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王者荣耀 > 人民日报王者荣耀原文

人民日报王者荣耀原文

发布时间:2020-04-01 20:04:54

1、接连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的批评,“手游一哥”王者荣耀到底是不是电子鸦片?

王者荣耀可以说是非常火爆的一款手游,在当代年轻人里非常的受欢迎。而且目前不仅是我们知道它,就连老一辈的父母都了解到了这款游戏,但是他们并不是喜欢上了这款游戏,而是面对人民日报,新华社的批评,对于孩子沉迷王者的做法产生了深深的担忧。我们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都表明,现在的王者,已然成了一种电子鸦片,毒害着现在孩子的心灵

首先就是现在的未成年对于这款游戏的痴迷程度了,有的孩子玩坏了眼睛,有的孩子因为游戏耽误了自己的学业,他们就像上瘾了一样疯狂的追求这款游戏。虽然说这些并不能够怪王者荣耀,但是只能说新款游戏也在深深地毒害着现在的未成年。



还有就是王者荣耀里面各种英雄的名字,有很多英雄都是根据历史人物设定的,但是他们的背景故事却跟历史背景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样的情况没有读过历史的孩子很容易就会被误导,还在认知期的他们很容易就会产生这种固定的思维,以后想要去矫正就很困难了。

既然已经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双双点名,我觉得王者荣耀就应该好好的改变一下自己,不买让人们把它称之为电子鸦片。当然它也在慢慢改变,出来了很多的未成年保护政策,一天规定你的游戏时间,我相信在以后的改革开发中它还会注意到自己的问题,把自己能够做成一个让大众所理解的游戏。

2、如何评价人民日报称王者荣耀英雄与历史,传说不符

我对历史很有兴趣,我也玩王者荣耀。关于评价,我来说下
1、王者荣耀是一款游戏,我强调仅仅是一款游戏而已,它的目的具有娱乐性、盈利性,与历史、传说等肯定不会完全相符,这点毋庸置疑。但人民日报揪住这点大发评论,个人觉得这就是烦者寥寥的老学究了,游戏不是课本也不是专业著作,完全没有必要用来衡量历史。
2、王者荣耀虽然是游戏,但是标注了“与历史不符,想知道更多资料请查看人物介绍”的说明,并且,配备了任务真实的历史故事,我觉得这点做得很好。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我们中国传统历史故事神话,尤其是现在精神文明和传统的缺失状态下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比如:苏烈等人物,由于小说演义的曲解,我们很少了解他的真实情况,这个游戏给我们提供了途径,让我们知道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海油这么一位伟大的将军。而课本、专业著作以及人民日报的专业术语、乏味空洞的陈述事实在普及历史知识上具有很大的枯燥性,让人昏昏欲睡。
3、王者荣耀人物技能的设定也是根据英雄的主要事迹命名的,可以让我们简单明了地记住英雄生平;而人民日报的文章我真的不敢苟同,一个普通的百姓了解文化的途径就是带有生活气息的,如果个个都是咬文嚼字、死钻牛角尖的老学究,我们的生活就会和书本一样聊无趣味。
4、说些个人见解:一是人民日报能够发出这种声音,虽然不排除个别老学究炒作的可能,至少还是说明人民日报对百姓生活是关心的。二是人民日报的读者群体多为从政人员、学者、专业型人才,这样的文章能发表上去也就不奇怪了,因为这样的文章适合他们。而我们适合某某都市报罢了,我们关心的是哪里发生地震哪里房子降价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王者荣耀比领导讲话更有意思。呵呵。

