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游戲攻略 > 游戲愛蓮說20攻略

游戲愛蓮說20攻略

發布時間:2020-03-28 01:24:37

1、愛蓮說原文及翻譯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和陸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愛的有很多。晉代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歡蓮花,它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經過清水的洗滌後,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是貫通的,外形是筆直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傳播得越遠越清幽,它筆直潔凈地立在那裡,(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的花;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嘆詞,在此作助詞,以加重語氣。)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之後就很少聽說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2、《愛蓮說》的讀後體會

《愛蓮說》是宋朝周敦頤寫的膾炙人口的名篇,讓人讀來也別有一番滋味。語言超凡脫俗,而回味卻是雋永綿長,越品越有滋味。文章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充分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和對那些追逐榮華富貴、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周敦頤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而無一言直接指責。此文高風亮節,清雅脫俗,精短,鋃鋃上口。而且一文雙解,內容厚實而意境深遠。加上其文近似白話,易讀易解,所以成了流傳後世膾炙人口的傳世佳品。

3、《愛蓮說》教材分析

《愛蓮說》說課稿
黃 麗

一、說教材:
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目標 :
《愛蓮說》是八年級上學期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
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誦讀的習慣,在反復誦讀中,領會文章內涵,並對作品精美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准》對中學階段提出了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和技能:積累文言詞語,疏通全文,了解文學體裁和什麼是「托物言志」。
2.過程和方法:反復朗讀以至成誦,整體感知課文,理解精美語言特色。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並體會蓮的高貴品質。

三、說教學重難點:
課文篇幅短小,雖寥寥幾筆,意卻在言外,有一唱三嘆之致。學生在多次誦讀的之後,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蓮」美麗的形象,優美語言的欣賞,並體會蓮的高貴品質作為本課的重點。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為本文難點。

四、說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質疑討論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1、教學千法,朗讀為本。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教學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美,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知,在感知中領悟。葉聖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經說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遍,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
2、 學起於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才能發現真理。對字詞的疏通,可採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注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指點解詞的方法。
3、語文課堂要激發學生多向思維,因此,我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還多次進行提問,讓學生大膽交流回答,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五、說教學程序
本文用時兩課時,上述教學任務計劃第一課時完成,整個教學程序是:導入新課——簡介作者,明確教學目標——整體感知——細讀課文——研讀探究第一段——小節。

一、導入新課:
問:你喜歡自然界中的哪種花?為什麼?(投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愛蓮說》,首先,我們來欣賞一組美麗的蓮花圖(用課件展示)
這樣的導入更直觀、可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簡介作者,明確教學目標。(課件)
用課件出示教學目標,一目瞭然。

三、整體感知:
1、了解文學體裁——「說」,理解標題的含義。(課件)
2、學習並識記文中的實詞(課件)
之、蕃、淤、濯、褻、逸、鮮
3、學生自由朗讀,自由選讀,(投影課文),教師指導
4、聽朗讀帶(課件),然後全班齊讀。
在這一教學程序中我引導學生讀准字音,並進一步做到流利地朗讀課文。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以讀促講、以讀促思、以讀促學。

