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游戲攻略 > 愛蓮說游戲攻略11關

愛蓮說游戲攻略11關

發布時間:2020-04-03 10:38:05

1、愛蓮說第15關攻略 愛蓮說第15關怎麼過

?

2、愛蓮說原文

愛蓮說

作者: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白話譯文

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有很多人了。

(2)愛蓮說游戲攻略11關擴展資料:

文章托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與贊美,歌頌它堅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表現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最突出的藝術手法是襯托,用菊正面襯托,用牡丹反面襯托。

題解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記敘事物,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議論,相當於現代的雜文,但都是闡述作者對各種問題的見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有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與現代雜文頗為相似。《愛蓮說》就是說說喜愛蓮花的道理。

賞析:「說」,是一種議論性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托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蓮花,曾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 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辟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 ,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視和厭惡。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 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的高貴品質。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牽扯攀附的高尚 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凜然不可侵犯。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台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襯托,表明自己獨愛蓮花,並描繪蓮花的形象,贊美蓮花的品格。第二段與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相比較,點明蓮花「君子」的比喻意義,表明作者對君子的嚮往之情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和贊美,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

3、愛蓮說習題,快

求知格言 求知是一種快樂,好奇心知識的萌芽。 ——培根 在知識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的景色越壯闊。 ——拉吉舍夫

進取格言 積極進取,機遇總喜歡光顧有準備的頭腦

親情的格言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羅曼·羅蘭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
—— 但 丁

想像格言 積極心態能使一個懦夫成為英雄,從心志柔弱變為意志堅強。

在人的本性中,有一種傾向:我們把自己想像成什麼樣子,就真的會成為什麼樣子。

世界上的一起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 爾 基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羅曼·羅蘭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
—— 但 丁

.1.1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約束則忘其親,援袍鼓之急則
忘其身。
——《史記•司馬穰苴列傳j
4.1.2做官的都愛做好官,不過往往只知道愛做自己家裡人的好
官,自己親戚朋友的好官;這種好官往往是自己國家的貪官污吏。
——朱自清《論自己》
4.1.3慈父不能愛無益之子,仁君不能畜無用之臣。
——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
4.1.4置不肖之人於位,是為虎傅翼也。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四
4.1.5出公理,則遠者自親;行私為,則子母相怨。
——《管子•形勢》
4.1.6把親戚朋友看得輕,把國家法律看得重,如此自然易於走
到公忠方面去。
——張君勱《立國之道》
4.1.7私仇不入公門。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4•1.8兒子從宦,有人來雲:「貧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聞
資貨充足,衣馬輕肥,此是惡消息。
——清•梁章鉅《古格言•仕進》
4.1.9婚姻勿貪勢家。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止足》
4.1.10對勞苦大眾的無限熱愛,其中也包括自己父母子女親戚在
內。當然,對於自己的近親,對於自己的父、母、子、女、妻、
舅、兄、弟、姨、叔,是有一層特別感情的。這種感情,共產黨不
僅不否認,而且加以鞏固並努力倡守它走向正確的與人民利益相符
合的有利於人民的途徑。
——毛岸英
4.1.11應高年享富貴之人,必須少壯之時,嘗盡艱難,受盡辛
苦,不曾有自少壯享富貴、安逸至老者。今人往往機心巧謀,皆欲
不受辛苦,即享富貴至終身,蓋不知此理。而又非理計較,欲其子
孫自少小安然享大富貴,尤其蔽惑也。
——宋•袁采《袁氏世范》
4.1.12以媚字奉親,以淡字交友。
——清•金纓《格言聯璧》
4.1.13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規模宏遠,而其訓誡子弟,恆有恭
謹厚藏,身體則如鼎之鎮。
——清•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
4.1.14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明•朱柏廬《治家格言》
4.1.15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遠憂。
——元•關漢卿《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楔子

1 友誼格言
朋友需要你今天幫助,千萬不要等到明天.____佚名

宴笑友朋多,患難知交寡_____ 蒲松齡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_____李白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_____高適

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____紀伯倫

作者: 郁美凈 2005-1-25 21:08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友誼格言
誰要求沒有缺點的朋友,誰就沒有朋友!______諺語

朋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使友誼永存.——查理士

友情的紐帶,或會因情緒激動而綳緊,但決不可折斷.———林肯

周圍都有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__卡內基夫人

是所有人的朋友,對誰也不是朋友——波蘭諺語

作者: 郁美凈 2005-1-25 21:09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友誼格言
沒有真摯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獨的人.

