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游戏攻略 > 三国演义网页游戏魏国攻略

三国演义网页游戏魏国攻略

发布时间:2020-04-08 03:34:20

1、三国演义里魏国所有君主及文臣武将

君主有曹操、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

武将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休、曹真、夏侯尚、曹洪、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李典、典韦、许褚、高览、臧霸、吕虔、庞德、文聘、郝昭、王双、郭淮、诸葛诞、文鸯、陈泰、段煨、司马师、张允、蔡瑁、曹彰、张绣;

文臣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钟繇、陈登、王朗、许攸、华歆、崔琰、毛玠、满宠、蒋干、陈群、陈琳、徐庶(后期)、国渊。

1、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226年),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嫡长子,母为武宣皇后卞夫人。

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学说,随父征战四方,拜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参与处理政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击败政敌曹植,成为魏国世子,平定魏讽之乱。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后,继任丞相,封为魏王。逼迫汉献帝禅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魏国,年号黄初,定都于洛阳。

采纳吏部尚书陈群意见,制定九品官人制,奠定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基础。平定青徐地区割据势力,完成北方地区统一。对外防御吴蜀,击退鲜卑部落,修好匈奴、氐族和羌族,恢复西域的建置制度。

黄初七年(226年6月29日),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谥号皇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

2、张辽

张辽(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马邑之谋发起者聂壹的后人。

起初,担任雁门郡吏。又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曾洞察人心而劝降昌豨。

攻袁氏而转战河北。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驱逐辽东大将柳毅。以静制动平定新军叛乱。勇登天柱山击灭陈兰、梅成。此后,长期镇守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闻风丧胆 。

又率领追兵,大破孙权、凌统、甘宁等人,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黄初元年(220年),张辽进封晋阳侯。染病之后,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张辽为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3、许褚

许褚(chǔ,见《辞海》)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镇)。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年轻时在家乡聚集了数千户人家,共同抵御贼寇。曾有一次因缺粮与贼寇用牛交换粮食,牛到了对方手中后又跑了回来,结果许褚单手倒拖牛尾走了百步,贼寇大惊,不敢要牛就走了。从此淮、汝、陈、梁之地,听到许褚之名都感到畏惧。

后追随曹操,自典韦战死之后,主要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官渡之战时发现欲谋害曹操者,将刺客全部杀掉。

渭南之战时在身披重甲的情况下左手掩面,右手控船浆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上岸才发现早已身中数箭,在与马超、韩遂会面时只让许褚相随,期间马超欲袭曹操,但听闻许褚之名兼怀疑从骑就是许褚,便问曹操虎侯安在,曹操指着许褚,许褚怒视马超以令他放弃。

当曹操去世时许褚哭至吐血,曹丕其迁作武卫将军,负责宫中安全。曹叡继位时封其为牟乡侯,不久去世,谥曰壮侯。

4、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

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敬侯,后追赠太尉。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

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5、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曹魏君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三国

2、三国演义,为何魏国笑到了最后?

比如:曹魏占“天时”,孙吴占“地利”,蜀汉占“人和”,其实汉朝的天下此时已经只剩下西南一隅了,刘备只有一种方法恢复汉朝,就是北上长安,可惜没有成功。虽然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说法,但这种说法精神力量重于实际检验,因为蜀国没有最后成功。

秦朝统一,靠的是经营关中,但奠定对六国优势靠的是占领四川盆地,之后秦国在北方出函谷关吞韩纳赵,在南方和楚国玩猫和老鼠636f70797a6431333365643033的游戏。这个顺序很重要,过程也很顺利。

反观之,诸葛亮一心北伐,六出祁山,战略意图很明显,这个和红军长征不惜代价,爬雪山过草地,要从四川打到陕西的思路是一致的,也是正确的。如果诸葛亮成功收复了长安,也许结果就是汉家天下而不是司马家了。其实,这个战略也只有红军做到了,偏安西蜀的朝代和势力很多,但多数时间不长,也突不出去,比如张献忠和石达开,都止步于崇山峻岭。这是因为从四川往陕西打,是从低往高打,自然不容易。

