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游戲攻略 > 狗魚綜合症游戲攻略

狗魚綜合症游戲攻略

發布時間:2020-05-18 13:31:54

1、什麼是狗魚綜合症及相關案例

把北美狗魚的故事講給你聽。狗魚被放置在一個用玻璃隔開的魚缸中,魚缸的另一半里養著一些小魚,可望而不可及。這條飢餓的魚進行了無數次嘗試,但結果總是撞到 上。它最終明白了,自己無論如何也夠不到那些小魚。然後玻璃隔板被拿掉了,但是狗魚並不去襲擊小魚。狗魚隨後的行為就是狗魚綜合症的表現,特點如下:
1.對差別視而不見。
2.自以為無所不知。
3.濫用經驗。
4.墨守成規。
5.拒絕考慮其他可能性。
6.缺乏在壓力下採取行動的能力。討論題
1.在你認識的人當中,是否有人曾表現出狗魚綜合症?是些什麼樣的例子?
2.我們怎樣幫助他人(或自己)擺脫狗魚綜合症?
3.狗魚綜合症在何種方式下是有用的? 把北美狗魚的故事講給他們聽。狗魚被放置在一個用玻璃隔開的魚缸中,魚缸的另一半里養著一些小魚,可望而不可及。這條飢餓的魚進行了無數次嘗試,但結果總是撞到 上。它最終明白了,自己無論如何也夠不到那些小魚。然後玻璃隔板被拿掉了,但是狗魚並不去襲擊小魚。狗魚隨後的行為就是狗魚綜合症的表現,特點如下:
1.對差別視而不見。
2.自以為無所不知。
3.濫用經驗。
4.墨守成規。
5.拒絕考慮其他可能性。
6.缺乏在壓力下採取行動的能力。討論題
1.在你認識的人當中,是否有人曾表現出狗魚綜合症?是些什麼樣的例子?
2.我們怎樣幫助他人(或自己)擺脫狗魚綜合症?
3.狗魚綜合症在何種方式下是有用的?

2、如何讓自己擺脫狗魚綜合征

方法
積極參加社交活動
鍛煉自己的身體

3、如何擺脫狗魚綜合症

靠信仰

4、創新偏見思維和定勢思維有什麼區別

一、 創新的思維障礙——定勢思維

1、有籠必有鳥——心理圖式

一位心理學家曾和喬打賭說:"如果給你一個鳥籠,並掛在你房中,那麼你就一定會買一隻鳥."

喬同意打賭.因此心理學家就買了一隻非常漂亮的瑞士鳥籠給他,喬把鳥籠掛在起居室桌子邊.結果大家可想而知,當人們走進來時就問:「喬,你的鳥什麼時候死了?」

喬立刻回答:「我從未養過一隻鳥。」

「那麼,你要一隻鳥籠幹嘛?」

喬無法解釋.

後來,只要有人來喬的房子,就會問同樣的問題.喬的心情因此搞得很煩躁,為了不再讓人詢問,喬乾脆買了一隻鳥裝進了空鳥籠里。

心理學家後來說,去買一隻鳥比解釋為什麼他有一隻鳥籠要簡便得多。人們經常是首先在自己頭腦中掛上鳥籠,最後就不得不在鳥籠中裝上些什麼東西。

2、狗魚思維——拒絕變化

有一種魚叫做狗魚。狗魚很富有攻擊性,喜歡攻擊一些小魚。科學家們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狗魚和小魚放在同一個玻璃缸里,在兩者中間隔上一層透明玻璃。狗魚一開始就試圖攻擊小魚,但是每次都撞在玻璃上。慢慢地,它放棄了攻擊。

後來,實驗人員拿走了中間的玻璃,這時狗魚仍沒有攻擊小魚的行為–這個現象被叫作狗魚綜合症。狗魚綜合症狀的特點是:——對差別視而不見——自以為無所不知——濫用經驗——墨守陳規——拒絕考慮其他的可能性——缺乏在壓力下採取行動的能力。

思維定勢一旦形成,有時是很悲哀的。這也是我們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觀念的原因之一:形勢在不斷變化,必須關注這些變化並調整行為。一成不變的觀念將帶來毫無生機的局面。

3、阿西莫夫的智商——慣性思維

所謂慣性思維就是思維沿前一思考路徑以線性方式繼續延伸,並暫時地封閉了其他的思考方向。

阿西莫夫是美籍俄國人,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曾經講過這樣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

