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拜金女孩辱罵男孩父母沒錢養什麼兒子愛情保衛戰 是哪一期
這個可以百度搜索一下,
看看有什麼鏈接可以看得到。
每一期的綜藝節目,
都是有內容介紹的。
2、拜金的女生回答,想問幾個問題
現在都說女孩物質,如果不物質拿什麼吃飯,買衣服,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是拜金女也得生活,生活中女生需要大量的錢,像高檔化妝品,品牌衣服,還有一些女孩子喜歡的奢侈品,沒辦法生活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不現實也得現實,沒辦法。還有不要說女孩拜金好嗎那,你願意讓你的女朋友天天吃剩菜剩飯嗎住在廉價的出租屋交不起水電費生活都得不到保證這樣的女孩人家是不拜金但是你你不覺得羞愧嗎。現在你們男生還不是看臉長得不怎麼還不要呢。
3、誰知道七朵花演唱的〈拜金女孩〉完整版的mp3
王子變青蛙原聲帶
視聽地址:http://www.haoting.com/musiclist/ht_e9a99c2e20f15aa6.htm
1.迷魂計 183 CLUB
3.魔法 183 CLUB
4.BYE!BOY 七朵花
8.我只想要 七朵花
9.閉上眼默念三遍 183 CLUB & 七朵花
10.真愛 183 CLUB
愛情魔發師原聲帶
試聽地址:http://www.haoting.com/musiclist/ht_0275192c71b3e3db.htm
1.完美情人 183 CLUB
2.MAGIC ROOM 183 CLUB
4.BOMBA BOMBA 183 CLUB
7.感情線 183 CLUB
9.2 SWEET 183的黃玉榮&七朵花的喬恩
10.迷宮 七朵花
13.甜蜜約定 183 CLUB
天國的嫁衣原聲帶
試聽地址:http://www.haoting.com/musiclist/ht_7078cb91470ede30.htm
10.折磨 183 CLUB
七朵花同名專輯
試聽地址:http://www.haoting.com/musiclist/ht_a90e9b0abec71aeb.htm
1.愛的黑眼圈
2.魔咒
3.好愛她好想他(七朵花&183)
4.笑著放手
5.試試看
6.拜金女孩
7.你就是唯一
8.I ONLY WANT TO BE WITH YOU
9.SAY YOU LOVE ME
10.MY DEAR FREIND
愛的奇跡(喬傑立巨星最紅偶像劇情歌精選)
http://www.haoting.com/musiclist/ht_a8b4938bbab76e01.htm
1.折磨 183 CLUB
10.誰最漂亮 七朵花
16.相信永遠 183 CLUB & 孟哲
4、發現,這個社會窮女孩家拜金的多,有錢的女孩家不會拜金,頂多被騙,,,看明白了嗎?你們?這就是現實
窮女孩拜金,將來就是男人身上的衣服:舊了,就被人家隨時換新的。窮人家的女孩,千萬別找有錢人,人家會說你攀龍附鳳。就算你跟富家子弟有了真情,別人也不會相信你!有錢人,都很傲慢,自私,裝逼!因此,別去討好任何一個有錢人!!!現代社會,永遠不存在「灰姑娘」的故事。就讓有錢人女孩嫁給有錢人男孩的,人家才是門當戶對。窮人與富人,根本不屬於同一個圈子!!!
5、拜金女孩為什麼steam沒有中文
游戲有中文,即使沒有中文,
繁體中文也是有的,
這要去Steam設置
6、現在女孩子都拜金嗎
拜金不論男女都十分重要,誰沒錢也無法在社會上生活。這是活著的基礎,但有錢過有錢的日子,沒錢過沒錢的日子。不要把錢看的太重,錢生帶不來,死帶不去,還是過一半淡的日子才幸福。
7、現在的大多數女生都拜金嗎?
