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游戲攻略 > 逃離海底峽谷游戲攻略

逃離海底峽谷游戲攻略

發布時間:2020-04-12 10:03:23

1、海底峽谷位於哪裡?

海底峽谷是橫剖面呈V字形的海底地形。發育於大陸邊緣

2、海底峽谷的成因

關於海底峽谷的成因,目前主要有兩種解釋:
一、 河谷被淹沒於海下
由於某些海底峽谷形狀類似陸上河蝕峽谷,故一些學者認為海底峽谷是河流切割而成。河流注入海洋後,由於較輕的河水浮於海水之上,故海底峽谷不可能是現代河流刻蝕出來的,但地質時期河流切割形成的陸上峽谷,隨著地殼下沉或海面上升,可淹沒於海下成為海底峽谷。如地中海地區科西嘉島的海底峽谷,它與相鄰陸上河谷的坡度連續一致,可以認為這種峽谷是受淹的河谷。但有些海底峽谷處於海面以下一、二千米甚至更深之處,而海平面抬升的幅度不可能達到這樣大,並且海底峽谷又廣泛地見於構造上升地區,故河谷被淹沒在海下這種形成方式,不能作為海底峽谷的普遍成因。有一些與陸上河谷相延續的海底峽谷,二者相接處的坡度突然發生轉折,海底峽谷的坡度比鄰接的陸上河谷的坡度陡得多,可見它們也不是被淹沒的河谷下段。
二、濁流侵蝕作用
是大多數海底峽谷的成因。1936年,R.A.戴利首先提出,海底峽谷是濁流侵蝕作用的結果。盡管多年來並未在峽谷中直接測到高速的濁流,但大量的間接證據,如:峽谷頂部陡峭乃至倒懸的谷壁,谷底的波痕和流痕,不時向下游移動的砂礫,具粒級遞變層理的谷底沉積岩心,峽谷口外發育巨大的海底扇,谷底及海底扇中有砂、淺水生物和陸上植物的碎屑等均表明峽谷中必定有較強的流體通過;特別是1929年紐芬蘭大灘地震後,向著陡坡下方的海底電纜依次折斷,證明有強大濁流存在。人們推斷在第四紀低海面時,由於河流攜帶著大量沉積物在大陸坡頂部附近入海,濁流作用特別強烈,故有許多海底峽谷主要在此時發育。

3、關於海底峽谷有哪些說法?

海底峽谷最早的一種說法是,海底峽谷是海浪沖刷的結果。來人們想像,海浪有無比巨大的能量,對海底一定會產生巨大的沖刷作用,於是就形成了海底峽谷。這個觀點一經提出,立刻遭自到了很多科學的質疑。他們認為,海浪不可能對海底產生如此大的侵蝕作用。我們知道,雖然海上百狂風怒吼,波浪滔天,但幾海洋底卻是十分平靜的。海浪對幾百米之下的海底根本不會造度成任何影響。

有些人認為,地震所引發的海嘯侵蝕海底,從知而形成了海底峽谷。但是,在沒有受海嘯襲擊的地區也存在海底峽谷。再說,如此巨大的海底峽谷僅僅憑借海嘯的沖擊是無法形成的。可見,用海嘯來解釋海道底峽谷的形成原因,這一說法是難以立足的。

4、"蛟龍"南海峽谷探險的具體過程是怎麼樣的?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5月6日搭載科學家潛入南海東北部海底,遇見非同一般的深海峽谷景象,經歷了一段獨特的旅程。

「蛟龍」號潛入深海,是為了探索海底濁流。我國南海東北部發育著大量的海底峽谷,是全球公認的研究現代海底濁流的天然實驗室。

剛抵達海底就遇上「陌生環境」

7時11分,「蛟龍」號離開「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到達水面,5分鍾後開始下潛。8時57分,「蛟龍」號抵達2900多米的預定深度,開始作業。

