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王者荣耀 > 王者荣耀游戏介绍

王者荣耀游戏介绍

发布时间:2020-03-26 06:30:44

1、求一篇以王者荣耀为主题的英语对话(可以是对这款游戏的介绍,一问一答,5分钟左右)

A:Are you playing "King of glory" now?
A:你现在在玩《王者荣耀》吗?
B:Yes.
B:是的。
A:Do you like this competitive game of "King of glory"?
A:你喜欢玩《王者荣耀》这种具有竞技性的游戏吗?
B:Yes, I like it. 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kinds of heroes in the game, each hero has different ways of playing. It's very challenging.
B:是的,喜欢。因为游戏中英雄种类非常丰富,选择性强,每个英雄有不同的玩法,非常具有挑战性。
个人英语学习小频道——知识点区别小课堂:
http://i.youku.com/i/UNDY3MTMwMDk4OA==?spm=a2hzp.8244740.0.0

2、求《王者荣耀》游戏中的术语解读。

术语有:AD、AP、ADC、APC、上路、中路、下路、高地、打野、野区、buff、反野、主宰、暴君、补刀、gank(抓人)、第一滴血(一血)、连杀、终结、横扫千军、天下无双、大杀特杀。

AD指的是物理攻击,AD出装就是英雄主要选择物理攻击的装备;

AP指的是法术攻击,AP出装就是英雄主要选择法术攻击的装备;

ADC,最强物理输出单位,APC,最强法术输出单位;

上路、中路、下路分别就是基地上方、中间、右方的路线。不同的路线适合不同的英雄,一般情况法师输出主要走中路,因为中路的塔距小,比较能够保护血量较薄的法术输出英雄,更适合法师发育。上路和下路适合有锁定目标的射手、兵线刺客(主要依靠兵线进行发育的刺客英雄)、坦克、战士发育;

野区也就是分布在三线之间的区域,里面有许多野怪能够帮助英雄快速升级,还有两个特殊野怪--红、蓝buff,也就是猩红石像和蔚蓝石像。猩红石像之力简称“红BUFF”,蔚蓝石像简称“蓝BUFF”;

主宰和暴君分布在我方野区和敌方野区的交接地带,主宰和暴君的刷新时间首次为6分钟和2分钟,后面分别为6分钟和4分钟;

反野即跨过主宰暴君进入敌方野区打野,虽然具有一定危险性,不过可以更快的发展经济;、

补刀即对敌人发出致命一击,有些英雄本身需要buff,但因为其本身能力无法匹敌而无法获得,这就需要通过补刀来获得buff,还有就是最后补刀的人总会获得相比周围的对敌方单位有造成伤害的队友获得更多金钱和经验;

gank就是打野英雄帮助兵线英雄围剿敌人的意思;

第一滴血的获得者即游戏中第一个击杀英雄的人,在现今版本获得第一滴血的人会有格外的经济奖励;

短时间连续击杀敌人会触发连杀,连杀做为一种荣誉,能够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一直击杀敌人并没有身亡会触发横扫千军和天下无双,终结其杀死有横扫千军和天下无双的人。

3、王者荣耀简介

《王者荣耀》是由腾讯游戏开发并运行的一款运营在Android、IOS平台上的MOBA类手游,于2015年11月26日在Android、IOS平台上正式公测

游戏是类dota手游,游戏中的玩法以竞技对战为主,玩家之间进行1V1、3V3、5V5等多种方式的PVP对战,还可以参加游戏的冒险模式,进行PVE的闯关模式,在满足条件后可以参加游戏的年度排位赛等。

4、王者荣耀的品牌历史或者介绍?

关于《王者荣耀》发展的历史五年

2015年底《王者荣耀》首测,这是大部分人知道的这款游戏的面世时间。从百度指数上来看,经过了将近十个月的沉淀时间和攀爬期,《王者荣耀》将热度值稳固在了35W左右。从2016年7月到2016年12月,《王者荣耀》在35W左右热度大概停留了5个月时间,并于2017年初开始继续攀爬,仅仅一个半月时间爬到了55W左右热度。随后,《王者荣耀》在7月份再次攀爬到了70W左右热度。 

看起来是不到两年的短快高速爆发,但实际上《王者荣耀》的发展时间拥有五年。这五年一同见证的还有腾讯游戏的转型。

霸三国OL项目(2012-2014)

最初的《王者荣耀》是一款名为《霸三国OL》的客户端游戏,是腾讯在《英雄联盟》之后准备占领类MOBA电竞市场的一枚重要棋子。因为吃到了《英雄联盟》的甜头,当时的腾讯对MOBA端游极其看重,在内有由原量子工作室研发的《众神争霸》和原卧龙工作室研发的《霸三国OL》,在外有代理《超神英雄》和《神之浩劫》等游戏。

