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R一體機能測近視度數嗎
應該是不可以的,如果是要測試視力的話,個人建議還是去眼鏡店測試比較精準一點,不過我知道HTC VIEV Pro設備是可以適當的調節視力的
近視眼是可以使用VR的
第一、盡量選擇有焦距、瞳距調節功能的VR眼鏡。正常來說每個人的臉型和五官位置都會有所不同,想用一套模具來滿足所有用戶簡直是天方夜譚,因此一款好質量的VR眼鏡,至少會擁有焦距調節功能。通過原理圖大家可以看出,瞳距與焦距均調節到合理位置,才能讓圖像准確落在視網膜上(尤其是焦距)獲得最佳視覺體驗,所幸的是像Gear VR等簡單的手機VR眼鏡,在焦距調節上的表現也相當不錯(但無法解決散光問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各位近視的度數不太深,那麼請慎重選擇擁有「近視自適應」的VR眼鏡,原因POPPUR在《VR眼鏡對眼睛有損傷嗎:視力越好、傷害越大你敢信?》中已經有詳細說明。
第二、配戴眼鏡進行VR體驗。像HTC Vive、PSVR等VR游戲頭盔,除了支持一定范圍內的焦距調節外,還會支持「戴眼鏡操作」。不過這樣的缺點是用戶的鏡架和鼻托位置可能會被壓得特別難受,因此更加建議各位佩戴隱形眼鏡進行體驗。
第三、但是vr一體機最好不要長時間用,因為這種技術是強迫兩個眼球視物不同步,容易造成視疲勞,對眼睛還是有損害的,偶爾看看還行,不要長期使用
第四、如果是近視眼的話,我個人還是推薦買htcvive的設備,htc vive 的鏡片套裝應該是主要是針對近視眼的人設計的,在裡面是可以調節度數的,讓戴眼鏡的人用起來更方便一下,因為戴眼鏡卡在裡面還是滿不舒服的,所以這個設計也是有好處的,這樣就可以不用配戴眼鏡了。當然你也可以佩戴眼鏡用,這沒有什麼影響,主要是看你自己舒不舒服。
第五、適當的玩不僅能控制自己玩的時間還可以保護好自己的眼睛
2、VR虛擬眼鏡焦距和瞳距是一樣的嗎
用來搭配使用調節的呢,調到眼部舒服的位置既可
3、如何使Oculus和 Vive游戲廉價Stream VR虛擬現實頭盔
首先看Oculus Rift
Oculus Rift配備了兩塊2160×1200像素解析度OLED屏幕,這屏幕的刷新率達到90Hz,特色是就算用戶快速移動也不會覺得頭暈。戴上Oculus Rift頭盔後,用戶利用Xbox One手柄來玩游戲。值得一提的是,Oculus Rift擁有華麗的手法游戲陣容。
除此之外,Oculus Rift也集成了加速度計、陀螺儀、磁力計和360度運動跟蹤器。所有這些感測器結合在一起,來追蹤用戶的頭部運動。
在經歷了幾次迭代後,消費者版Oculus Rift變得更緊湊和便攜。重要的是它摒棄了大量繁雜的電纜,只在腦後留有一根電纜用以連接電腦。
Oculus Rift的兩塊顯示器是獨立的,可以各自進行調整,包括瞳距。這就意味著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眼睛的形狀來調整它的鏡片。
Oculus Rift提出的PC硬體需求是:
– Nvidia GTX 970/AMD 290(同等或更高級別顯卡)
-英特爾酷睿 i5-4590(同等或更高級別處理器)
– 8GB(及以上)運行內存
– HDMI 1.3輸出埠
– 2個USB 3.0埠
– Windows 7 SP1(及之後版本的操作系統)
Oculus Rift售價約3900元,它內置耳機和麥克風,含感測器基座和Xbox One手柄。Oculus Rift既支持傳統游戲手柄,也支持專用的Oculus Touch。至於專用的Oculus Touch手柄,要到一年後才會推出,屆時用戶還需要為其再額外支付一筆費用。
再看 HTC Vive
和Oculus Rift一樣,HTC Vive配備的也是兩塊2160×1200像素解析度OLED屏幕。不同的是HTC Vive還集成前置攝像頭,這攝像頭幫助頭戴頭盔的用戶與外界互動。