一切事物的结果都取决于几个要素:天时,地利,人和,目标,素质,分析为何三国的结果是曹魏取胜,便显而易见了。

魏占“天时”,它是新生事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打不死的小强,“人和”方面人才辈出,“目标”方面有统一决心,“素质”方面将帅精明强干,有司马懿这样的人物,“结果”自然就是渐渐占据优势。

吴占“地利”,物产富饶,又有长江天险。“人和”方面有文有武,但“目标”上明显不足,历代东南王朝都缺乏统一意志,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素质”方面孙权还可以,但其继任者就差远了,因此“结果”可想而知。

蜀占“人和”,“目标”上,恢复汉室,还于旧都,也很有力度,但“素质”上磕不过曹魏,虽然有五虎上将和诸葛亮,但黄金一代之后就没人了,就算诸葛亮后有一个姜维,也不可同日而语,结果只能是人去楼空。

魏先灭蜀,后灭吴,也和秦国统一的次序相似,占据蜀中便可以图霸东南。

综上所述,任何结果都取决于五个要素:天时,地利,人和,目标,素质。

三国的精彩是因为有很多精彩的人物,它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其中每个人都有参与感,道义的存在使这段历史有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同时,看不见摸不着的天意又一直昭昭若现,和人的意志打架,最终天意才是裁决者,而那个三个中最强的晋朝建立之后,却长期对北方胡人无能为力,这也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明代杨慎写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历史,真不知道谁会笑到最后。

3、三国演义,魏国的武将,有玩弓箭的吗

基本都会,只是不精

4、三国演义魏国五虎将??

三国 魏国也有五虎将。。蜀有五虎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国也有五虎大将,乃张辽、徐晃、李典、于禁、乐进五人是也。此五人对曹魏前期和中期事业都有重大贡献,故被曹操封为五虎大将。

介绍:

张辽:张辽,字文远。雁门郡人(今山西人)。生于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卒于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张辽本是东汉聂壹之后,为免遭人忌恨而改姓张。张辽初从丁原为从事。张辽受何进令招兵回来后,何进已被宫人所杀。遂归董卓,后归吕布,任骑都尉。吕布被李、郭打败,张辽随吕布逃往徐州,任鲁国国相,时年二十八岁。曹操击灭吕布收降张辽,授予中郎将,封关内侯。后因张辽屡立战功而升为裨将军。曹操征张鲁时,张辽驻守合肥,与李典、乐进共同对抗孙权。大战逍遥津,是东吴闻风丧胆,小儿夜里都不敢啼哭。曹操故升为征东将军。曹丕继位后任前将军,封晋阳侯。张辽死于江都县,号刚侯。
李典:李典,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钜野)人。生于兴平二年(公元194年),卒于建安十四年(公元229年)。史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曾任裨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继位后追号愍侯。
乐进:乐进,字文谦。阳平均为国(今河南清丰)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乐进身材矮小,短小精悍,为人忠勇。在随曹操攻吕布、战马超、击刘备、破袁绍等诸战役中立功无数。先后担任陷阵都尉、讨寇校尉、游击将军、右将军之职,封广昌亭侯。其子乐琳在魏国也多有战功。乐进去世后号威侯。
于禁:于禁,字文则。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于禁初投鲍信,后投曹操,经王朗推荐为军司马,后任陷阵都尉。讨伐袁绍期间先后任裨将军、偏将军。夺取朱灵兵权后任左将军。于禁在关羽火烧七军之后投降关羽,随后被东吴俘获送返魏国。后来出使吴国之前,于禁去高陵拜曹操墓时,因看到自己投降的壁画,惭愧而死。死后号厉侯。
徐晃:徐晃,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人。生年不详,卒年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徐晃一生做事细心,初为河东小吏。随杨奉讨敌有功升为骑都尉,后封为都亭侯。。曹操讨伐杨奉时投降曹操,此后曾任裨将军、偏将军。魏文帝继位后任右将军,封禄乡侯,在上庸打败刘备后改封阳平侯。徐晃去世后号壮侯。

论五将之首:

若论魏国五虎将,小弟认为张辽乃五将之首。其余皆不如张辽。李典虽有长者之风,可惜各项能力皆不如张辽,加上三十八岁就以丧命,没有太大机会表现才能。乐进短小精悍,但不足与张辽相提并论,因为没有张辽的气质。于禁虽有治军之才,可惜嫉贤妒能,还投降敌人,比后期才降曹操的庞德还差。徐晃虽勇,但才智不比张辽。加上徐晃在汉中一役不听王平正确的意见,致使曹兵败退,影响军心。而张辽一生忠义,合肥之战若不是张辽与李典、乐进团结抗战,难以取胜。故张辽应为五将之首。

5、三国演义中魏国阵营哪位武将最优秀啊?

张辽百啊!理由一:讲义气,有男子汉风范。吕布被擒不投降,由于曹操一番慷慨陈词才投降。理由二:张辽不仅勇猛过人,有胆有识,而且精于用兵,善于谋略,建安20年(公元前215年),张辽驻守合肥,孙权乘曹操进兵度汉中之机率领十万大军来取安徽,双方在合肥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张辽率手下强兵将士800人冲锋陷阵,连杀敌问兵无数,直冲到孙权帅旗之下。孙权大惊失色,部将闻风丧胆,不战而逃。后来发现张辽部下仅几百人,才又返回,把张辽包围起来,面对重兵围困,张辽毫无惧色,左冲右答突,如入无人之境,杀进杀出包围圈数次,竟无人能够阻挡。孙权围城十几天未果,只好撤军,张辽又乘版胜追击,连打胜仗。这一次激战,张辽打出了魏军的军威,也权显示了自己杰出的军事才能。曹操闻讯,非常赞赏张辽的胆略和才识,遂拜他为征东将军。他是绝对的三国猛将。

6、三国演义吞噬无界魏国长安城怎么走

兄弟应该是 长安城的追风的卢碎片没拿吧?是不是打的靠后了,却发现还有几个碎知片没有,网上一查,原来长安城有个,却回不去道了,好像是有个小兵拦着路不让回去............
没办法,打完这个周目,下个周目再拿吧

7、三国演义中魏国能走到最后的原因?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挟天子以令诸侯,汉朝禅让以魏,可说正统,至少明面上算是的。所以人才依附有天然的心理优势,因为魏国才是朝廷正统,吴蜀乃是偏邦。
地利:占据经济较发达地区,北方自古经济就比南方发达,只有到zhidao了宋朝经济重心基本南移完成,经济基础好于吴蜀内二国,相应的人才人力物力都会优于吴蜀。且蜀国虽然有诸葛亮,但地理不好,每次打仗,仅仅运输粮草就很麻烦,要不然就不会发明木牛流马,还不是被逼的嘛。
人和:魏国很少内乱来消耗国力,相比之下,魏国经得起战争损耗;而吴国自孙权死了后,内政不稳,国力被自己内耗掉了,这样人才也会凋零;蜀国容自诸葛亮就不停征战,所谓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本来经济就不如人,消耗太多,而且诸葛亮太神算,人才依附不多,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8、三国演义魏国军师是

魏国的军师有郭嘉、荀彧、程昱、贾诩、荀攸等。

1、郭嘉

郭嘉(170-207),字奉孝,外号“鬼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人物,杰出的军事谋略家。

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郭嘉生平与三国志基本相同,前期由荀彧推荐给曹操,再让程昱加以肯定与推举;是曹操麾下洞察力敏锐的谋士,深得信赖,自身也曾经推举过参谋刘晔。

增加遗计定辽东的剧情,成功让公孙康斩杀二袁并降曹,使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兼领辽东(史书未载定辽东之策为郭嘉所出)。

2、荀彧

荀彧(163-212年),字文若,汉末至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战略家,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外号“谋主”。

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

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荀彧初登场于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一回中。其时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荀彧共其侄荀攸共往相投,成为曹操旗下的重要谋士。

曹操初与荀彧交谈,便已惊叹荀彧是“吾之子房”。荀彧又向曹操举荐程昱,为曹操另添一名重要谋士。

3、程昱

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人,三国时魏国名臣、战术家。本名程立,因梦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

