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游戲攻略 > 游戲愛蓮說第39關攻略

游戲愛蓮說第39關攻略

發布時間:2020-04-02 17:46:47

1、愛蓮說第11關攻略 愛蓮說第11關怎麼過

11關,直接先走到左邊收集一下

檯子往前推,爬過來

接著往上爬

拉出檯子,過關

2、愛蓮說游戲的劇情故事是什麼?

你打到第幾關了,好像33關之後還沒劇情,大概是沒更新

3、愛蓮說第4關攻略 愛蓮說第4關怎麼過

第五關,先按照提示把台階拉出來,注意要快,石頭會碎掉,這里二哈是二周目了,所以下面的燈芯已經拿完了,一周目的孩子們可以先爬下去拿走燈芯,再踩著碎石上來 然後走過來,按照圖1和圖2所示,把三級階梯拉出來,過關(未完待續)

4、急!!!!<陋室銘><愛蓮說>閱讀題及答案,在線等待

1 - 《陋室銘》《愛蓮說》課內閱讀理解題附答案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1、本文的作者是 唐 朝的文學家、哲學家 劉禹錫 ,他與 柳宗元 是好朋友。
2、在文章中,作者表達了不慕富貴 、 安貧樂道、潔身自好 的情趣,學習他追求高潔堅貞的氣節 、鄙棄 追名逐利的世態。
3、「銘」,是古代刻在 器物 上用來 警誡 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 韻 的。
4、翻譯下列各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 山不在乎高,有了仙人就會出名。 )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簡陋的屋子也就不顯得簡陋了。)
③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 苔蘚碧綠長到階上,芳草青翠映入簾內。 )
④無絲竹之亂耳。 ( 沒有嘈雜的聲音擾亂耳朵。 )
⑤無案牘之勞形。 ( 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感到勞累。 )
5、學習本文對我們有什麼教益? ( 我們要領會作者表達的不慕富貴、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情趣,學習古人追求高潔堅貞氣節、鄙棄追名逐利世態的精神。 )
6、填空:
①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
②斯是陋室,惟吾 德馨 。
③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
④南陽 諸葛廬,西蜀 子雲亭 。
7、下列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 )
A,開篇16 字,為了全文寫「陋」奠定了基礎。( 「不陋」 ) B,從表面看,「仙、龍」為山水增色,實則喻陋室主人精神世界非常充實。 C,作者將其陋室比作「諸葛廬」、「子雲亭」,意在自勉,突出陋室主人安貧樂道之心。 D,結句呼應「惟吾德馨」,隱含君子居住其內,又說明自身的志趣與聖人之道相符。
8、下列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C )
A,第1 層,運用類比點明主題。「德馨」一語統領全文。 B,第2 層,描寫環境、客人、日常生活等,表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C,第3 層,總結全文,呼應「陋室」,表達作者以君子自比的高雅情調。( 「德馨」 ) D,全文通過對陋室的描寫和歌頌,抒發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
9、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D )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苦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10、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A.表現出對仙人生活的羨慕和追求 B.表現了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C.表現了身居陋室而怡然由得的心情 D.表現了以古代名賢自比的志趣。 11 找出全文的點睛之筆並翻譯成現代漢語。
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的呢?
13.用一句話概括本的思想主旨。
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14.解釋下列句中加( )的詞。
(1)有仙則(名 ):有名(出名、聞名) (2)談笑有(鴻)儒:大 (3)無絲竹之(亂)耳:干擾(擾亂、使……亂) (4)無案牘這勞(形):形體、身體
15、文中表現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6、下列對文章內容的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A )。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表現了作者希望為國效力、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出了環境的清幽雅緻。 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寫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舉諸葛廬、子雲亭的例子,是為了說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17、本文從幾個層面來展現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三個方面,分別為環境幽雅、往來者淵博、興趣高雅。
18、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別運用了比喻和類比手法,其意圖是為了強調什麼?
強調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遠。
19、文中說「斯是陋室」,而結尾卻說「何陋之有」,到底這屋子陋還是不陋呢?
從建築和室內布置看是簡陋的,但由於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這小屋就不顯得簡陋了。
20、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作者用並不高的山,並不深的水,比喻了 陋室
(2)作者用山不高因有仙而著名,水不深因有龍而靈異,比喻了 陋室德馨而不陋。
(3)這三個句子的重點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句中的重點詞語是 德馨。
(乙)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心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4)這四句中,寫陋室周圍景色的是 第一句,第二句寫了 與我交往的人,寫陋室主人日常生活的句子是 第三、四句。
