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LOL > lolomg戰隊

lolomg戰隊

發布時間:2020-04-12 16:13:29

1、英雄聯盟omg戰隊真人秀叫什麼

親好哦 嘻嘻 很高興為你解答。就在TGA里有,OH MY GOD!希望幫到你。話說這段時間新出的格鬥游戲「王牌對決」樓主曉得不。這款游戲操作也不復雜,在新手教學關里的指引也相對比較詳細,從單個技能的運用到跳躍、防禦和普通攻擊,玩家可以迅速上手,游戲中的音效特別棒,無論是游戲的背景音樂還是環境音效都表現得美輪美奐,打起了特別有激情,如果你的生活正缺激情就來玩玩吧。

2、英雄聯盟 OMG戰隊中單icon是誰 是無狀態嗎

Icon是OMG春季賽開賽前,在國服挖掘的新人,十分善用刺客型英雄。Icon的首次職業舞台是在2015TGAQQ網吧冠軍賽上,那時Icon所在的戰隊LioN也是獲得了TGAQQ網吧聯賽的冠軍。相傳Icon是國服第一狐狸,雖然說法的真實性無法考證,但是從其對戰IG中狐狸的表現,確實亮眼!其目前也是被國內知名電競俱樂部OMG看中,一步登天進入國內一線戰隊,征戰LPL。國內目前也是急需新鮮血液的加入,也希望新人Icon在之後能夠有更好的表現!

3、LOL omg戰隊的基地在哪裡?具體,上海的哪個區?

OMG的基地在上海梧桐城邦,一棟三層別墅,很不錯的別墅區。OMG訓練基地是和PE俱樂部在一起的

4、lol ,為什麼omg戰隊沒有沒有參加swl比賽

OMG應該是沒有參加SWL比賽的,我看到zd的幾個隊伍是AZUBU TPA、AZUBU TPS、PE 、NAJIN SWORD、IG、WE、SKT、NAJIN SHIELD、ALL GAMERS這幾只隊伍啊。回
你看到OMG是不是在LPL上面看到的?
這個國內內地應該就答只有三支隊伍參賽,其他都是台灣的,或者韓國的

5、英雄聯盟omg戰隊大哥是誰?

高地平,外號稱大哥,也是隊伍的隊長

6、中國lol戰隊還有哪幾支隊伍全是中國人?

目前LPL中有三支隊伍。

GT戰隊:GT一支新晉的隊伍,前身是位於北京ZOO戰隊,在6月份被收購,現位於總部位於東莞,縱觀這支隊伍管理層好像有點不靠譜,但是戰隊成績戰績彪炳,韓國方面啟用SC教練指導LOL,但是對於這一支隊伍給大家的感覺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年輕,敢打,敢拼,揚言並不懼怕打牌選手!還有一點就是非常有韌性,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輕言放棄!

KING戰隊:這也是一支在2014年後半段異軍突起的生力軍,在2014年LSPL夏季賽中,獲得冠軍闖進LPL,在NEST全國電子競技大賽中,先後擊敗了S4的亞軍皇族和宇宙天團OMG,隨後在決賽中擊敗了蟬聯LPL春季和夏季賽冠軍的EDG,一時間聲名大噪,令人聞風喪膽!隊中的靈魂人物自然就是在今年年底獲得最佳新人的打野選手「麻辣香鍋」,堪稱隊內的發動機,極強的意識能夠在前期把整個隊伍的攻勢聯動起來,與中路腳神的配合也是心領神會。

OMG戰隊:作為一支一直以全華班為核心的隊伍,在2014年已經受到了國內外眾多媒體的高度贊揚,也是第一支國內隊伍成功抗韓,戰隊以中上野聯動打法成名,唯一一個弱點在於下路始終無法扛起後期carry隊伍的大旗,所以在2014年最後的時刻,OMG請來了宇宙第一ADC
UZI來彌補這一軟肋,UZI來了之後本來的宇宙天團OMG一躍成為眾人口中360度無弱點隊伍,成為2015年最受國人期待的戰隊,如果OMG不出現隊內的自身矛盾與大賽神經刀的話,相信OMG將會一統LPL,劍指S5的全華戰隊。

