科学院,也轰动了整个科学界,因为他们用事实证明了牛顿的扁球说理论是完全正确的。为此伏尔泰风趣地写道:两个远征队用最雄辩的事实,“终于把两极和卡西尼都一起压下去了”。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应该说是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他成功地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算出地球的周长约为25万希腊里(39600千米),与实际长度只差340千米,这在2000多年前实在是了不起的。20世纪50年代后,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大地测量开辟了多种途径,高精度的微波测距,激光测距,特别是人造卫星上天,再加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和国际间的合作,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了。通过实测和分析,终于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738.14千米,极半径为6356.76千米,赤道周长和子午线方向的周长分别为40075千米和39941千米。测量还发现,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米。看起来,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整个地球像个梨形的旋转体,因此人们称它为“梨形地球”。确切地说,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

与认识地球游戏攻略相关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