(5)「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除了寫出景色特點外,還寫出了陋室主人的什麼特點?
怡然自樂,安居陋室
(6)從作者描繪中,可以看出他怎樣的生活情趣?
安貧樂道
(7)概括一下作者「德馨」的具體表現是什麼?
安居陋室,與學識淵博的人交往,不羨慕官場的榮華富貴
(丙)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8)作者用「諸葛廬」、「子雲亭」比喻什麼?
陋室
(9)這樣比喻的目的是什麼?
自己與他們一樣
(10)這兩個比喻目的是為了表現哪個詞?
為了表現「德馨」一詞。
(丁)孔子雲:何陋之有? 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11)這個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總結全文,用反問句式,表示肯定意思,結束有力。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本文的作者是 宋 朝的哲學家 周敦頤 。文章中提到的陶淵明是 東晉 時期著名的大詩人。
2.《愛蓮說》題目的意思是: 說說喜愛蓮花的道理 。
3.「說」是一種文體,可以 說明事物 ,也可以通過敘事、寫人、詠物來 說明道理 。《愛蓮說》屬於後一種,作者表達了潔身、自好的情趣。
4.翻譯下列各句。
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惟獨喜歡蓮花從淤積的污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沾染)
②蓮,花之君子者也。 ( 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人。 )
③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 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就少有聽到了。 )
④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 對於牡丹的愛好,當然人數眾多了。 )
⑤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 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5.作者是如何描寫蓮的外形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描寫的順序是:整體-莖干-枝葉-香味-姿態。 )
6.作者在文中涉及菊花和牡丹,有什麼用意?
(以菊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反襯,突顯蓮挺拔超群的高潔形象,點明蓮花的比喻義。)
7.《愛蓮說》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和贊美,歌頌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美德,借寫蓮花抒寫自己不願受世俗污染、不願 隨波逐流 、不願 趨炎附勢 的操守,表達了對君子的嚮往、不與世俗 同流合污 的高尚氣節, 潔身自好 的生活態度。
8.下列對第1段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D )
A,作者以菊花和牡丹為陪襯,描寫蓮花形象,表明自己獨愛蓮的情感。 B,對蓮的生長環境、形態、香氣等作了細致傳神的描繪,贊美它的品質。 C,借寫蓮花抒寫自己不願受世俗污染、不願隨波逐流、不願趨炎附勢的操守和氣節。 D,作者以菊和牡丹來對比反襯,突顯蓮花挺拔超群的高潔形象。( 對第2段理解 )
9.全文先後三次用菊和牡丹為襯托。對此,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 )
A,第一次襯托,突顯蓮花挺拔超群的高潔形象。( 表明自己的喜愛與眾不同 ) B,第二次襯托,寫出蓮花的品格高出百花。 C,第三次襯托,藉以感嘆世上沒有人與自己的愛好相同。 D,三次襯托,各有作用,而每運用一次襯托,主題表達就更深一步。
10 對本文比喻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L )
A,把菊花比喻為「隱士」,用它的抗霜表現人的孤傲。 B,把牡丹比喻為「富貴人」,用它的濃艷表現人的庸俗。 C,把蓮花比喻為「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現人的高潔。 D,用「出淤泥而不染」,借喻君子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E,用「濯清漣而不妖」,借喻君子潔身自好,不阿諛逢迎權貴。 F,用「中通外直」,借喻君子內心通達,行為正直。 G,用「不蔓不枝」,借喻君子方正無邪,不拉攏勾結。 H,用「香遠益清」,借喻君子品格高尚,聲名遠揚。 J,用「亭亭凈植」,借喻君子卓然挺立,堅守節操。 K,用「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借喻君子端正嚴肅,令人敬重。 L,用「陶後鮮有聞」,借喻陶淵明這樣的君子已經很少了。
11.文章題目「愛蓮說」的意思是( A ) A.論說一下喜愛蓮花的道理 B.談談愛護蓮花的若干理由 C.熱愛蓮花的人應該說說理由 D.談談人們為什麼不喜愛蓮花的道理
12.對「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翻譯最符合課文原意的是( C ) A.香氣遠播,更加清新,筆直地潔凈地種植(在水裡)。 B.香氣散播到遠處,越發清幽,筆直潔凈地立在那裡。 C.香氣傳得越遠越清香,美麗清潔地種在那裡。 D.香氣傳播得很遠,很清新,高高地潔凈地直立著。
13.作者描寫蓮的美好形象,賦予蓮高潔的品格,其目的是( B ) A.借蓮的高治抒發了追慕古代賢人之情。 B.以蓮自況委婉地批評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 C.借蓮之高潔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D.以蓮自況婉曲流露出鬱郁不得志的哀愁。
14.默寫。
①《愛蓮說》一文中寫蓮花品質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②《愛蓮說》一文中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因而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③《愛蓮說》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態,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亭亭凈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④「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⑤文章的主旨句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⑥集中表現蓮高潔品質的句子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15、填空。