四、細讀課文:
1、解釋關鍵詞(投影),藉助工具書4個小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言:
(之、蕃、自、盛、予、之、出、染、濯、清蓮、遠、益、清、亭亭、植、褻玩、謂、隱逸者、君子、鮮、同予者、宜)
2、課堂交流,翻譯全文,自由回答,然後投影。
理解文言文中的實詞是領會全文內容的基礎,讓學生討論交流,可以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效率,在自覺學習的基礎上,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資源共享,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研讀探究第一段
1、(投影)請同學們找出直接描寫蓮花的句子。(齊讀)
投影:(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作者分別從哪方面描寫蓮花的?(投影)
投影:(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氣質)
3、讀了作者描寫蓮花的這些句子之後,你覺得作者贊美的僅僅是蓮花嗎?(課件)
投影:(不是。是為了歌頌具有蓮花那樣高尚品質的人。)
4、蓮具有哪些高尚的品質?(投影)
①生長環境:「出淤泥不染
——君子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
②生長環境:「濯清漣而不妖」
——象徵君子莊重,質朴,不炫耀自己.
③體態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象徵君子正直,通達事理,行為方正,清高而美名遠揚.
④風度氣質:「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象徵君子志潔行廉,體態端莊,令人敬重。
這是本課時的重難點,是學生對問題探討、解決,不斷獲取新知識的過程。我提的這些問題由淺入深,可以讓學生在交流領會文章的內涵,提高審美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六、小節:明確什麼是象徵?
(投影)象徵:用具體的事物來表現某種特殊的意義。
這個簡單的小節讓學生理解了本文的寫作手法之一,也為第二課時說到三種花的象徵意義提前做准備。

4、愛蓮說實詞

【1】蕃(fán):多。
【2】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3】染:沾染(污穢)。
【4】濯:洗滌。
【5】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6】漣:微波。
【7】妖:美麗而不莊重。
【8】通:貫通。
【9】直:挺直。
【10】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長枝節。
【11】蔓:牽牽連連。
【12】枝:枝枝節節。
【13】香遠益清:香氣越遠越清。
【14】益:更,更加。
【15】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
【16】亭亭:聳立的樣子。
【17】植:立。
【18】褻(xiè)玩:玩弄。
【19】褻:親近而不莊重。
【20】隱逸:隱居的人,隱士。
【21】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22】噫(yī):嘆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唉」。
【23】菊之愛:對菊花的喜愛。
【24】鮮(xiǎn)有聞:很少聽到。鮮:少。
【25】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26】宜乎:宜:應當,這里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27】眾:多。
【28】宜乎眾矣:當然人很多了。宜:當;當然。

5、《愛蓮說》與法小結(急!)

