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王者榮耀 > 王者榮耀學員

王者榮耀學員

發布時間:2020-04-09 04:21:44

1、王者榮耀玩家年齡分布有多少小學生 王者榮耀小學生多

68%上班族?那是用的成年人身份證的學生。

2、王者榮耀,為什麼讓小學生不斷痴迷

最近,很多父母都在討論一款游戲,王者榮耀。它太火了,而且在孩子圈裡非常流行。而且很多媽媽說自己兩歲多的孩子也愛玩手機。今天談談孩子們為什麼這么鍾情手機游戲。他們玩游戲的時候,心理是怎樣的狀態?

新聞報道說,西安11歲的童童(化名)曾於去年10月盜刷父親銀行卡九千多元買游戲裝備,受訪時他承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從同學處得知盜刷的方法後直接就把卡里的錢花光了,「沒有猶豫,就是想要好的裝備,想贏。」

這個孩子的回答讓我們看到孩子的真誠。為了贏,就想盡辦法去創造條件贏。很多爸媽會想,這么聰明的孩子,要是把勁兒全用在學習上,還怕學不好嗎?

可你知道這個孩子的成長環境嗎?知道他為什麼把勁兒放在其他地方嗎?這都是有原因的,而問題的根結十有八九在家庭環境。

玩游戲非常容易讓人上癮,因為很多游戲給孩子一個證明自己能力的平台。他們感覺自己在不斷升級,不斷變得強大起來。這種感覺多好,誰不希望自己能強大一點,再強大一點。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兒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養》一書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理論,「人性的一個最重要的心理事實就是人們對優越感和成功感的追求。這種追求自然是與人的自卑感有著直接的聯系。」

這個理論你不要覺得空洞,實際上它揭露了很多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行為的心理動機。孩子的心理很多時候就是在優越感和自卑感中徘徊,好像蹺蹺板的兩端,而父母的愛和愛的方式決定了哪一端會重一點。

游戲往往在不斷地用各種方式強化游戲者,讓孩子有興趣玩下去。但是孩子在學習上,你有像游戲那樣及時鼓勵和表揚嗎?

現實是打擊孩子優越感的父母更多。比如一個孩子考了90分,父母會問為什麼不考95,為什麼不沖刺100分。誰誰誰不是做到了么?但是游戲可不是這樣,它只要你給錢賣力,馬上讓你感受到升級帶來的快感。

這也是為什麼在學習上越吃力的孩子,越沉迷於此的原因。我小時候數學成績一直不好,但是語文成績卻遙遙領先。幸運的是奶奶從不說我數學為什麼只打了85分。他反而經常跟人說我的作文又得獎了,還有一隻鋼筆獎勵。讓我覺得特別有面子。

另外游戲讓孩子找到一種歸屬,特別是有團隊聯盟的游戲。集體作戰,多好啊!可以一個人沖鋒陷陣贏得同伴的尊重。也能一擲千金給大家都升級裝備。在這里稱王,感受到自尊。

而你看這些孩子,現實中得到了尊重嗎?很多孩子不敢回家,因為一回家就被罵。讓一個驕傲的「王」聳搭著腦袋挨訓。一比之下,你會更喜歡哪個世界?

所以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你如果選擇粗暴禁止,指責打罵。而不是去反省自己和家庭的原因,只會讓孩子的行為更加偏離正軌。

孩子都愛玩游戲,禁止不如疏導。在我們這個時代,想要禁止孩子不去接觸電視機這類電子產品,是天方夜譚。你在家裡禁止了,能夠保證孩子不在學校接觸到?或者在朋友親戚家不接觸?