阿西莫夫從小就很聰明,年輕時多次參加「智商測試」,得分總在160左右,屬於「天賦極高」之人。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汽車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

修理工對阿西莫夫說:「嗨,博士,我來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題,看你能不能正確回答。」阿西莫夫點頭同意。修理工便開始出題:「有一位聾啞人,想買幾枚釘子,就來到五金商店,對售貨員做了這樣一個手勢:左手食指立在櫃台上,右手握拳作出敲擊的樣子。售貨員見狀,先給他拿來一把錘子,聾啞人搖搖頭。於是售貨員明白了,他想買的是釘子。」

「聾啞人買好了釘子,剛走出商店,接著進來一位盲人。這位盲人想要一把剪刀,請問,盲人將會怎麼做?」

阿西莫夫順口答道:「盲人肯定會這樣——」他伸出食指和中指,作出剪刀的形狀。

聽了阿西莫夫的回答,汽車修理工開心地笑起來:「哈哈,答錯了吧!盲人想買剪刀,只需要開口說『我買剪刀』就行了,他干嗎要做手勢啊?」

阿西莫夫只得承認自己回答地很愚蠢。而那位汽車修理工在考問前就認定他肯定答錯,因為阿西莫夫「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聰明!」

4、猴子實驗——群體慣性

有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將4隻猴子關在一個密閉的房間里,每天喂很少食物,讓猴子餓得吱吱叫。數天後,實驗者在房間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時,一隻餓得頭昏眼花的大猴子一個箭步沖向前,可是當它還沒拿到香蕉時,就被預設機關所潑出的熱水燙得全身是傷,當後面三隻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時,一樣被熱水燙傷。於是猴子們只好望「蕉」興嘆。

又過了幾天,實驗者換進一隻新猴子進入房內,當新猴子肚子餓得也想嘗試爬上去吃香蕉時,立刻被其他3隻猴子制止,並告知有危險,千萬不可嘗試。實驗者再換一隻猴子進入,當這只猴子想吃香蕉時,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這次不但剩下的兩只老猴制止它,連沒被燙過的半新猴子也極力阻止它。

實驗繼續,當所有的猴子都已換過之後,仍沒有一隻猴子敢去碰香蕉。上頭的熱水機關雖然取消了,而熱水澆注的「組織慣性」束縛著進入籠子的每一隻猴子,使它們對唾手可得的盤中美餐——香蕉,奉若神明,誰也不敢前去享用。

這就是群體慣性形成的過程。在變化莫測的市場環境中,企業要想贏得競爭優勢,就必須學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而迅速調整,否則只能像故事中的猴子那樣,在昨天的教訓上平白失掉明天的機會。

然而,一些把成功歸因於富有競爭力的經營管理模式的企業,面對一切以變化為主題的現實,仍高高在上,絲毫不懷疑讓自己成功的經營管理模式的價值和適用性,不思更新,固執地運行在「成功經驗」的軌道上。結果,由於一成不變,企業昔日的輝煌漸漸蛻變為組織慣性,成為企業生存道路上的羈絆。

5、引火燒身——線性思維

一個漆黑的夜晚,司機老王開著一輛「除了喇叭不響什麼都響的」北京吉普外出,車行半路拋了錨,他初步判斷是油耗盡了,便下車檢查油箱。沒帶手電筒就順手掏出打火機照明,隨著「轟」的一聲巨響,他就什麼也不知道了……等他醒來時正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是一位路過的好心司機把他救了,車報廢了,臉毀了容,萬幸的是命總算撿了回來。老王說:「當時只是想借打火機的光,看清油箱里究竟還剩多少油;根本不成想打火機的火,會引爆油箱並引火燒身。」這是典型的由「線性思維」惹的禍。

線性思維模式有兩個基本特點:

(1)把多元問題變為一元問題。客觀對象所包含的問題往往是多元的,線性思維模式要求把其中一個問題突出,把其餘問題撇開,或者把復雜問題歸結為一個簡單問題,然後予以處理。

(2)用一維直線思維來處理一元問題,使之成為具有非此即彼答案的問題,並排除兩個可能答案中的一個。

6、保守的力量——惰性思維

惰性思維是指人類思維深處存在的一種保守的力量,人們總是習慣用老眼光來看新問題,用曾經被反復證明有效的舊概念去解釋變化世界的新現象。不去嘗試,不敢冒險,因循守舊,大好的時機和自身無限的潛能被白白地葬送,挫折和失敗的悲劇肯定不可避免。