HTC Vive集成Lighthouse運動追蹤系統,這追蹤系統依賴於數顆不同感測器工作,能夠精確地追蹤用戶的移動。正因為如此,佩戴著HTC Vive的用戶才能夠在15×15英尺的房間內移動。這也就是說,HTC Vive讓用戶能在現實空間里四處走動,並與虛擬世界互動,這點是其它虛擬現實設備無法做到的。
其符合以下PC的配置:
-Nvidia GeForce GTX 970/AMD Radeon R9 290(同等或以上級別顯卡)
-英特爾酷睿i5-4590/AMD FX 8350(同等或以上級別處理器)
-4GB運行內存
-HDMI 1.4或DisplayPort 1.2(或更高版本埠)
-1個USB 2.0(或更高版本埠)
-Windows 7 SP1(及之後版本的操作系統)
HTC Vive的無線手柄和Oculus Touch的類似,還支持充電。HTC Vive的預售價格是6888元,是現今市面上最貴的虛擬顯示設備。不過除了頭盔外,HTC Vive套裝里還附帶2個手柄、1副耳塞、Vive Linkbox及三款用來展示Vive功能的游戲。
然後 PlayStation VR
從配置角度來說,索尼PlayStation VR無疑是三款設備中最「弱」的。就連索尼自己也承認,Facebook的Oculus Rift能給用戶提供更棒的虛擬現實體驗。
索尼PlayStation VR配備的是一塊5.7英寸1920×1080像素解析度屏幕。這屏幕顯然沒有HTC Vive和Oculus Rift的出色,但對PS4用戶來說也許更方便。
用戶可以利用PlayStation VR的「影院模式」,在三種不同縮放程度下玩所有PS4游戲。這一功能對Netflix和Amazon Instant Video同樣有效。
至於PlayStation VR,則需要與索尼PlayStation主機、Playstation Camera、Move手柄配合使用才行。售價約為2600元,是最便宜的虛擬現實設備,不過這價格不包括Move相機和Move手柄。當然,後者對PS VR來說並非一定必要,但要買的話就得額外付錢。
這三款產品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缺點,看各自喜好。
4、vr眼鏡能調解眼睛嗎
近視眼是可以使用的
盡量選擇有焦距、瞳距調節功能的VR眼鏡。正常來說每個人的臉型和五官位置都會有所不同,想用一套模具來滿足所有用戶簡直是天方夜譚,因此一款好質量的VR眼鏡,至少會擁有焦距調節功能。通過原理圖大家可以看出,瞳距與焦距均調節到合理位置,才能讓圖像准確落在視網膜上(尤其是焦距)獲得最佳視覺體驗,所幸的是像Gear VR等簡單的手機VR眼鏡,在焦距調節上的表現也相當不錯(但無法解決散光問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各位近視的度數不太深,那麼請慎重選擇擁有「近視自適應」的VR眼鏡,原因POPPUR在《VR眼鏡對眼睛有損傷嗎:視力越好、傷害越大你敢信?》中已經有詳細說明。
配戴眼鏡進行VR體驗。像HTC Vive、PSVR等VR游戲頭盔,除了支持一定范圍內的焦距調節外,還會支持「戴眼鏡操作」。不過這樣的缺點是用戶的鏡架和鼻托位置可能會被壓得特別難受,因此更加建議各位佩戴隱形眼鏡進行體驗。
長時間使用VR眼鏡,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問題就是如果時間不間斷的使用,肯定會對眼睛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而且如果不合理的安排時間讓眼睛休息,可能眼睛的視力肯定會越來越不好的
HTC Vive能自由移動而且現在還推出了無線套件,而且一次遊玩時間大概也就是45-60分鍾為宜,時間再長就會因為眼鏡帶來的不適感讓人倍感疲累。但是vive focus支持QC3.0快充技術,只要你停下來休息個15-20分鍾充電,它基本就能又讓你玩1個小時了。這樣即合理的安排了休息的時間也合理的玩游戲,並且玩的還盡興
5、求VR眼鏡小宅Z4的使用說明書
