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問:花開花落兩由之 是什麼意思形容什麼啊?
悼楊銓
魯迅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①。
何期淚灑江南雨②,又為斯民哭健兒③。
〔注釋〕
①"花開花落兩由之",這是句激憤的話。花開花落,用花草的枯榮喻人事的變化多端,兩由之,都由之去吧,不去管它。以上兩句意為: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哪裡能摧毀我以往的戰斗豪情;為了革命事業,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②何期,哪裡想得到。江南雨,魯迅為楊銓送殮時,天正下雨。這里含有悲痛深切、淚如雨下的意思。
③斯民,此民,指人民。健兒,指楊銓。楊銓,字杏佛,江西臨江縣人,魯迅友人,與魯迅同為上海民權保障同盟執行委員。楊銓雖是國民黨員,但他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法西斯統治,1933年6月18日晨,被國民黨法西斯特務組織"藍衣社"暗殺7a6431333166353166。以上兩句意為:真沒料到在這大雨滂沱的日子裡,我卻熱淚縱橫,悲痛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又喪失了一位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戰士。
〔提示〕
這首詩寫於1933年6月21日。
6月20日《魯迅日記》載:"雨……午季市來。午後同往萬國殯儀館送楊杏佛殮。"當時,盛傳魯迅也被列入國民黨反動派的黑名單,因此友人許壽裳(即上面《魯迅日記》里說到的季市)勸他注意安全,不要參加楊銓的葬儀,但魯迅毅然前往,並且不帶家門鑰匙,表現了共產主義者的魯迅為革命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送殮歸來以後,便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詩章,沉痛地悼念死者,憤怒控訴國民黨法西斯暴行,表現了魯迅為了革命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無畏精神。
2、關於花開花落的經典句子有哪些?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甜蜜的憂愁。——徐志摩 《沙揚娜拉》
青春的花開花謝,讓我疲憊卻不後悔,四季的雨飛雪飛,讓我心醉卻不堪憔悴,輕輕的風輕輕的夢輕輕的晨晨昏昏,淡淡的雲淡淡的淚淡淡的年年歲歲。——高曉松 《青春》
後來,風是春天的纏綿,箏是流雲的和弦。——《風箏》
時間很短天涯很遠。往後的一山一水一朝一夕,自己安靜地走完。倘若不慎走失迷途,跌入水中也應記得有一條河流叫重生。這世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生長;任何去處,都是歸宿。那麼,別來找我,我亦不去尋你。守著剩下的流年,看一段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白落梅 《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
也有很多次我想要放棄了,但是它在我身體的某個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覺,一想到它會永遠在那兒隱隱作痛,一想到以後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會因為那一點疼痛而變得暗淡了,我就怕了。愛她,是我做過的最好的事。——廖一梅 《戀愛的犀牛》
放逐茫茫人海里,常常會有這樣的陌路擦肩。某一個人走進你的視線里,成了令你心動的風景,而他卻不知道這世界上有過一個你。又或許,你落入別人的風景里,卻不知道,這世上曾經有過一個他。不知多年以後,有緣再次相遇,算是初見還是重逢?——白落梅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人生至簡,大愛無言。是我們,把日子過得那樣驚心,把歲月看得那般無常。流年,在指尖緩緩滑過。只願明月長存,心靜即安。——白落梅 《你是錦瑟,我為流年》
「如果你一定要我給從我生命中即將消失的你一句祝福,那好,魏星沉,我祝你多年以後,死於心碎,因為思及我。」——夏七夕 《妖孽只在夜裡哭》
我知道她想要什麼,可是我給不了她。
我給過你的,再也給不了別人。——《來不及說我愛你》
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倉央嘉措
愛情如果有遺憾,不是因為從來沒有得到而遺憾。從來沒有遇見也就沒有清晰概念,縱然念想也是幻想,時間長了自己會修正。真正的遺憾,是遇見了之後,發現自己已無力擁有而遺憾。——安意如 《陌上花開》
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雲打濕諾言,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白落梅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如果,我知道有一天會這么愛你,我一定對你一見鍾情。——顧漫 《微微一笑很傾城》
很多我們以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日子裡,被我們遺忘了。——郭敬明 《左手倒影,右手年華》
等待,不是為了你能回來,而是找個借口不離開。——李碧華 《只是蝴蝶不願意》
3、對聯:花開花落兩相隨…
雲卷雲舒共賞月,花開花落兩相依。禪聲佛語不思量,雨燕雙飛笑菩堤。
4、《花開花落兩無言》的讀後感有什麼?
我們心中有千萬個故事,但只有一個劉安;我們感嘆歲月的無情,但也心疼著管小雅;我們都期待著一個王子,就像劉平一樣;我們都想活的有詩意,像朴宇墨那樣知性就好。有一種紅顏叫管麗;有一種知己叫王詠。有一種恐怖叫王忠;有一種情義叫王義。有一種錯過叫管小雅;有一種成長叫劉安。有一種憂傷叫劉平;有一種背叛叫文微。有一種敗王叫劉國柱;有一種成寇叫朴宇墨。這就是人性,復雜而又簡單。
《花開花落兩無言》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位父親的故事。有這樣一個父親,他是一位石匠,靠打制石磨為生。因為他是駝背,所以到了40歲才娶了一個痴呆的妻子。當他們生下兒子後,起名狗娃,是駝背的父親又當爹又當媽把兒子撫養長大。隨著時光的流逝,石磨市場關閉了,但是父親卻出色地完成了打鏨兒子的第一道工序,兒子順利地考上了本縣的一所重點高中。
後來,狗娃考上了師范大學,畢業後走上了教育崗位。他懷著愧疚的的心情邀請父親到他工作的地方走一走,父親微笑著搖搖頭,總是找借口說家裡事情多,脫不開身。歲月無情,父親帶著傷痛離開了人世,留給狗娃的是無盡的遺憾。
《花開花落兩無言》這篇文章,使我心靈深處大受震動,父親以一個殘疾之身,為孩子撐起一片藍天,這種厚重而深沉的心緒,在匆匆的時光腳步里一遍遍上演。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應該多一份孝心,盡一份孝道,別等時光沖走了愛,才去苦苦尋覓,留下無盡的遺憾。
5、請問「花開花落兩由之」前一句是何?