后从曹操于兖州,封寿张令。曹操征徐州时,7a686964616f31333431353338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

在《三国演义》中,程昱登场于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当时荀彧初投曹操,向曹操荐贤,他评价程昱为“兖州贤士”,曹操于是礼聘当时在山中读书的程昱出仕。程昱面见曹操时,又向曹操推荐郭嘉。

小说中,程昱是曹操手下其中一名重要的谋臣。如正史一般,程昱跟从曹操以来,参与了攻打吕布、袁绍、刘备、孙权的大部份战事,一直出谋献策,表现出众。

在第二十三回中,曹操接见名士祢衡,向其炫耀手下文臣武将时,曾说“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可是祢衡却评价程昱“可使关门闭户”而已。

4、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字文和,外号“毒士”。著名的军事谋略家,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

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之谋。

《三国演义》中,贾诩亦有耀眼的表现。他初登场于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以西凉谋士身分从属于董卓集团余党李傕、郭汜阵营。

当时董卓已死,李傕等四人上表求赦不果,正欲各自逃难,贾诩建议他们召集西凉人马入京攻打吕布,结果成功驱逐吕布。可是李傕等人却擅权暴虐,欺凌帝上,甚于董卓。

第十回中,西凉马腾、韩遂东征勤王,贾诩劝李傕深沟高垒,不与接战,待西凉兵粮尽退兵加以追击,结果亦大败马、韩。李、郭掌权期间,贾诩一直引导他们安抚天下,征用贤能,朝廷稍微有所恢复。

5、荀攸

荀攸(157-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杰出战术家、军事谋略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

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荀攸初仕大将军何进,后弃官还乡。曹操在兖州,攸同从叔彧共来投之,为曹操重用。

曹操迎天子都许,拜为军师。荀攸随讨吕布,定河北,及官渡、赤壁之战,屡出奇谋。及魏国建立,以荀攸为尚书令。曹操进爵魏王,荀攸认为曹操叛汉,曹操大怒,荀攸忧愤成疾,旋即去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曹魏五谋臣

9、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排名顺序?

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排名顺序:

第1名:典韦(兵器:镔铁双戟,座驾:黄膘马) 战绩:和人争吵,用拳脚杀10多人;杀人提头逛于闹市区,几百人无人敢近其身边;在山林溪涧追逐老虎;大风中十几人撑不住的大旗,他一个人轻松搞踮;3个回合刺死何仪的副元帅;单挑许楮,从上午直杀到黄昏,两人不分胜负。典韦曾经数次救曹操7a6431333365666239,第一次,当曹操被吕布麾下四将围困不得脱,典韦五步内掷短戟,例无虚发,立杀十数名骑兵,使敌人不敢*近,然后骤马挺戟杀退四将,救出曹操。在濮阳大战中,典韦数进数出,先后杀败高顺,侯成,把曹操从乱军救出。宛城一战惊天泣地。

第2名:许楮 战绩:用飞石砸人例无虚发;双手抓住2条牛尾巴,拖着2条牛倒行100多步;1个回合生擒何仪;大战典韦几个时辰不分胜负;2个回合斩掉李封;单挑吕布20回合(然后变成群殴);突袭斩李氏兄弟;大战徐晃50回合;3个回合斩张先;和徐晃双战关羽被杀退;大战高览(单挑被混战打断);一战斩掉袁绍10多将;大战赵云30回合;突袭斩尹楷;大战马超230回合;杀败杨任、杨昂;

第3名:张辽 战绩:战平夏侯敦;杀败吕虔(回合数不详);2次被文丑射中;战张合40-50回合不分胜负;突袭斩蒋奇;3个回合杀败沮镐,用弓箭追射死;斩杀蹋顿;射伤黄盖;大战太史慈70-80回合,后太史慈借故逃回;指挥兵丁设计射死太史慈;战凌统50回合不分胜负,东吴恐凌统有失而鸣金;