和其余腾讯布局MOBA的棋子不同,2012年立项的《霸三国OL》是一个RTS游戏。传统意义上讲,RTS是MOBA的鼻祖,也意味着更难,以至于在研发当中曾经有过将多控单位的RTS重新变成简单操作的MOBA游戏的趋势。

类型选择为日后《霸三国OL》的项目转型埋下了一个伏笔。腾讯在后来解释《霸三国OL》的转型只用到了“游戏市场和用户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实际上还有对于MOBA游戏的过度看好以至于对于延伸到3D MOBA和RTS的市场也抱以同样的看好的态度,着实有些兴奋过度。

《霸三国OL》采取的是4V4的对战模式,可控小兵单位,并使用了虚幻3引擎。配置方面基本上也印证了腾讯游戏的投入力度之大。游戏官网如今仍然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到,Banner图上“游戏从此改变”即使放到现在也能感受到在2014年之前腾讯于MOBA电竞上的野心。官网的最后一次公告更新是2014年的7月份。

后来在《王者荣耀》的研发中,用到了许多在《霸三国OL》中曾经发掘并使用的技术等启示,比如断线重启后的视野恢复等,也帮助《王者荣耀》能够快速渡过了最简单的立项期和转折期。根据《王者荣耀》相关负责人称,从《霸三国OL》到《王者荣耀》的发展,整个技术的架构基本没有修改。

另外,《王者荣耀》中早期英雄多为三国人物也和《霸三国OL》有关。

属于原卧龙工作室的《霸三国OL》项目基本也是在7月这个节点后没多久就停止了。值得一提的是,停止的不止是《霸三国OL》,还有“卧龙工作室”这个名字。

腾讯八大工作室重组(2014年10月)

腾讯游戏在2014年10月发布了一个“关于互动娱乐事业群组织架构调整及中层管理干部任免的决定”的全员邮件,其中主要内容是“打散原有的腾讯游戏8个自研工作室”。

外界解读这次的腾讯八大工作室重组事件为腾讯游戏对未来游戏市场发展的预期和重新定位:减少端游自研项目投入、大方向转移至手游。其中天美工作室的崛起正是腾讯对手游自研产品布局的野心体现,在此之前,天美工作室出品的“天天”系列手游获得了迅速增值。

也有人将腾讯游戏转型发力手游的时间点定在2013年,主要得力于“天天”系列的增值包装。

《霸三国OL》的研发团队隶属的卧龙工作室在此次调整当中并入了天美工作室。接盘卧龙工作室的天美负责人姚晓光,距离自己的标签上多一个“王者荣耀之父”仅差一年时间。

《英雄战迹》(2014年-2015年8月)

如今在网络上很难搜索到《英雄战迹》的详细介绍痕迹,在百度上搜索基本上都被归类到了《王者荣耀》。不过这个名字真实存在过短暂的十个月左右。

《英雄战迹》的研发团队基础班底是从《霸三国OL》项目过渡而来的,立项后又从其余几个工作室调用了大量有手游开发经验的程序、美术、策划和运营,最终组成了百人左右的研发团队。

这样人员数量的团队在端游时期的研发中也比较罕见,更不要说他们在一起是做一款看起来比端游小太多的手机游戏。仅从配置上,会有“需要这么豪华配置”的疑问。但实际上,他们需要抢时间。

虽然打出MOBA概念的是腾讯,但首个在手机上做MOBA电竞的游戏公司不是腾讯。在2015年1月,一家叫上海逗屋的公司就上线了其研发的MOBA手游《自由之战》,并将“双轮盘操作”的专利进行了注册。

关于双轮盘专利的版权还有个小插曲。网易在今年获得了上海逗屋的专利授权,并将这个专利应用在了其最近推出的MOBA手游《决战平安京》中。而据了解,《王者荣耀》实际上是没有这个“双轮盘操作”专利授权的,也因此曾经闹出过一阵子是非。

《自由之战》的游戏模式早期主打的是1V1、2V2和3V3的战斗模式,从理念上是做出更加短平快的迎合碎片时间游戏。所以即使《自由之战》拥有5V5,但并不是主推模式。

这个理念也被《英雄战迹》所认同。2015年6月上线的《英雄战迹》首个内测版本中,游戏只有1V1和3V3两种对战模式,并将传统MOBA的3条路缩减到了1条路。这两个对战模式就是后来成熟的《王者荣耀》中的大乱斗和冒险模式。另一方面,《英雄战迹》沿用了RPG的成长线路,将剧情摆在了重要位置,给人物设置了升星、升级的数值成长线。

