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頭腦特工隊》有哪些情節戳中你的淚點?
雖然明天就要考試了,我仍然打開電腦,看了一部很久之前在心理課上看過一個片段的電影——《頭腦特工隊》。當時心理老師截取了其中的一個部分來告訴我們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我很顯然只記住這部電影(捂臉)。
02
《頭腦特工隊》是迪士尼出品的一部動畫。
迪士尼出品,必屬精品。
03
從劇情上來說
《頭腦特工隊》大背景是將人頭腦中的情緒擬人化,將人面對每一件事情做出的反應看作是擬人情緒操作的結果。
故事的開展是在小女孩搬家到了舊金山,產生了消極情緒。她頭腦中的憂憂不小心觸碰了核心記憶,讓原本開心快樂的回憶染上了憂傷的藍色。急於制止的樂樂不小心抱著核心記憶與憂憂一起跌入了通道,遠離了大腦核心。
雙線展開的劇情,一邊是樂樂與憂憂迷失在盛滿記憶的高大架子中,焦急地尋找返回大腦核心的路,一邊是失去樂樂而不知所措的幾個情緒,想讓小女孩保持開心卻弄巧成拙,將事情搞得一團糟。
事情這樣混亂, 當然最後還是HE啦,小女孩幻想中的朋友犧牲自己,將樂樂送出了記憶深淵,而樂樂也終於認識到憂憂的重要性,明白了憂慮也是必要的。
故事情節很簡單,讓人覺得很溫暖。雖然這部電影的標簽是喜劇/冒險,我更願意為它加上另一個標簽——成長。
電影的結局,是小女孩失去的各個小島融合成一個大型島嶼,小女孩步入青春期,擁有了更加復雜的心理。而她心中的擬人情緒也認識到每一個情緒都是不可或缺的,想讓女孩保持開心,並不是簡單的只有樂樂或拒絕憂憂,畢竟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類情緒逐漸復雜,而情緒的復雜決定一切不再是單純的開心或憂傷。
雖然劇中有些地方邏輯出現了一些小混亂,但是劇情結構大體的完整性和動漫形象的有趣可以彌補這一點點小小的遺憾。
04
畫質是沒得說,很精良,畢竟是迪士尼嘛。
自從盧卡斯工作室被收購後,迪士尼動畫就更上一層樓,開發出了更多的人物形象。
這次《頭腦特工隊》不僅劇情新穎奇特,裡麵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很可愛,讓我一個沒什麼少女心的人都覺得好可愛。
joy
上圖中的樂樂可以說是大主角了,她的任務就是讓小主人保持開心。
是女孩頭腦中誕生的第一種情緒,主要控制整個操作台,讓女孩保持開心。
其實我一開始不怎麼喜歡憂憂,畢竟代表了憂傷,而且人物形象上也帶有一種喪喪的感覺。但是後期故事發展中她展示出的睿智和冷靜以及勸慰女孩的幻想夥伴時貼心,都讓我改變了看法。
怒怒,就像名字一樣,特別容易發怒,後期那個離家出走的計劃就是他想出來的。脾氣暴躁易怒,發起火來頭上會冒火。
厭厭,很講究的女性形象,為保護女孩兒存在。順便說一下,她極度討厭綠色花椰菜。不過我覺得她很好看啦。
怕怕,害怕很多事情,在樂樂不在的時候對怒怒的想法提了反對意見,可以看出其實還是很聰慧的,就是情緒原因太過膽小。
除了每一個角色都塑造的栩栩如生,活潑靈動之外,還有一些巧妙地小事情:比如憂憂的顏色採用的是西方文化中代表憂慮的藍色,怒怒喜歡發怒發火,頭上就真的可以冒出火焰等,讓整部劇充滿了情趣的風味。
05
要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像劇中的女孩一樣,有一些情緒在我們的頭腦中,一心想讓我們開心。
有時候看看動畫,喚醒內心的童真,也是一種享受。
2、頭腦特工隊心得體會,自寫的有沒有
感覺還不錯,值得一看
3、頭腦特工隊好看在哪裡,哇啦一下
現在愛奇藝可以看,不用會員,就是廣告時間長
4、頭腦特工隊讓人知道什麼
影片主題非常簡單且主流愛可以挽回一切,
而對什麼是愛,影片闡述的就十分新穎了它是所有情緒的融合,是無論快樂或悲傷,生命中那些最重要的經歷,
五個情緒在影片里折騰的天翻地覆的小東西,也在所有觀眾頭腦里留下了一場五味俱全的情感風暴、
5、頭腦特工隊的介紹
《頭腦特工隊》是由華特·迪士尼電影工作室、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聯合出品的3D動畫電影,由彼特·道格特執導,艾米·波勒、比爾·哈德爾、敏迪·卡靈等聯袂獻聲配音1。該片講述了小女孩萊利因為爸爸的工作變動而搬到舊金山,她的生活被這五種情緒所掌控。 盡展腦內情緒的繽紛世界2。影片於2015年6月19日在美國上映,2015年10月6日以2D、3D、IMAX 3D、中國巨幕全格式在中國內地上映3。2016年2月,該片在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動畫長片獎4。
6、頭腦特工隊教育感想
頭腦特工隊 觀後感
《頭腦特工隊》的主題依舊是成長。這聽起來似乎是個說爛了的話題,然而這回不同的是,這個故事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我們的情緒,我們如何被情緒挾持,我們為何會遺忘,甚至包括為什麼聽了一首滑板鞋你就會一直在腦子里摩擦摩擦。
這個成長的過程不再限於Riley克服了種種不適面對新生活,也不限於父母們看過後釋懷了孩子終將變成有獨立意志的個體離自己而去的現實。
