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蓮說的常見題型及答案
1、《愛蓮說》選自《 》,作者 ,是 時著名的 家.
2、《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 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 為蓮的總陪襯,以 和 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 、 、 。
3、《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 , , .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7、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 。
8、作者描寫蓮花,為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
9、本文贊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但並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答:
10、《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 。
1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詞的意思。(2分)
①可愛者甚蕃 ( ) ②亭亭凈植( )
12.下列句中加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陶後鮮有聞 芳草鮮美 B.香遠益清 清榮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後鮮有聞 此人一為具言所聞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4解釋「之」
①水陸草木之花 之: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無絲竹之亂耳之: ④何陋之有 之:
15、《愛蓮說》作者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質
16、寫出蓮花的別稱二個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是北宋時著名的哲學家,「元公」是他的謚號。
2、《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愛蓮 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草木之花為蓮的總陪襯,以菊花和牡丹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隱逸者、富貴者、君子。
3、《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寫蓮花,為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態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贊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但並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種觀點,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處惡濁的環境也能獨立不移。
10、《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對蓮花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答: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
12、「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
答:表現出他們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同時又相對表明周敦頣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13、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贊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
答:正直、通達、莊重、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遠揚。
11.①多(0.5分)②樹立或立(0.5分)12.D(2分)13.對於蓮花的愛好(0.5分),像我g 樣的還有什麼人呢(0.5分)對於牡丹的愛好(0.5 分)人該是很多了(0.5分) 1⑷①的 ②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③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④助詞,在這里是賓語提前的標志,無實義
15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2、《愛蓮說》5題,圖中最上面那道,答案急需,求求求求,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
5.我喜歡 香遠益清」這句話,因為這句寫出了蓮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遠揚.
【解析】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句子,原因要合情合理,揭示出其喻義。
6.陶淵明「愛菊」與周敦頤「愛蓮」都體現了他們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處世態度。但陶淵明的「愛菊」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歸隱之情,周敦頤「愛蓮」則是身在世俗的洪流之中卻堅守清廉本質。
7.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作者借蓮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鄙棄。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美德,表達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望採納,答題不易,請諒解,謝謝
3、《愛蓮說》全解
愛蓮說【1】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2】。晉陶淵明獨愛菊【3】。自李唐來【4】,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5】而不染【6】,濯清漣而不妖【7】,中通外直,不蔓不枝【8】,香遠益清【9】,亭亭凈植【10】,可遠觀而不可褻玩【11】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12】也;牡丹【13】,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14】者也。噫【15】!菊之愛【16】,陶後鮮有聞【17】。蓮之愛,同予者何人【18】?牡丹之愛,宜乎【19】眾矣!
[編輯本段]注釋
【1】愛蓮說:選自《周公元集》。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也稱雜說.這種文體一般講可以說明事理,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都是為了闡明一個道理,
給人某種啟示或給自己明志.
【2】蕃(fán):多。
【3】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現在江西省九江縣)人,東晉著名詩人。他獨愛菊花,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4】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
【5】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6】染:沾染(污穢)。
【7】濯(zhuó)清漣而不妖:在清水裡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
【8】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長枝節。
【9】香遠益清:香氣越遠越清。益,更,更加。
【10】亭亭凈植,筆直的潔凈的立在那裡。亭亭:聳立的樣子。植,立。
【11】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焉:助詞。
【12】隱逸:隱居的人。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便隱居避世。者:~~的花。
【13】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花)。因為牡丹看起來十分濃艷,所以這樣說。
【14】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15】噫(yī):嘆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唉」。
【16】菊之愛:對菊花的喜愛。
【17】鮮(xiǎn)有聞:很少聽到。鮮,少。
【18】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19】宜乎:宜,應當,這里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編輯本段]譯文
水中、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花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自從唐代以來,世上的人們大多喜愛牡丹。而我只喜愛蓮花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裡洗滌,而不顯妖媚。花柄中間是中通的,外面是直的,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結結,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挺立在那裡,只可以遠遠地觀看它卻不可以把玩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最高貴的花;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唉!對於菊花的喜愛,自從陶淵明之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是有很多人了。
[編輯本段]題目解說
說,是一種議論性的古代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跟現代雜文頗相似。「愛蓮說」意思是說論說喜歡蓮花的道理。 <收起
4、《愛蓮說》中的幾個問題,望大家答題解惑。謝了,要快點!先給5分,答得詳細的我再加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徑直。
2.蓮,花之君子者也。
3.以次烘托,蓮的高貴品質,以陶淵明消極避世的態度,突出自己的積極入世,以世人的追名逐利,表明自己不與世同流合污的高潔志向,托物言志。
4.認同:好的環境可以培養一個人的品質。可以結合孟母三遷來回答。
不認同:在艱難的環境下可以磨礪人的意志,培養堅強的意志。可以結合司馬遷在艱難的環境下寫成史記來談。
5、愛蓮說第15關攻略 愛蓮說第15關怎麼過
?
