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评价《王者荣耀》篡改部分历史人物?
热门手游王者荣耀中有很多英雄来自于中国历史人物,但是很多英雄的设定和历史有很大出入。比如,我们都知道荆轲刺秦王的典故,而在王者荣耀中荆轲是位女性角色,虽然在游戏背景介绍里说明了荆轲只是传承下来的代号,但是这个解释并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很多人认为王者荣耀作为一款游戏,有新颖的题材没问题,但是请不要侵犯“中华文化”。其将历史典故大刀阔斧的篡改已经造成青少年对历史的误解,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化的破坏。

但是也有网友认为这只是游戏何必认真,不能说是篡改历史,但有些人物确实做了改变。而且王者荣耀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历史文化的传播,它吸引了青少年去主动了解有关历史,没有王者荣耀,小学生知道高渐离?小学生知道庄周?小学生知道钟无艳?小学生知道白起?

《王者荣耀》很大一部分优势就在于,所有英雄都基本上来源于历史人物,玩家容易代入其中。而正因为如此,其作为载体,把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让青少年可以更多的认识历史人物和典故,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有利的,不必过于苛责。
2、王者荣耀TOP10究竟哪位英雄的技能最烦
宫本的一技能吧
3、王者荣耀开黑的都是垃圾
不能这么说呀。你这么说好像没什么道理唉。游戏嘛开心就好没必要那么在意输赢。开黑一起玩。还是蛮开心的呀。还有骂人没必要啦。游戏而已,因游戏而影响心情,那多没意思!
4、如何评价人民网发文抨击《王者荣耀》
虚荣vainglory超级好玩,画质pc级,皮肤都可以合成,竞技模式没有天赋和符文,也是即时moba类,美国Super Evil Megacorp公司开发成员是拳头和暴雪的以前的员工,国外很火,世界有很多服务器。
5、《王者荣耀》哪一个地方人玩的人最少?
这个要从心理学的层面来分析了:
1、王者荣耀可以说是目前最火的手机游戏,因为竞技类游戏的爽快感,越来越多的人都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这就导致身边不玩游戏的的亲戚朋友对这一类人从心里上产生反感情绪。
2、因为抵触的人自己不玩或不会玩。一部分人有这样的心理:看别人玩的开心了自己就不爽,凭什么你玩得那么开心我却没感受到,所以他们就要抨击你。
3、游戏自古以来都被国人冠以“不务正业”的代名词,凡是玩游戏的人,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一类人是不务正业,没有上进心的人。
4、网络舆论的导向问题。翻开头条你就能找到类似的视频,一个小哥在玩王者荣耀,旁边一个非常漂亮的女朋友让赶紧睡觉,小哥只顾专心致志玩游戏。虽然是一条搞笑的视频,却能让我们看过之后觉得打游戏--是不对的!
6、如何看待王者荣耀对现在玩家的影响
首先,王者荣耀是当下一款十分热门的游戏,玩家多是十分正常的,不必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其次,王者荣耀这款游戏客观来说,与市面上其他游戏并无特别大的差异,吸引玩家和玩家的充值本质上也是运营商的目的,没必要大力的抨击运营商的不是。再次,无论是什么游戏,始终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除非你是哪种钱和时间都多到无聊的人,否则玩游戏基本上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应该像对待毒品一样,用意志力坚决遏制。
7、接连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的批评,“手游一哥”王者荣耀到底是不是电子鸦片?
王者荣耀可以说是非常火爆的一款手游,在当代年轻人里非常的受欢迎。而且目前不仅是我们知道它,就连老一辈的父母都了解到了这款游戏,但是他们并不是喜欢上了这款游戏,而是面对人民日报,新华社的批评,对于孩子沉迷王者的做法产生了深深的担忧。我们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都表明,现在的王者,已然成了一种电子鸦片,毒害着现在孩子的心灵。

首先就是现在的未成年对于这款游戏的痴迷程度了,有的孩子玩坏了眼睛,有的孩子因为游戏耽误了自己的学业,他们就像上瘾了一样疯狂的追求这款游戏。虽然说这些并不能够怪王者荣耀,但是只能说新款游戏也在深深地毒害着现在的未成年。