①本文運用托物言志寫法,作者所託「物」是指蓮,所言的的志是既不消極避世,又決不同流合污,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②作者寫蓮的過程中,又寫了菊、牡丹等花,這種寫法叫襯托,這樣寫的作用是突出蓮的高潔品質,本文寫「蓮」的品質,用菊花作正面映襯,用牡丹作反面映襯。
③寫出蓮花的別稱三個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16、寫出描寫蓮花的名句兩句以上(連續性的兩句算一句)(2 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李白 畢竟西湖二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采蓮曲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17.下列詞語中加點的「益」字與「香遠益清」的「益」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C )。
A.獲益匪淺 B、延年益壽 C、日益發達 D、良師益友
1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A.《愛蓮說》的作者是宋代文學家周敦頤。 B.「說」是一種文體,既可以說明議論,也可用來抒發感情。 C.《愛蓮說》是一篇借物詠志的諷世散文。 D.《愛蓮說》這篇短文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19.下列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B )。
A.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C.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D.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20.本文從生長環境的角度描寫蓮品質高潔質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1.作者把蓮的形象概括為「花之君子」(用文中詞句回答)。
文中寫「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目的是諷刺追名逐利的世風。
22.本文以蓮為寫作對象,寫菊、牡丹的目的是什麼? 襯托蓮花的高潔可愛。 23.描寫蓮的形象,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賦予蓮以美好的品格的? 作者是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清高風度等方面賦予蓮以美好的品格。
24.請品味文中「噫」這一嘆詞的妙處。
用嘆詞,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嘆愛菊者少、難得,二嘆愛蓮者少,用疑問句,發人深省,三嘆愛牡丹者眾,厭惡爭名奪利的世態,不明說而暗諷,意味深長。
25.本文贊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實則是作者思想情懷的抒發;可現實生活中,有人卻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這兩種觀點,你是怎樣看待的?請簡述理由。
贊成任何一種觀點都可以,但必須扣住「人與環境的關系」來談。
26、《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愛蓮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草木之花為蓮的總陪襯,以菊花和牡丹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隱逸者、富貴者、君子。
27、《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8、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29、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0、「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31、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32、作者描寫蓮花,為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態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33、本文贊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但並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種觀點,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處惡濁的環境也能獨立不移。
34、《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35. 文中對蓮花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
36.「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 表現出他們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同時又相對表明周敦頣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37. 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贊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 正直、通達、莊重、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遠揚。
38.下列句中加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D ) A.陶後鮮有聞 芳草鮮美 B.香遠益清 清榮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後鮮有聞 此人一為具言所聞
39、解釋「之」
①水陸草木之花 之:的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③無絲竹之亂耳 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④何陋之有 之:助詞,在這里是賓語提前的標志,無實義
40、《愛蓮說》作者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
41、寫出蓮花的別稱二個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5、愛蓮說手游第8關怎麼過關 第8關通關攻略

