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問誰有《顏氏女》txt完結版,謝謝
《顏氏女》(全本)作者:細竹 啥米~穿越成顏回後人?
喵呀~要做名門淑女?
詩書禮儀,琴棋書畫。
某人道:不用不用,做我媳婦兒就成了。
顏氏小姑娘:「看我自創顏氏家訓在手,妻為夫綱才是王道。」建議你下下來看一下,若合意,望採納~~
2、顏氏家訓 頗曉書疏的曉什麼意思
【原文】 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①,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②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③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 【注釋】 ①書疏:奏疏、...9023
3、顏氏千祿字書是漢字標准嗎?
《干祿字書》是唐代一本字樣學字書,由顏元孫撰寫,並一卷。劉中富統計此書共整理漢字804組,凡1656字。
唐朝科舉考試科目一共有六項: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當中,書寫的要求第一為正確,二才為遒麗。由此可見,唐代特別重視官吏士人的文字書寫規范。由是,顏元孫撰《干祿字書》的其中一個原因為使科舉文字得以統一,尤其突出「正字」這重要概念,所有考生必須依從其例以應考科舉。
《干祿字書》序雲:「所謂正者,並有憑據,可以施著述文章、對策、碑碣、,將為允當。」下有註解為「進士考試,理宜必遵正體,明經對策,貴合經注本,又碑書多作八分,別詢舊則」。從此可見,唐代進士考試必依《干祿字書》的「正字」。所謂「既考文辭,兼詳翰墨,升沈是繁,安可忽諸。」而此等「正字」則為全書對於唐代書寫文字的標准。在此,我們亦須留意,《干祿字書》的「正字」當以楷書寫成的。
《干祿字書》總據《切韻》四聲次第編列文字,然由於個別小韻和字的歸類不同於《切韻》,韻部數目也比《切韻》少,故此《干祿字書》可提供有關唐朝科舉考試韻部規格的資料。
4、顏氏家訓的作者是
答案: 希望採納謝謝
顏之推(公元531—約595年)字介,原籍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縣),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於士族官僚家庭,世傳《周官》、 《左氏春秋》 。他早傳家業,12歲時聽講老莊之學,因「虛談非其所好,還習《傳》,生活上「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他博覽群書,為文辭情並茂,得梁湘東王賞識,19歲就被任為
正在載入《顏氏家訓》
國左常侍。後投奔北齊,歷20年,累官至黃門侍郎。公元577年,北齊為北周所滅,他被征為御史上士。
公元581年,隋滅北周,他又於隋文帝開皇年間,被召為學士,不久以疾終。依他自敘,「予一生而三化,備苶苦而蓼辛」。嘆息「三為亡國之人」。傳世著作有《顏氏家訓》和《還冤志》等。《顏氏家訓》共二十篇,是顏之推為了用儒家思想教訓子孫,以保持自己家庭的傳統與地位,而寫出的一部系統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這是他一生關於士大夫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的經驗總結,在封建家庭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後世稱此書為「家教規范」。
顏之推出身士族,深受儒家名教禮法影響,又信仰佛教。他博識有才辯,處事勤敏,應對賢明,所以在南北胡漢各政權之下,先後都受寵任。在年逾60的一生中,「三為亡國之人」,行蹤遍及江南、河北、關中,死在南北統一之後的隋開皇年間,所以經驗、閱歷都較豐富,非南朝或北朝局處一隅的高門士族所可比擬。該書雖流露一些迂腐觀點,但也包含不少有關南北朝社會、政治、文化的細致的觀察和通達的議論。書中的許多記載,有很高史料價值。《書證》、《音辭》兩篇,反映了顏之推的學術成就。注釋該書的,有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周法高《顏氏家訓匯注》 。該書有鄧嗣禹的英文譯本。
5、科顏氏高保濕面霜125ml 底部有沒有說明書?
建議您到官網去咨詢下,或者到信譽比較好的、大型的網上商城去選購,質量會有保證,目前保濕面霜比較暢銷的,雅頓水感24小時持久保濕霜。可預防水分流失。它們能鎖住和保存肌膚表層深處的水分,在水分流失到表皮之前達到預防的效果。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6、科顏氏瓶底的說明書撕開有沒有字母?
科顏氏沒有說明書的吧。只有中文標簽。
就是入口之後貼上去的東西。
7、顏氏四書堂號在哪個城市?
顏氏四書,堂號又名燈號
是一種家族符號標識
通常見於家族建築物匾額、
家譜名稱乃至日常生活用品之上
8、在美國買的科顏氏有沒有說明書
沒有,說明都在瓶子的外包裝上
9、顏氏家訓 勉學
梁朝彭城的劉綺,是交州刺史劉勃的孫子,從小死了父親,家境貧寒無錢購買燈燭,就買來荻草,它的莖折成尺把長,點燃後照明夜讀。梁元帝在任會稽太守時,精心選拔官吏,劉綺以其才華當上了太子府中的國常侍兼記室,很受尊重,最後官至金紫光祿大夫。義陽的朱詹,祖居江陵,後來到了建業。他十分勤學家中貧窮無錢,有時連續幾天都不能生火煮飯,就經常吞食廢紙棄飢。天冷沒有被蓋,就抱著狗睡覺。狗十分飢餓,就跑到外面去偷東西吃,朱詹大聲呼喚也不見它回家,哀聲驚動四鄰里。盡管如此,他依舊沒有荒廢學業,終於成為學士,官至鎮南錄事參軍,為元帝所尊重。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是一個勤學的典型。東莞人藏逢世,二十歲時,想讀班固的《漢書》,但苦於借來的書不能長久閱讀,就向姐夫劉緩要來名片、書札的邊幅紙頭,親手抄得一本。軍府中的人都佩服他的志氣,後來他終於以研究《漢書》聞名。
10、顏氏家訓 名實篇
南北朝時期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顏之推撰。七卷,共二十篇。之推(531~591以後),字介。顏氏原籍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先世隨東晉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亂,梁元帝蕭繹自立於江陵,之推任散騎侍郎。承聖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為回江南,乘黃河水漲,從弘農(今河南三門峽西南)偷渡,經砥柱之險,先逃奔北齊。但南方陳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歸之願未遂,即留居北齊,官至黃門侍郎。577年齊亡入周。隋代周後,又仕於隋。家訓一書在隋滅陳(589)以後完成。
顏之推出身士族,深受儒家名教禮法影響,又信仰佛教。但他博識有才辯,處事勤敏,應對閑明,所以在南北胡漢各政權之下,先後都受寵任。他年逾六十的一生中,「三為亡國之人」,行蹤遍及江南、河北、關中,又死在南北統一之後的隋開皇年間,所以經驗、閱歷都較豐富,非南朝或北朝局促一隅的高門士族所可比擬。該書雖流露一些迂腐觀點,但也包含不少有關南北朝社會、政治、文化的細致的觀察和通達的議論。書中記載的許多情況,有很高史料價值。諸如對南北士族風尚的異同、治學為文之方法,乃至語言雜藝都進行比較,求其得失。談到梁代子弟之脆弱、鄴下讀書人教子之方法,以及江南僑姓之未有力田等等,都是密切有關南北朝史事的。《書證》、《音辭》兩篇,反映了顏之推的學術成就。注釋該書的,有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周法高《顏氏家訓匯注》。該書有鄧嗣禹的英文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