还有就是王者荣耀里面各种英雄的名字,有很多英雄都是根据历史人物设定的,但是他们的背景故事却跟历史背景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样的情况没有读过历史的孩子很容易就会被误导,还在认知期的他们很容易就会产生这种固定的思维,以后想要去矫正就很困难了。

既然已经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双双点名,我觉得王者荣耀就应该好好的改变一下自己,不买让人们把它称之为电子鸦片。当然它也在慢慢改变,出来了很多的未成年保护政策,一天规定你的游戏时间,我相信在以后的改革开发中它还会注意到自己的问题,把自己能够做成一个让大众所理解的游戏。
8、王者荣耀现在影响大吗
王者荣耀是现在手机端十分火热的一款游戏,上到中年,下到小学生,玩家范围之广和影响力之大是其他游戏很少能比得上的,可在7月5日,在香港上市的腾讯控股一度跌5%,目前跌幅近4%。人民网日前发表评论文章称,《王者荣耀》面向社会不断在释放负能量,监管主体有必要让游戏多一些“善意”。在很多人看来,这一次是人民网抨击王者荣耀。
在社会反应来看,王者荣耀是一款影响力很大的一款游戏。
耽误学习?

网络事件:
“
对现在学生的影响刘女士的儿子小晨(化名)排名还靠前,某些学科还获得单科第一名的成绩,按照老师当时对小晨的评估,中考进入四星级高中最好的班级是没问题的;如今几十分的差距,不但进不了最好的班级,就连四星级高中门槛都进不了。
“如果他努力了或没发挥好,我也没有任何遗憾和怨言,但是最近半年来沉迷‘王者荣耀’,课都不上,真令人痛心,因一款游戏影响人生的重要选择,太不值得了。”刘女士时常向关心小晨成绩的亲友这么说。
”
曲解历史?

以下是人民日报节选:
“
荆轲是女的,李白成了刺客,扁鹊能用毒,这些角色设定完全颠覆了历史,如果小孩子玩了这个游戏,还能学好历史吗?
荆轲竟然是女的,诗仙李白变成了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诸葛亮是一名拥有超强单体爆发输出的法师,在《王者荣耀》中,截至目前一共出现的这种人物设定,共60多个,中国历史英雄和神话传说人物的名字一起出现。李白、赵云、孙悟空、墨子、庄周、狄仁杰、貂蝉等耳熟能详的人物,在游戏中不仅穿越时空,一起“混战”,而且所有人物按游戏的角色设定只是取了一个名字而已,与历史背景和人物经历并无关系,内容和精神被架空,有名无实。
”

2016年这款手机游戏的全年收入为68亿元,占2016年手游总收入的17.7%。在这一连串傲人业绩背后,不得不让人思考,游戏应该怎样去弘扬传统文化,应给孩子怎样的历史观?
虽然这款游戏官方提示面向16岁以上的玩家,但一些家长告诉我们,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都热衷于玩这款游戏,他们表示十分担忧,这些小学生都还没学过真正的中国历史,让游戏先入为主,形成了对历史人物的角色定位,就算以后学了真正的内容,也会像白纸乱涂了色彩,即使再擦掉仍会有印迹,会对历史有误读。
对于游戏厂商来说,使用历史人物名字作为角色设定,一是历史人物没有版权,可以无成本、无纠纷地放心使用;二是历史人物没有距离感,能让玩家很自然地接受,厂商就能将更多财力、精力投入到用户体验,吸引更多玩家中来,而不是花时间去给人物取名字。
但代表广大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希望游戏开发商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对游戏内容的研发,讲好故事,最起码要精心给角色取好名字,形成自己的独有品牌,而不是从历史中生搬硬套角色名字。
我想说,在我看来,这真不是抨击,而是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无毒“农药”,它呼吁的是游戏厂商的监管,也呼吁的是来自社会各界以及有关部门的监管……
9、“王者荣耀”是谁的荣耀
一款手游,一条被奴役之路。
一组数据可看出它的火爆程度。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5月,王者荣耀用户规模已达2.01亿人,每7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是它的玩家。同时,2017上半年日均新增用户数达174.8万,这个人口数可以在“2016年中国百万人口大县排行榜”中,排到第五。
与之对应的,王者荣耀2017年一季度收入55亿元~60亿元,仅一款人物皮肤单日卖出1.5亿元。
游戏如此火爆,悲剧却不断上演。
杭州13岁男孩沉迷王者荣耀,在手机被收后选择跳楼;厦门13岁女孩沉溺王者荣耀,称活着没意思,被送进医院;广州17岁少年狂打王者荣耀40个小时,诱发脑梗,险些丧命……
一位杭州中学老师发文痛诉:“当孩子泪流满面的和我说,老师我控制不住自己,我不敢告诉父母,怎么办怎么办老师?那一刻我感觉我的心也被扎了。”
王者荣耀,谁的荣耀?谁的毒药?