上线后《英雄战迹》立刻就遇到了严重的低反馈问题。根据相关负责人透露,当时游戏的新增用户曲线和活跃用户曲线很难看,同时关于基础体验和玩法模式上的负面反馈很多。玩家的关注点基本上都没有围绕游戏的核心“MOBA”展开,而是只关注了英雄的建模、原画等。

总体的原因在于“游戏打出核心为MOBA和游戏内容实际体现出来的东西不匹配”。首先,一味追求快节奏迎合碎片时间去简化游戏的MOBA策略性,就将人物战斗的格斗和动作性突出了出来策略性降低,动作性增强,游戏就从MOBA变成了一个见面就干的动作游戏。其次,到底是做局局同起点的MOBA还是让玩家自行进行数值培养的RPG成长,这在《英雄战迹》中出现了定位和策划的矛盾点。

以上的原因则造成了预期的MOBA用户并不能很好地进入并接受《英雄战迹》。

于是,《英雄战迹》在8月份第二个测试版本表现不好后就迅速被否了。

以《王者荣耀》之名(2015年8月-2015年10月)

从《英雄战迹》被否到《王者荣耀》首测,中间只相隔了两个月时间。在这两个月时间里,经历了更名、刷新品牌、修改游戏内核、跑掉冗余内容、重新划分架构重点等多个节点。基本上,除了美术等资源和基础技术架构是从《英雄战迹》上过渡而来之外,所有的东西都被换了一遍。

早期《英雄战迹》的引导页面,和现在《王者荣耀》非常相似,妲己也延续下来

核心更换点可以从我们现在查到的《英雄战迹》和《王者荣耀》不同的定位口号看出来。《英雄战迹》时期的口号为“MOBA第一真竞技手游”,而《王者荣耀》一直沿用至今的口号是“5V5英雄公平对战手游”。

《王者荣耀》在《英雄战迹》的基础上,增加了5V5的实时对战模式,将冒险模式和大乱斗模式的重要性进行了弱化并实时加入娱乐模式当中作为辅助玩法。同时将原有数值成长体系从实时对战模式当中完全剔除了,并将游戏中的天赋模式修改成了装备模式。

最终,以《王者荣耀》之名出现的原《英雄战迹》正式变成了“未打着LOL手游旗号却就是”的MOBA手游。

周期两个月的重新定位,无论怎么去做隔离,也无法摆脱和《英雄联盟》的关系。是《英雄联盟》带来全民MOBA的新十年,也是《英雄联盟》对低年龄层的渗入导致“MOBA”一词被狭义地认为等同于“5V5推塔游戏”,后者直指了这两个月《英雄战迹》到《王者荣耀》的品牌变化原因,并解释了为何《英雄战迹》会失败。

从全民LOL到全民王者荣耀(2015年10月至今)

如果要寻找《王者荣耀》真正火起来的节点,这个时间是2016年的7月。距离它上线时间有将近十个月之久。

为什么说是2016年下半年开始才真正现象级?有多个数据,腾讯Q3的财报突然爆表、股价随之暴涨,《王者荣耀》联赛KPL正式开始,游戏的社交媒介性在下半年跻身一线,《王者荣耀》的活跃在线人数达到5000万随后突破8000万。

《王者荣耀》KPL联赛复制了LOL联赛的模式和热度

那2016年7月之前的这十个月,《王者荣耀》为什么没有表现突出?在和一些同行交流的时候,我经常将这十个月称作“对2个月陡然扭转的修复期”。

没有一款产品是能够只用两个月时间就能完成所有环节并成为爆款的,这是定律。放到《王者荣耀》身上,过度神话其“2个月做成现象级”只是腾讯游戏对外营销和自我增值的噱头。

在我看来,《王者荣耀》的那两个月只是一个定位的转折期,在此之前的《霸三国OL》和《英雄战迹》是立项准备期,而后面的这四平八稳的十个月则是对两个月转折中只做到改变却未完善的内容体系进行修复的时间。

《王者荣耀》的地图、数值、英雄、排位等体系在这十个月内都在不停的进行外网测试和修改。举个例子,早期的排位体系为X连胜送一星,后来改为X连胜送XX积分的积分攒星体系,将排位的层次感和玩家之间的能力距离感明确化。这是不断完善的过程。

所以,如果要准确地掐《王者荣耀》从准备到成熟的整个周期,我认为是缩到最短也是从2014年10月(《英雄战迹》项目准备)开始到2016年6月的为期1年零8个月。如果要延伸到技术累积等,还要算上《霸三国OL》的整个周期。