「作為主駕駛,抵達作業區後,我按照科學家的要求駕駛『蛟龍』號找沙波。下潛之前,以前的研究資料和科學家推測這里是沙波,下來一看,並不是這么回事,地勢起伏要更劇烈一些。」實習潛航員劉曉輝說。

這是「蛟龍」號的第140潛次,也是劉曉輝第八次隨「蛟龍」號下潛和第二次主駕駛「蛟龍」號深潛海底。隨他一道下潛的是曾下潛過60多次的潛航員唐嘉陵、中國海洋大學副教授畢乃雙。探察海底濁流,是中國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的科學目標之一。

深潛歸來的畢乃雙告訴記者,剛下到海底時,就遇到了完全陌生的環境。「這里的地勢與原來所見文獻以及自己的推測完全不同,原以為是濁流沖刷下來的堆積型沙波,而實際上是侵蝕型沙波。」

海底漁網讓「蛟龍」號嚇了一跳

唐嘉陵說,駕駛「蛟龍」號這么些年,這還是第一次走海底峽谷。這里相對於其他海底能見度低,平時能看到五六米深的海底,這里只能看到二三米,駕駛要更加小心些。

「12時44分,我們在近底航行時發現廢棄的舊漁網,這個對潛水器很危險,一旦被捲入『蛟龍』號的推力器,就會導致潛水器失去動力。發現漁網後,我們第一時間避開了漁網。」劉曉輝說。

讓唐嘉陵和劉曉輝吃驚的是,這里離陸地雖然很遠,但人類活動非常明顯。峽谷里的垃圾非常多,見到了很多塑料袋。塑料製品的降解周期長,對海洋是一種污染。

「我們執行任務時會遇到各種潛在的威脅。這一帶海域是航線,也是漁場,過往船隻多,漁網等潛在的威脅需要我們駕駛『蛟龍』號時更加謹慎。」唐嘉陵說。

峽谷兩岸陡崖讓「蛟龍」號直升8米

在峽谷航行時,下午兩點左右「蛟龍」號發現陡崖。劉曉輝說:「通過『蛟龍』號測掃了解到這個陡崖高達七八米,於是我操縱潛水器垂直上升。」

「駕駛還是很有挑戰性的,對航行控制要求比較高,抵近觀察,發現是陡崖後,要立即做出反應。」劉曉輝說。

「蛟龍」號探察濁流用「絕招」

「這里不只是渾濁的世界,也有一些生物不時出現在眼前,如珊瑚、海葵、海綿等。其中,一隻巨大的海葵附在石頭上,以前很少見過這類海葵。」劉曉輝說。

「蛟龍」號按計劃進行了測深側掃調查,拍攝了大量海底高清視頻資料,同時完成了環境參數測量,採集了一些樣品,帶回了9管短柱狀沉積物樣品,16升近底海水,裂黑珊瑚、丑柳珊瑚、海綿、海葵各1隻。

「百聞不如一見。『蛟龍』號利用近底測深側掃、高清攝像和精準取樣等特有的技術手段,獲取了台灣峽谷現代濁流的地貌和沉積證據,為南海濁流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有助於推動南海海底濁流的深入研究。」畢乃雙說。

15時1分,劉曉輝駕駛「蛟龍」號返航,17時5分回到「向陽紅09」船甲板,順利完成第二輪實習潛航員獨立主駕駛訓練。本次航行最大潛深2980米,水中時間9小時54分鍾,海底作業6小時4分鍾。

劉曉輝說,這次在海底峽谷主駕駛「蛟龍」號,相對於其他海底能見度低,在對沉積物取樣時遇到了一些困難,機械手取樣效率不高,唐嘉陵作為「老司機」介紹他的操作習慣和經驗,隨後取樣效率大大提高。

「140潛次的順利完成,標志著我國第二批6名實習潛航員按照預定計劃全部完成第二輪獨立主駕駛操作,具備了轉為初級潛航員的基本條件。」本航段現場指揮部總指揮鄔長斌說。

5、海底峽谷是怎麼形成的?