有人問我,要不要禁止孩子接觸電子設備。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從來沒有提倡禁止孩子去做一件他能夠做的事。如果什麼都禁止了,那還要父母的教育干什麼呢?其實這些玩手機游戲,甚至偷偷充錢的孩子。他們只是覺得好玩,而不是想著去傷害自己的父母。

但是父母沒有去共情他們的想法。沒有足夠的時間關注孩子內心的需求。或者長期忽視孩子的心理狀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結果導致孩子一步步沉溺其中。還有一些父母甚至覺得這樣管束孩子丟臉,顯得自己小氣沒面子。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朋友的孩子在玩iPad游戲。才8歲的孩子,眼鏡片的厚度比我的還要厚不少,已經有600多度的近視。我說孩子的眼睛都這樣了,為什麼還給玩ipad?當時他說「孩子班上每個人都有,他不玩我覺得沒面子,你知道,他們那個學校,有錢人多。」

我當時就驚出冷汗,還有這個邏輯啊!那我們家是赤貧。因為兒子快4歲半,沒有摸過ipad啊!雖然我常常心癢,去網上或者實體店看了又看。最後又忍住了,等他再大一點吧。我沒有覺得丟臉,可能是臉皮比較厚。

我不反對給孩子接觸電子產品。但是我不想過早給孩子配專門的電子設備。因為我討厭電子保姆,還有一個辦法就是一起玩。

很多朋友問我:你家兒子不玩手機游戲嗎?玩,但是我們一起玩。怎麼玩的?在玩之前,當然先定一個規矩。每天玩30分鍾,到點就結束。同意了這個規矩,我們再繼續。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會讓他感受到尊重,還能養成自律的習慣。

比如剛開始我給他下載了一個恐龍拼圖的軟體,總共就10隻恐龍,他五分鍾就玩掉了。後來下載了一個高大上的游戲,畫面很唯美,也不吵不鬧。可惜的是我倆都不會玩,還一起去網上查攻略,好不容易闖了幾關。後來覺得太麻煩,我們就沒玩了。也沒有去下載新的游戲,就玩其他的去了。因為除了網路游戲,還有很多好玩的。

孩子的世界是現實與幻想交叉的世界。虛擬的游戲環境讓孩子體驗到這種真實的幻想趣味。如果父母沒有關注到這一點,往往就錯過了這個神奇的體驗。也無法理解孩子為何如此愛虛擬出來的環境。

這幾天放暑假,我跟兒子剛好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把變形金剛的電視劇看完了(因為每天規定看一集,20分鍾)。當侄子來我家的時候,我們會給每個人幻想一個角色。他們之前就一直玩角色扮演的游戲。但是這次有我的參與,小傢伙們更加起勁。

我們去公園,會把公園的各個部分當作基地。他們的想像力完全超出我的想像。我只是開了一個頭,接下來就讓他們帶著我玩。他們會把水管幻想成陸地橋。把天上最亮的那顆星星幻想成塞伯坦。

兒子喜歡聲波,那模仿的可像了。過一會就神神秘秘地跟我匯報說自己搜集到了幾個不明信號。看上去非常喜歡這個情報官的角色。然後我們每天晚上就去公園玩。玩了很久就換一個游戲。多帶著孩子一起玩,特別是大運動量的戶外游戲。玩得滿頭大汗,尖叫,全速沖刺,打滾……

他們的精力得到了充分的釋放,回家就睡了。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好玩的,比如一起看一本搞笑的書。一起騎著自行車去周邊兜圈,或者去公園溜達,去河邊看老人們釣魚。

大自然這么美,有很多好玩的。就是因為從嬰孩時期開始,我們就在一起玩著。他喜歡這樣的陪伴,所以一起玩手機游戲,看電影。也很容易一起去看書學習,一起去外邊玩。

因為只要有我這個好玩的大玩具在,玩什麼都好。這個時候,根本無需刻意去禁止。因為在無形之中,就引導孩子遠離了電子產品。而走近了大自然,走近了書本。去擁抱這個真實的世界。

當孩子在真實的世界裡得到了快樂,感受到了自尊。那他哪裡還有心思沉迷手機游戲中呢。請記住:別讓孩子「贏」了這場游戲,卻錯過這個世界。

3、王者榮耀害了多少學生?

這個並沒有準確的數字,因為對害的定義不同,所以很難對這個問題統計出准確的數字。

4、為什麼王者榮耀那麼影響學生的成長,國家不禁止呢?