手機上打開橙子VRapp,選擇想看的視頻,然後點擊播放,選擇我的設備小宅Z4,把手機放進眼鏡就可以觀看了,調節一下瞳距和物距,舒服地觀看。
6、milk vr怎麼移動屏幕位置
VR定位動捕技術難點在哪?4大因素要考慮
最近有文章解析了因為追星儀和陀螺儀的出錯,加上科學家寫反噴氣代碼導致了造成了價值19億的一台名為「瞳」的X射線太空望遠鏡被玩壞了。實際上,追星儀和陀螺儀實現的類似於VR中的光學定位及姿態捕捉。一直以來,大家都在說VR定位動捕技術難,那到底難在哪裡呢?作者系VR行業從業者,本文將會探討下這個問題。
我相信,「瞳」真實的毀滅原因一定比文章中描述的要復雜很多,我寫這篇文章也不是為了跟大家探討「瞳」,而是想跟大家聊一下由此事件引發的一些思考。
| 「瞳」和VR中的光學定位及姿態捕捉
瞳的追星儀,在文章中是這樣描述的「追星儀是衛星上一個判斷自己方位的儀器……總的來說就是一個小相機,通過跟蹤拍攝背景里一些亮的星星的位置… 用來判斷自己所指向的方位……」。
為什麼總說VR定位動捕技術難,它究竟難在哪裡?
追星儀的定位技術大概是目標物體(即瞳本身)拍攝背景中的星星,根據得到的圖像及所識別出的星星的位置來獲取自身的方位信息。而瞳的陀螺儀則用來偵測瞳自身的空間姿態。所以,追星儀和陀螺儀實際上實現的類似於VR中的光學定位及姿態捕捉。
(1) 光學定位技術
VR中的光學定位技術是利用攝像機拍攝目標物體,根據得到的目標圖像及攝像機自身的位置信息推算出目標物體的位置及姿態等信息。根據標記點發光技術不同,光學定位技術還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
具體實現流程:定位物體上布滿標記點,標記點可以自主發射光信號或者反射定位系統發射來的點信號,使得攝像頭拍攝的圖像中標記點與周圍環境可以明顯區分。攝像機捕捉到目標物上標記點後,將多台攝像機從不同角度採集到的圖像傳輸到計算機中,再通過視覺演算法過濾掉無用的信息,從而獲得標記點的位置。該定位法需要多個 CCD 對目標進行跟蹤定位,需要至少兩幅以上的具有相同標記點的圖像進行亞像素提取、匹配操作計算出目標物的空間位置。實現流程圖如下:
為什麼總說VR定位動捕技術難,它究竟難在哪裡?
光學定位技術實現流程
目前,光學定位技術在國際上最受認可的是Optitrack。OptiTrack定位方案適用於游戲與動畫製作,運動跟蹤,力學分析,以及投影映射等多種應用方向,在VR行業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
為什麼總說VR定位動捕技術難,它究竟難在哪裡?
(2)慣性動作捕捉
陀螺儀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測量三維坐標系內陀螺轉子的垂直軸與固定方向之間的夾角,並計算角速度,通過夾角和角速度來判別物體在三維空間的運動狀態。
它的強項在於測量設備自身的旋轉運動。陀螺儀用於姿態捕捉,集成了加速度計和磁力計後,共同應用在慣性動作捕捉系統。
慣性動作捕捉系統需要在運動物體的重要節點佩戴集成加速度計,陀螺儀和磁力計等慣性感測器設備,感測器設備捕捉目標物體的運動數據,包括身體部位的姿態、方位等信息,再將這些數據通過數據傳輸設備傳輸到數據處理設備中,經過數據修正、處理後,最終建立起三維模型,並使得三維模型隨著運動物體真正、自然地運動起來。
為什麼總說VR定位動捕技術難,它究竟難在哪裡?
| VR定位動捕技術到底難在哪裡?
前文提到,「瞳」最終沒有避免毀滅的命運,當然我們得說這次毀滅有一些人為的可避免的錯誤造成,但無法否認的事實是它耗費了人類價值19億的資源。這也從側面證實了定位及動捕技術難度之高。
當然,應用於VR行業中時,對於精度等的要求不會有「瞳」那麼高,但為了能給使用者帶來超強沉浸感體驗,定位及動捕的精度、延遲、刷新率等也一定要達到非常高的水平。很多人知道2016年被稱為VR的元年,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VR自1963年被提出至今耗費了多少科學家、工程師的心血?
