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游戲攻略 > 漢宮古記游戲攻略

漢宮古記游戲攻略

發布時間:2020-04-01 14:54:28

1、《漢宮秋》講述的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中哪一位的故事

《漢宮秋》講述的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中王昭君的故事。

《漢宮秋》是馬致遠的代表作,講述的是王昭君出塞和親故事。《漢宮秋》不拘泥於史實,在前人創作的基礎上進行了創造。

首先,劇本把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改為匈奴強盛,昭君出塞是在脅迫下進行的,從而突出了王昭君對祖國深沉的感情。

其次,將畫工毛延壽的身份改為中大夫,索賄未成,將昭君的畫圖獻給單於,唆使匈奴攻漢,成為被譴責的主要對象。

(1)漢宮古記游戲攻略擴展資料

作品的主要內容描寫了漢元帝對王昭君的愛情,同時,又寫出了王昭君對祖國的感情,並把這兩方面的描寫交織在一起。此外還批判了封建社會昏庸無能的文武百官,痛斥他們存大敵壓境時的怯懦態度;批判了他們在太平時可以共享太平宴,國難時卻不如一個女子。

這個劇本的創造,抒發了反對民族壓迫的感情;當時正處在民族壓迫極為嚴重的元代,因此,這個劇本富有現實意義。但這個劇本所寫的,並不符合史實。王昭君並沒有自殺,而是嫁到匈奴去的,作者是借古諷今。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唱腔優美。它在唱詞中所表現的遼闊、深遠、粗獷的塞北風光以及在畫面中所滲透的懷念和憂傷,形成了唱詞意境的獨特風格,堪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唱詞細膩、優美、明麗的意境相媲美。

作者簡介:馬致遠,元代文學家,生卒年不詳,大約在1250—1321年之間。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務官,晚年過著歸隱生涯。他還曾參加過名震一時的元貞書會,與藝人們一起編劇。

一生所作雜劇十七種,計有《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呂洞賓三醉岳陽樓》,與李時中、花李郎、紅字李二合撰《開壇闡教黃粱夢》、《江州司馬青衫淚》、《半夜雷轟薦福碑》、《馬丹陽三度任風子》、《西華山陳摶高卧》等七種劇。《劉阮誤人桃源洞》尚存殘曲。

2、馬致遠《漢宮秋》賞析

1、藝術特色鮮明,結構精妙。第一折寫王昭君不肯向毛延壽行賄,被點污圖像,發入冷宮。可是漢元帝在一次巡宮的時候,聽到其琵琶聲,發現是一位容貌出眾、多才多藝的女子,對其產生了強烈的愛情。這一節氣氛歡快,元帝與昭君沉浸在幸福之中。

2、第二折和第三折寫毛延壽把美人圖獻給了匈奴呼韓邪單於,於是呼韓邪以武力威脅漢朝,強迫漢王朝交出王昭君。漢元帝本來堅決不讓王昭君出塞,無奈文武大臣都怯懦無能、畏刀怕箭,沒有人敢帶兵去抵抗匈奴。漢元帝費盡口舌反反復復責備群臣,他們仍然是不出任何抗擊匈奴的計策。

最後漢元帝只好到灞橋為昭君餞行,眼睜睜看著被匈奴使者帶走。王昭君到漢番邊界即投江自盡。在這兩折中,漢元帝面臨著意想不到的災禍,竭盡全力掙扎,終於沒能逃脫悲苦的命運。他由歡樂的頂峰一步步跌入痛苦的深淵。

漢元帝與王昭君的離別是整個故事最大的轉折點,也就是邏輯上的高潮。在《漢宮秋》這個劇本中,邏輯上的高潮與感情上的高潮並沒有重疊在一起,因為漢元帝滿腹的辛酸和悲苦在送別時還沒來得及盡情傾訴。

3、第三折邏輯上的高潮的出現,已經造成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情勢,從而為後面抒發感情上的高潮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前三折的戲全都指向一個明確的目標,全是為第四折積蓄力量。由於前三折鋪墊得好,才能形成一個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

4、第四折的構思非常巧妙,作者讓漢元帝做了一個夢,夢見昭君從匈奴逃回漢宮,但他還沒來得及與昭君細訴衷腸就被大雁的叫聲驚醒。於是,他徘徊於殿前,對著大雁淋漓盡致地傾訴了極度苦悶憂傷的感情。

(2)漢宮古記游戲攻略擴展資料:

《漢宮秋》主題鑒賞:

作品的主要內容描寫了漢元帝對王昭君的愛情,同時,又寫出了王昭君對祖國的感情,並把這兩方面的描寫交織在一起。此外還批判了封建社會昏庸無能的文武百官,痛斥他們存大敵壓境時的怯懦態度;批判了他們在太平時可以共享太平宴,國難時卻不如一個女子。

這個劇本的創造,抒發了反對民族壓迫的感情;當時正處在民族壓迫極為嚴重的元代,因此,這個劇本富有現實意義。但這個劇本所寫的,並不符合史實。王昭君並沒有自殺,而是嫁到匈奴去的,作者是借古諷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漢宮秋

3、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描寫什麼節日?

寒食節,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出自唐代韓翃《寒食》,原文為: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3)漢宮古記游戲攻略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寒食是中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

這儀式用意有二:一是標志著寒食節已結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給臣子官吏們提個醒,讓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祿的介子推學習,勤政為民。

中唐以後,幾任昏君都寵幸宦官,以致他們的權勢很大,敗壞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對此都極為憤慨。有意見認為此詩正是因此而發。

作者簡介:

韓翃,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代詩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

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賞識,晉升不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

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詩多寫送別唱和題材,如《韓君平詩集》,《全唐詩》錄存其詩三卷。

與漢宮古記游戲攻略相關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