這個成長更是我們在這個故事後對自己的全新認識。
其一,接納每一種情緒。
我們總是渴望歡樂抵抗悲傷,贊揚樂觀嘲弄消極。社會文化鼓勵我們做一個活潑外向、積極陽光的正能量人類,然而並不是每個人的人設都是Joy坐鎮中央,帶著「I can fix it」的自信笑容排除萬難。
更多時候,是生命中的那些「負面情緒」給我們力量:悲傷讓我們深刻,去學習和體驗,去增加生命的分量;恐懼使我們未雨綢繆,小心駛得萬年船;憤怒為我們劃出底線,警告外敵不可侵犯;厭惡決定品格,阻擋我們跟風從眾失去自我。快樂的確讓我們過得更好,但很多時候,盲目的樂觀卻無濟於事。它是燒過天際短暫的流星,絢爛耀目,然而亘古不變的卻是深邃廣博的幽暗天幕。
有趣的是,在最開始的設計中,製作團隊是讓Joy和Fear一起飛出了總部結伴冒險,然而後來卻發現故事順不下去——他們想讓Joy在這段經歷中有所頓悟,去做一些從前不會去做的事,但Fear無法完成這個使命。在把故事推翻重來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只有Sadness能夠給Joy上這么一課。
也許我們一開始也都像單純的Joy一樣,不能明白Sadness存在的意義而想把她排除在外。然而失去了悲傷的能力,並沒有讓人生變得完美。人的成長中會有很多的艱難時刻,任你看一千遍滑稽電影也無法度過,而這個時候找個安靜的角落大哭一場,卻能幫你滿血復活重新再戰。於是最後我們終將走過Joy的路,明白悲傷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時候是Sadness將你引向光明。
每種情緒都塑造著我們。接納它們,才能真正地接納自己。
其二,成長伴隨著失去。
每個人成長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一場大病,有人從鄉村搬進城市。這是一個無人能逃避的過程。當我們突然看到紛繁蕪雜的成年人世界,童年就就在那一刻變成陽光下飛升的肥皂泡泡,再不可挽回了。
於是每個被甩在童年和成年夾縫中的孩子都可能像Riley一樣,Joy離奇消失,剩餘的傢伙你爭我搶,於是變得沉默、多疑、敏感、易怒、叛逆……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經的小天使死哪了?這好像是個很突然的過程,我們失去童年,父母失去了無憂無慮的我們。
這並不是一個拍給兒童看的成長故事。對於那些還沒長大的孩子們來說,這五個情緒小人加起來恐怕還比不上一個能賣萌的大白。然而對於成年人、尤其是已為父母的觀眾們,它卻是精心製作的一場內心冒險,充滿了太多讓人會心一笑或是細思恐極的巧思。
《頭腦特工隊》的製作團隊大多數都已為人父母,這部電影有很多他們的切身感受。當自己的孩子有一天突然擁有了秘密,變得有所保留,許多父母都偷偷想過:別長大啊,如果時間能永遠停留在我們親密無間的時刻多好。
本片製片人Jonas Rivera說過:「身為父母,有很多的時刻我都希望時間能永遠停下來。但那並不對。那不是我們作為父母的職責,我們的職責是為他們指引前路。」於是有了結尾一家人淚中帶笑的相擁。
每個人都經歷過失去。失去BingBong,失去純粹的記憶球,失去曾經引以為傲的個性之島。然而失去是成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個悲欣交集的過程。
當失去來臨,我們需要告別。有時候我們用徹底忘記來告別,有時候我們在廢墟上重建新城。童年的消逝宣告著,記憶從此不再毫無雜質,交織的情緒讓回憶開始五味雜陳。然而這正是人生。懂得悲傷,方能體驗歡樂的可貴;背負過沉重,才能擁有真正的輕松。
從單純走向復雜,從孩童變成大人,還有結尾隱隱一現的「青春期」,這終究還是個陽光燦爛的故事。
7、頭腦特工隊的觀後感怎麼寫
《頭腦特工隊》觀後感
為什麼我們在面對一個人時心裡會問:TA到底在想什麼?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感覺腦袋裡有好幾個聲音在吵架? 為什麼 「長大」似乎是一件很突然的事? 這些問題,就是彼特-道格特和他的製作班底打算在《頭腦特工隊》里一探究竟的問題。
也許我們一開始也都像單純的Joy一樣,不能明白Sadness存在的意義而想把她排除在外。然而失去了悲傷的能力,並沒有讓人生變得完美。人的成長中會有很多的艱難時刻,任你看一千遍滑稽電影也無法度過,而這個時候找個安靜的角落大哭一場,卻能幫你滿血復活重新再戰。於是最後我們終將走過Joy的路,明白悲傷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時候是Sadness將你引向光明。
這並不是一個拍給兒童看的成長故事。對於那些還沒長大的孩子們來說,這五個情緒小人加起來恐怕還比不上一個能賣萌的大白。然而對於成年人、尤其是已為父母的觀眾們,它卻是精心製作的一場內心冒險,充滿了太多讓人會心一笑或是細思恐極的巧思。
靜靜地坐到片尾,屏幕上打出一行字「獻給我們的孩子,願永不長大」,我看在眼裡,卻覺得這話像是說給我心裡的那個孩子聽的。走出影院,看見那令人毫無興致的海報,沒想到自己會被這九十年代像素游戲風格的人設以及孩子腦海中的那點事兒感動得熱淚盈眶。 在故事裡,五個情緒小人主宰著大腦司令部,他們產出的五色記憶球構成了龐大的記憶倉庫和腦海之城.........