第4名:夏侯敦 战绩:名门之后,14岁开始杀人;十数回合败给吕布;数回合刺死徐荣;战张辽(回合数不详,估计是不分胜负,因为吕布因此不得不生气地亲自出马);大战吕布(因为下雨,战斗被打断);3个回合杀死桥蕤;40-50回合杀败高顺;突袭刺死曹性;战关羽10回合后被迫回马,(含有诱敌成分,但如果他能搞定关羽就不用那么麻烦诱敌了),再战关羽10多回合(单挑被曹操的将令打断);活擒耿纪、韦晃;

第5名:庞德(兵器:刀 座驾:白马) 战绩:突袭斩钟进;一刀砍死曹永;车轮战张合、夏侯渊、徐晃、许楮不败;杀退魏延;大战关平30回合;大战关羽150回合,虚使拖刀,实则箭射中关羽;

第6名:徐晃(兵器:宣花斧 座驾:骅骝马) 战绩:一个回合斩崔勇;一个回合斩李乐;大战许楮50回合;20回合败给颜良(导致曹营无人敢再出马);和许楮双战关羽被杀退;敌不住文丑(回合数不详);杀败韩猛(回合数不详);走马擒审配;数合斩彭安;大战关羽80回合(西蜀鸣金);

第7名:曹洪 战绩:杀退吕布的兵卒,救驾一次;大战截天夜*何曼40-50回合,然后用拖刀计砍死何曼;斩死袁谭;战马超40-50回合刀法散乱;3回合斩任夔;

第8名:张合 战绩:战张辽40-50回合不分胜负;30回合败给赵云;20回合被马超杀败;杀死杨昂;刺死雷铜;

第9名:夏侯渊 战绩:斩掉龚都;被张飞杀退;3个回合斩昌奇;战杨任30回合后诈败用拖刀计斩之;生擒陈式;

第10名:曹彰 战绩:3个回合杀败刘封;不数回合一戟刺死吴兰; 

(9)三国演义网页游戏魏国攻略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魏国功臣大排名:

第一位就是荀彧了,当时荀彧在跟着曹操混之前,就别曹操称为是军师张良再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并且当时不单单是曹操的军师,更是曹操的一员武将,就是因为当时有了荀彧的加入,才让曹操有了成为侯王的资本,并且当时荀彧还给曹操推荐了一大批的人才,有郭嘉,荀攸等等,可以说对曹操是仁至义尽,并且当时让曹操奠定地位的挟天子令诸侯就是荀彧的意见,并且在曹操出征在外一切的后勤都交给了荀彧。是曹操能够统一的最大功臣。

第二位就是荀攸了,也就是荀彧的大侄子,当时荀攸也是曹操的军师,也是为曹操效力,当时荀攸还有一个姓郭的两人一起为曹操出计策,可以说是锦上添花啊,但是当时郭嘉早早就去世了,曹操相当于少了一个翅膀一样,荀攸的一生可以说给曹操献上了很多的计策,比如当时最著名的活捉吕布计策就是荀攸给曹操出的,当时荀攸一度高升为曹操身边的最高级的军师,并且参与了所有的战役,有着非常大的功劳,别后人评为曹操身边的第一军师。

第三位就是郭嘉了,当时郭嘉在曹操的身边也是出了很多的计策,并且在官渡之战前,曹操还没有决定的时候,郭嘉提供的十胜十败论让曹操才放下心来,去和袁绍的部队拼死一搏,最后取得了胜利,但是不幸的是郭嘉早早的就死了,但是却没有被后人所遗忘,并且还经常的把郭嘉与诸葛亮做比较,甚至还有的人说,郭嘉比诸葛亮还有聪明厉害,但是要是按照对魏国的贡献。郭嘉只能排在了第三为了。第四位就是夏侯惇了,夏侯惇绝对是当时在曹操众多的武将中排名第一了,并且在曹操死亡后,更是封为夏侯惇为护国大将军,并且夏侯惇和曹操还是老乡呢,当时在曹操刚开始拉部队的时候,夏侯惇就一直跟随着曹操,在当时和吕布的战斗中,一只眼睛被吕布所伤,后来在曹操征战时,夏侯惇就负责镇守着大本营,抵御外敌,并且还经常的立下战功,为曹操的统一三国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第五位就是曹仁了,是曹操家族里的人,当时曹仁的铁壁将军可不是白当的,曹仁军队的防御力在当时可是非常的厉害,为曹操征战四方也是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并且之后驻守在襄樊,当时关羽带兵功夫曹仁,怎么都攻打不下来,才给了吴国机会,最后关羽被吴国偷袭,身首异处啊。