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是財富.

找到朋友的唯一辦法是自己成為別人的朋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患難識朋友.——列寧

作者: 郁美凈 2005-1-25 21:10 回復此發言

--------------------------------------------------------------------------------

4 回復:友誼格言
情深恭維少,知己笑談多.——諺語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孔子

樹直用處多,人直朋友多.——諺語

兄弟可能不是朋友,但朋友常常如兄弟.——富蘭克林

怯懦的人,會把朋友送給劊子手.——羅曼·羅蘭

作者: 郁美凈 2005-1-25 21:10 回復此發言

--------------------------------------------------------------------------------

5 回復:友誼格言
情深恭維少,知己笑談多.——諺語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諺語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諺語

真正的朋友應該說真話,不管那話多麼尖銳…… ——奧斯特洛夫斯基

先人而後己.——《禮記》

作者: 郁美凈 2005-1-25 21:11 回復此發言

--------------------------------------------------------------------------------

6 回復:友誼格言
以財交者,財盡而交絕;以色交者,體衰而愛渝.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

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宋弘》

居必擇鄉,游必擇士.——《荀子》

與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雖戚必疏.——《韓詩外傳

作者: 郁美凈 2005-1-25 21:30 回復此發言

--------------------------------------------------------------------------------

7 回復:友誼格言
朋友間必須是患難相濟,那才能說得上是真正的友誼.——英莎士比亞

世界上沒有比友誼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東西了;沒有友誼,世界彷彿失去了太陽. ——西塞圖

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損.——《薛之情公讀書錄·交友》

順利時結交朋友,逆境中考驗朋友.——拉丁諺語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

作者: 郁美凈 2005-1-25 21:31 回復此發言

--------------------------------------------------------------------------------

8 回復:友誼格言
信任一位虛偽的朋友,增加一個敵對的證人.——西班牙諺語

背後說我好話的才是朋友.

友誼就是棲於兩個身體中的同一靈魂.——亞里士多德

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們彼此交換著生命.——羅曼·羅蘭

守道不封己;擇交如求師.

作者: 郁美凈 2005-1-25 21:31 回復此發言

--------------------------------------------------------------------------------

9 回復:友誼格言
朋友千個少;冤家一個多.

交友應學人長;處事當克己短.

酒肉朋友易找;患難之交難逢.

萬兩黃金容易得;一個知心最難尋.

交情深重金相似;詩韻鏗鏘玉不如.

作者: 郁美凈 2005-1-25 21:31 回復此發言

--------------------------------------------------------------------------------

10 回復:友誼格言
交情深重金相似;詩韻鏗鏘玉不如.

雪雁雙飛嚴霜退;紅梅並開堅冰融.

新結同心香未落;長守山盟情永鮮.

竹本無心皮外多生枝節;藕自有竅腹內滿藏情絲.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交情.

作者: 郁美凈 2005-1-25 21:32 回復此發言

--------------------------------------------------------------------------------

11 回復:友誼格言
病貧知朋友;亂離識愛情.

交以誠接以禮;近者悅遠者來.

人間歲月閑難得;天下知交老更親.

赤誠招來飛鴻落;深情激得玉石開.

得意客來情不厭;知心人到話投機.

作者: 郁美凈 2005-1-25 21:33 回復此發言

--------------------------------------------------------------------------------

12 回復:友誼格言
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

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識?

朋友是什麼?朋友是一種真誠互動,是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應

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寶貴的了

朋友是另一個自己.

作者: 郁美凈 2005-1-25 21:33 回復此發言

--------------------------------------------------------------------------------

13 回復:友誼格言
古羅馬〕西塞羅:《朋友論》

什麼是朋友?朋友就是你可以精誠相待的人.

〔美國〕弗·克蘭:《友誼的定義》

朋友,以義合者.

〔中國〕朱熹:《四書集注·論語·鄉黨》

朋友應比國王更重要.

〔法國〕伏爾泰:《致普魯士王儲弗列德里克的信》

連一個高尚朋友都沒有的人,是不值得活著的.

〔古希臘〕德漠克里特:《著作殘篇》

在這個世上,誠實的人最尊重,最珍視的莫過於真正的朋友,這種朋友可以說是另一個自我.