讀者可能會有疑問,大家一直在說VR定位動捕技術難,那到底難在哪裡呢?接下來筆者就來談談VR定位動捕技術的難點。
(1)人體運動復雜性
由於在現實世界裡面,「場景」是相對靜止的,我們之所以看到眼前的東西在動,是因為我們頭部、眼部、身體等在移動,使得眼前的「場景」形成了一個動畫。而虛擬現實就是要模擬出現實世界的這種「動畫」,也就是說在虛擬現實的設備中,畫面要根據人的這些動作做出相應的調整才可以,而這些動作看似使用定位、陀螺儀等設備就可以解決,但其實則不然。人體的動作可以看作是復雜且有一定規律的一系列動作組合而成,為了完成一個動作,每一個完整的動都可以分解為各個肢體的動作,各個肢體之間的動作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限制。人體的各種動作是有多個自由度組成,其復雜性使得計算機追蹤時存在著很多的困難和挑戰。
這里給大家舉個例子:
在一些大家很喜歡的搏鬥或者射擊游戲中,我們經常需要作出身體快速移動,頭部快速轉動,以及高速的轉身、下蹲等動作,一方面這些動作會帶來我們實現的變化,眼前所看到的畫面也會跟隨變化,且虛實情況也有區別;
另一方面,這些動作也必須會帶來虛擬世界中的一些反饋,例如瞄準僵屍打出一顆子彈,則虛擬世界中的僵屍將受傷或者倒下。想要讓使用者有真實的體驗,那麼追蹤技術就必須可以已非常高的精度實現定位及動捕,否則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虛擬現實了。
為什麼總說VR定位動捕技術難,它究竟難在哪裡?
(2)精度問題
定位及動作捕捉精度,對於VR設備非常的重要。如果定位及動作捕捉精度不夠高,會嚴重影響VR體驗效果,也失去了虛擬現實的本質。影響精度問題的因素包括遮擋、干擾以及演算法自身的限制等。
遮擋是各種定位及動捕系統最常見的工作失效原因之一。
例如光學定位系統中:當掃描光線被用戶或物體遮擋時,空間點三維重構由於缺少必要的二維圖像中的特徵點間對應信息,容易導致定位跟蹤失敗。遮擋問題可以通過多視角光學系統來減輕,但這又造成了該系統又一大缺陷——價格過於昂貴。以Optitrack為例,Optitrack是國際上非常受認可的光學定位技術,如果有足夠的攝像機,Optitrack定位及動捕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遮擋問題,具有非常高的精度。但是Optitrack攝像機的價格卻讓多添加幾個攝像機變得不那麼容易。
干擾包括外界電磁波干擾和自身設備間相互干擾。不管是光學定位還是激光定位,對外界的電磁波干擾都非常敏感,特別是當設備使用無線的方式通信時,如果存在同波段的電磁干擾,就會造成卡頓、失靈等現象,嚴重影響體驗效果。
為什麼總說VR定位動捕技術難,它究竟難在哪裡?
還有一個因素是演算法本身的限制,例如慣性式動作捕捉技術。
慣性式動作捕捉系統採用MEMS三軸陀螺儀、三軸加速度計和三軸磁力計組成的慣性測量單元(IMU,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來測量感測器的運動參數。而由IMU所測得的感測器運動參數有嚴重雜訊干擾,MEMS 器件又存在明顯的零偏和漂移, 使得慣性式動作捕捉系統無法長時間地對人體姿態進行精確的跟蹤。
目前對於這個問題,G-Wearables的解決方案或許可以參考,其利用激光定位、反向動力學、慣性式動作捕捉相融合的演算法來解決,從CES Asia展會上發布的STEPVR大盒子的體驗來看,融合演算法確實較好地解決了慣性式動捕的零偏和漂移問題,實現了1:1精準的動作還原。當然,這款產品的其他方面還需要消費者們自行去體驗,與本文主題無關就不再贅述。
為什麼總說VR定位動捕技術難,它究竟難在哪裡?
