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游戏攻略 > 爱莲说游戏攻略5

爱莲说游戏攻略5

发布时间:2020-04-05 12:23:07

1、爱莲说的常见题型及答案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之: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无丝竹之乱耳之: ④何陋之有 之: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12.D(2分)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⑷①的 ②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2、《爱莲说》5题,图中最上面那道,答案急需,求求求求,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5.我喜欢 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解析】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句子,原因要合情合理,揭示出其喻义。
6.陶渊明“爱菊”与周敦颐“爱莲”都体现了他们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态度。但陶渊明的“爱菊”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归隐之情,周敦颐“爱莲”则是身在世俗的洪流之中却坚守清廉本质。
7.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作者借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望采纳,答题不易,请谅解,谢谢

3、《爱莲说》全解

爱莲说【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4】,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5】而不染【6】,濯清涟而不妖【7】,中通外直,不蔓不枝【8】,香远益清【9】,亭亭净植【10】,可远观而不可亵玩【11】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12】也;牡丹【13】,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14】者也。噫【15】!菊之爱【16】,陶后鲜有闻【1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8】?牡丹之爱,宜乎【19】众矣!
[编辑本段]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公元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
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染:沾染(污秽)。
【7】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8】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9】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更加。
【10】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11】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助词。
【12】隐逸: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者:~~的花。
【1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14】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15】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6】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
【17】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18】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9】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编辑本段]译文
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花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而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而不显妖媚。花柄中间是中通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结结,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只可以远远地观看它却不可以把玩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最高贵的花;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唉!对于菊花的喜爱,自从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是有很多人了。
[编辑本段]题目解说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相似。“爱莲说”意思是说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收起

4、《爱莲说》中的几个问题,望大家答题解惑。谢了,要快点!先给5分,答得详细的我再加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径直。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以次烘托,莲的高贵品质,以陶渊明消极避世的态度,突出自己的积极入世,以世人的追名逐利,表明自己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托物言志。
4.认同:好的环境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品质。可以结合孟母三迁来回答。
不认同:在艰难的环境下可以磨砺人的意志,培养坚强的意志。可以结合司马迁在艰难的环境下写成史记来谈。

5、爱莲说第15关攻略 爱莲说第15关怎么过

?

6、预习爱莲说,并找到作者为何喜欢莲花的五个理由,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

7、《爱莲说》中的问题及答案

原文
爱莲说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⑵。晋陶渊明独爱菊⑶;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⑸而不染⑹,濯清涟而不妖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⑻,香远益清⑼,亭亭净植⑽,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⑾焉。予谓菊,花之隐逸⑿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⒀;莲,花之君子⒁者也。噫⒂!菊之爱⒃,陶后鲜有闻⒄;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⒅;牡丹之爱,宜乎⒆众矣。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公元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
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染:沾染(污秽)。
【7】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8】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9】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更加。
【10】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11】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助词。
【12】隐逸: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者:~~的花。
【1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14】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15】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6】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
【17】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18】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9】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
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花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而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而不显妖媚。花柄中间是中通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结结,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只可以远远地观看它却不可以把玩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最高贵的花;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唉!对于菊花的喜爱,自从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是有很多人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121681.htm#3

8、爱莲说原文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白话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8)爱莲说游戏攻略5扩展资料:

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题解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赏析:“说”,是一种议论性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 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 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的高贵品质。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 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的品格。第二段与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比较,点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9、爱莲说 音乐只有5分钟 不超过5分钟

桃李杯的爱莲说不超过5分钟

与爱莲说游戏攻略5相关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