作者: 郁美凈 2005-1-25 21:34 回復此發言

--------------------------------------------------------------------------------

14 回復:友誼格言
〔比利時〕皮爾梅:《擇友》

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們彼此交換生命.

〔法國〕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忠誠的朋友是千金難買的.

〔古羅馬〕塔西佗:《編年史》

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的朋友.

〔美國〕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

朋友——真正的朋友——之間毫無保留,財產共有.

〔古希臘〕歐里庇得:《安德洛馬克》

真正的朋友是這樣一種人:他們襟懷坦盪,為人正直,有求必應,勇於冒險;他們能忍受一切,勇敢地犧牲一切,對朋友永不變心.

作者: 郁美凈 2005-1-25 21:34 回復此發言

--------------------------------------------------------------------------------

15 回復:友誼格言
美國〕彭威廉:《孤獨之果》

真正的朋友永遠不會變心.

〔英國〕喬·麥克唐納:《洛西侯爵》

一切親人並不都是朋友,而只有那些有共同利害關系的才是朋友.

〔古希臘〕德漠克利特:《著作殘篇》

沒有真正的朋友實在是凄涼孤獨.如果沒有朋友,這世界只是荒野一片.

〔英國〕培根:《隨筆集》

助人為樂的人確實有.不過只有毫無嫉妒之心能衷心祝願你幸福的人,才堪稱真正的朋友.

〔德國〕海涅:《箴言集》

仁愛的話,仁愛的諾言,嘴上說起來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難的時候,才能看見朋友的真心.

作者: 郁美凈 2005-1-25 21:35 回復此發言

--------------------------------------------------------------------------------

16 回復:友誼格言
美國〕愛默生:《處世之道·命運》

莫逆於心,遂相與友.

〔中國〕莊周:《莊子·大宗師》

順境時容易發現朋友,逆境時就極其困難了.

〔古希臘〕艾匹克蒂塔:《語錄》

對誰都是朋友,實質對誰都不是朋友.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引自第歐根尼《亞里士多德傳》

朋友本有通財之誼,但這是何等微妙的一件事!世上最難忘的事是借出去的錢,一般認為最倒霉的事又莫過於還錢.一牽涉到錢,恩怨便很難清算得清楚,多少成長中的友誼都被這阿堵物所找害.

〔中國〕梁實秋:《秋室雜文·談友誼》

了解一個人的朋友實際上創造了那個人.

〔法國〕羅曼·羅蘭:《內心的歷程》

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

《舊約全書·箴言》

朋友一千個還太少,敵人一個也嫌多.

〔蘇聯〕阿·巴巴耶娃:《人和命運》

當你有權有勢時,你會發現你的朋友多如牛毛;一旦烏雲籠罩你的頭頂,你就孑然一身了.

〔古羅馬〕奧維德:《哀怨集》

有了朋友,生命才顯出它全部的價值;一個人活著是為了朋友;保持自己生命的完整,不受時間侵蝕,也是為了朋友.

〔法國〕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失去朋友如同失去生命.

作者: 郁美凈 2005-1-25 21:37 回復此發言

--------------------------------------------------------------------------------

17 回復:友誼格言
沒有被朋友背叛的人,是永遠也不懂「朋友」這兩個字的-------越夜越有機

英國〕培根:《理性主義的外飾》

最親愛的朋友啊,你是我荒野中的甘泉.

〔英國〕喬·艾略特:《西班牙吉普賽》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辭,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中國〕孔丘:《論語·季氏》

這就是朋友給人們帶來的慰藉:雖說他們會離開人間,但從良好的意義上說,他們的友誼將永遠存在,因為這種友誼是不朽的.

〔美國〕彭威廉:《孤獨之果》

常到充滿活力的朋友那裡去,只有這樣的朋友,才能滿足你的需要,只有他才能驅散你心中的空虛與煩躁!讓天使光臨友誼的百花園!在露珠晶瑩的晨晴里,人心振奮,春意盎然.

〔黎巴嫩〕哈·紀伯倫:《淚與笑》

患難里的好朋友,懂得互助互愛.
-

〔法國〕雨果:《海上勞工》

最靈驗的益壽丸是朋友.

〔保加利亞〕威·薩默維爾:《崇尚時新的人》

以好人為友者自己也能成為好人.

