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连接的细胞表层
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质膜外侧有薄薄的染色较深的物质,这就是细胞表层。细胞表层一般较为平坦,亦有凹凸不平处。肠上皮细胞纹状缘中的细胞表层呈绒毛状。细胞胞饮时表层出现凹陷。巨噬细胞改变形状时,常常伸出伪足。
细胞表层中有细胞膜受体,位于脂双层外侧,它们能特异地与配体结合。一些受体与来自血流中的相应多肽激素结合后,能通过质膜中的其他分子改变细胞质中某些分子的浓度(如环腺苷酸)从而引起生物效应。另一些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能使膜通道开启,改变膜电位或促进细胞分泌。这样引起的生物效应是受体而不是配体引起的,因为配体并不进入细胞,而且能与受体结合的其他物质,如抗体,亦能引起同样的生物效应。有一些配体,例如运输蛋白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生长调节因子中的上皮生长因子、毒素中的白喉毒素,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能一起进入细胞,然后,配体与原先的受体分开,再在细胞内起反应。吞噬细胞能与细菌结合,并将细菌吞进细胞。细胞与病毒结合后,即被感染。细胞有趋化性。白细胞向伤口处迁移,细菌向营养物运动,都是因为它们表面有相应的受体。细胞间识别亦是通过细胞表层分子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淋巴细胞能识别来自另一个体的细胞并将它消灭掉,是因为它们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相邻细胞间的粘着是通过细胞粘着分子的相互联接来实现的。
2、细胞连接的主要区别
细胞连接是细胞间的联系结构,是细胞质膜局部区域特化形成的,在结构上包括膜特化部分、质膜下的胞质部分及质膜外细胞间的部分。细胞连接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质膜相互联系, 协同作用的重要基础。
3、细胞靠什么连接
http://www.cella.cn/book/11/01.htm
4、急求生物学科关于细胞连接知识的视频
http://video.网络.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5&word=%E7%BB%86%E8%83%9E%E8%BF%9E%E6%8E%A5&ie=utf-8
5、简述细胞连接的概念、类型及其每种细胞连接的分布特点和作用。
细胞连接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间通过细胞质膜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方式。
根据行使功能不同,分为封闭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
(1)封闭连接以紧密连接为典型代表,一般存在于上皮组织,紧密连接处的细胞仅仅靠在一起,没有间隙,似乎融合在一起。功能:1.封闭作用,阻止可溶性物质从上皮细胞层的一侧扩散到另一侧;2.隔离和支持,隔离上皮细胞的游离端与基底面细胞膜上的膜蛋白,以行使各自不同功能。
(2)锚定连接通过细胞骨架系统将细胞与相邻细胞或细胞与基质间连接起来。功能:将相邻细胞的骨架系统或将细胞与基质相连,形成一个坚挺有序的细胞群体。分为:1.粘着连接:上皮组织,粘着带,连接肌动蛋白;2.焦点黏着:上皮细胞基部,黏着斑形式存在,间接肌动蛋白;3.桥粒:心肌、表皮,纽扣形式铆接两细胞连接中间纤维;4.半桥粒:上皮细胞基部,通过膜蛋白将上皮细胞固定于基底膜上,连接中间纤维。
(3)通讯连接介导相邻细胞间物质运转,化学和电信号的传递,包括1、间隙连接:大多数动物组织 2、化学突触(神经细胞间)3、胞间连丝(植物细胞间)
自己总结的,采纳呦……^~^
6、细胞连接的锚定连接
通过细胞的骨架系统将细胞或细胞与基质相连成一个坚挺、有序的细胞群体,使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具有抵抗机械张力的牢固粘合。锚定连接在组织内分布很广泛,在上皮组织,心肌和子宫颈等组织中含量尤为丰富。
特点:通过肌动蛋白丝或中等纤维相连。 1、参与锚定连接的骨架系统可分两种不同形式:
⑴与中间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主要包括桥粒和半桥粒;
⑵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主要包括粘合带与粘合斑。
2、构成锚定连接的蛋白可分成两类:
⑴细胞内附着蛋白,将特定的细胞骨架成分(中间纤维或微丝)同连接复合体结合在一起。