第六名就是张辽了,为什么张辽是最后一位呢?因为张辽并不是在开始的时候就跟随着曹操,是后来才跟随着曹操混的,当时夏侯惇和曹操可是属于亲信部队,从曹操揭竿而起夏侯惇就一直跟随着曹操征战吗,张辽虽然属于曹操部队的五子良将,但是也是后来才跟随曹操,但是张辽的功劳还是非常的大的,让张辽一战出名的就是逍遥津战役了,当时张辽带领800个人。攻打孙权的十万人。这样的气魄,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参考资料:网络-大将军魏国武将

10、三国演义魏国人物最有代表性的五个人是哪几个

五良将:张辽,张郃,徐晃,于禁,乐进
曹操属下:张辽,张郃,徐晃,于禁,乐进,五人为曹魏集团的五良将,各个骁勇善战。

张辽: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魏名将,身高约合现今1.75米。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主力,使敌军十万退却,更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敌国,名威天下,为操拜为征东将军。曹丕践祚,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张辽屯雍丘,染病。黄初三年,抱病退吴将吕范。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四岁。
乐进:字文谦,籍贯[豫州]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三国时曹魏名将。以胆识英烈最早投奔曹操,为帐前吏。随军多年,南征北战,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绍子谭、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乐进与张辽、于禁、张郃、徐晃号为名将。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逝世,谥曰威侯。
于禁:字 文则,他最早随鲍信起兵,后来又一起归附曹操,被任为官军司马。从此跟随曹操四处征战。有一次曹操的青州兵四处抢劫,被于禁追杀后就去告发于禁叛变,恰好此时张绣叛变来攻,于禁就先扎下营寨才去见曹操,曹操问他怎么不先来解释,于禁认为分辩事小,退敌事大,曹操因此十分高兴,于是封他为益寿亭侯。后来败吕布,破袁绍,于禁与其它五良将都轮流任先锋官而表现活跃。还有一次曹操厌恶朱灵并想撤掉他的兵权,就派于禁去办,于禁手执文书仅带数十骑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就是这样地令人畏惧,被迁至左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包围曹仁,于禁去救援,但被水淹七军而被擒,于禁投降了敌人,而他手下的庞德却不屈被杀。后来关羽被孙权所破,于禁也就归属了吴国,直到黄初二年才被送回魏国,那时他都已经须发皆白,面容憔悴,泪流满面。曹丕就命他去拜见高陵(曹操的陵墓),因为陵中画有他屈膝降敌,庞德不屈的图画,所以于禁不久就羞愧发病而死,死后追谥为厉侯。
徐晃:字公明,东汉时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人,中国三国时期曹操麾下的将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 原为军阀杨奉的部下任骑都尉。公元196年,曹操击败杨奉后投靠曹操。参加过多次重大作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治军有方。曹操曾称赞徐晃:“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三国志魏书徐晃传》)。在曹操军中历任裨将军、偏将军、横野将军、平寇将军。官渡之战中烧毁袁绍的后勤粮草有功,加封都亭侯。曹丕称帝登基后官拜右将军,封逯乡侯,后进封杨侯。击败刘备于上庸后,驻守阳平关,改封阳平侯,假节钺,食邑3000。徐晃对曹氏集团忠心耿耿,曾说过:“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公元227年病死,死后谥壮侯。
张郃:字:儁乂,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主帅,维持败兵。魏明帝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奉命救援陇右,在街亭大败蜀将马谡,导致诸葛亮撤兵;诸葛亮第四次时,张郃随司马懿前往相拒。后诸葛亮粮尽退兵,张郃追至木门,与诸葛亮军交战,被飞矢射中右膝而亡。官至车骑将军 ,谥壮侯。

与三国演义网页游戏魏国攻略相关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