比如說看魔術表演,不是魔術師有什麼特別高明之處,而是我們大夥兒思維過於因襲習慣之勢,想不開,想不通,所以上當了。比如人從扎緊的袋裡奇跡般地出來了,我們總習慣於想他怎麼能從布袋扎緊的上端出來,而不會去想想布袋下面可以做文章,下面可以裝拉鏈。

在生活的旅途中,我們總是經年累月地按照一種既定的模式運行,從未嘗試走別的路,這就容易衍生出消極厭世、疲沓乏味之感。所以,不換思路,生活也就乏味。很多人走不出思維定勢,所以他們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結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維定勢,也許可以看到許多別樣的人生風景,甚至可以創造新的奇跡。

因此,從舞劍可以悟到書法之道,從飛鳥可以造出飛機,從蝙蝠可以聯想到電波,從蘋果落地可悟出萬有引力……常爬山的應該去涉涉水,常跳高的應該去打打球,常劃船的應該去駕駕車,常當官的應該去為民。換個位置,換個角度,換個思路,也許我們面前是一番新的天地。

7、失去的金子——習慣思維

一個窮人在一本書里發現了尋找「點金石」的秘密,點金石是一塊小小的石子,它能將任何一種普通的金屬點化成純金。點金石就在黑海的海灘上,和成千上萬的與它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小石混在一起,但秘密就在這兒。真正的點金石摸上去很溫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涼的。

所以,當它摸著石子是冰涼的時候,他就將它們扔到大海里。他這樣幹了一整天,卻沒有撿到一塊是點金石的石子,然後他又這樣幹了一星期,一個月,一年,三年,可他還是沒有找到點金石。然而他繼續這樣幹下去,撿到一塊石子,是涼的,將它扔到海里,又去撿起一顆,還是涼的,再把它扔到海里,又一顆……

但是有一天上午他撿起了一塊石子,而且這塊石子是溫暖的——他把它隨手就扔進了海里。他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把他撿到的所有的石子都扔進海里。他已經習慣於做扔石子的動作,以至於當他真正想要的那一個到來時,他也還是將其扔進了海里……

貝弗里奇在其《科學研究的藝術》一書中解釋了慣性思維:「我們的思想多次採取特定的一種路,下一次採取同樣的思路的可能性就越大。在一連串的思想中,一個個觀念之間形成了聯系,這種聯系每利用一次,就變得越加牢固,直到最後,這種聯系緊緊地建立起來,以致它們的連接很難破壞。這樣,正像形成條件反射一樣,思考受到了條件的限制。我們很可能具備足夠的資料來解決問題,然而,一旦採用了一種不利的思路,問題考慮得越多,採取有利思路的可能性就越小。」

二、創新的思維障礙——偏見思維

1、被經驗淹死的驢子——經驗偏見

曾經讀到過這樣一則故事:一隻驢子背鹽渡河,在河邊滑了一跤,跌在水裡,那鹽溶化了。驢子站起來時,感到身體輕鬆了許多。驢子非常高興,獲得了經驗。後來有一回,它背了棉花,以為再跌倒,可以同上次一樣,於是走到河邊的時候,便故意跌倒在水中。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驢子非但不能再站起來,而且一直向下沉,直到淹死。

無獨有偶,新近又讀到了這樣一則古老的寓言:從前,有個賣草帽的人,每天,他都很努力地賣著帽子。

有一天,他叫賣得十分疲累,剛好路邊有一顆大樹,他就把帽子放著,坐在樹下打起盹來,等他醒來時,發現身旁的帽子都不見了,抬頭一看,樹上有很多猴子,而每隻猴子的頭上都有一項草帽。他十分驚慌,因為,如果帽子不見了,他將無法養家活口。突然,他想到猴子喜歡模仿人的動作,他就試著舉起左手,果然猴子也跟著他舉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著拍拍手。

他想機會來了,於是他趕緊把頭上的帽子拿下來,丟在地上。猴子也學著他,將帽子紛紛扔在地上。

賣帽子的高高興興地撿起帽子,回家去了。回家之後,他將這件奇特的事,告訴他的兒子和孫子。

很多很多年後,他的孫子繼承了家業。有一天,在他賣草帽的途中,也跟爺爺一樣,在大樹下睡著了,而帽子也同樣地被猴子拿走了。

孫子想到爺爺曾經告訴他的方法。於是,他舉起左手,猴子也跟著舉起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著拍拍手,果然,爺爺說的話真管用。