海底峽谷被大多數所認可的一種說法,海底峽谷是大陸坡上的沉積層在地震作用下沿大陸斜坡滑動時產生的沉積流的結果。在冰川時代,海平面顯著下降,大陸架成為大面積的淺水區。受抄風暴和浪潮的影響,淺水區的泥沙被海浪捲起,形成比重較大的沉積層。這種沉積層由於地震的強烈作用,像一股巨大的激流,從大陸架流出,沿著大陸坡流到大洋底,而地殼繁發的地帶又多在大陸坡,地殼的斷裂就形成了海zd底峽谷的雛形。強大的海底沉積流順著海底裂縫滑動,經過歲月的流逝與歷史的演變,就形成了今天的海底峽谷。

6、海底峽谷的分布

海底峽谷起伏很大、谷壁陡峻、橫剖面呈V形、類似陸上的大峽谷的海底谷地。常有許多支谷匯入而成樹枝狀。谷壁常有沉積物覆蓋,但也時有基岩露頭。穀道蜿蜒。大多數谷壁高出谷底數百以至上千公尺。海底峽谷長度有的達320公里(200哩)以上,大多數小於48公里(30哩),通常延伸到大陸坡最陡部分的坡麓以外。有的海底峽谷寬度與深度一樣,但較典型的寬為數公里。巴哈馬海底峽谷深5公里,最深處寬37公里(23哩)。海底峽谷的谷底坡降比陸上峽谷為大,平均約為每公里57公尺(每哩300呎)。許多海底峽谷近岸谷首的坡度很大,有時達45°。據潛水艙在一個海底峽谷中2,100公尺(7,000呎)以下深度觀察︰多見直立、甚至垂懸的谷壁;谷壁常有溝槽或磨光面,宛如被冰川所研磨;谷底常覆蓋大礫石或其他粗粒沉積,局部地方基岩裸露;據遙控攝影,有些地方在3公里(2哩)以下尚有波痕;谷底坡度變化很大。海底峽谷受到活躍的海洋作用。谷壁岩石性質大都松軟易受侵蝕。也有些海底峽谷切入很硬的岩石(如石英岩)中。海底峽谷出現在大陸坡上。大陸坡上部和緩之處則少見。在歐亞大陸北部朝向北冰洋的大陸坡上尚未發現。它們集中在斯里蘭卡周圍、下加利福尼亞尖端、哈特拉斯(Hatteras)角以北的美國東岸、地中海西北岸。世界上最長最大的海底峽谷在白令海。海底峽谷與附近陸上河谷的關系尚難以概括。美國東岸外各海底峽谷的谷首遠離大陸。海岸附近的海底峽谷,兩者的關系較易判斷。根據對57條近岸的海底峽谷的研究,有46條直接位於河谷外,其餘的在大陸一側沒有河谷。有的海底峽谷因陸上河口發生遷移(例如法國阿杜爾〔Adour〕河口)而與之失去聯系。許多河流的河口雖被更新世冰川融化引起的海面上升淹沒,但其河口灣與海底峽穀穀首的關系仍可對照出來。
海底峽谷中搬運沉積物的營力有︰1.沙流,發生在坡度大於30°的谷壁上;2.向下運動的水流,流速可達每小時1.6公里(1哩),能搬運沙、形成沙坡;3.強大的密度流(濁流),是洋水因含沉積物變得重於周圍洋水、沿坡下流而成(沉積物來自波浪作用或大陸棚和大陸坡上沉積物的滑動),能搬運大礫石、自谷壁落下的石塊、裝置在谷首的儀器、甚至破舊的汽車身,曾記錄到其流速為3節;4.滑坡作用。透過上述多種作用,沉積物被搬運到海底峽谷出口處,堆積成巨大的海底扇。據測量,有些扇的體積遠遠超過海底峽谷的切割所產生的體積,說明扇體物質大都來自陸上,是沿海底峽谷向下移動堆積而成。海底扇上有較淺的扇上谷地,谷兩側有高出谷底30公尺(100呎)餘、高出扇面許多公尺的自然堤。扇上谷地還可發育成曲流。海底峽谷的形成,主要由於密度流的搬運與侵蝕作用。例如1929年地震時,橫貫大西洋的海底電纜在大淺灘岸外被高速密度流(流速在每小時97公里以上)拉斷。又如,美國西岸拉霍亞(La Jolla)海底峽谷的谷首每年大約向陸地溯源侵蝕30公分(1呎)。形成海底峽谷的另一原因,還有谷底沉積物蠕動,但不起主要作用。海底峽谷年齡,從峽谷口外巨大海底扇的形成來判斷,大概已發育了好幾百萬年。對巴哈馬海底峽谷的鑽探和調查,發現它很可能在上新世就已存在。
海底峽谷亦稱「水下峽谷」。是大陸坡上深切的大峽谷。海底上的谷地同陸地上的谷都是多成因的,因此不能把各種不同成因的海谷都稱為海底峽谷。海底峽谷的橫剖面呈V形。谷壁陡峻且帶有階梯狀陡坎,谷底有小盆地及高差幾十米的橫脊,大多數峽谷蜿蜒帶有分枝,谷壁上有大量岩石露頭,少數為直線形輪廓,大多數峽谷都切割在花崗岩層或玄武岩層中。
少數峽谷可上溯到大陸架與河流相連接,具有河谷的形態。其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構造因素與海底濁流的侵蝕作用。大陸坡是地殼的活動地帶,在形成大陸坡過程中有一系列階梯狀斷裂及垂直大陸坡走向的縱向斷裂構成海底峽谷的雛形,而後有濁流及海底滑坡的修飾改造。
海底峽谷這個概念,最早是19世紀末由地理學家們提出來的。由於人們掌握的資料少,海底峽谷這個詞常被不很嚴格地用來表示海底各種各樣的山谷和狹長的窪地。近幾十年,海洋地質學家們根據海底峽谷的物理特徵,不斷探討它的形成原因。