(3)快速運動時的定位及動捕問題
快速運動時的定位及動捕一直是VR行業一大難題,甚至現在很多公司都放棄了快速運動時的定位及動捕,通過VR內容控制用戶不要有快速的動作來避免這一問題,但這終究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那為什麼說,快速運動時的定位及動捕難呢?
對於光學定位來說,難點在於運動模糊。
如果目標物體移動過於快速,則會出現運動模糊,即由於攝像設備和目標在曝光瞬間存在相對運動而形成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很常見,我們平時用手機拍攝人物時,如果人物快速移動(例如奔跑、迅速起身等),則我們拍攝的圖片即是模糊的,在VR的光學定位中是一樣的。
光學定位系統利用多台攝像頭拍攝目標物體,再利用所獲得的圖像信息及攝像頭的位置信息來最終推算目標的空間位置,並基於這樣的空間位置通過IK演算法或者慣性感測器等來推算目標物體的動作。那麼如果目標物體處於快速運動中,則攝像頭拍攝的圖像就存在模糊,信息不可用,也就無法實現精準的定位。因此基於光學定位的VR系統,在目標物體快速移動時會出現卡頓、跳點等現象。
為什麼總說VR定位動捕技術難,它究竟難在哪裡?
對於激光定位技術來說,難點在於兩束激光掃描存在時間間隔。
激光定位技術需要水平、垂直兩個方向上的激光扇面對整個定位空間進行掃描,目標物體綁定的感測器必須接收到水平、垂直兩個方向上的激光後方可進行定位,缺一不可。然而,這兩個方向上的激光扇面是先後掃描,也就是存在時間差,如果目標物體迅速移動,則會出現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上激光掃描到感測器時感測器所在的位置不一樣,也就無法定位準確,進而影響動作捕捉。
7、VR眼鏡哪個好,哪種性價比高
手機VR的幾個一般是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與動輒千元的一體機、PC端頭顯相比價格比較親民,所以初次接觸VR,想要體驗一下VR感受的童鞋,可以考慮入手一款手機VR。
為了得到比較好的用戶體驗,我們(一群螞蟻虛擬現實館)拜訪了廣東東莞,深圳,江浙滬多家VR廠商,現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手機VR設備我們都一一體驗過,拋去一些不上檔次的產品,精心挑選了幾款用戶體驗不錯的VR設備。
挑幾款具有代表性的給大家逐一介紹一下
1、 千幻魔鏡系列
千幻四代VR眼鏡試戴的感覺中規中矩,沒有什麼明顯缺點,它的頭戴方式和FIIT 3F一樣採用的是塑料頭戴,和小宅Z4不一樣的是自帶了兩個耳機,但是耳機是可拆卸的,畫面清晰度上比較好,聲音偏厚重。功能方面瞳距,近視調節,音量,快進等都有。總體來說性價比較高。適合看電影,沉侵式體驗。
適用於絕大多數VR軟體,如愛奇藝,優酷,3D播播,橙子VR等。
千幻6代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一款產品,目前只有不帶耳機的6代,不過我們會在今年的5月初上市全新千幻6代升級版(帶耳機),外觀更加精細的一款產品。
2、小宅Z4
小宅可以調節物距和瞳距(物距調節支持近視0-800度以及遠視0-400度。瞳距調節用來調整左右鏡片的距離,可以杜絕重影,有效降低眩暈感。)
小宅Z4的機身材質採用了強度高、韌性好、易於加工的熱塑型高分子材料ABS以及具有良好抗熱抗畸變的PC材料,同時小宅在與皮膚接觸面的材質上選擇了打孔皮,看起來更有質感。小宅的兼容性和千幻4代的兼容性都比較強,幾乎所有的手機尺寸都可以使用,不管事IOS還是安卓手機。
3、 FIIT 3F VR眼鏡