最後,他摘下帽子丟在地上;可是,奇怪了,猴子竟然沒有跟著他做,還是直瞪著眼看他,看個不停。

不久之後,猴王出現了,把孫子丟在地上的帽子撿起來;還很用力地對著孫子的後腦勺打了一巴掌,說:「開什麼玩笑!你以為只有你有爺爺嗎?」

驢子為何死於非命?孫子為何不能像爺爺當年那樣拿回被猴子拿走的帽子?每一個人都能夠看得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都機械地套用了經驗,受了經驗偏見思維的影響,他們未能對經驗進行改造和創新。

正是經驗使我們昂首否定,還是經驗又讓我們低頭認錯,人們總是跳不出經驗,它甚至讓一切最大膽的幻想都打上了個人經驗的偏見,就像作家賈平凹所津津樂道的某一個農民的最高理想:「我當了國王,全村的糞一個不給拾,全是我的。」這似乎就是人們說的「鄉村維納斯效應」。

德波諾在《實用思維》一書中饒有興味地描述了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在偏靜的鄉村,村裡最漂亮的姑娘會被村民當作世界上最美的人(維納斯),在看到更漂亮的姑娘之前,村裡的人難以想像出還有比她更美的人。」在村裡,它是真理,在全世界,它就是偏見。

2、雞眼思維——利益偏見

所謂利益偏見不是指由於你的利益關系會導致你立論的有意識的明顯偏頗,而是指一種無意識的偏斜——對公正的微妙偏離。

利益偏見更普遍的情況則是所謂的「雞眼思維」,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愚蠢庸俗、斤斤計較、貪圖私利的人總是看到自以為吃虧的事情;譬如,一個毫無修養的粗人常常只是因為一個過路人踩了他的雞眼,就把這個人看作世界上最可惡和最卑鄙的壞蛋。他把自己的雞眼當做評價人們行為的標准」。

然而推而廣之,普通人難道沒有偏見嗎?一些普通人的話語表述背後難道就沒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嗎?事實上,大多數的戀人都認為自己找到了世上最好的人,大多數孩子也都會得出結論說自己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所謂「忘婆賣瓜自賣自誇」其實就是一種典型利益偏見思維模式。

3、不識廬山真面目——位置偏見

有一則禪的故事說的是小海浪與大海浪的對話:

小海浪:我常聽人說起海,可是海是什麼?它在哪裡?

大海浪:你周圍就是海啊!

小海浪:可是我看不到?

大海浪:海在你裡面,也在你外面,你生於海,終歸於海,海包圍著你,就像你自己的身體。

尼克松總統水門事件被黜後,跌至人生谷底,這時他才得以悟出:「最美的風景不是登上峰頂所看到的,而是下到谷底抬頭所體會到的」這句話。這與哈維爾在歷經磨滅難後所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為了在白天觀察星辰,我們必須下到井底,為了了解真理,我們必須沉降到痛苦的底層」。這就叫「思不出其位」。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坐標體系中,各種思想無不打上其鮮明的烙印,連老黑格爾也不忘說:「同一句格言,出自青年人之口與出自老年人是不同的,對一個老年人來說,也許是他一輩子辛酸經驗的總結。」這正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葉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站在什麼樣的年齡位置就會有什麼樣的感情。這與站在什麼樣的物理位置,就會得出什麼樣的認知是一樣的。

在一些企業里,老闆總抱怨員工出工不出力、磨洋工,員工總抱怨老闆發的錢太少、心太黑。這其實就是各自所處的位置不同,才導致雙方似乎無法彌合思維差距。

4、「情人眼裡出西施」——文化偏見

著名華裔人類學家許烺光(曾任美國人類協會主席)在《美國人與中國人》一書中十分嚴肅地舉了一個例子:「在一部中國電影中,一對青年夫婦發生了爭吵,妻子提著衣箱怒沖沖地跑出公寓。這時,鏡頭中出現了住在樓下的婆婆,她出來安慰兒子:『你不會孤獨的,孩子,有我在這兒呢。』看到這兒,美國觀眾爆發出一陣鬨笑,中國觀眾卻很少會因此發笑。」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所透出的文化差異是明顯的,在美國人的觀念中,婚姻是兩個人的私事,其間的性關系是任何別的感情無法替代的。而中國觀眾卻能恰當地理解母親所說的含義。這正如一些美國留學生在讀了《紅樓夢》後,總是不解地問中國教授:「為什麼寶玉和黛玉不偷些金銀財寶然後私奔呢?」中國教師知道這不是一個工具性問題,很難用一兩話解釋得清。

我們所有的人都受到自己所在地域、國家、民族長期積淀的文化的影響,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可避免地打上文化、宗教、習俗的烙印。這就是為什麼一些美國人對中國對台灣堅定的態度不可理解,同樣,一些中國人對美國為什麼老是抓住人權不放也感到不可思議的原因。

5、以偏概全——點狀思維

在白紙上畫一個黑點,而後問:你看到了什麼?