首先把左邊的方塊推過去;
愛蓮說手游攻略
然後將左邊的方塊推到右邊,來到上方,拖出兩個方塊;
愛蓮說手游攻略8
愛蓮說攻略8
隨後可以一路向上,到達上方。
愛蓮說手游第8關攻略
此時向左推方塊,然後讓蓮生吊在左邊;
愛蓮說手游第八關怎麼過
愛蓮說手游攻略
讓蓮生掉到中間的方塊上,然後將方塊向左推;
愛蓮說手游圖文攻略
然後從側面可以繞到左邊,把樹葉收集到。然後還是從側面繞到下方。
愛蓮說手游第八關圖解
上圖接著繼續沿著側面可以爬到右邊的方塊上,然後一路向上就可以過關了。

6、愛蓮說和陋室銘關鍵詞翻譯

愛蓮說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注釋
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死後謚靖節),東晉潯陽柴桑(現在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著名人。是著名的隱士。陶淵明獨愛菊花,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甚:很,十分。
說: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之:的。
可愛:值得憐愛。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從。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獨:只,僅僅。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出:長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穢)。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妖:美麗而不端莊。
通:貫通;通透。
直:挺立的樣子。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長枝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 亭亭:聳立的樣子。
植:樹立。
可:只能。
褻玩:玩弄。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焉:句末語氣詞,這里指當於現代漢語的『『啊』』 『『呀』』,助詞。
謂:認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
盛:廣。
君子:指道德品質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隨著前面的名詞而變化,例如:「有黃鶴樓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築
噫:感嘆詞,相當於現在的"唉"。
菊之愛:對於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志」)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宜乎眾矣:(愛牡丹的)應當有很多人吧。
宜乎:當然(應該)。
宜:當。
眾:眾多。
逐句翻譯
⒈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fán)。
水陸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有很多。
⒉晉陶淵明獨愛菊。
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
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從唐朝以來,人們十分喜愛牡丹。
⒋予(yú)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漣而不妖,
我(卻)[1]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里生長出卻不受(淤泥)沾染,經過清水洗滌,但是卻不顯得妖媚。
⒌中通外直,
(它的枝幹)中間貫通,外表筆直,
⒍不蔓(màn)不枝,
不纏生藤蔓,不旁出冗枝
或:不長藤蔓,不生枝節,
⒎ 香遠益清,
香氣傳播得越遠越顯得清幽,
⒏亭亭凈植,
筆直而潔凈地立在那裡,
⒐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能親近而不莊重地玩弄它。(焉:句末語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啊」「呀」等語義虛詞。)
⒑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
⒒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花;
⒓蓮,花之君子者也。
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⒔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唉!喜愛菊花的(人),自陶淵明以後就很少有聽聞了。
⒕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喜愛蓮花(的人),和我一樣的還有誰?
⒖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喜愛牡丹(的人),應該(當然)有很多人了!(宜:當然)

陋室銘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山不在於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於深淺,有了蛟龍就有靈氣。這是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苔蘚的痕跡碧綠,長到台階上,青蔥的小草映入竹簾里。與我談笑的都是博學的人,與我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雙耳,沒有官府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它們都很簡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簡陋了)。孔子說:「(既然君子住在裡面),又有什麼簡陋的呢?」
注釋
題目:選自《全唐文》卷608。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韻。後來發展成一種文體。
1.在(zài):在於,動詞。
2. 名(míng):出名,著名,這里指因...而著名,名詞用作動詞。
3.靈(líng):名詞用作動詞,有靈氣。
4.斯是陋室(lòu shì):這是一間簡陋的屋子。斯:這。是:表示判斷。陋室:簡陋的屋子,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覺得簡陋了)。惟:只。吾:我,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德馨:德行馨香。《尚書 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蘚的痕跡蔓到台階,蒼翠碧綠;青草的顏色映入竹簾,一片青蔥。
7. 鴻儒(hóng rú):這里指博學的人。鴻:大。
8. 白丁:百姓,這里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9.調(tiáo)素琴:彈奏不加裝飾的琴。調:調弄,這里指彈奏(琴)。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10.金經:這里指佛經。
11.絲竹:指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
12.之:助詞,不譯。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13.亂耳:擾亂雙耳。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
14.案牘(dú):(官府的)公文,文書。
15.勞形:使身體勞累(使動用法)。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16.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卧龍崗中隱居躬耕。
17.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這兩句是說,諸葛廬和子雲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郡隆中山中。揚雄,字子雲,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廬:簡陋的小屋子。
18.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屬於賓語前置。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全句譯為:有什麼簡陋的呢?
19.孔子雲:孔子說,雲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說。選自《論語·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體現他謙虛的品格。

望採納

與游戲愛蓮說第39關攻略相關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