其實並不是女的拜金,只能說物質是生活的基礎,現實而已。還是因為男生沒辦法給女生安全感所以女生只能依靠金錢來找安全感。
8、拜金女孩辱罵男孩父母沒錢養什麼兒子
師范大學心理學專家陳英和教授說,中學生離家出走的原因是復雜的,從社會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人際關系緊張。從調查材料來看,出走的中學生大多因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師生關系緊張及與同學相處不融洽,造成心理上的壓抑,導致棄學離家出走。
其次是人格異常與逆反心理。人格異常的學生會對周圍的人抱有敵意和戒備心理,與學校或家庭的成員鬧矛盾而突然出走。
第三,學生感到學習負擔過重,厭學情緒就會產生,某種逆反心理也會形成,有些學生便以逃學或出走的形式表現出來。
第四,角色觀念變異與拜金心理。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接受了大量信息後,一部分人會對讀書不感興趣,而熱衷於讀書以外的東西,比如早戀或迷戀於網吧。
此外,拜金傾向嚴重的學生,在學習中經常表現出漫不經心,逃學去掙錢,或學某些星、影星,離家外出闖天下。
最後就是盲目從眾心理。當媒體披露因片面追求升學率造成一些學生壓力太大而離家出走的消息後,有的學生就加以仿效,以為是解脫的好方法。從眾心理本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但若盲目從眾,將有百害而無一利。5名女孩就是出於對尼姑的片面了解而做出輕率的舉動。
所以,家庭和社會應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尤其對於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同時學校應加強自身的教育能力,重視心理教育課程的開設,提高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高雅的生活情趣,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中學生以良好的心態度過學生生活。
***
****孩子為什麼離家出走
—— 增強家庭的吸引力
這些年,孩子離家出走的事情屢屢發生。每一次出走事件背後都有一串揪心的故事。出走的孩子身心受損,孩子的家長心急如焚,學校老師四處奔忙。這究竟是為什麼?
在,一位10歲的小男孩出走了,只帶了自己積攢的50元零用錢。他怕錢丟了,老用小手捂住,結果還是在汽車上被小偷發現偷走了。他本來打算去找在上海出差的爸爸,沒錢上火車,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他決心沿鐵路線走著去找。他連哪條是去上海的鐵路線都不知道,約摸走了三四十里,天黑了,他又渴又餓又困,一頭栽在干溝里睡著了。多危險啊!幸虧遇到了好心人,與,他被接回了家。他為什麼出走呢?臨走前留給媽媽的一張字條就是答案:「媽媽,我得不了『雙百』,我不上學了。我找爸爸去。原來,家長對他期望值特高,卻又不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高價轉入重點小學,高價請兩位家庭教師,省吃儉用,受苦受累,連電視都不看,只求孩子學習好,得「雙百」,成人成才,為父母爭口氣。孩子出走之前,因一次小考沒考好,被媽媽打了一頓,只想一走了之。
年,《日報》曾連續登載了關於一個女中學生離家出走的 4篇文章:女中學生父母寫的《望女成鳳,「鳳」飛娘痛》,女中學生寫的《請您們試著了解我--流學生邢建奇給父母的一封信》,記者的報導《&uot;鳳&uot;歸故里,全家團圓》以及記者的長篇通訊《鳳兮歸來--邢建奇出走的前前後後》。這組文章,具體而深刻地告訴我們家長高壓教育帶來的苦果,告訴我們孩子們多麼渴望得到父母適合孩子特點的真愛和理解。邢建奇父母在文章中寫道:「孩子出走之後,我們的頭腦才清醒過來。在陣陣痛苦中反思對孩子的教育確有不當之處,真是後悔莫及。我們這兩個不稱職的父母為了尋找出走的女兒,曾兩下廣州,四去鄭州,沿京廣線轉了幾圈,錢花完,苦吃盡。在那擁擠的車廂,在那盛夏伏天的廣州,曾幾次暈倒。頓足捶胸,欲哭無淚。願天下父母能……從我們女兒出走中領悟出一點道理來,那樣對於我們也算是一種寬慰了。」