7、lolOMG戰隊都是中國人嘛,還有那些都是全華班

這也能採納 LPL還有一隻 RNG 其他人也許你不曉得 但是麻辣扇鍋 和小虎總不會不知道吧 在說了LSPL也有韓國人 夏季賽最有名的QG 不就是從LSPL升上來的 明顯是個小白回答

8、英雄聯盟里的OMG戰隊到底怎麼了?小狗去了反而成績糟糕了

OMG:雙形態天團的惆悵
小編最近也天天看OMG的比賽,怎麼說呢,看了這么久得比賽,覺得OMG其實也可以發揮的很好,但是真的不穩定,其實OMG的隊伍配置真的不錯,可是為什麼就是打不出這樣一個隊伍的傷害呢?小編最近看到了這樣一篇分析,覺得很不錯和大家一起來分享。(此文來自LOL掌盟)
作為曾經在S3總決賽擊敗SKT T1,S4淘汰賽零封韓國NJ戰隊終結抗韓魔咒的OMG戰隊,應該誰也不會想到他們如今會陷入這種尷尬局面:他們基本也很少跌出過LPL前三,春季賽積分一度緊追EDG,但一旦進入淘汰賽,他們便很難收獲令人滿意的成績。
簡單來說,在OMG引入Uzi之後,他們的成績與期望值之間產生差距,這是Fans們難以接受的事實,圍繞著這個「事實」,不僅是外界,連OMG自己也產生了動搖:
到底應該圍繞著中路還是下路,來建立戰術系統?
攻城形態(簡式運營)
代表性比賽數據圖:

夏季賽W7 Day1 VG VS OMG 第二場

夏季賽W4 Day2 OMG VS IG 第一場

夏季賽 W3 Day2 M3 VS OMG 第一場
夏季賽OMG換上兩個新人,夕陽以上單形態出現,這支全新的OMG一度使LPL眾多隊伍摸不著頭腦,直到夏季賽W3-W4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一套完全圍繞著UZI而展開的迅推格鬥流嘛——PentaQ稱此為簡式運營。
這套戰術體系有點將突襲和運營合二為一的味道,並且有著換線和不換線的兩種演化方式,主要是以Uzi拿到的ADC英雄為變化基礎,如拿到奧巴馬、飛機等中前期兇猛的ADC則不換線,在下路頻繁小規模格鬥;如拿到輪子媽、金克絲等偏中後期的英雄則換線,平穩過渡到10分鍾,然後集中兵力一波強突,推塔後換線再推。
但不管怎麼變,Uzi都是這套戰術體系的絕對核心,它要求前期所有的團隊行動:如支援、突襲和蹲守,全都圍繞著Uzi所在的路線展開。
其基本構架為中式強突為主,即主要在10分鍾左右,全部人手朝Uzi所在路線進行突襲,無論得手與否,迅速推塔,塔倒則Uzi換線,將此過程再執行一遍,直至對方三座外塔全毀。中單在此體系裡以牽制、發育、支援為主,只有當上下兩路塔破,Uzi切換到中路時,中單和輔助才會解放展開突襲。
這套體系一度使OMG打得順風順水,在第三周擊敗M3時,更是讓人喊出「拆遷大隊」的稱號,那時的OMG,充滿了活力與朝氣,成功的數據案例也在這時期居多,但當其他戰隊摸熟了這個套路之後,便有了應對之策,成功數據案例便有所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被完全針對後的案例——我們後面再說。
首先讓我們看看此戰術體系的第一特徵:突襲爆表。
Uzi有兩大特點:第一線上凶,第二團戰穩。而線上凶一般有兩種後果,要麼就是把對方打爛,要麼就是自己遭到對方打野的強勢針對,所以但凡OMG成功戰例,無一例外突襲屬性都會爆表,且所有行動針對路線有80%以上都是圍繞Uzi所在路線展開,如W3 Day2 M3 VS OMG 第一場,OMG打野從第5分鍾開始,5分7、12分12、18分43三波全是下路,而夕陽8分10、15分40兩波支援也是全是下路。
跟所有的強突體系一樣,此體系的第二特徵就是補刀率下降,過多的線上戰斗以及上單頻繁支援、打野頻繁行動,都要以犧牲刷刀經濟為前提,這三張圖上OMG的補刀率基本都穩定在70%左右便是明證。
但Uzi的經濟卻很少受到影響,從而能保持全場最佳補刀,如上圖中的圖一和圖二他都是最佳補刀,圖三雖然是無狀態最佳,他也僅僅是因為英雄特性不適補刀,而全場只比無狀態少了17刀。
這當然是因為所有行動都圍繞Uzi所在的路線展開,這使他可將盡可能多的時間花在線上,而不需要在遊走上消耗精力,且由於此體系一旦推塔得手,Uzi就要換線再推,無形中便可以多吃兩波兵。
不過若是覺得Uzi就此吃掉全部團隊資源,那大家可能就小看了這套戰術體系:在此體系中,補兵並不是最重要的發育資源,塔才是!
在以上三例中,OMG在20分鍾的推塔數分別為:5、6、5,而對手的推塔數則分別是1、1、1,由此帶來的巨大經濟差距,自不用多說,所以我們才說這是一種運營體系,其針對的核心不是野區資源,而是塔資源。