8、頭腦特工隊影評50字
大家靜靜地坐到片尾,屏幕上打出一行字「獻給我們的孩子,願永不長大」,我看在眼裡,卻覺得這話像是說給我心裡的那個孩子聽的。我帶著花掉的妝走出影院,看見那令人毫無興致的海報,沒想到自己會被這九十年代像素游戲風格的人設以及孩子腦海中的那點事兒感動得熱淚盈眶。
在故事裡,五個情緒小人主宰著大腦司令部,他們產出的五色記憶球構成了龐大的記憶倉庫和腦海之城。這個設定充滿久違的童趣,因為成長的過程,幾乎是一個剝離情緒的過程。我們像葯劑師一樣將各種情緒加加減減,好讓它們呈現一種曖昧的石灰色,並且管那種在工作或交際時心如止水的能力叫做成熟。而在影片中,五種情緒坐在孩子和大人的腦海中,操縱著每一個時刻,盡管大人腦中常常是力不從心的憤怒、理性克制的悲傷、不形於色的快樂。皮克斯大聲地宣稱:是情緒和記憶決定了我們之所以為我們,而非理性或知識。在對感性的全然擁抱中,我們從而復現那些迎面走來的陌生人們內心的五彩風暴。
是的,雖然這部影片說的只是一個小女孩從十歲到十二歲——從童年進入青春期——的那些不得不經歷的動盪和改變,我卻覺得它提及了人生中每個階段的風暴。那些「悲傷」不由自主溜出來,將溫柔的記憶染藍的時刻;那些「歡樂」不在場、島嶼紛紛崩塌的時刻;那些在長夜輾轉直到「歡樂」歷盡千辛萬苦歸位,對生活的纏斗之心隨之復甦的時刻;那些渴望重溫記憶,卻眼看它們消散在遺忘深淵的時刻。作為一個「悲傷」長期占據腦海首席的人,我常常對它們不知所措。而皮克斯給出了這樣溫柔的解釋:每一個忽然變壞的瞬間,不過是你腦海中五個小人短暫的一次失敗合作,坍塌的島嶼有天會以更輝煌的姿態重建。
作為一部講述心理世界的動畫,它將人類邁過創傷與遺忘的過程具現得如此浪漫。遺忘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永遠有不留情面的清潔工將褪色的記憶球收進垃圾袋,而那些被潛抑的要麼被鎖在潛意識地牢,要麼在記憶倉庫中漫無目的地游盪,等待一個終結——當它們被記起,往往也就意味著遺棄。Bingbong這個有著粉紅色棉花糖身體、會哭出糖果的可愛形象,代表了萊莉的童年時光。當它和「歡樂」騎著小車高唱童謠,小車噴出彩虹沖向雲霄的時候,我看得淚流滿面。童年乃至於所有註定被拋下的時光,在我們轉身離去時,也許都曾經這樣聽不見地高歌,而我們前進,因為它們暗中饋贈的餘力。
美好與悲傷並存是這部動畫的基調,這使它完全超出了童話的范疇,而成為一個關於人生的寓言。在觀影時,我曾以為這會是個「歡樂」努力在人生中取得控制權的故事,所以當悲傷緩緩走上來,將核心記憶球染藍的時候,我才轟然明白了這故事的內核,無關在人生浮沉中始終佔領高地,而是坦然接受所有潮起潮落。金色的記憶慢慢變藍,彷彿這才是最適合它們的顏色,時光流逝總是令人惆悵,而對當下歡樂的感受總與長久的虛無齊頭並進。最豐富的生命,是悲欣交集的藍金色風暴。
9、頭腦特工隊的資源
我有,發你網路雲,望採納
10、頭腦特工隊中憂憂如何幫助萊利度過困難
憂傷可以讓萊利的情緒得到緩慢的釋放,表現出來的憂傷哭泣也可以使父母和朋友了解萊利的心情,想法,和她進行有效的溝通,安慰她,直至她釋放全部的負能量,重新振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