王者榮耀的風靡不是偶然,它的內容、運營、策劃都是國內最頂尖的,成年人都抵擋不住它的誘惑,更何況涉世不深的孩子們?但我認為把鍋都甩給《王者榮耀》,是不恰當的。王者榮耀面向的對象很廣泛,但是未成年人是有時間限制的,當游戲平台判斷你為未成年是,一天只可以玩四十分鍾。適當的手游可以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意思和積極進取精神。國家禁不禁止有國家的考量,一定程度上網游會給國家帶來客觀的效益。

其實,在王者榮耀流行之前,孩子們就已經在各自喜愛的游戲裡面沉迷,只是當時大家玩的游戲各式各樣,媒體和大人批判的火力就集中在了游戲這個大概念上。王者榮耀是不是真的影響學生的成長也要看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孟子要是不好好讀書,孟母做的是三遷,可沒有哭爹喊娘的說隔壁鄰居帶壞我孩子。很多家長只要孩子不鬧,不煩,電視機一開,喜洋洋一開,然後一看就是半天,還要對外說,我們家孩子真乖,不哭不鬧真省心。

等到上學的時候,看見別的孩子見過世面,思維和表述能力都遠超自己的孩子,就又哭又鬧,寫信上訪,喜洋洋毒害我的孩子。王者榮耀也是這樣。如果這個孩子一邊玩著王者榮耀,考試還門門一百分,沒有一個家長會覺得,王者榮耀不好。如果一個孩子玩著王者榮耀,門門不及格,全是王者榮耀的錯,騰訊毒害青少年,反正從頭到尾,家長都沒錯。之前我在沒有物質是不是不該生孩子這個問題下,我的思維是有局限的,我認為物質生活就是吃飽穿暖你要上學我給你學費。今天看見這個問題,我明白了。精神物質才是最重要的。

5、王者榮耀小學生有多少 王者榮耀小學生真實數量多少

「小學生」原本是隨著《英雄聯盟》的興起而流行開的概念。起初只有字面的含義,但在用戶群體逐漸擴大之後,後也用來泛指游戲水平過低的玩家。作為同一品類、且同樣是大DAU的游戲,《王者榮耀》也繼承了人們口耳相傳的「小學生群體」。
我們時常會在微博、朋友圈看到有人吐槽自己隊友「帶不動」,以及一些玩家向的媒體對於真正小學生用戶的調侃。
但這款手游里的小學生真的有看上去這么多嗎?極光數據、TalkingData等機構的數據告訴我們,小學生似乎不該背這個鍋。

TalkingData的《王者榮耀熱點報告》顯示:《王者榮耀》主要可以分為「學生族」和「上班族」兩大群體,學生用戶在總用戶群中佔比為24.5%,上班族佔比則為68.7%,這也和常規的手游用戶分布大體一致。而在24.5%的學生用戶中,大學生佔比高達21.8%,中小學生只有2.7%。極光大數據的《王者榮耀研究報告》也給出了類似的結論,《王者榮耀》的用戶群體中,14歲以下用戶只佔3.5%。
不過,雖然第三方機構的數據偏向於認為學生用戶佔比偏低,但來自騰訊的數據依然更為支持傳統的觀念。
根據騰訊瀏覽指數平台,在近半年來,關注《王者榮耀》的用戶中,年齡在12歲及以下的用戶佔4.78%,12歲至17歲的用戶18.53%。雖然以小學生用戶為主體的12歲以下用戶佔比依然是個位數,但在反映用戶低齡程度的「00後」用戶佔比上,這一數據依舊超過20%。換言之,按照游戲里最為普遍的5V5對戰模式來看,平均下來每場比賽都有個隊友是00後,每四場有個隊友是12歲以下的低齡用戶。

6、王者榮耀老師知道學生登陸時間

在《王者榮耀》中,有許多常用的名詞,這些名詞對於新手玩家來說是必須要知道的。因為在游戲中大部分玩家都是用代名詞來交流,比如打野、紅藍BUFF、補刀、兵線等。如果不知道這些名詞,在游戲中就很難和隊友完成戰術溝通,那麼究竟這些詞意義是什麼,這里就給新手玩家進行一下簡單的解釋。

7、為什麼「王者榮耀」讓學生深陷其中?

