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兵者手游卷二第四關怎麼過 借屍還魂通關圖文攻略
兵者卷二第四關借屍還魂通關攻略
這關首先需要用一個「兵」去堵住象眼,讓另一個兵可以順利過河;
然後再移動右側的「兵」到「將」的下邊使得右側的「炮」會吃掉「兵」;接著就用剩下的一個「兵」依次吃掉「象」和「將」即可通關~
2、兵者偷梁換柱攻略 偷梁換柱怎麼過
《三十六計》內容三十六計的正確順序
《三十六計·第一計·勝戰計》
三十六計第一計 瞞天過海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三十六計第二計 圍魏救趙
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三十六計第三計 借刀殺人
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
三十六計第四計 以逸待勞
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三十六計第五計 趁火打劫
敵之害大,就勢取利,剛決柔也。
三十六計第六計 聲東擊西
敵志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三十六計·第二套·敵戰計》
三十六計第七計 無中生有
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
三十六計第八計 暗渡陳倉
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三十六計第九計 隔岸觀火
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三十六計第十計 笑裡藏刀
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後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三十六計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
三十六計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
《三十六計·第三套·攻戰計》
三十六計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疑以叩實,察而後動。復者,陰之媒也。
三十六計第十四計 借屍還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三十六計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誘之,往蹇來返。
三十六計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三十六計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類以誘之,擊蒙也。
三十六計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
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三十六計·第四套·混戰計》
三十六計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兌下乾上之象。
三十六計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
乘其陰亂,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宴息。
三十六計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
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
三十六計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小敵困之。剝,不利有攸往。
三十六計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形禁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
三十六計第二十四計 假道伐虢
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困,有言不信。
《三十六計·第五套·並戰計》
三十六計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
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後乘之。曳其輪也。
三十六計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
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三十六計第二十七計 假痴不顛
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雲雷屯也。
三十六計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遇毒,位不當也。
三十六計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
借局布勢,力小勢大。鴻漸於陸,其羽可以為儀也。
三十六計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
《三十六計·第六套·敗戰計》
三十六計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
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將弱兵頹,其勢自萎。利用禦寇,順相保也。
三十六計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
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
三十六計第三十三計反間計
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三十六計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三十六計第三十五計 連環計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三十六計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計
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3、兵者渾水摸魚怎麼過 新手渾水摸魚通關技巧攻略
星戰風暴手游的副本玩法有哪些?下面謙信哥為大家帶來星戰風暴手游副本通關技巧的詳細攻略介紹,希望能幫到大家。 普通模式: 挑戰模式: 噩夢模式: 從圖片上,我們可以看到,副本完成之後翻拍所獲得的獎勵,玩家也可以根基自己在游戲中所需要的材料來選擇自己所要挑戰的副本。同時也可以看到推薦戰力和自己的戰力,這樣玩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戰力來選擇自己要挑戰的副本,不會浪費體力。 以上就是星戰風暴相關內容介紹,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星戰風暴專區。