7、海底峽谷是怎麼形成的?

人們經常會在大洋邊緣的大陸架和大陸坡上發現坡度陡峭、極其壯觀的海底峽谷copy。有專家認為,海底峽谷是由地震引起的海嘯侵蝕海底而成的。可是,在沒有海嘯的地區也有海底峽谷。可見,「海嘯之說」不能用來解釋所有海底峽谷的成因。另一種說法是海底峽谷是由海蝕造成的。他們認為這些海底峽谷所在的海底過去曾經是陸地,河流剝蝕出的陸上峽谷,後來由於地殼下沉或海面上升,才被淹沒於波濤之下成為海底峽谷。

1936年,美國學者德利在閱讀一篇描述日內瓦湖濁流現象的文章時猛然意識到,海底峽谷很可能就是由海底濁流開拓出來的。攜帶大量泥沙、沿海底斜坡奔騰而下的濁流應具有強大的侵蝕能力。不過,當時還從未有人觀察過海底濁流現象,所以人們對這一說法仍然將信將疑。

日本學者星野通平就認為,歷史上海平面曾一度比現今低數千米,大陸架和大陸坡那時均是陸地。不過,現代地質學研究表明,zd全球海平面大起大落的幅度達數千米是根本不可能的。

至於某些大陸架、陸坡區地殼大幅度升降的說法,倒是可以接受的。但海底峽谷也廣泛見於地殼運動平靜的構造穩定區,所以陸上峽谷被淹沒的說法不能作為海底峽谷的普遍成因。

8、海底峽谷分為幾種類型?