悼楊銓
魯迅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①。
何期淚灑江南雨②,又為斯民哭健兒③。
〔注釋〕
①"花開花落兩由之",這是句激憤的話。花開花落,用花草的枯榮喻人事的變化多端,兩由之,都由之去吧,不去管它。以上兩句意為: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哪裡能摧毀我以往的戰斗豪情;為了革命事業,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②何期,哪裡想得到。江南雨,魯迅為楊銓送殮時,天正下雨。這里含有悲痛深切、淚如雨下的意思。
③斯民,此民,指人民。健兒,指楊銓。楊銓,字杏佛,江西臨江縣人,魯迅友人,與魯迅同為上海民權保障同盟執行委員。楊銓雖是國民黨員,但他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法西斯統治,1933年6月18日晨,被國民黨法西斯特務組織"藍衣社"暗殺。以上兩句意為:真沒料到在這大雨滂沱的日子裡,我卻熱淚縱橫,悲痛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又喪失了一位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戰士。
〔提示〕
這首詩寫於1933年6月21日。
6月20日《魯迅日記》載:"雨……午季市來。午後同往萬國殯儀館送楊杏佛殮。"當時,盛傳魯迅也被列入國民黨反動派的黑名單,因此友人許壽裳(即上面《魯迅日記》里說到的季市)勸他注意安全,不要參加楊銓的葬儀,但魯迅毅然前往,並且不帶家門鑰匙,表現了共產主義者的魯迅為革命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送殮歸來以後,便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詩章,沉痛地悼念死者,憤怒控訴國民黨法西斯暴行,表現了魯迅為了革命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無畏精神。
6、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是形容誰的
這首詩悼念的是亡友楊銓。這首詩作於1933年6月日。楊銓與魯迅同為上海民權保障同盟執行委員。楊銓雖是國民黨員,但他反對國民政府的法西斯統治,1933年6月18日被國民政府特務組織暗殺於上海,6月20日在萬國殯儀館大殮。
當時,盛傳魯迅也被列入黑名單,闌此友人許壽裳勸他注意安全,不要參加楊銓的葬儀,但魯迅毅然前往,並且不帶家門的鑰匙,表現出視死如歸的決心。送殮歸來,便寫下這首詩。
《悼楊銓 》
【作者】魯迅 【朝代】近代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白話翻譯:
腥風血雨磨不掉我當年的豪情壯志,任憑花開花謝革命的決心堅如磐石。
怎想到這大雨的日子我揮淚如雨,又為祖國痛哭失去了一位堅強戰士。
(6)花開花落兩相忘游戲攻略擴展資料
詩的前兩句乍看起來和悼念摯友似無關聯,全然是在寫自己的感受;而就情緒的格調來看,彷彿還不免有些壓抑和低回。「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說明詩人近時的心境不如過去亢奮,已經被壓抑到低沉、麻木的境地,甚至連花開花落、人事榮枯也激不起心中的一點微波和漣漪了。
這顯然是反語,是極言壓迫已經超出了可以負荷的程度;只好聽之任之。作者魯迅在《南腔北調集(守常全集)題記》一文中說過:「革命的先驅者的血,現在已經並不希奇了。
單就我自己說罷,七年前為了幾個人,就發過不少激昂的空論,後來聽慣了電刑,槍斃斬決,暗殺的故事,神經漸漸麻木,毫不吃驚,也無言說了。我想,就是報上所記的「人山人海」去看梟首示眾的頭顱的人們,恐怕也未必覺得更興奮於看賽花燈的罷。血是流得太多了。」
7、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這出自於那裡?是什麼意思?
出自魯迅的《悼楊銓》。
意思:腥風血雨磨不掉我當年的豪情壯志,任憑花開花謝革命的決心堅如磐石。
拓展資料:
1、原文:
《悼楊銓》魯迅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2、釋義:腥風血雨磨不掉我當年的豪情壯志,任憑花開花謝革命的決心堅如磐石。怎想到這大雨的日子我揮淚如雨,又為祖國痛哭失去了一位堅強戰士
3、賞析:這是一首積淀著無限深情的悼念亡友的詩作。在中華民國時期,悼亡,對革命者來說是常事,因而,它也就成了魯迅詩作的一個重要的百主題。和一般性的悼亡之作不同的是,魯迅在此詩中除使用「健兒」一詞外,基本上不涉及被悼念者的身世、人品和才學,而主要是寫詩人自己的心境和感情。
4、詩人介紹: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度集《朝花夕拾》;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集》、《華蓋集》等18部。
8、誰有花開花落兩相知by夭袂的百度雲,求資源,謝謝!
你試試微盤
9、「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是什麼意思?
1、「豈有豪情似舊時,百花開花落兩由之」的意思:本來以為自己不會有像過去那樣的豪情,花開花落都隨其去吧。
2、這句話出自魯迅的《悼楊銓》
3、全文具體如下: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4、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度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浙江紹興會稽縣人,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21年發表中篇白話小說回《阿Q正傳》。1918年5月15日發表《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魯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他的作品有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並有多部小說被先後改編成電影。其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答刻的影響。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一生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