〔西班牙〕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一個真正的朋友是所有好處中最大的好處,卻也是人們打算獲得的所有東西中考慮得最少的.

〔法國〕拉羅什富科:《箴言錄》

朋友應是個正常人,不是看上了我的獨出心裁的某些念頭,而是看上了我本人.他給我帶來愉快卻不要任何報答.因此,朋友是自然的一種反論.我是孤獨的,在自然中一無所見,卻能以我的存在來證實他的存在,堅持他在高度,多樣性,奇特性上均與我相似,在異體形態中得到肯定.因此,朋友是大自然的傑作.

〔美國〕愛默生:《友誼》

請把最寶貴的東西獻給朋友!假若你生活的退潮值得向朋友講,那麼也應該讓他知道漲潮情況;在這個世界上,你走訪朋友,只為消磨時光,那麼,他還能算是你的朋友么?
參考資料:http://post.baidu.com/f?kz=8810851
回答者:littlemouse - 高級魔法師 七級 6-19 17:22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0% (0) 不好
100% (1)
相關內容
• 幫我寫50句英語格言及諺語
• 50句格言
• 求50句英文格言,要有中英對照,謝謝
• 養成教育格言
• 速求關於生命的格言警句50句..越短越好~50
查看同主題問題:諺語 格言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共 5 條
百度首頁 | 登錄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百科 幫助 百度知道 > 人文學科 > 中國文學 訂閱該問題您想在自己的網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問答嗎?來獲取免費代碼吧!
評論者: 番茄醬的祖宗 - 試用期 一級
你沒寫諺語!!!!!!!!!!!!!!!!!!!!!!!!!!!!
評論者: 章江河畔的老鼠 - 助理 二級
沒第2個的好!
評論者: 喜歡反轉地球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我來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其他回答 共 1 條
.生命,那是自然會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 ——諾貝爾
2.生命不等於是呼吸,生命是活動。 ——盧 梭
3.生命是一條艱險的狹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過。 ——米歇潘
4.我們只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泰戈爾
5.如能善於利用,生命乃悠長。 ——塞涅卡
6.生命在閃耀中現出絢爛,在平凡中現出真實。 ——伯 克
7.誰能以深刻的內容充實每個瞬間,誰就是在無限地延長自己的生命。 ——庫爾茨
8.生命不可能有兩次,但許多人連一次也不善於度過。——呂凱特
9.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生命想像不到地短暫。
10.把每一個黎明看作是生命的開始,把每一個黃昏看作是你生命的小結。
11.生命是真實的,生命是誠摯的,墳墓並不是他的終結點。
12.親愛的朋友,所有的理論都是灰色的,而寶貴的生命之樹常青。
13.生命,如果跟時代的崇高的責任聯系在一起,你就會感到它永垂不朽。
14.生命的意義是在於活得充實,而不是在於活得長久。
15.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是幸福的。
16.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與奔向前去的時候,才美麗,才有意義。
17.生命是母親塑造出來的,是上帝賦予我們每個人的.在我看來生命是無法衡量的!
18.生命是單程路,不論你怎樣轉變抹用,都不會走回頭,你一旦明白和接受這一點。人生就簡單得多了。
19.在我們所具有的一切缺點中,最為粗魯的乃是輕視我們的存在。
20.有生命,那裡便有希望。
21.我們的生命是天賦的,我們惟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22. 在我們了解什麼是生命之前,我們已將它消磨了一半。
23.壽命的縮短與思想的虛耗成正比。 ——達爾文
24. 生命,如果跟時代的崇高的責任聯系在一起,你就會感到它永垂不朽。
25.沒有人永遠活著,沒有東西可以經久。
我們的使命是照亮整個世界,熔化世界上的黑暗,找到自己和世界之間的和諧,建立自己內心的和諧。------高爾基

2 真正的價值並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們扮演的角色中。-----席勒

3 生命是單程路,不論你怎樣轉彎抹角,都不會走回頭,你一旦明白和接受這一點,人生就簡單的多了。-----穆爾

4 人生須知道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樂趣。-----梁啟超

5 人生在這里只有兩分鍾的時間:一分鍾微笑,一分鍾嘆息,半分鍾愛,因為在愛的半分鍾里他死去了。-----左拉

6 人啊,你是微笑與眼淚之間的鍾擺。-----拜倫

7 人生是各種不同的變故、循環不已的痛苦和歡樂組成的。那種永遠不變的藍天只存在於心中間向現實的人生去要求未免是奢侈。-----巴爾扎克

8 人生有如赴宴,不可喝的過度,最好趁喉嚨未渴便離去。-----亞里士多德

9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除了懂得何時該抓住利益外,還要懂得何時放棄利益。----迪斯累里