也正是覺察到OMG這套以Uzi為核心的體系,在聯賽進入第五周之後,越來越多的隊伍開始將前期針對點集中到Uzi身上,尤其是一些突襲和前期線上對抗比較凶的隊伍,由此便取得了跟OMG對戰的勝利,最大的例子便是UP和RNG。
看過PentaQ德杯數據總結的玩家可能知道,其實UP這個隊前期打架相當厲害,得益於Heart的節奏帶動和Punished頻繁出擊,他們全隊在20分鍾的KDA都明顯要優於全場KDA,這說明他們在線上對抗期的處理非常不錯,而RNG則是香鍋領軍,突襲能力一流。
簡單說,這兩支隊伍都是前期凶而後期處理稍弱的隊伍。
但UP在W6和W7連續與OMG交手四場,三勝一負,而RNG則是在W7中與OMG交手兩場,一勝一負。可以說,正是W7中連續被對手在下路針對,連續的失利終於引發了OMG內部心態爆炸,此體系的缺陷終於被所有人覺察:
這套體系容錯率非常低!只要強行針對OMG的下路進攻,對於Uzi這種情緒化的選手來說,前期爆炸,基本就意味著全盤爆炸。
最好的例子是圖四W7 Day3 RNG VS OMG第一場,此場比賽RNG簡直是瘋狂針對下路,從2分1秒開始,4分55、5分59、10分30、11分14、15分25,香鍋將自己的全部「青春」都奉獻給了小狗,而這場比賽,Uzi選擇的正是他想強帶節奏的代表英雄——盧錫安,也正是在這場比賽失利後,小北終於換下了Uzi,給這波簡式運營戰術畫上了一個頓號。
聯動形態(OMG老模式)
代表性比賽數據圖:

夏季賽W7 Day3 RNG VS OMG 第二場

德杯Snake VSOMG 第四場

夏季賽W7 Day2 UP VS OMG 第二場
隨著新人小北的登場,OMG的風格重新變回了2014年的那個OMG,唯一的不同只是上單、ADC和輔助已經換人,從德瑪西亞杯的表現來看,這支OMG重新找到了方向,節奏感、配合以及個人水平,都要比2014年的OMG更強,整體水平而言,也是完全超越了夏季賽W5-7時期的OMG。
但跟EDG的決賽一戰,看著他們不斷發起的攻勢,卻永遠要比對手差上那麼一點的結果來看,我們又不得不思考,這支OMG確實非常強,但是,它是最強的嗎?
所謂的OMG中上野聯動,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ADC縮回去,然後打野的趨勢從偏向ADC的野區,變為了偏向上單的野區,從而將中上野鏈接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可以去進行突襲、支援,甚至直接在中路強襲打開局面,所以聯動模式下的OMG更為靈活,這個拳頭能打向任何方向。
因此在這個戰術體繫上,首先最為顯著的第一個變化,就是支援系數的大幅度提升。在Uzi所領導的攻城形態下,Uzi所在的路線就是戰場,在這種情況下,輔助很難離開他,基本上連續的四周八場比賽,OMG的輔助Amazing都很少有突襲行動,支援更是一次都沒有。
而進入聯動形態之後,不僅無狀態從中單防禦塔形態下解放出來,輔助也解放了出來,三路並進的情況下,使整個OMG進入一種隨時伺機而動的動態防禦體系之下,由此便形成相當顯著的支援屬性變化。
對比圖一、二、三可以看到,那時的OMG支援系數相當少,而圖五、六、七則明顯支援系數要多很多,即便圖七是W7 Day2 UP VS OMG 第二場,這場比賽OMG輸了,他們的支援系數仍然相當可觀,並且可以看到整個OMG的支援系數,是隨著對手的支援、突襲而變化的,這就是數據產生互動的表現,而圖一、二、三的支援數據是死的。