答案至少有一百種:芝麻、蒼蠅、圖釘、太陽的黑子、污跡……這些都是常規的聯想,有的人的思維就更活躍一些,他可能會回答說:我看到了缺點……我看到了遺憾……我看到了損失……

但是,為什麼就沒有想到其他的?

為什麼你的眼睛僅僅盯住那個黑點?而沒有看到黑點旁邊的那一大片的白紙?而正是這個黑點束縛和禁錮了我們的思維,使我們看不到其餘更多的更好的更豐富的東西。某些人一件事情沒有辦好,就垂頭喪氣——「我真沒用,我真窩囊,我是天底下最愚蠢的人。」透過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或一件事就給這個人下定義—— 「他品質有問題。」其實,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關注廣闊的存在,而不是那個黑點。

6、固執己見——刻板印象

曾經在某一網站看到這樣一個笑話:如果你的前面是一位發怒的重慶女孩,後面是萬丈深淵,那麼,奉勸你還是往後跳吧!這個笑話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重慶女孩的潑辣,可以說是「盛名遠播」,因此,一提到重慶女孩,首先浮上腦海的就是「潑辣」二字,絲毫不顧其中是否有被冤枉的「例外」,這就是所謂「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們對某一類人或事物產生的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是我們在認識他人時經常出現的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我們經常聽人說的「長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東北姑娘「寧可餓著,也要靚著」,實際上都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於我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和某個群體中的每一成員都進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與其中的一部分成員交往,因此,我們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們所接觸到的部分,去推知這個群體的「全體」。刻板印象固然有省事省力的好處,但不少情況下卻會出現耽誤大事的判斷錯誤。

7、霍布森選擇——封閉思維

300多年前英國倫敦的郊區,有一個人叫霍布森。他養了很多馬,高馬、矮馬、花馬、斑馬、肥馬、瘦馬都有。他就對來的人說,你們挑我的馬吧,可以選大的、小的、肥的,可以租馬、可以買馬。你們都可以選呢,人家非常高興去選東西了,但是整個馬圈旁邊只有一個很小的洞,很小的門,你再選大的馬出不來的,它的門很小。

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一個人叫西蒙,就把這種現象叫做霍布森選擇。就是說,你的思維你的境界只有這么大,沒有打開,沒有上層次,思維封閉,結果就是你別無選擇。

三、走出思維誤區——創新思維模式和方法

【案例】福特與斯隆的思維博弈

在變幻莫測、充滿競爭的市場經濟中,企業家的思維定勢帶來的經營後果,有時卻是異常慘重的。1913年美國著名企業家亨利·福特受屠宰流水作業的啟發,設計了汽車裝配流水線,能夠標准化零部件和高架供應線,大批量生產統一規格的黑色「T」型車。這一在福特腦中醞釀了整整10年的創新思維,誕生了管理史上著名的「福特製」。

它開創了一個新的工業生產技術時代,也使福特成為一度佔有68%世界汽車市場的「汽車大王」。但是,福特在陶醉於他創新思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在大腦中埋下了「思維定勢」的種子,居然公開宣稱,福特公司從此以後只生產黑色的T型車。

當美國汽車市場漸趨飽和,早期購車人需要更新車輛,對汽車的檔次、性能、外觀有了更高要求時,福特的「思維定勢」使他大吃苦頭。

美國另一著名企業家、通用汽車公司總裁斯隆看到福特產品單一、款式陳舊這一致命弱點設計製造出不同價格檔次的汽車,並且首創了「分期付款、舊車折舊、年年換代、密封車身」的汽車生產四原則,一舉擊敗福特,登上了世界第一汽車製造企業的寶座。斯隆的思維創新擊敗了福特由思維創新退化而來的思維定勢。

與狗魚綜合症游戲攻略相關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