10 人生就象一本書,傻瓜們走馬看花似的隨手翻閱它;聰明的人用心地閱讀它,因為他知道這本書只能 讀一次。----保羅

11 世界上的事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乾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巴爾扎克

12 人生不是一枝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枝由我們暫時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讓它燃的十分光明燦爛,然後交給下一代人們。-----蕭伯納

13 人生有兩個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一是躊躇滿志。-----蕭伯納

14 平凡之中自有不平凡之處。歸根結底,人的價值存在於平凡的事業之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升華,它的凝聚點體現了一個人的全部人格、情操。-----鈴木健二

15 人的生命如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奧斯特洛夫斯基

16 因寒冷而打顫的人,最能體會到陽光的溫暖。經歷了人生煩惱的人,最懂得生命的可貴。-----惠特曼

17 人的一生是背負重荷涉足遠路,不可操之過急。-----川端康成

18一個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有如一顆隕落的流星,連一分熱也留不下。-----羅曼羅蘭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給你這個,自己看吧http://www.book8.com.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46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意思是:「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意思是:「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4、愛蓮說的習題

原文:

陋室銘 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③,往來無白丁④。可以調素琴⑤,閱金經⑥。無絲竹之亂耳⑦,無案牘⑨之勞形。南陽⑩諸葛廬,西蜀子雲〔11〕亭。孔子雲:「何陋之有?」〔12〕

注釋:

①斯、是:均為指示代詞斯,這。陋室:陳設簡單而狹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詞「以」,起強調作用。德馨,意指品行高潔。馨,能散布到遠方的香氣。

③鴻儒:這里泛指博學之士。鴻,大.儒,舊指讀書人.

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這里借指沒有什麼學問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繪裝飾的琴。

⑥金經:即《金剛經》(《金剛般若經》或《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略稱),唐代《金剛經》流傳甚廣。

⑦絲竹:弦樂、管樂,這里指的是奏樂的聲音。此處泛指樂器。亂耳,使聽力紊亂。

⑨案牘:官府人員日常處理的文件。

⑩南陽:地名,今湖北省襄陽縣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廬中隱居躬耕。

〔11〕子雲:漢代的揚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稱「揚子宅」,據傳他在揚子宅中寫成《太玄經》,故又稱「草玄堂」。文中子雲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紀念他的子雲山、子雲城。

〔12〕何陋之有:之,表賓語提前。全句意為「有何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說:「那地方非常簡陋,怎麼好住?」孔子說:「有君子去住,就不簡陋了。」

〔13〕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
譯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居住就靈異了。這雖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簡陋了)。青苔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中。與我談笑的是博學的人,往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可以彈奏樸素的古琴,閱讀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雲的玄亭。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作者簡介:

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詞人,洛陽人。畢生從政,曾官至監察御史,後貶官為多處刺史,雖其時其宦途不順,然這段時間的經歷,卻為他後來的文字,打下了廣博的基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劉禹錫返回洛陽,宦途始告平穩。晚年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洛陽),加檢校禮部尚書。有《劉夢得文集》四十卷。

劉禹錫自幼好學,攻讀經典之外,於九流百氏,乃至書法、天文、醫學,亦廣泛涉獵。其文學創作,以詩歌最著,白居易說他「文之神妙,莫先於詩」(《劉白唱和集解》)。在古文運動中,他佔有重要地位,當時李翱、韓愈主盟文壇,引之以為倫輩。劉說自己「長在論」,他的論文條分理析,論證周密,文采沛然。散文則思路清晰,簡潔曉暢。(此節引自於劉禹錫小傳)。

劉禹錫生活在唐代中後期,由於安史之亂,唐朝形成了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朋黨之爭的社會局面。他對於這樣的社會現實頗為不滿,曾參與了王叔父領導的改革運動,但遭遇失敗,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貶。但是,他沒有屈服於權貴,而是以文明志,表現了他剛直不阿的品格和對達官顯貴的蔑視態度。本文可以說是作者對當時世風的辛辣嘲諷與心態的自明。