1.海底扇形谷

這種類型的峽穀穀口向外擴張,主要組成部分是海底沉積物。沉積多為扇面形,在許多情況下,這是海底峽穀穀底的延伸。扇形谷的另一百特徵是谷壁兩側陡峻,高度約為200米。

2.陸架溝渠度

這種類型的峽谷是一種穿過大陸架的較淺的谷地,它們的谷壁高度一般在183米以下,而且溝渠多分布在一些大陸架邊緣的盆地處。事實上,這種陸架溝渠在海洋底部並不多見。其中問,紐約市北郊的哈得遜溝渠、英吉利海峽中的赫德海溝、愛爾蘭海中的聖喬治溝渠等是較為典型的。

3.冰蝕槽

這種類型的峽谷多在冰川侵蝕海岸外的大陸架上,其深度通常高於183米。冰蝕槽的底部有一些面積很小的盆地和一些分支。一般冰蝕槽寬答度為80公里左右,深度在500~600米。最具代表性的冰蝕槽是勞倫琴冰蝕槽,它從聖勞倫斯灣開始,延伸1000多公里,交匯於薩格納河外241公里的大陸架邊緣處。

4.深海峽

這種類型的峽谷多分布於深海底,其剖面形狀似槽形,它們的回走向有的與大陸邊緣平行,有的與大陸邊緣交叉。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深海峽谷,是從格陵蘭西海岸外出發,一答直延伸到格蘭德灘尖端外的洋中海峽谷。這條深海峽谷比它周圍海底的深度還要深100米,寬度只有2.4~6.4公里。

9、海底峽谷有哪些類型?

總的來看,海底峽谷的形態呈「V」字形,谷壁高陡而且有較多的岩石,谷底向大洋方向傾斜。海底峽谷根據形成原因和物理特徵的不同分為不同的種類。

第一種是海底扇形谷。顧名思義,這種海底峽谷的谷口向外擴展,沉積面像扇貝一樣呈扇面形。沉積面由大量沉積物質構成,在很多情況下,它是海底峽穀穀底的延伸。扇形谷的另外一個特徵是谷壁兩側陡峻,一般高度在200米左右。

有些海底峽谷看起來就像一條淺淺的大水溝,這樣的海底峽谷叫做陸架溝渠。陸架溝渠是一種穿過大陸架的較淺的谷地,它們的谷壁高度很少超過183米,而且一般分布在一些大陸架邊緣的盆地處。實際上,陸架溝渠的存在並不普遍。

海底大峽谷的面貌有時保留大陸時期的冰蝕面貌,這種叫冰蝕槽。這種槽形谷地多出現在冰川侵蝕海岸外的大陸架上,一般深度在500-600米,寬度為80千米左右,底部有一些不大的盆地和分支。最著名的冰蝕槽是勞倫琴冰蝕槽,它從聖勞倫斯灣開始,延伸1046千米,到薩格納河外241千米的大陸架邊緣處。很多學者認為,大陸架露出水面,當巨大的冰川流過時,把地殼切割成巨大的溝槽,於是形成了冰蝕槽。

還有一種是深海峽谷,它的剖面形狀似槽形。現在還弄不清楚它是不是扇形谷的延續。但它們的走向有的是與大陸邊緣平行的,有的卻與大陸邊緣保持一個很大的角度。最著名的深海峽谷是從格陵蘭西海岸外開始,一直延伸到格蘭德灘尖端外的洋中海峽谷。這條深海峽谷的深度,比其周圍海底的深度還深約91米,寬度僅為2.4-6.4千米。一些地質學家認為,這種深海峽谷可能是在海底濁流的沖擊分割之下形成的,因為,通常情況下,海流不太可能在深海卸下所攜帶的沉積物。

10、海底峽谷一般是什麼形狀的?

大陸來坡上最特殊的地形就是深邃的大峽谷,稱為海底峽谷。它一般是直線形的,谷底坡度比源山地河流的谷底坡度要大得多,峽谷兩百壁是階梯狀的陡壁,橫斷面呈「度V」形。海底峽谷規模的宏大往往超過陸地問上河流的大峽谷。現已發現幾百條海底峽谷,分布在全球各處的大陸坡上。答

與逃離海底峽谷游戲攻略相關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