一、教學目標設計
1.教學大綱分析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版)強調多讀多寫,規定了閱讀寫作量,增加了瀏覽、檢索、使用工具書、利用多媒體等內容,明確規定在教學過程中,要「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等等。這就提醒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更多地考慮學生的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習慣養成、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
2.教學對象分析
參加本實驗課學習的對象是初二(6)班學生。該班是華美學校初二年級的數學特長班,學生有理性思維的優勢,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計算機操作較熟練。初二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學習進程中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他們樂意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就需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學生的學習進度、思維方式等不受限制。但也不能完全放任學生天馬行空,不著邊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會使用現代化設備和手段獲取信息,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
3.教學基本內容分析
《愛蓮說》是周敦頤托物言志的名文。他用具有高潔品格的「蓮」,委婉地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言簡意豐,文筆搖曳多姿,歷久傳頌不衰。教授本課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應以誦讀為主。通過正確的朗讀,品味節奏、韻律的音樂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文章的藝術感染力。學生初步弄懂課文後,要求他們用「耳聽背誦法」(課堂)和「抄讀法」(課後)揣摩課文,背誦課文。至於疏通文意,理解內容,可以從能提起全文的詞、語、句入手,理清「文脈」。學生抓住了「文脈」,自然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其次,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識。例如下列句子中加黑詞的詞義和用法:
之:①「水陸草木之花」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焉: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鮮:①「陶後鮮有聞」 ;②「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中:①「中通外直」 ; ②「度不中而輕發」
而:①「學而不思則罔」 ;②「出淤泥而不染」
再次,蓮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對象,是言志所託之物,作者從多方面描繪蓮花特徵,圍繞「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徵意義: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賞。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通達正直,行為端正。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志潔行廉,美名傳揚。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儀態莊重,令人敬重。
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愛蓮花的緣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要讓學生了解這些知識。
4.教學目標制定
基於以上對教學大綱、教學對象、教學基本內容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①反復誦讀課文,揣摩背誦課文,理解文章的主旨(要求學生提交自製的朗讀背誦聲音文件);②自主瀏覽信息,學習一些文言詞語,體會本文托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學習記敘、抒情、議論的結合(完成三星級和四星級測試);③參與網上討論,學會協作學習;學習寫對聯(提交五星級測試答案)。
二、教學策略設計
1.教學內容順序、超文本閱讀框架設計,見如下示意圖
2.方式方法設計
(1)情景創設設計——創設「清新、樸素、高雅」的情境,將學習者引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境界。
課件製作重在渲染氣氛,創設有利於本課學習的情境。當點擊滑鼠進入本課首頁面時,力爭讓人產生清新、樸素、高雅而又令中學生喜愛的視覺、聽覺效果。首頁面的背景圖像設計為一汪暗綠的靜水和碧綠寬大的荷葉襯托下的幾朵碩大、含苞欲放的蓮花;背景音樂選用陳蔚旻的古箏獨奏《出水蓮》,以烘托氣氛。學習開始時,先進入「課文介紹」頁面,這是網路教學的第一步:「情景導入」。該頁面選擇播放一段關於蓮花與作者介紹的視頻剪輯。畫面反復出現碧葉襯托下的鮮艷的蓮花、雨中的蓮花、含苞的蓮花、盛開的蓮花等錄像,將學習者帶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境界,從而讓人產生朗讀慾望和不斷探究的慾望。
(2)信息資源設計——豐富、有價值、易檢索。
本課的信息資源,除為創設情境而收集的有關蓮的圖像、視頻資料外,主要收集了有關《愛蓮說》的評介資料20多篇。資料主要來源於人教版初中語文第四冊《教師教學用書》P225~240頁和從互聯網上下載的有關文章。內容涉及作者簡介、歷史背景、文體爭鳴、詞語解釋、思想藝術分析、句意理解、語法修辭、文言釋義、佳句賞析、篇章結構、語言特色、文化知識、古人筆下的荷花、參考譯文、預習與檢測、課外閱讀等等。信息資源子網頁以目錄頁和顯示頁組成框架頁面形式出現,方便檢索與閱讀。
「網上語音室」收錄了人教版語文錄音帶中,由著名播音員丁然等朗讀的錄音和華美學校佟靜茹老師的朗讀錄音。學習進度快的學生,只要進入五星級頁面還可進入互聯網瀏覽更多的信息。
(3)自主學習設計——體現「學生主體,自主探究」的特點。
如「教學內容順序,超文本閱讀示意圖」所示,學生在老師「導讀」指引下,可自主選擇進入「網上語言室」,聽朗讀示範,朗讀課文;揣摩、背誦課文;錄制朗讀(背誦)聲音文件、提交給教師。也可自主選擇進入「信息資源庫」瀏覽網路資源,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獲取自己所需信息。有了上述經歷後,學生將選擇進入「星級測試」嘗試闖關的樂趣。
(4)協作學習設計——師生協作、生生協作、人機協作、學科協作、遠程協作、家校協作。
「網上討論區」是師生協作、生生協作的課堂討論空間。學生可以在討論區上任意發表學習心得,任意提問、討論、交流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問、討論,也可以在全體學生中選擇某些學生的觀點,推薦給其他學生;學生可以按意願在網上分組進一步討論。學生做三星級和四星級測試時,計算機會根據學生輸入的答案,給出不同的提示信息,親切而友好地幫助學生逐級過關,體現了人機協作的優勢。學生到了五星級頁面,便有了資格瀏覽到「中國十大傳統名花」的網站,這是生物學知識的網站,用來作為語文學習寫對聯的材料,體現了跨學科協作的特性。學生還可通過互聯網遠程請教中外名師,也可在家繼續他的網上學習與探究,在家如同在校。遠程協作、家校協作更具優越性。
3.教學媒體組合設計
多媒體網路,就是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傳播媒體與網路技術的相互結合應用。本課有清晰的視頻;典雅的背景音樂;樸素、清新的背景圖像;「網上語言室」有感情豐富的男女聲朗讀欣賞,學生可以自主地、充分地「聽」和有效地模仿;還可以自主地、充分地「練」,將自製的朗讀背誦聲音文件提交給教師,這等於將「語音室」和「復讀機」功能引進了網路教學課堂;蓮花、荷葉的圖像,更是醒目地展現在各主要頁面上;「信息資源庫」中的文章,也被精心製作成圖文並茂的網頁;首頁上「星級測試」入口處,有米老鼠在不停地翻筋斗,進入「星級測試」頁面,又見閃爍的五角星和飛翔的小天使在歡迎。學生瀏覽每個頁面,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被激發起探究的慾望。網上作業也像玩游戲一樣過癮。
三、教學評價設計
本課學習效果的檢測,主要通過學生提交自製錄音文件、完成星級測試、參與討論來體現。本課設計製作了五套檢測題:①預習檢查;②拓展性練習;③三星級測試;④四星級測試;⑤五星級測試。其中①和②置於「信息資源庫」中,並附答案,分別供學生課前預習自查和課後知識延伸、能力遷移訓練之用。③和④屬形成性檢測題,均由十道選擇題組成。計算機自動完成判斷、批改、評價並反饋學生的答題情況,學生須全部答對才能進入下一關。第⑤套是總結性和創造性檢測題:學生通過本課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抒發自己對本課學習的感受;通過欣賞「中國十大傳統名花」,學習寫對聯,以此展現創造性思維成果。