上述兩個孩子出走的例子並不是個別現象,在記者的長篇通訊《鳳兮歸來》中有一段這樣的話:「邢志文、李培菊四處尋找女兒的一年裡,在廣州、鄭州、武漢等地火車站、派出所,看到的是一摞摞尋找出走學童的照片、啟事,也碰到許多像他們一樣心急如焚的父母。在去承德的路上,李培菊曾遇到張家口七中的同志,他們在尋找 4名離家出走的男生,在路上又聽到了消息,該校又有 9名女生也在合計出走……據統計,年1月3日,僅廣州火車站就截下了名9~15歲的學童,其中大多數是棄學闖天下來了。」多麼怵目驚心啊!希望廣大家長都來重視並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從許多孩子出走現象,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主要有:
一、學習壓力過大,家長(老師)教育方法不當。孩子總達不到家長所期望的目標,看不到好臉色,聽不到好話語,甚至挨罵遭打。
二、人際關系惡劣,環境不適應。有些家庭雖在學習上對孩子壓力不大,但是父母關系不好,經常唇槍舌戰甚至大動干戈,有時還遷怒於孩子。有的離異之後,對孩子不負責,要麼不管,要麼喜怒無常。還有的家長在孩子小時把孩子完全交給祖輩撫養或由他人代養,孩子大了才領回家來。孩子的心與父母格格不入,如陌生人。這樣的家庭情況,一有誘因就容易造成孩子出走。
三、大眾傳媒的負面影響。近些年,一些傳媒給孩子帶來許多不良信息。諸如少年離家到深山學藝或參禪司道的影視片,贊美流浪生活的流行曲,青年男女私奔的文藝作品等等,使個別年幼無知的孩子想模仿他們,去尋找一種嚮往的生活。
四、外力脅迫。有的孩子加入了不良少年團伙,不良少年把夜不歸宿在外邊「刷夜」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吃、喝、玩、樂,逍遙自在。盡管其中有的孩子不一定想離家,但團伙強力脅迫,只好從命。
孩子出走的原因也許單一,也許復雜,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孩子面對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無法解脫,於是一走了之。其實,出走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增添新的挫折和壓力,甚至帶來災難。然而這又是年少無知的孩子不能預測的。為人父母者應該採取措施預防孩子離家出走事情的發生。
首先,家長要認真研究一下家庭人際關系狀況,包括家長之間、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因為如果人際關系良好,孩子能與父母溝通,他會及時把面對的其他壓力告訴家長。家長把握了孩子的心態,就能進行疏導,預防孩子出走。如果家庭人際關系不好,本身對孩子就是一種壓力,孩子與家長隔膜,難以了解其他情況。這種狀態下,家長要努力做好自家的「減壓」工作,坦誠地面對現實,與孩子交談,讓孩子把對家長的不滿通通說出來。家長冷靜思考,該承認自己缺點錯誤時, 勇敢地承認,向孩子表示謙意。 有了交心的基礎以後,進一步與孩子溝通,互相談出面臨的問題,再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解決實際問題。
其次,對於已經出走過或有出走念頭的孩子,要耐心進行說服教育和。出走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只會帶來更多的問題,家長心裡很著急、很痛苦。有志氣、有責任心的孩子應該勇於面對現實,正視各種矛盾和壓力,與老師溝通,與家長溝通,與同學溝通,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信孩子,也讓孩子自信,他有能力處理好自己遇到的麻煩。
第三,家長要認真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不當之處。家庭教育不當,往往是孩子出走的直接導因。很多家長&uot;自居心理&uot;極強,總認為自己的做法是對的,是為了孩子好,一貫「理直氣壯」。正是這種&uot;理直氣壯&uot;會帶來苦果。建議這樣的家長盡快改變「自居心理」,聽聽專家、老師和孩子的意見,增加一些 「自以為非」的思想, 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家長教育態度、方法的改變,會促使孩子出現接受教育態度的改變,不良的隱患可以消除。
第四,建議家長多與教師以及孩子的同學接觸。從他們的談話中,可以知道很多關於自己孩子的情況,有些異常表現也會提早得知,能及時採取措施。家長與教師孩子同學的接觸應自然、坦誠,保證獲得信息的真實性。