3、人民日报有批评王者荣耀的kpi吗

人民日报评了两次,第一次除了声声血字字泪地描述了一下因玩王者荣耀而产生的恶果以外,没有什么意义。第二次,提到了“社交游戏”算是沾了边。
但是你真的以为,人民日报只是在批评王者荣耀嘛?
首先有两个要讨论一下的问题。
第一,游戏有没有罪?很多人会说游戏是无罪的,甚至把那句著名的话告诉我,枪无善恶,只看掌握的人是善是恶。那么如果按照这种逻辑推论,赌博百分之一千万属于一种游戏,所以赌博也没有罪,那么国家禁止赌博是错的。这样对吗?
你要考虑到任何事物其存在的本质,枪不是天然事物,其天生就是被人发明的,其存在的意义,服务的对象天生就是人,然后非要割裂开人,而讨论枪不过就是一些铁原子,这不是诡辩?
同样游戏也不能割裂开人去讨论,否则毫无意义。
第二,你自己没有自制力怎么能怪游戏呢?首先王者荣耀日活8000万,其中3600万是青少年,几乎占了一半,青少年本来就在三观和习惯形成的过程中,缺乏自制力判断力并不难理解,否则法律不会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其次,这个论点几乎等同于,一只刚出生不久的水牛在迁徙过程中被狮子追上咬死了,然后其他成年水牛说,你跑不过狮子就该死。excuse me?
如果一个人,现在还用进化论的方法论讨论现代社会问题。这个人是反智反人性的,我不是说进化论作为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不对。而是人的所有社会制度,道德体系,哲学,还有医学,都是在和进化论做抗争的,是在和自然选择做抗争的!这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和之所以伟大的地方。持进化论来看待社会问题的人,我负责任的说这种人有灭世和恐怖分子的倾向,希望政府密切监视这种人(捂脸)
何况,连大部分野兽都知道保护幼崽。
以上两个问题如果你认同了,开始讨论王者荣耀为什么这么火,王者荣耀到底有什么罪?
这俩问题差不多是一样的。
简单总结原因,是社会风气与社交绑架。
看到这个结论,可能很多人会嗤之以鼻,有人觉得这不是主要原因,有的人觉得自己也想到了。
首先社会风气和社交绑架能不能足以造成一个2亿注册8千万日活的游戏?
当然能。连裹小脚这种摧残人,摧残人性的东西都可以从南宋风行到清朝将近千年,何况一款“无伤大雅”的游戏,你说社会风气没有这种力量?
更何况,进入互联网时代,人类变得更加趋同。我忘记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这个观点。本来互联网的出现,让人本能地以为,世界会更加多元化,人类的选择会更加丰富。但也许是由于选择过于丰富,信息过于爆炸,人类以个体为单位去判断去选择耗费的成本太高昂,所以这个社会反而前所未有的容易出现爆款,盲从。
裹小脚,从五代开始出现,到南宋才开始风行。然而有了互联网的王者荣耀却不需要那上百年的时间,15年底登陆的王者荣耀,16年就可以大热,17年就可以风行中国。
没有了礼教这种半强制性的规矩,社会风气和社交还能不能绑架人?
当然能。往大了说,社交产生了现代社会,往小了说,社交决定了交配权。
在我们都是原始人的时候,大概就知道了社交的好处。第一,让生产活动更有效率地进行。第二,使社会组织更和谐稳定。第三,获得交配的机会和权力。社交对人类来说本来就很重要,在互联网社会似乎更加重要。
罗胖有一期说到,游戏是年轻人的社交货币。然而王者荣耀似乎是年轻人的社交粮食。当你周围的所有人都在玩王者荣耀的时候,你如果不玩,你就没办法在这个小社会生活。
成年人还好,我们自有生活上的压力,财富上的追求,价值观里对美和愉悦的定义。况且我们的生活圈子那么大,从小学同学到大学,研究生,博士同学,从地痞流氓到金融大佬,总有不打王者荣耀的,或者总不会有那么多人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游戏中。
但是孩子的世界不一样,孩子的圈子本来就非常固定和狭窄。我上学的时候,除了姑娘我们只聊篮球和war3,我明明能感觉到有些人不喜欢打篮球,身体素质也不好,只是为了融入我们男生这个大圈子,体育课也不得不跟我们一起玩篮球。如果说我们那个时候,将我们拉出篮球和war3的还有姑娘,可惜现在没有了,因为连姑娘也在玩王者荣耀。
我想问,一个游戏有没有这么好玩,好玩到足以形成一种风气,形成一种社交绑架?
没有,连赌博这种直达人性弱点的游戏都做不到,何况王者荣耀。
之所以能形成风气,是因为腾讯铺天盖地的攻势。微信上发现——游戏,那一栏挥之不去的小红点,一直提醒你王者荣耀的存在。qq就更别说了。腾讯还收了《全职高手》这个ip做成了动漫,你说不是因为小说中游戏的名字叫荣耀我是不信的。还有腾讯视频收了那么多ip,在你看综艺节目之前铺天盖地的广告,当你看nba的时候,半场休息会有个评选,投票nba的球星都像王者荣耀里的哪个角色?这些推广尬嘛。很尬。好用吗?好用。
王者荣耀好玩么?
或许好玩或许没那么好玩,这无关紧要。
因为这一切真正的源头是腾讯。

4、人民日报痛批《王者荣耀》:小学生还能学好历史吗

对于这种看法,如果觉得有道理,就赞同;如果不同意的话,就提出反驳意见。

5、被人民日报怼了以后 王者荣耀会改吗

其实任何情况下被怼了只有一种办法,就是怼回去,你不怼回去他以后还会怼你,不管玩游戏还是现实都一样,正所谓: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6、人民日报点名了王者荣耀,这脑残游戏会不会下