2016年下半年开始,KPL联赛正式推出,各家俱乐部和培养的主播借助全民社交化的媒体时代将这个更短、更快的MOBA游戏带上了现象级手游的王座。

嗨氏等有俱乐部背景过的《王者荣耀》主播通过直播等将《王者荣耀》推到了高峰

这是形式上的推波助澜,还有UGC方面。

由玩家自创的《王者荣耀》话题内容(处CP、背景故事、英雄角色)多次出现在微博热搜、朋友圈热闻、今日头条等多个渗透和覆盖面广泛的媒体上。甚至,由游戏和未成年人之间产生的交集也让传统媒体开始关注这款游戏。

以王者荣耀为中心点诞生的KOL逐渐增加,关注量颇高

基本上,发展到2017年初的《王者荣耀》已经无惧于任何渠道对其有任何下架的行为。它已经从内至外形成了自传播的强大能力,摆脱了渠道定产品生死的手游推广定论。

补充一些额外的东西

有人将《王者荣耀》定位成第三个十年,我不认为它是,这又是一个过度神话。《王者荣耀》的出现是将由《DOTA2》和《英雄联盟》带来的网络游戏第二个黄金十年MOBA进行了补充。如今,《英雄联盟》和《DOTA2》已经表现出来相应地在人口红利增长上的疲态,将近五年的沉淀已经将游戏本身的内容消耗的差不多了,很难再有爆发点。而《王者荣耀》则是将MOBA进行了更快和更便捷化,有效地利用碎片时间延长了MOBA类型在五年就呈现疲态情况下对下个五年的接棒。

关于《王者荣耀》的负面。很容易理解,在经过了一年多的野蛮生长期,《王者荣耀》逐步建立了自身完整的“自内容+UGC+自传播+电竞”的体系。这个时期,《王者荣耀》在疯狂地利用不停发现的优势扩张,这和我国建国几十年来经济快速扩张发展下所带来的空气等污染问题一样,它根本就没去考虑这些负面。由此,负面的积攒在2017年初达到爆发期,好在腾讯及时做了止损和完善。

玩家可以自由贬低《王者荣耀》,它确实存在涉嫌抄袭的问题,这里面相关牵涉方也很复杂,比如拳头公司,它是腾讯子公司,怎么去双方讨论《王者荣耀》抄袭《英雄联盟》,也许内部本身就默认了。但我想说,同时《王者荣耀》的团队值得敬佩。在腾讯内部同期做MOBA手游的还有一款叫《全民超神》的游戏,两个团队的产品同一天开启测试,而《全民超神》当时完胜。而在出现问题之后,《王者荣耀》团队迅速自查和做出改变,最终完胜《全民超神》。

5、和王者荣耀差不多的游戏有哪些?

6、像王者荣耀一样的游戏有哪些?求推荐。

推荐《时空召唤》、《英魂之刃》、《英雄战歌》。

《时空召唤》是一款MOBA手游。 游戏保留MOBA端游的精髓,队伍配置、节奏掌控、视野控制、团战进退等MOBA的乐趣,是一款高度还原端游体验的手游。

《英魂之刃》 作完美传承单机游戏英雄无敌经典玩法,分人族、龙族、不死族三大种族,下辖数十种职业,近百种佣兵,具有非常强的耐玩性和策略性。玩家在游戏中不仅可以探索世界地图,组队挑战土著部落、龙穴、墓地、金字塔等副本。

还可以体验英雄远征,地狱魔窟,异界之门等玩法,培养强大的英雄,学习近千种特色魔法技能,成立兵团联盟,参与奇迹争夺战,剑与魔法的世界里获得至高成就。

《英雄战歌》一款公平竞技卡牌手游,最新的集换式MOBA桌游。将化身魔术师活跃在异次元世界,用卡牌召唤英雄,争夺最高荣耀,海量卡牌, 万千组合,没有最强的卡组,只有正确的选择。

英雄牌在对局中的能力升级与阵亡返场机制,成为在对手意想不到的时刻扭转战局,r把控节奏持续施压的重要砝码。游戏简单易上手,策略丰富多样,战局分秒必争,决斗过程全程3D。

7、王者荣耀的专业名词有哪些?

ad物理输出
ap魔法输出
adc物理核心输出
环线:和队友交换对线
打野:考打野怪游走帮助线上队友单杀别人的职业
carry:带动全场节奏的
MVP:死亡次数最少,人头经济较多,综合技术最高的玩
换掉:在你死后通过各种方式复仇并将人头拿到
pin高:网慢,卡
黑:和好友一起玩
大龙:主宰
小龙:巨龙
团:集合队友进行多人较量
一波:通常指团灭后集合队友迅速拆塔取得胜利

8、与王者荣耀类似的游戏有哪些?

与王者荣耀游戏介绍相关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