4、兵者手游第3關怎麼過 兵者第三關趁火打劫通關攻略
打法攻略
1、沿著藍色線路移動,中兵向前走引開炮。
2、沿著藍色路線移動,三路兵將黑炮全部消滅即可順利過關
5、兵者詭道怎麼玩
關於建築選單方面:
生產型建築分為7種
由左到右依序為
HQ(指揮部)、兵營、炮兵工廠、坦克工廠、反坦克工廠、機場、原型單位工廠
以下分別介紹每個工廠:
HQ:
指揮部是該游戲的核心
需要有HQ才能建造其他建築,選定位置之後(位置可以中途改變),HQ就會派出一台工兵卡車前往建造。一般而言卡車都會盡可能沿著道路移動,所有策略卡片也都需要HQ才能運作。
HQ選單中主要有生產型建築和防禦建築
生產型建築:
資金來源是建立補給站或者admin building,然後將資金運回家中。一個補給站需要40元,而補給站的資源會用盡,只能提供225的資源量而已。
admin building可以直接生產美金。不過短時間對戰是用不到的。造價100元,每4秒產生1元 (簡單說,要7分鍾才會回本)。
分基地可以出動工兵卡車和回收運貨卡車,但是不能提供補給和策略。
防禦型建築:
依照陣營不同,擁有的防禦建築也不同。
不過大致可以分為:反步兵、反坦克、防空和榴彈炮
部份防禦建築可提供視野
兵營:
可以生產偵查單位和步兵單位
步兵單位可以於森林或是城市間埋伏,步兵還可以執行滲透對方防線,佔領對方建築的任務。
偵察車在本游戲中相當的重要,沒有偵察車配合的坦克群只能被動挨打。
炮兵工廠:
可以生產自行或者牽引式的榴彈炮和高射炮(陣營不同,能夠生產的單位不同)。牽引式高炮可以埋伏在樹林和城市裡。
坦克工廠:
可以生產輕、中、重等坦克
坦克速度快,射程遠,是地面作戰的中堅。適合在開闊的平原上作戰,本身防禦力也比較好。但要注意埋伏的步兵和反坦克炮。
反坦克工廠:
可以生產自行反坦克炮和牽引反坦克炮。牽引型反坦克炮可以埋伏。自行反坦克炮不能夠移動中開火(英國螢火蟲除外)。
機場:
可以生產傘兵、偵察機、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
一個機場可以存放8架飛機。
傘兵必須生產時就決定目的地,一旦落地之後,就成為步兵。傘兵主要執行空中突襲敵方建築,搶占關鍵通路的任務。
偵察機、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
對應屏幕左下方的熱鍵剛好zxcv,按一下選取一台,按兩下就選取2台。空軍是戰略性兵種,有最高的移動速度。
原型單位工廠:
可以生產各種原型裝備。依照陣營的不同,可以生產的單位不同。
新手對戰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1、丟掉玩紅警,星際等傳統RTS的思維。
2、你不可能依靠單一的XX海取得勝利。
3、你和敵人的資源擁有量是差不多的。
4、眼見未必為實。
5、要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不要搞添油戰術。
6、以多擊少未必會成功。
7、要隨時掌握敵人意圖。
8、要依託城市和森林建立防禦。
9、任何情況下都要防空降突擊。
10、要在合適的時間使用合適的RUSE』。
本人實踐的各個國家概況:
美國:美國各項實力較平均,適合新手使用。
英國:英國擁有強大的空軍,陸軍較弱,適合喜歡空軍的朋友使用。
蘇聯:蘇聯的坦克性價比最高,喜歡裝甲突擊的朋友,不用猶豫,蘇聯是不二的選擇。
法國:法國是一個以防守占優的國家,但本游戲是不可能只靠防守取得勝利的。FCMF1坦克就是法國進攻的唯一選擇。
德國:德國是一個所有方面都占優的國家,不過研發較費時間,和法國相似都是後發制人的國家。
義大利:義大利和德國正好相反,義大利技術上全面處於劣勢,但義大利比較靈活。本人對義大利不精通,就不發表意見了。
6、兵者借刀殺人怎麼過 兵者卷四第五關攻略
孫子兵法是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是三十六計,是兩本書,兩個作者寫的,不要搞混了,雖然三十六計中極有孫子兵法的精髓.
孫子兵法是春秋時代傑出的軍事家,也是我國歷史以來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有兵聖之稱.他的兵書(孫子兵法)中一共寫了十三篇,含蓋了國家/政治/經濟/科學/人文/與軍事軍力;戰術#92;與戰爭等之間的密切聯系.
始計第一
孫子曰: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
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本篇主題詞】知用其計,攻其不備,出人意料,為兵家取勝詭道。
【現代釋用】 說到「計」,人人皆知,對於它的作用,很多人都能信口說幾句,但絕大數人又不能用得明白,皆因不知「計」的奧妙。孫子說:「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可見,孫子頭腦中有一套征服人心的妙計。粗略看來,他提供了一下八點計策:一是,因利而制權;二是,用而視之不用;三是,遠近相互交錯;四是,用利益打動人;五是,在混亂中取勝;六是,避開強大對手;七是,善於激怒對手;八是,能夠攻其不備。一句話,這些都是所謂的算計。所謂「多算勝,少算不勝」表明:算計應先於行動,算則勝,不算則敗。戰爭如此,領導、做人、經商,莫不如此。
作戰第二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其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胄矢弩,戟楯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忌桿一石,當吾二十石。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故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
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注】①:「忌」加「艹」頭。
謀攻第三
孫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軍形第四
孫子曰: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稱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
兵勢第五
孫子曰:
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擊卵者,虛實是也。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彍guō(弓廣)弩,節如發機。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
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虛實第六
孫子曰:
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出其所必趨,趨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不知戰之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里,近者數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哉!