出處: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零八(中華書局1983年版)。

文體:

銘本是古代刻於金屬器具和碑文上用以敘述生平事跡的一些贊頌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於歌功頌德與昭申鑒戒。後來逐漸發展演變為一種獨立的文體。由於這種文體獨特的歷史淵源,使這種文體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簡約、寓意深刻等特點。 根據古文體的分類, "銘"是應用文。明白了銘的意思,也就明白題意,即對陋室進行歌頌,內接內容,即對陋室內的人的高尚品德進行歌頌。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闡明作者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觀。這一點與《愛蓮說》頗為相似。

主題:

從主題看,《陋室銘》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銘》一文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和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消極循世、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立意:

從立意看,《陋室銘》以襯托手法托物言志。並以反向立意的方式,隻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為"德馨",從而自然地達到了抒懷的目的。

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

從表達方式看,《陋室銘》聚描寫、抒情、議論於一體。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緻的環境和主人高雅的風度來表述自己高潔隱逸的情懷。

《陋室銘》的寫作技法運用繁雜,在區區八十一字內運用了對比,白描,隱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壓韻,韻律感極強,讀來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一曲既終,猶餘音繞梁,讓人回味無窮。

從句式看,《陋室銘》以駢句為主,句式整齊、節奏分明、音韻和諧,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齊整之美。但《陋室銘》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銘》是駢散結合,使文章節奏明快、語言錯落有致,讀來抑揚頓挫,和諧悅耳,在聽覺上給人音樂的美感。同時,文章又重在五言,間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參差,文章一韻到底。

從線索看,《陋室銘》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貫穿全文的始終:開頭引出"惟吾德馨",而後又以居室環境、往來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後又以"諸葛廬","子雲亭"的"何陋之有"映襯"惟吾德馨"。這都是作者的主觀感受。

文章藉助陋室說理,以抒情的筆調表明作者高潔的品格,事中見理,景中顯情,誠可謂「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這樣就把作者的閑情逸事,居室美景寫得含蓄生動而意韻悠遠。