「不會玩就別玩,作業寫完了嗎,小學生就別出來坑隊友!」隨著「王者榮耀」的風靡,坊間開始流行這樣一句話。近日,正在上小學的小林因技術不精,在「王者榮耀」游戲里一直被對家玩的「蘭陵王」追殺,情急之下他竟然選擇了報警,讓民警助他退敵。

從幼兒園孩子到大學生,從建築民工到網紅明星,「王者榮耀」游戲就如「電子鴉片」般,「癮」者無數。據騰訊的數據顯示,「王者榮耀」注冊用戶數超過2億,每天的活躍用戶超過5000萬,其中11歲至20歲的玩家比例高達54%。

游戲玩家呈現低齡化趨勢,已是不爭的事實。青少年作為手游的主力軍,他們在游戲的留存、活躍,甚至付費上都有驚人的潛力,但同時,因世界觀、人生觀尚不成熟,更容易沉迷游戲,深陷其中。

「熊孩子」沉迷游戲

「110嗎?我被人追殺了!快來救救我!」兩周前,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公安局接警台的電話里傳來了一個稚嫩的聲音。而當工作人員詢問對方在哪裡被追殺時,電話里卻傳來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回答,「我在『王者榮耀』里被人追殺,已經被殺死好幾次了!」

小林今年13歲,非常喜歡拿媽媽的手機玩「王者榮耀」,他在游戲里玩的是「魯班七號」,沒想到這次上線只要一出門就會被「殺回家」,一氣之下小林就撥打了110。

泰順縣派出所的民警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小林多次撥打報警電話的行為已經擾亂接警台的正常工作,調查後對小林和他母親都進行了批評教育。教育之後,小林沒有再因玩游戲而報警了。

無獨有偶,5月2日,福建省晉江市龍湖派出所接到報警,00後少年彭某因沉迷「王者榮耀」游戲,多次偷香油錢買裝備。5月9日,晉江一學生沉迷「王者榮耀」游戲,因手機被拿走,持刀與父對峙。

為了能在「王者榮耀」游戲中有更強的戰鬥力, 充值自然在所難免。據媒體報道,福州某三年級小學生半小時為游戲充值5000多元;深圳12歲小學生偷家裡保險櫃2萬元充值游戲;浙江某小學五年級的孩子使用家長的手機玩游戲,花掉3.8萬元。

在知乎平台,家長也發起了「孩子玩『王者榮耀』充錢,父母該如何維權」「5歲的兒子要玩『王者榮耀』怎麼辦」等話題,特別是在小學,「王者榮耀」已經被家長視為「電子鴉片」。

「『王者榮耀』已成了學生們學習之餘的主要話題,一到下課,幾個學生就湊在一起討論出什麼裝備、買什麼皮膚,不玩的反倒顯得格格不入。」小學老師李涵(化名)告訴記者,班上有很多學生都在玩「王者榮耀」游戲,女生竟然也在玩。她認為,孩子這么小就玩游戲勢必會影響認知和學習,即使在課余時間玩游戲也會非常占據精力。

被「扭曲」的歷史

除了「王者榮耀」可能影響學業、造成財產損失,讓家長們更擔心的是被「王者榮耀」「扭曲」的歷史。他們認為,小學生都還沒學過真正的中國歷史,讓游戲先入為主,形成了對歷史人物的角色定位,會對歷史有誤讀。

有老師吐槽,現在學生寫日記全都是「王者榮耀」,DOTA,豬隊友。其中一篇小學生作文《我眼中的荊軻》,在網上廣為流傳。日記中,荊軻成了女性角色,「如果發揮正常,她可以超神,甚至可以拿到一個令人激動萬分的MVP(全場最佳表現選手)。雖然她不能夠和李白、劉備、韓信、宮本武藏等厲害的人物搶野怪,但她起碼可以從中撿到一個紅buff(游戲術語,指增益狀態——記者注)」。

在「王者榮耀」中,荊軻變成了女的,詩仙李白變成了刺客,名醫扁鵲是用毒高手、諸葛亮的職業則是法師……據光明日報網路投票調查顯示,對於游戲篡改歷史人物性別的現象,超七成網友認為「游戲設計一定要尊重歷史」。

《光明日報》曾發表名為「荊軻是女的?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的文章。文中認為「王者榮耀」用歷史人物作為游戲角色,但卻和歷史背景、人物經歷並無掛鉤,內容和精神被架空,有名無實。