6、預習愛蓮說,並找到作者為何喜歡蓮花的五個理由,
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結尾,作者一嘆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
7、《愛蓮說》中的問題及答案
原文
愛蓮說⑴
(北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⑵。晉陶淵明獨愛菊⑶;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⑷;予獨愛蓮之出淤泥⑸而不染⑹,濯清漣而不妖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⑻,香遠益清⑼,亭亭凈植⑽,可遠觀而不可褻玩⑾焉。予謂菊,花之隱逸⑿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⒀;蓮,花之君子⒁者也。噫⒂!菊之愛⒃,陶後鮮有聞⒄;蓮之愛,同予者何人⒅;牡丹之愛,宜乎⒆眾矣。
注釋
【1】愛蓮說:選自《周公元集》。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也稱雜說.這種文體一般講可以說明事理,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都是為了闡明一個道理,
給人某種啟示或給自己明志.
【2】蕃(fán):多。
【3】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現在江西省九江縣)人,東晉著名詩人。他獨愛菊花,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4】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
【5】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6】染:沾染(污穢)。
【7】濯(zhuó)清漣而不妖:在清水裡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
【8】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長枝節。
【9】香遠益清:香氣越遠越清。益,更,更加。
【10】亭亭凈植:筆直的潔凈的立在那裡。亭亭:聳立的樣子。植,立。
【11】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焉:助詞。
【12】隱逸:隱居的人。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便隱居避世。者:~~的花。
【13】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花)。因為牡丹看起來十分濃艷,所以這樣說。
【14】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
【15】噫(yī):嘆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唉」。
【16】菊之愛:對菊花的喜愛。
【17】鮮(xiǎn)有聞:很少聽到。鮮,少。
【18】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19】宜乎:宜,應當,這里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譯文
中、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花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自從唐代以來,世上的人們大多喜愛牡丹。而我只喜愛蓮花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裡洗滌,而不顯妖媚。花柄中間是中通的,外面是直的,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結結,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挺立在那裡,只可以遠遠地觀看它卻不可以把玩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最高貴的花;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唉!對於菊花的喜愛,自從陶淵明之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是有很多人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121681.htm#3
8、愛蓮說原文
愛蓮說
作者: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白話譯文
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誰?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有很多人了。
(8)愛蓮說游戲攻略5擴展資料:
文章托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與贊美,歌頌它堅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表現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最突出的藝術手法是襯托,用菊正面襯托,用牡丹反面襯托。
題解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記敘事物,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議論,相當於現代的雜文,但都是闡述作者對各種問題的見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有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與現代雜文頗為相似。《愛蓮說》就是說說喜愛蓮花的道理。
賞析:「說」,是一種議論性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托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蓮花,曾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 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辟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 ,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視和厭惡。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 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的高貴品質。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牽扯攀附的高尚 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凜然不可侵犯。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台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襯托,表明自己獨愛蓮花,並描繪蓮花的形象,贊美蓮花的品格。第二段與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相比較,點明蓮花「君子」的比喻意義,表明作者對君子的嚮往之情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和贊美,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
9、愛蓮說 音樂只有5分鍾 不超過5分鍾
桃李杯的愛蓮說不超過5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