文章巧於用典。如借「諸葛廬」、「子雲亭」以自況,且引孔子之語——「何陋之有?」 說明陋室「不陋」,從而增強了文章說理的可信性和說服力。

總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標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業律已,表現為一種對人生失意與仕途坎坷的超然豁達和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惟其如此,我們與其視其為一篇闡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說這是一首贊頌陋室以顯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詩。
一、文章內容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二、文學常識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詩人劉禹錫。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是用韻的。
三、語音
馨(xin) 鴻儒(rú) 調(tiáo)素琴 案牘(dú)
四、通假字
五、古今異義詞
1、談笑有鴻儒 鴻:古義:大
今義:鴻雁
六、詞類活用
1、有仙則名 名:有名(出名、聞名)
2、無絲竹之亂耳 亂:干擾(擾亂、使……亂)
七、一詞多義
八、重點詞語解釋
1、談笑有鴻儒 鴻:大
2、無案牘這勞形 形:形體、身體 案牘: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調:調弄,這里指彈。
5、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靈:靈驗,神奇
6、斯是陋室 斯:指示代詞,此,這
7、往來無白丁 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8、閱金經 金經:佛經
9、無絲竹之亂耳 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絲:本指弦樂器 竹:本指管樂器
九、特殊句式
1、何陋之有 賓語前置:有何陋
十、朗讀節奏
十一、理解性默寫
1、描寫陋室環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2、《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緻,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5、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6、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7、《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雲: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結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9、《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卧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10、文中表現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十二、重點語句翻譯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2、孔子雲:「何陋之有。」
*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3、苔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
*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人簾里。
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十三、課文內容理解
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A)。(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表現了作者希望為國效力、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出了環境的清幽雅緻。
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寫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舉諸葛廬、子雲亭的例子,是為了說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2、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十四、開放性試題
1、「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功頌德的文字,後成為一種文體。人們經常用「座右銘」來激勵鞭策自己。請你從平時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則有關學習方面的「座右銘」。
*示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愛蓮說》
一、文章內容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二、文學常識
三、語音
甚蕃( ) 淤( )泥 濯( )清漣( )而不妖 褻玩( )
四、通假字
五、古今異義詞
六、詞類活用
七、一詞多義
八、重點詞語解釋
1、 可愛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義詞是眾,反義詞是鮮(獨)。
2、香遠益清 益: 副詞,更。
3、亭亭凈植 植:樹立。
4、陶後鮮有聞 鮮:少。
5、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滌。妖:妖媚。
6、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而:卻 褻:親近而不莊重。
7、宜乎眾矣 宜:應當
8、晉陶淵明獨愛菊 獨:只,僅
九、特殊句式
1、蓮,花之君子者也(判斷句)
十、朗讀節奏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2、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十一、理解性默寫
1、描寫蓮花高潔質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頤《愛蓮說》:詠蓮名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表現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6、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
7、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蓮高潔品質,現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香遠益清。
9、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句子是(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10、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十二、重點語句翻譯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對於)蓮花的愛好,同我一樣的還有誰呢?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只愛蓮花,(因為它)出於污泥卻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凈後卻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芬芳遠播。(就)更顯清香,高高地潔凈地直立在那裡。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輕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過。
6、蓮,花之君子者也。*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愛牡丹的人,當然是很多了。
十三、課文內容理解
1、文中的蓮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寫「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氣節。
2、「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了上文的「世人甚愛牡丹」。結尾這一句感嘆表達了作者對追求逐利(追求富貴、貪慕富貴)、趨炎附勢 的世風的鄙棄。
3、本文採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徵什麼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貴者「象徵:追求功名、富貴的人。
(2) 菊---「花之隱逸者」象徵:不趨炎附勢的隱士。
(3) 蓮---「花之君子者」象徵: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要在污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4、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蓮「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不可褻玩」的特徵所代表的可貴品質。
*蓮花代表的可品質是:質朴、高潔,胸懷豁達,品行無邪;不拘繁文苟禮,美德廣布四方,獨立自主,威嚴不可褻瀆。
5、本文所用的修辭有:排比、設問、比喻 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 表現手法有:象徵、襯托
本文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用菊正襯蓮,用牡丹反襯蓮。文章的最後一段運用了多種句式:分別有感嘆句(噫 !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設問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陳述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6、作者將蓮與壯丹作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潔身自好(或正直、高潔)品行的追求,對追名逐利世風的厭惡。
7、陶淵明獨愛菊,表明他追求隱逸的生活態度;世人甚愛牡丹,表明世人貪慕富貴的生活態度;周敦頤獨愛蓮,表明他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8、.下面這段話蘊含了君子哪些品質?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志潔行廉,儀態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意思對即可)
9、下面對選文內容和寫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3分)
A、選文以愛蓮之情來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及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B、在文中作者從蓮的生長環境、形態香氣、風度氣質等方面描寫了蓮花的超凡脫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來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端正,因而美名遠揚。
D、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表達了作者對雍容華貴的牡丹的贊美之情。
十四、開放性試題
1、短文贊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實則是作者思想情懷的抒發,可現實生活中,有人卻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這兩種觀點,你是怎樣看待的?請簡述理由。
*略(提示:針對某一種觀點或將兩者結合起來談均可,但必須扣住「人與環境」的關系)
2、你喜歡哪種花?請簡要說明喜歡的原因。*略
3、作者認為,菊是「花之隱逸者」,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為什麼?
*同意與否均可,理由要能支撐觀點。

5、愛蓮說 閱讀答案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花);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愛蓮說巧計

1、描寫蓮花高潔質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頤《愛蓮說》詠蓮名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表現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6、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7、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蓮高潔品質,現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香遠益清。

9、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句子是(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10、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對蓮花一般映襯的句子: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12、從生長環境的角度寫蓮花的高潔、質朴、莊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3、形容潔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4、「予獨愛蓮」的原因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15、從反面映襯蓮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6、愛蓮說第4關攻略 愛蓮說第4關怎麼過

第五關,先按照提示把台階拉出來,注意要快,石頭會碎掉,這里二哈是二周目了,所以下面的燈芯已經拿完了,一周目的孩子們可以先爬下去拿走燈芯,再踩著碎石上來 然後走過來,按照圖1和圖2所示,把三級階梯拉出來,過關(未完待續)

7、愛蓮說游戲的劇情故事是什麼?