3F這款VR設備只有白色,外觀算的上漂亮,有多重按鍵調節功能,不僅可以在看電影玩游戲的時候調節音量,播放和暫停等功能,而且在體驗過程中,如果接到電話無需取下頭盔,就可以自動接聽電話。
頭帽式頭罩設計,舒適的皮革不僅可以放鬆頭部,減少佩戴壓力,頭罩採用卡扣安裝設計,拆卸更方便。
4、暴風系列VR設備
暴風系列整體都可以,但是不得不說暴風小D,首先顏色多選,供不同人群選擇,在畫面感上絕對清晰。單純從看電影的角度來說的話算的上上品。
我們為的是不斷了解這個產業里的產品,選出一些高質量的VR設備帶給大家不一樣的真實VR體驗,我們希望的就是大家跟我們一起來做這個事情。所以我們公司開了一家淘寶店,專門體驗VR設備的店鋪,店裡所有產品都是經過公司員工反復體驗挑選出來,效果比較好的產品。大家可以進入店鋪看看,多給我們提一些寶貴的建議。也希望喜愛VR產品的玩友加入我們的行列和我們一起體驗。
8、VRidge怎麼用 VR手機盒子玩游戲攻略
5月10日消息,高端VR設備Oculus Rift和HTC Vive雖然效果好,但價格也貴,許多消費者初次嘗試VR(虛擬現實)的時候,可能都會買谷歌Cardboard之類的VR手機盒子。有一款叫做VRidge的應用,能讓用戶在VR手機盒子上玩Rift/Vive游戲,嘗嘗鮮。
據外媒報道,VRidge可以將Oculus Rift的立體輸出和頭部追蹤輸入導入到安卓手機的應用中。
工作原理:
在PC上打開VRidge,用手機連接WiFi網路,然後在PC端啟動一個VR游戲。VRidge可以把PC端上的VR游戲「同步」到手機上,然後用戶把手機放進VR盒子里,就可以開始玩了。
VRidge目前還是Beta版,可以在谷歌應用商店下載,但VRidge開發者承認,用這款軟體肯定達不到Rift/Vive的游戲效果。此外,用戶需要支持VR的PC(VR-ready PC),以及運行安卓5.0以上版本的手機,官方推薦了三星Galaxy S6,索尼Xperia Z1等幾款。
9、VR游戲怎麼玩,VR動作游戲《巨人屠殺者》攻略
《巨人屠殺者(TITAN SLAYER)》是一款第一人稱視角動作游戲。玩家在游戲中與巨人戰斗,用劍、弓或槍擊敗巨大的怪物!不要害怕巨人的強大攻擊,奮起擊殺它們吧!游戲的新手教程是必需經歷的部分不可跳過,好在游戲支持中文字幕,這樣教程練習完全就沒有難度了。不過就教程中的場景畫面來看,游戲的建模還算得上比較精細,第一感觀效果很不錯。
進入游戲後玩家可以選擇直接進入章節的挑戰或是先練習一下手感,游戲的選擇方式也很特別,需要玩家拿著桌上的羽毛筆在看上去很古老的書頁上點觸選擇。這種畫風很有中世紀歐洲的感覺。整個游戲大廳的建築擺設也都很有歐洲古建築的味道,包括我們的戰士造型,那一身的盔甲裝扮也酷似歐洲騎士的樣子。游戲整體的風格讓我們感覺將要面對的怪物估計也跟歐洲的神話有所關聯。游戲目前僅僅只有三個關卡,每個關卡有三種難度選擇,雖然內容較少,但千萬別小看關卡的難度設計。我們初始體驗的是簡單的模式,基本上小怪都比較好對付,一刀或兩刀就能解決,但Boss就沒那麼好對付了,需要持久戰才能耗垮它。
游戲共有7種武器,各類遠攻、近戰以及防禦的裝備應有盡有,不過玩家只能攜帶四種武器上陣,所以在戰斗前記得合理安排一下自己的武器裝備。前期只開放三種武器選擇,需要玩家自己解鎖後面的武器。希望在VR虛擬世界裡征戰的朋友們趕快來83830VR的【玩VR游戲平台】來一起激情!
10、智能眼鏡vr眼鏡虛擬現實3d魔鏡影音手機頭盔頭戴式可調瞳距近視眼可以用嗎
手機VR眼鏡盒有的支持近視裸視看,有的不支持,我目前接觸到的很多都支持600度以內近視,最高的支持800度近視裸視觀看,也有的要佩戴眼鏡看,可以看看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