⑵跨膜连接的糖蛋白,其细胞内的部分与附着蛋白相连,细胞外的部分与相邻细胞的跨膜连接糖蛋白相互作用或与胞外基质相互作用。 1、中间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
⑴桥粒:又称点状桥粒,位于粘合带下方。是细胞间形成的钮扣式的连接结构,跨膜蛋白(钙粘素)通过附着蛋白(致密斑)与中间纤维相联系,提供细胞内中间纤维的锚定位点。中间纤维横贯细胞,形成网状结构,同时还通过桥粒与相邻细胞连成一体,形成整体网络,起支持和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作用。桥粒(desmosome)存在于承受强拉力的组织中,如皮肤、口腔、食管等处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之间和心肌中。相邻细胞间形成纽扣状结构,细胞膜之间的间隙约30nm,质膜下方有细胞质附着蛋白质,如片珠蛋白(plakoglobin)、桥粒斑蛋白(desmoplakin)等,形成一厚约15~20nm的致密斑。斑上有中间纤维相连,中间纤维的性质因细胞类型而异,如:在上皮细胞中为角蛋白丝(keratin filaments),在心肌细胞中则为结蛋白丝(desmin filaments)。桥粒中间为钙粘素(desmoglein及desmocollin)。因此相邻细胞中的中间纤维通过细胞质斑和钙粘素构成了穿胞细胞骨架网络。
主要构成单位是跨膜蛋白、附着蛋白、中间纤维。胰蛋白酶、胶原酶及透明质酸酶皆可破坏跨膜蛋白的胞外结构,使桥粒分离;Ca2+是必需的,故螯合剂也可使之分离。
⑵半桥粒:半桥粒相当于半个桥粒,但其功能和化学组成与桥粒不同。它通过细胞质膜上的膜蛋白整合素将上皮细胞锚定在基底膜上, 在半桥粒中,中间纤维不是穿过而是终止于半桥粒的致密斑内。存在于上皮组织基底层细胞靠近基底膜处,防止机械力造成细胞与基膜脱离。半桥粒(hemidesmosome)在结构上类似桥粒,位于上皮细胞基面与基膜之间,它桥粒的不同之处在于:①只在质膜内侧形成桥粒斑结构,其另一侧为基膜;②穿膜连接蛋白为整合素(integrin)而不是钙粘素,整合素是细胞外基质的受体蛋白;③细胞内的附着蛋白为角蛋白(keratin)。
2、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
粘合带(adhesion belt)呈带状环绕细胞,一般位于上皮细胞顶侧面的紧密连接下方。在粘合带处相邻细胞的间隙约15~20nm。
间隙中的粘合分子为E-钙粘素。在质膜的内侧有几种附着蛋白与钙粘素结合在一起,这些附着蛋白包括:α-,β-,γ-连锁蛋白(catenin)、粘着斑蛋白(vinculin)、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和片珠蛋白(plakoslobin)。
粘合带处的质膜下方有与质膜平行排列的肌动蛋白束,钙粘蛋白通过附着蛋白与肌动蛋白束相结合。于是,相邻细胞中的肌动蛋白丝束通过钙粘蛋白和附着蛋白编织成了一个广泛的网络,把相邻细胞联合在一起。
粘合斑(adhesion plaque)位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通过整合素(integrin)把细胞中的肌动蛋白束和基质连接起来。连接处的质膜呈盘状,称为粘合斑。
⑴粘合带:又称带状桥粒,位于紧密连接下方,相邻细胞间形成一个连续的带状连接结构,跨膜蛋白通过微丝束间接将组织连接在一起,提高组织的机械张力。
E钙粘素(依赖于Ca2+的粘附分子)为跨膜蛋白的主要成分。存在于上皮细胞近顶部、紧密连接的下端,呈一环形的带状。相邻细胞的间隙约15~20nm。
⑵粘合斑:细胞通过肌动蛋白纤维和整联蛋白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微丝束通过附着蛋白锚定在连接部位的跨膜蛋白上。存在于某些细胞的基底,呈局限性斑状。其形成对细胞迁移是不可缺少的。体外培养的细胞常通过粘着斑粘附于培养皿上。
7、人的肉体的细胞是怎么连接起来的?
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联结结构称为细胞连接细胞连接的体积很小,只有在电镜下才能观察到。可分为三大类,即: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这是普遍的现象.人体细胞也同样依照这三种细胞连接联系在一起。不过,您的问题好象有点令人费解。不明白您所说的“人的肉体”与“人体”是否所指同一物。其实,人体的肌肉细胞呈纤维状,它们靠紧密连接维系在一起。有关这三种连接的物质基础以及各自的作用,请查阅下面网页
8、最牢靠的细胞连接是什么
紧密连接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93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