你打到第幾關了,好像33關之後還沒劇情,大概是沒更新

8、愛蓮說全文,急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fán)。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xiè)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愛,陶後鮮(xiǎn)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水陸草木之花【1】,可愛者甚蕃【2】。晉陶淵明獨愛菊【3】。自李唐來【4】,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5】而不染【6】,濯清漣而不妖【7】,中通外直,不蔓不枝【8】,香遠益清【9】,亭亭【10】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11】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12】也;牡丹【13】,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14】者也。噫【15】!菊之愛【16】,陶後鮮有聞【17】。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18】眾矣。

注釋
【1】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現在江西省九江縣)人,東晉著名詩人。他獨愛菊花,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4】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
【5】淤泥,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6】染:沾染。
【7】濯(zhuó)清漣而不妖: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並不顯得妖媚。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的樣子,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
【8】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長枝節。
【9】香遠益清:香氣越遠越清。益,更,更加。
【10】亭亭:聳立的樣子。亭亭凈植,筆直的潔凈的立在那裡。
【11】褻(xiè)玩:近前把玩。褻,褻瀆不尊重.
【12】隱逸者:隱居的人。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便隱居避世。者:~~的花。
【13】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4】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富有真氣的人。
【15】噫(yī):嘆詞,相當於「唉」。
【16】菊之愛:對於菊花的喜愛。
【17】鮮(xiǎn)有聞:很少聽到。鮮,少。
【18】宜乎:宜,應當,這里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編輯本段譯文
水中、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受人喜愛者特別的繁多。晉朝的陶淵明惟獨喜愛菊花。自從唐代以來,世上的人們都很喜愛牡丹。我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成長出來,卻不受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並不顯得妖艷。蓮花的葉柄中間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傳播得越遠就越顯得幽香;筆直地挺立在那裡,只可以在遠處看,而不可以在近處玩弄。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人;蓮花,是花中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之後就很少有聽聞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編輯本段賞析
「說」,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托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蓮花,曾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辟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之美就在於其一個「潔」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了它里外貫通、外表挺直、表裡如一、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台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之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謂高明之極。而且,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使得文章結構謹嚴。 在文章結尾,作者一嘆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同樣富有特色,那就是優美簡練,的確是如蓮之美——「不枝不蔓」,沒有多餘的無用之語
其重點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是全文的中心題意。
古人寫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懷,同樣的一句話,都有二層意思,一層喻物,一層抒懷。同樣,「出淤泥而染,濯清蓮而不妖」也有第二層抒懷意思。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驗總結,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彌足可貴也。這也是作者的感嘆吧,因為在大環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除了逃避與遠離。或者如他那樣兢兢業業的守著自己的一份志節。
周敦頤的《愛蓮說》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開篇深沉大氣,既點明了《愛蓮說》之蓮也屬水陸草木之花,也點明了蓮的可愛,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罷了。這為他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了順理成章的伏筆。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頤並沒在甚蕃里糾纏,只是直接縮景,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
接下句「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像是重復,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與眾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眾心態是有著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
下句周敦頤就直接進入了正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之志,可謂一氣呵成,看似是對蓮的直觀描寫,其實字字句句皆是借蓮之表像傾訴心衷也。此運筆之老到,實讓人嘆為觀止。可說通篇讀者都無一絲喘息之機。語言超凡脫俗,而回味卻是雋永綿長,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頤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讓人讀來也別有一番滋味。「予謂菊,花之隱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節「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可謂渾然一體,不著絲毫痕跡。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而無一言直接指責。
周敦頤通過這樣的對比,將自己比喻為君子。君子難為,猶勝於避世也。從這一點來看,周敦頤有些孤芳自賞的意思。不過周敦頤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發出了深沉的感嘆「菊之愛,陶之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的,滾滾紅塵,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晉有陶淵明,可現在卻聽都沒聽到還有人會這樣做的。或是像我一樣的,在塵世中能相守一份純凈的,有著我這樣追求君子風范的,又有幾人?大多數的人,皆在紅塵世事中從眾罷了。從這里可以看出,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凈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日下,大多數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此文高風亮節,清雅脫俗,精短,鋃鋃上口,實為古文中難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雙解,內容厚實而意境深遠。加上其文近似白話,易讀易解,所以成了流傳後世膾炙人口的傳世佳品。在賞析此文的時候,如果能感動於文中的志節,這也就是讀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與愛蓮說游戲攻略11關相關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