最後,在家中多觀察孩子,有異常反應及時溝通。
*****
*****孩子也是大寫的「人」
——尊重孩子的人格
如果我們對某些家長說, 您應該把孩子當人看待,肯定會引起家長的反感: 我自己的孩子,疼不夠,愛不夠,家庭的未來都寄託在他身上,能不把他當人看待?難道我會把他當做小狗、小貓?恕我直言,當某些家長對孩子寵愛得無以復加的時候,孩子往往失去了人的尊嚴;當孩子不令家長滿意,家長恨鐵鐵不成鋼、濫施懲罰的時候,孩子往往也失去了人的尊嚴……
題目中大寫的「人「是什麼意思?是指的人格,必有的尊嚴,必有的權利。孩子是需要教育的,不經過的科學的教育,孩子不能成人,也不能成才。然而,教育只有在尊重人格、維護尊嚴、保證權利的前提下進行,才可能培養出「人」來。對孩子人格的尊重,會使孩子更加自尊,有了自尊,才可能自強。凡破罐破摔的孩子,首先是失去了自尊,為什麼失去自尊,因為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在此,我想列出某些家長不尊重孩子人格的幾種表現,以期引起家長重視。
一、居高臨下,指揮一切。
家長高高在上,一副威嚴的面孔,指揮孩子的一切,你必須好好念書,給我考大學;你必須給我上××班、××班,不愛上也得上,沒商量;雙休日聽我安排,上午干什麼,下午干什麼,晚上干什麼,不必討論;讓你什麼你就什麼,一點不能自主,否則不給你出錢;你的前途,服從我的設計……這樣指揮,已經把孩子當成一架「小機器」。
二、寵愛篤深,呵護備至。
愛需要理智,寵愛往往走偏。視孩子為掌上明珠,特級保護。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吃要高檔,穿要名牌。風不能吹,日不能曬,雨不能淋。能坐著不站著,能躺著不坐著,一家大人圍著孩子轉,要東絕不給西。逢年過節過生日,送錢贈物沒節制。只要求念書,什麼活也不用干,即使孩子該干、能乾的事情,也一律由家長包辦代替……在這種狀態下,孩子還能學會過正常的人的生活嗎?做人的尊嚴被「瓜分」了。有些家長已經發現,孩子被龐得沒有人樣了。
三、 訓字當頭,不許發言。
有的家長誤把「訓」當教育,天天訓孩子,有事沒事訓幾句。雖然沒有什麼新詞,訓不出名堂,卻天天得過「訓癮」。孩子真的出了問題,或者考試成績不好,或者犯了什麼錯誤,這些家長則滔滔不絕,大訓不止,大道理講了一大堆,要求提了一大串,不管孩子是否聽懂,也不管孩子是否能做到。最令人遺憾的是,不允許孩子解釋,更不許提出不同意見,不能表態:「懂了」,「是」,「我改」。這種情況下,孩子也沒有了尊嚴,沒有了權利。
四、 諷刺挖苦,精神虐待。
有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脫離實際,非要求孩子的學習成績排在班上前幾名。上小學,對「雙百」最滿意,98分、99分就得挨批;上中學,要平均90分以上,不到90分的科目,視為學習不好。如果有的孩子成績處在中間或偏下狀態,一些家長的話就很難聽了:「你不要強,沒出息」,「我看你是榆木腦袋,開不了竅了」,「你太笨了,這點功課都學不好,還指望你干什麼」, 「老師教你的知識,你全就飯吃了」, 「就你這德性,長大等著喝西北風吧」,「錢是白花了,好吃的白給你吃了,廢物點心」……這樣的諷刺諷刺挖苦會在孩子心靈上留下什麼?是奮起的勇氣,還是難言的疼痛?是增強做人的自信,還是越來越灰溜溜的?恐怕不是前者。
五、 濫施懲罰,不顧後果。
有的家長不只口頭上對孩子進行精神虐待,還濫用懲罰。我們調查發現,從城到農村,有 8%—12%的家長對孩子常常採取打一頓的方法。挨打的孩子,往往開始害怕,過一段時間就被打「皮」了,更難教育。觸及皮肉的結果,可能造成靈魂麻木,或者造成怨恨反抗心理,孩子的人格就會扭曲。更有甚者,有的家長一氣之下,把孩子打成重傷,甚至命喪黃泉,成終生悔恨。年11月13日,武漢小學生夏輝被父親捆起來吊在子橫樑上,因呼吸衰竭死亡;貴陽 7歲小學生謝曄被父親用火鉤烙成重傷,父親被送上法庭;年12月21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大武鎮,年僅 9歲的四年級小學生夏斐因為期末考試兩門課成績低於90分,由於害怕,向家長隱瞞,被親生母親毒打 4個小時後死去;年11月26 日下午6時,沈陽遼吉物資經營處經理王甫,因 8歲的兒子王小川不聽話,上去踢兩腳,扇一個耳光,活活把兒子打死……類似的例子每年都發生若干起,實在令人痛心。