故曰:勝可為也。敵雖眾,可使無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因形而措勝於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軍爭第七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故夜戰多金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九變第八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屺地無舍,衢地交合,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故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九變之利,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行軍第九
孫子曰:
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渡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於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唯亟去無留,若交軍於斥澤之中,必依
水草而背眾樹,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而右背高,前死後生,此處平陸之軍也。凡此四軍之利,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丘陵堤防,必處其陽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軍旁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蘙薈者,必謹覆索之,此伏奸之所處也。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其所居易者,利也;眾樹動者,來也;眾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獸駭者,覆也;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樵採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辭卑而益備者,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奔走而陳兵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杖而立者,飢也;汲而先飲者,渴也;見利而不進者,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栗馬肉食者,軍無懸缻,不返其舍者,窮寇也;諄諄翕翕,徐與人言者,失眾也;數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先暴而後畏其眾者,不精之至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謹察之。兵非益多也,惟無武進,足以並力、料敵、取人而已。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卒未親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
故合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
地形第十
孫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可以往,難以返,曰掛。掛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也。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凡兵有走者、有馳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災,將之過也。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卒強吏弱,曰馳;吏強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凡此六者,敗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隘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於主,國之寶也。視卒如嬰兒,故可以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九地第十一
孫子曰: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屺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自戰其地者,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為輕地;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眾者,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屺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屺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敢問敵眾而整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勿勞,並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盡力。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
吾士無余財,非惡貨也;無余命,非惡壽也。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諸、劌之勇也。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而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如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
九地之變,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達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地,吾將繼其食,屺地,吾將進其途,圍地,吾將塞其闕,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圍則御,不得已則斗,過則從。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則其城可拔,其國可隳。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
故為兵之事,在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是故始如,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火攻第十二
孫子曰: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火發而兵靜者,待而勿攻,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可從則上。火可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火發上風,無攻下風,晝風久,夜風止。凡軍必知五火之變,以數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水可以絕,不可以奪。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費留」。故曰:明主慮之,良將惰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攻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上。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說,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用間第十三
孫子曰:
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故用間有五:有因(鄉)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鄉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聞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賢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間事未發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兼死。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敵間之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故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而三十六計基本是個古代戰術範本,成書在明清時代,作者已經無法考據,但學者推測是個精通兵法理論,博習lt;lt;易經gt;gt;的中下層失意知識分子.其書六篇共三十六計:
第一計 瞞天過海 第二計 圍魏救趙 第三計 借刀殺人
第四計 以逸待勞 第五計 趁火打劫 第六計 聲東擊西
第二套 敵戰計
第七計 無中生有 第八計 暗度陳倉 第九計 隔岸觀火
第十計 笑裡藏刀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第三套 攻戰計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第十四計 借屍還魂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
第四套 混戰計
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
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第二十四計 假途伐虢
第五套 並戰計
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 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 第二十七計 假痴不顛
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 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
第六套 敗戰計
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 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 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
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 第三十五計 連環計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計
古人雲:用兵如孫子,策略三十六.這就是對兩部軍事著作的歷史偉大地位的寫照吧.<p class="answer-refer mt-10 f-light-gray" accuse="aRefer"><span class="refer-title">參考資料:</span>中華傳世名著精華叢書
7、兵者手游卷五第一關怎麼過 反客為主通關圖文攻略
兵者卷五第一關反客為主通關攻略
這關移動黑色「兵」到「馬」的下面,然後移動紅色「兵」到如下位置;
移動黑色「兵」到「馬」的右側,移動紅色「兵」到如下位置;
最後移動黑色「兵」到「馬」的上方,移動紅色「兵」吃掉「將」即可通關~
8、兵者詭道秘籍
貌似沒有,用修改器吧,所謂的報毒不一定都是真的
9、兵者手游美人計怎麼過 美人計通關圖文攻略
派第一排左右兩個兵打敵人最後排的左右兩將
解法:先讓兩兵去吃左上的將,第一次吃左邊的將會上來吃兵,再用第二個兵吃掉過來的將後士會過來吃你。接著吃掉左下的將,把下方的將引到左下後吃掉。接下來的操作就比較類似了。
10、兵者手游假痴不癲怎麼過 假痴不癲通關攻略
先別象腳 讓三個兵過河 第一個兵賣給士 其他兩個兵圍在象周圍 吃士吃象吃車 最後一個兵收割
感覺還是有bug本來最後那裡對方馬吃我的兵我就輸了。但是他就是要用車吃。所以他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