該文章轉自[語文123資源網]: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0411/2409.html

6、愛蓮說原文

愛蓮說

作者: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白話譯文

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有很多人了。

(6)游戲愛蓮說20攻略擴展資料:

文章托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與贊美,歌頌它堅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表現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最突出的藝術手法是襯托,用菊正面襯托,用牡丹反面襯托。

題解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記敘事物,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議論,相當於現代的雜文,但都是闡述作者對各種問題的見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有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與現代雜文頗為相似。《愛蓮說》就是說說喜愛蓮花的道理。

賞析:「說」,是一種議論性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托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蓮花,曾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 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辟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 ,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視和厭惡。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 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的高貴品質。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牽扯攀附的高尚 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凜然不可侵犯。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台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襯托,表明自己獨愛蓮花,並描繪蓮花的形象,贊美蓮花的品格。第二段與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相比較,點明蓮花「君子」的比喻意義,表明作者對君子的嚮往之情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和贊美,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

7、愛蓮說的簡單翻譯 一定要簡單 急~~~

1、譯文

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

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有很多人了。

2、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7)游戲愛蓮說20攻略擴展資料:

一、寫作背景

據清鄧顯鶴《周子全書》《年譜》記載:「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縣至於都,邀餘杭錢建侯(拓)、四明沈希顏游岩題石,並有詩刻石。五月,作《愛蓮說》,沈希顏書,五摶篆額。錢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贛州府志》記有愛蓮書院,雲:「愛蓮書院在城北,其地原為督學試院,有周茂叔蓮池遺跡。」又有愛蓮亭條目:「濂溪書院舊在東北玉虛觀左······」

這些記載充分證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頤任虔州通判時,已建蓮池,並於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揮筆題寫《愛蓮說》。

二、作者簡介

周敦頤(1017-1073年),字茂叔,晚號濂溪先生,少時喜愛讀書,志趣高遠,博學力行,後研究《易經》,在親友之助下,謀了些小官,不久辭官而去,在廬山西北麓築堂定居,創辦了濂溪書院,開始設堂講學。

周敦頤是中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學術地位也不顯赫,在他死後,弟子程顥、程頤成名,他的才識才被認可,經過後來朱熹的推崇,學術地位最終確定,被人稱為程朱理學的開山祖。

與游戲愛蓮說20攻略相關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