以上列出的幾種現象,都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家長們是否察覺到,的確有不尊重孩子人格的問題。出現這些問題有兩個基本原因,一個是在部分家長身上殘留著封建家長制的餘毒,子從父命,「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一切家長說了算;另一個是情感沖淡理智,要麼嬌柔寵溺愛無度,要麼施教言行無度。這些家長需要認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施教言行,認真想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道理。
把孩子當「人」,尊重孩子的人格,家長應努力做到:
一、清除頭腦中的封建家長制餘毒,改變「我說你聽」、「我打你通」那種支配一切、指揮一切的錯誤觀念。孩子必須管教,但又必須把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個平等成員。家長與孩子, 既有「領導」關系,又有「同志」關系。在施教中,要時刻提醒自己聽一聽孩子的想法。孩子年幼無知,認識可能片面,可能錯誤。家長了解了,才好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二、對孩子的期望要從實際出發,確立「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成功」的思想。在激烈的升學競爭面前,家長要有多種准備,不能把擠過「獨木橋」當成惟一出路。要看到成人高等教育的日益發展,培養了大批的人才;要看到各行各業都有能人。在小學階段,指導孩子全面打好素質基礎是最重要的。有了良好素質基礎,有了基本能力,走到哪裡都能較快適應,開創一番新天地。
三、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緒。家長對孩子的愛,天經地義,但是決不可信馬由僵,走向極端。任何事情,物極必反。面對孩子,家長應有一種自控意識,保持理智,保持清醒的頭腦。即使在孩子令自己特別生氣的情況下,也要暗示自己;我如果失控,教育就會失敗。
我想告訴各位家長:尊重孩子的家長,更會得到孩子的尊重;尊重,使教育有了一個良好的前提。
*****
**** 心理專家提醒家長與孩子多溝通
近日,一位大學心理學教授告訴記者,一名14歲女孩的母親最近每天給他打,請教如何處理她和女兒劍拔弩張的關系。無獨有偶,來自青島多家心理門診的消息也表明,越來越多的十幾歲男孩、女孩和他們的父母坐到了心理面前。
青島立心理門診的於國勤副主任醫師對記者說,近幾年每年假期都是學生心理的高峰,特別是今年暑假來的學生和家長格外多,主要是中學生,一個月來她已經接待了六七十位。困擾這些孩子的主要問題有三類:學習問題、家庭關系問題、社會適應能力,而家庭關系問題尤其需要得到重視。
一位焦急的母親最近每天給於國勤打說,快幫幫我吧,18歲的高中女兒又要出走,我該怎麼辦?而於國勤在約見了這對母女後發現,孩子沒有任何心理障礙。她和母親沖突的關鍵在於:母親認為,我供養你,你得聽我的;而女孩則認為,我18歲以前,你有撫養我的義務,18歲以後,我應該有自己的主見,家長的意見只能供參考。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女孩對父母的教育不滿,特別是父母查女孩打過的記錄等行為引起了女孩的強烈反感,而女孩的一些社會交往也讓父母極為擔心。
於國勤認為,這種兩代人觀念的差異和沖突是引起部分中學生家庭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隨著整個社會法律意識的增強,在開放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十分看重個性的,而一些家長的教育觀念則沒有隨之轉變,希望孩子按照父母的願望成長,走為他們安排好的路,一旦不如意或孩子有抵觸則一味地責備孩子,反而激起他們的逆反情緒。同時,不少家長片面重視在物質上滿足孩子的要求,而忽視了尊老愛幼等基本道德、修養的教育和堅強性格的培養。這種教育方法最終會導致教育無能,有一天即會發現孩子管不了。
青島大學教授、青島心理衛生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畢希名告訴記者,在社會變革較快的大背景下,家長要特別關心自己的孩子在想什麼,要注重培養他們的個性,要教給他們如何適應環境,如何面對和處理具體問題,而不是一味地責怪和訓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