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蓮說第4關攻略 愛蓮說第4關怎麼過
第五關,先按照提示把台階拉出來,注意要快,石頭會碎掉,這里二哈是二周目了,所以下面的燈芯已經拿完了,一周目的孩子們可以先爬下去拿走燈芯,再踩著碎石上來 然後走過來,按照圖1和圖2所示,把三級階梯拉出來,過關(未完待續)
2、愛蓮說的翻譯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皆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寶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或陸地上的草木及花,受人喜歡者特別的繁多。東晉陶淵明偏愛於菊;自李唐王朝以來,世上的人都特別的喜歡牡丹;可是我獨獨喜愛蓮花的出自於淤泥而不沾染污穢的高潔,它經過清水的洗滌,顯得純凈而不妖媚。它內心通達而外形剛直,不像藤蔓四處蔓延,也不像枝幹四處縱橫。香氣遠而清純芬芳,亭亭玉立如在水佳人,只可以遠遠的欣賞而不可以肆意的褻玩也。
我比喻菊,是花中的隱居避世之人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貴之人也。而蓮花呢?是花中的君子也。噫!(感嘆詞,在此作助詞,以加重語氣)愛菊之人,陶淵明死後很少聽到。愛蓮之人,與我同樣所好的又有幾人?(幾人又作何人)而愛牡丹之人呢,適合於大多數人也。 (葉依青)
【賞析】
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學家周敦頤來星子任南康知軍。周敦頤為人清廉正直,襟懷淡泊,平生酷愛蓮花。
周敦頤來星子後,在軍衙東側開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種植荷花。周敦頤來星子時已值暮年(55歲),又抱病在身,所以每當公餘飯後,他或獨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於池畔賞花品茗,並寫下了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愛蓮說》。《愛蓮說》雖短,但字字珠璣,歷來為人所傳誦。
一年以後,周敦頤由於年邁體弱辭官而去,在廬山西北麓築堂定居講學。他留下的蓮池和那篇《愛蓮說》,一直為後來者珍視。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調任南康知軍,滿懷對周敦頤的仰慕之情,重修愛蓮池,建立愛蓮堂,並從周的曾孫周直卿那兒得到周敦頤《愛蓮說》的墨跡,請人刻之於石立在池邊。朱熹作詩道:
聞道移根玉井旁,花開十里不尋常;
月明露冷無人見, 獨為先生引興長。
賞析《愛蓮說》,其重點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這是全文的中心題意。
古人寫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懷,同樣的一句話,都有二層意思,一層喻物,一層抒懷。同樣,「出淤泥而染,濯清蓮而不妖」也有第二層抒懷意思。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已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驗總結,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彌足可貴也。這也是作者的感嘆吧,因為在大環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除了逃避與遠離。或者如他那樣兢兢業業的守著自已的一份志節。
周敦頤的《愛蓮說》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眾」。開篇深沉大氣,既點明了《愛蓮說》之蓮也屬水陸草木之花,也點明了蓮的可愛,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罷了。這為他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了順理成章的伏筆。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頤並沒在甚蕃里糾纏,只是直接縮景,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
接下句「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像是重復,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與眾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眾心態是有著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
下句周敦頤就直接進入了正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之志,可謂一氣呵成,看似是對蓮的直觀描寫,其實字字句句皆是借蓮之表像傾訴心衷也。此運筆之老到,實讓人嘆為觀止。可說通篇讀者都無一絲喘息之機。語言超凡脫俗,而回味卻是雋永綿長,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頤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讓人讀來也別有一番滋味。「予謂菊,花之隱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節「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可謂渾然一體,不著絲毫痕跡。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而無一言直接指責。
周敦頤通過這樣的對比,將自已比喻為君子。君子難為,猶勝於避世也。從這一點來看,周敦頤有些孤芳自賞的意思。不過周敦頤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發出了深沉的感嘆「菊之愛,陶之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的,滾滾紅塵,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晉有陶淵明,可現在卻聽都沒聽到還有人會這樣做的。或是像我一樣的,在塵世中能相守一份純凈的,有著我這樣追求君子風范的,又有幾人?大多數的人,皆在紅塵世事中從眾罷了。從這里可以看出,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凈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日下,大多數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此文高風亮節,清雅脫俗,精短,鋃鋃上口,實為古文中難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雙解,內容厚實而意境深遠。加上其文近似白話,易讀易解,所以成了流傳後世膾炙人口的傳世佳品。在賞析此文的時候,如果能感動於文中的志節,這也就是讀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3、愛蓮說原文
愛蓮說
作者: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白話譯文
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有很多人了。
(3)愛蓮說游戲15關攻略擴展資料:
文章托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與贊美,歌頌它堅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表現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最突出的藝術手法是襯托,用菊正面襯托,用牡丹反面襯托。
題解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記敘事物,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議論,相當於現代的雜文,但都是闡述作者對各種問題的見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有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與現代雜文頗為相似。《愛蓮說》就是說說喜愛蓮花的道理。
賞析:「說」,是一種議論性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托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蓮花,曾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 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辟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 ,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視和厭惡。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 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的高貴品質。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牽扯攀附的高尚 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凜然不可侵犯。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台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襯托,表明自己獨愛蓮花,並描繪蓮花的形象,贊美蓮花的品格。第二段與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相比較,點明蓮花「君子」的比喻意義,表明作者對君子的嚮往之情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和贊美,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
4、愛蓮說的賞析
《愛蓮說》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5、愛蓮說這篇文章寄託了怎樣的社會理想
表達了作者對那些跟統治者同流合污的人的鄙視,寫出自己淡泊名利,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
6、愛蓮說手游第8關怎麼過關 第8關通關攻略
首先把左邊的方塊推過去;
愛蓮說手游攻略
然後將左邊的方塊推到右邊,來到上方,拖出兩個方塊;
愛蓮說手游攻略8
愛蓮說攻略8
隨後可以一路向上,到達上方。
愛蓮說手游第8關攻略
此時向左推方塊,然後讓蓮生吊在左邊;
愛蓮說手游第八關怎麼過
愛蓮說手游攻略
讓蓮生掉到中間的方塊上,然後將方塊向左推;
愛蓮說手游圖文攻略
然後從側面可以繞到左邊,把樹葉收集到。然後還是從側面繞到下方。
愛蓮說手游第八關圖解
上圖接著繼續沿著側面可以爬到右邊的方塊上,然後一路向上就可以過關了。
7、愛蓮說的課下注釋
1、可:值得。
2、蕃:多。
3、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東晉潯陽柴桑(現江西省九江縣)人,東晉著名詩人。
4、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通,空。直,挺立。
5、予(yú):我。
6、之:助詞,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際意義。
7、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8、染:沾染(污穢)。
9、濯(zhuó):洗滌。
10、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愛蓮說》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創作的一篇散文。全文如下: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25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
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有很多人了。
(7)愛蓮說游戲15關攻略擴展資料:
一、寫作風格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其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襯托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之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說教。
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謂高明之極。而且,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使得文章結構嚴謹。
二、寫作背景
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頤來星子任南康知軍。周敦頤為人清廉正直,襟懷淡泊,平生酷愛蓮花。 周敦頤來星子後,在軍衙東側開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種植荷花。
周敦頤來星子時已值暮年(55歲),又抱病在身,所以每當茶餘飯後,他或獨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於池畔賞花品茗,並寫下了散文《愛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