每个人的兴趣都不一样,我玩了一段时间感觉很不错,操作起来是没什么难度的,游戏里面英雄角色很多,可选择性多的,所以玩起来有多种玩法,不同的英雄技能效果不同,不同的技能使用的方式也不同,这就增强了游戏的技术性。

7、人民日报小学生玩王者荣耀还能学好历史吗

其实实名注册是防止,还有就是为了能使未成年接受监督少玩游戏,毕竟是祖国的栋梁。虽然有梗是说一旦自己总是遇到坑人的队友就说是小学生又放假了,其实小学生也有牛的,成年人也有很low的。所以呢,放宽心态啦,有些事情自己做好了就好了呗,管他狗咬狗呢。王者荣耀画面好看,因为是腾讯的游戏所以玩家众多,这年头谁手里没个号或者微信号呢。很多人都爱玩的游戏,一旦走上王者之路那真的是很爽的一件事。操作简单,值得推荐。

8、人民日报VS中青网 《王者荣耀》歪曲历史会误导小学生吗

昨日,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网突然旧事重提,对《王者荣耀》的历史观再次进行评价。而双方观点大相径庭,直接引起了微博上讨论热潮。两大媒体对于《王者荣耀》人设以及故事构架取材我国历史和神话等传统文化后又加以戏说改编的行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人民日报认为,这是在篡改传统文化。尤其在如今《王者荣耀》用户量大且用户中低龄者多的市场环境下,许多青少年接收信息很可能最先从游戏开始,从而出现先入为主的概念,形成了对历史人物的角色定位,会对历史有误读。这样随意的架空历史或神话人物,只会误导青少年。

而中国青年网(中青网)随后发表评论文章称,《王者荣耀》通过游戏的趣味性,反而会让青少年产生想要细致了解这些人物真实面目的兴趣,从而促进相关传统文化的流行。

两大媒体的相悖观点也引得各方玩家争吵不休,而对于《王者荣耀》时候会扭曲文化误导孩子这个问题,也是到现在还没争论出结果。不过借着这次争论,网络上倒是提出了不少观点,有一些甚至“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观点一:过度加工素材会扭曲文化

《王者荣耀》中刘备用火枪,黄忠是炮兵,刘禅开机甲,荆轲大波妹……再加上各个朝代名人穿越到一起“关公战秦琼”,与历史相悖的地方显然已经比比皆是了。这样的过分加工只会产生误导效果。

观点二:谁会拿游戏故事当真

纵观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谁敢说自己看过的典籍中的内容就是真实的?这就比如更多人知道和推崇的是《三国演义》,而对于《三国志》估计很少有人了解。然而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中许多桥段是杜撰的,但并不影响我们把它算作“四大名著”。那么游戏里面的东西谁又会当真呢?

观点三:游戏也可以尊重文化

游戏中使用历史或神话素材,并非不可。合理的使用甚至会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举例育碧的《刺客信条》系列,里面的各种元素都非常超现实,但对于出现在游戏里的各种历史事件和建筑名胜,却都有着完全贴合文献的描述(这样的历史功底很像金庸先生的小说)。这种方式正是我们国内那些总喜欢“天马行空编故事”的游戏厂商所欠缺的。

观点四:小学生不要玩游戏

其实《王者荣耀》会出现这个情况的根本因素在于国内并没有游戏分级制度。对于信息完全没有判别能力的小孩子来说,这样加工历史背景的游戏显然不是他们的年纪应该接触的。而对于成人来说,他们早已经知道这个游戏的人物设定都是杜撰,也就不会出现误导的情况了。最好的办法还是限制特定年龄的人不能玩哪些游戏。

写在最后

我们都是看着四大名著长大的,但谁也不会相信《真三国无双》中飞天遁地枪挑千人的那些武将就是我们老祖宗当年真实的样子。小孩子或许不懂区分,但随着年龄增长,学习相关知识后,自然也就明白这些英雄在历史上其实不是这个样子。一款有趣的游戏,至少能够激发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兴趣。

而对于国内游戏厂商,有时候太过天马行空也不是好事,虽然这样子做不过是为了“IP混脸熟”和“降低成本”,但尊重文化或许会让游戏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层次。

当然了,如果抛开编辑角度,从一个玩家的出发,我还是十分赞同第四个观点的:“小孩子玩什么游戏!都快去学习,别坑我排位上分! ”

与人民日报王者荣耀原文相关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