當無狀態解放後,最為顯著的第二個變化,則是他會拿一些更為靈活的中單,最具代表性的英雄就是狐狸。狐狸不僅能使他打出極為優秀的支援效果,也能跟打野配合打出突襲效果,所以我們會發現這三場代表性的比賽中,有時OMG是突襲偏強,有時則是支援偏強,有時則是兩者差不多。
這說明OMG這時能有效地平衡節奏,面對不同的敵人和不同的狀況,他們可以靈活地決定自己是要更為主動的聯合攻擊,還是聯合防禦。
但我們也注意到,此體系存在著一個比較顯著的缺陷,就是OMG缺乏一個很好的運營節奏,也就是說不管他們的突襲和支援打得如何漂亮,卻只能靠人頭來開經濟差距,無論是補刀率還是地圖控制率,他們都不能跟對手拉開一個顯著的差距,而由於ADC的回縮,推塔的節奏自然也是放緩。
最明顯的例子是W7 Day3 RNG VS OMG 第二場,這其實是一場很明顯的OMG優勢,20分鍾時他們就打成7:3的人頭比,但此刻OMG的經濟卻僅僅只比對手領先800塊,換做是最擅運營的EDG,這起碼也該有5、6的經濟差距了,哪怕是簡式運營,也能打出3、4K的經濟差距。
所以這種聯動形態,並不能說是一種運營模式,它更像是一種以中單為核心的突襲模式,並不能形成實質性的節奏勝利,以保護自己C位發育和打擊對方C位發育為主,在剛才那個戰例中,雖然團隊經濟大家相差不大,但無狀態卻是3/0/2的數據在手——他起飛了。
當然,也千萬別以為在這種戰術體系,只有中單能起飛,所謂的中上野聯動,並非是外界流傳的無腦保無狀態發育。
中上野的聯動,是將中上野(甚至連輔助也要算上)的支援和突襲擰成一股繩地出擊,由於ADC的回縮,導致對方在攻擊ADC時,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深入追擊到更危險的位置,這就很容易被隨後的支援「攔腰截斷」,在這個過程中,ADC在存活後展開反擊,也是能拿到人頭起飛的!
最為顯著的例子是德杯Snake VS OMG 第四場,小北上路9分鍾時在上路被突襲,配合靈葯一波反打三殺,直接起飛。2分鍾後,U神下路強帶一波節奏,小北又在靈葯支援下一波反打雙殺,這基本就飛上太空,無法阻擋了。
那麼,現在就出現了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為什麼,這種聯動模式不能讓小狗來執行?
答案是,已經執行過了!
在W7 Day2 UP VS OMG 第二場,就是無狀態跟廠長那番震驚LPL的抱怨之後,跟UP所打的第二場比賽,這場比賽無狀態用的是狐狸,而靈葯用寡婦、夕陽則是攻擊型上單蘭博配合。
這套陣容是個典型的中上野聯動陣容。而這場比賽OMG的前期節奏確實很不錯,10分鍾時一度4K經濟優勢,一路人頭和經濟都小幅度領先,直到20分鍾才被小幅反超。
但其實,這個所謂的「中上野聯動」其實是個幻象,選出的三個英雄雖然看起來是要聯動,但還是全部在策動Uzi,所有的節奏還是簡式運營的攻城形態:三波對下路的突襲後隨著下路塔倒,Uzi就換到了上路,夕陽選出的蘭博還是不斷支援Uzi,他自己在上路甚至被單殺一次,靈葯全場也沒有幫過他一次。
這種左右搖擺不定的心態,所導致的結果就是:原本應該發育最好的夕陽發育平平,原本是勢均力敵地進入團戰期,而UP則是出了名的後期處理不好,但結果反而是Uzi發現隊友根本無法支持自己進行輸出:蘭博撒個大就死,狐狸和寡婦能有什麼保護能力?於是團戰如雪崩,直接GG。
所以並不是只有小北適合這套體系,而是作為新人,他沒有話語權,於是將這套體系真正地執行了下來。
結語
在MSI上,SKT T1曾經給全世界觀眾展現了一種雙中單輪換流戰術,他們的意圖是,對抗不同隊伍,就用不同的中單來帶出不同的戰術風格。
這是一種看起來十分炫酷的技術,全世界媒體都在驚呼:SKTT1帶著兩柄劍,用不同的劍砍殺著不同屬性的敵人。
如果一個戰術體系,必須要靠一個標志性的選手來完成,那這套體系就有問題,舉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我如果跟你玩星際,我這盤取個ID叫6D RUSH,於是我就真的用6D RUSH戰術;下一盤我決定飛龍RUSH了,我就把自己ID改成MK RUSH,你會不會覺得我腦子有問題?
實際情況也果然如此,玩雙中單套路的韓國人最後一盤上飛科,想打突襲,結果反而被EDG套路了,作為觀眾,你難道不覺得這畫面挺樂呵的?
這種換人就換戰術的實際操作方式只有一種:這個選手對某套戰術中的核心英雄有極為獨特的操作和理解,其他人都做不到,那我覺得這種搞法,可以當做秘密大招來放,目前來看,水晶的德萊文算是一個特例,既然如此,這種大招也只能放一次而已,一旦正式亮相也就失去了作用。
回到我們要說的主題上,現在OMG所面對的問題,就是跟SKT T1一樣的問題:用不同的選手來決定自己的戰術風格。
當小北上時,對面就全部知道,哦他們是要打中上野聯動,好,打野你注意照顧中上;當Uzi坐在對面時,對面則紛紛點頭稱是,哦他們是要打簡式推塔運營,好,打野和中單你們無腦搞ADC。
當國內聲音紛紛質疑無腦保小狗下路的戰術太過明顯,導致OMG下路被針對時,換上小北,改為無腦中上野聯動,請問站在對手的角度而言,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
德杯對Uzi來說,是一次成長的機會,他坐在台下,能看到台上的這支OMG,比自己操控的那支OMG更強;但德杯決賽的3:0,對整個OMG來說,應該能人明白,這支OMG,還不夠強。目前的OMG,戰術體系已然成熟,但執行的力度與靈活跟EDG比起來,簡直是天淵之別,如果有一天,Uzi能坐在台上,以收放自如的狀態,與隊友在這兩種形態中自如地切換,或許,那時的OMG才真正變陣成功。

9、英雄聯盟OMG戰隊沒了么?為什麼沒有參加s5的比賽

隊員內訌 各個以為自己是老大 各種不配合 輸給的是自己 OMG 哪個隊員弱 其實就是被自己扼殺了

與lolomg戰隊相關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