《人民日報》隨後轉載了該文章並怒懟道,開涮古代名人,只有輕佻,不見敬畏。當歷史被毀容,乃至被肢解,不僅古人遭冒犯,今人受驚擾,更誤人子弟,蒼白了青少年的靈魂。不是所有東西都可游戲,開發手游,利益之上還有責任。如果利字當頭,連小學生也不放過,恐怕只有恥辱,不見榮耀。

迫於輿論壓力,「王者榮耀」將「荊軻」角色在體驗服中更名為「阿珂」。更名之後的游戲角色,在故事背景方面也進行了更改,但玩家並不買賬。

李涵認為,小學生學東西,會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思想在裡面,對於歷史觀念尚未成熟的小學生而言,很容易形成錯誤的認識,很難保證不會影響到孩子正常的歷史課學習,同時也會對老師的教學造成困擾。

實名制淪為虛設

為了防止未成年人長時間玩游戲而耽誤學業,「王者榮耀」游戲客戶端發布了關於游戲實名制的公告。通告的最後截止時間顯示,5月17日之後,沒有通過騰訊游戲實名注冊和防沉迷系統完成實名認證步驟的玩家將無法再進入游戲。根據防沉迷系統,未滿18歲的玩家每天只能玩兩個小時。

2016年年底,文化部發布了《關於規范網路游戲運營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工作的通知》,新規中明確規定,網路游戲運營企業應當要求用戶使用有效身份證件實名注冊,並保存用戶注冊信息,不得為使用遊客模式登錄的用戶提供游戲內充值或者消費服務。2017年5月1日,新規正式開始施行,網易、騰訊等旗下網游紛紛開啟實名認證。

事實上,「網路游戲防沉迷系統」早在2007年就已經正式施行,但是始終沒有取得太好的效果。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淘寶以實名、代認證等關鍵詞檢索時也跳出了很多實名認證商家,其中一家單月成交量867筆。而在網上搜索「身份證號大全」,也發現有大量身份證信息出現。記者嘗試在手游中使用這些網上隨意可以搜尋到的身份證信息,順利完成了實名認證。

可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小學生還發帖吐槽了實名制的雞肋,「作為一個小學森,又手殘,又菜鳥,打野老被說,打團老是縮,但是,我是不會因為實名制放棄這個游戲的。之前點實名的時候,發現一個護照認證的選項,瞎填一波,竟然通過了!不用謝,請叫我雷鋒!」「學生黨一枚,好不容易放假了,聽說要實名制,好慌啊,機智的我隨便上網找了個身份證,居然通過認證了,誰也別想阻止我開黑去了!」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局長、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何寄華表示,實名認證在手游市場名存實亡。網路支付方式確實給市民帶來快捷和便利,但我國頻頻發生的兒童、青少年陷入游戲「消費陷阱」的事件,應引起家長們及國家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他建議,企業應嚴格實施手游實名認證。用戶每次進入手機游戲賬號登錄時,應進行人臉識別,做到人證合一,不能進行身份識別的,都視為未成年人,禁止使用。這樣才能有效區分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用戶。

8、王者榮耀小學生的游戲

在小學生玩的比較多的游戲中,首先玩榮耀、LOL的,就鄙視那些玩低幼游戲的;但是還有玩Minecraft我的世界的小朋友,則鄙視前者那些整天就知道「今天我又5殺」的MOBA小玩家。

9、王者榮耀小學生英雄有哪些

王者榮耀小學生常用的英雄,一般都是操作簡單、傷害不俗、「顏值」高、容易浪的英雄,以下列舉幾位小學生喜歡用的英雄:

韓信。該英雄一技能、二技能均有很長的位移距離,且外表霸氣,對於小學生是不小的誘惑;

魯班七號。這位英雄看上去比較可愛,小學生會很喜歡;范圍攻擊能力高,傷害高,操作要求不大,適合小學生使用;

亞瑟。作為騎士王,操作很簡單,博得不少小學生的喜愛。

除以上幾位英雄之外還有不少,僅作為舉例,只要符合小學生的特點即可。

與王者榮耀學員相關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