深陷游戏中的未成年人
谈起儿子的近况,张燕(化名)很是恼火。
儿子小磊今年14岁,刚上完初一,期末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可就在考试前夕,小磊迷上了一款手机游戏。“每天放学回家就握着手机,眼睛死盯着屏幕,在游戏里厮杀,怎么说都不听,”原本听话懂事的儿子像变了个人,张燕担心再这样下去,影响的不仅是儿子的学习,还有健康。
让小磊如此着迷的这款手游,正是当下尤为火爆也备受争议的王者荣耀,由腾讯公司开发。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5月,王者荣耀用户规模已达到2.01亿人,每7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它的玩家。
在腾讯浏览数据中,王者荣耀的用户年龄分布显示:12岁和13~17岁用户群体高达20%。虽然腾讯公司在回应媒体时表示,该数据只能代表通过浏览器检索“王者荣耀”的用户的年龄结构,与王者荣耀真实玩家比例存在差异。但未成年玩家比例究竟占多少,腾讯公司未正式公开过。
在王者荣耀游戏官网最底部写着,“本游戏适合16岁(含)以上玩家娱乐”,但这句话却形同虚设。
张燕说,儿子对这款游戏比对以往任何游戏都要上瘾,儿子所在的班级里,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几乎都在玩王者荣耀。“儿子说,同学朋友都玩,如果他不玩,就会显得不合群,也没有共同语言。”
这令老师和家长们极度反感,很多原本学习成绩好也很听话的孩子,开始出现叛逆、成绩下滑。这些并不是少数情况,在王者荣耀走红背后,一个又一个悲剧故事已见诸报端。
7月3日,人民网发表评论猛烈抨击王者荣耀,质疑其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认为“对王者荣耀的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智能手机普及,手游市场火爆,但手机不能沦为‘黑网吧’甚至‘手雷’。游戏研发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视潜在危害,不能只重体验而不计后果。”
7月4日,腾讯股价遭遇2017年以来单日最大跌幅,下跌4.13%,市值蒸发1099亿港元。
秒遭破解的健康系统
针对各方质疑,腾讯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可经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措施并不是很有效。
7月4日,王者荣耀推出了号称“史上最严”的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未成年人被限制了登录时间。根据这一系统规定,12周岁及以下的孩子累计登录游戏时长达1个小时后将被强制下线,且当日不能再登录游戏;13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游戏时间不能超过2个小时。同时开启“成长守护平台”,家长可以完成对孩子游戏账号的监管。7月18日,该系统再次升级,12岁以下未成年人21点至翌日8点之间将不能进行游戏。
这些限制都基于一个前提,想要玩王者荣耀必须经过实名认证,输入身份证号才能成功注册账号,通过身份证号即能有效识别是否未成年人。
然而,这一防沉迷系统却在上线当天即遭到破解。记者调查发现,使用成人身份证、购买成人账号等方法,均可以绕开防沉迷系统。目前,在一些电商网站和游戏交易平台,王者荣耀成人账号销售火爆,一些号称“已过防沉迷”的账号最高价可以卖到上千元,最低只需要20元。同时,一些商家通过技术手段破解了防沉迷系统,将账号中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直接改为成年人身份信息。
在王者荣耀百度贴吧中,有不少网友留言认为“这一系统并没有什么用,很多小学生会用家长或其他成人的身份证登录”。张燕说,游戏虽然要实名认证,但只需要输入一个身份证号码,背后究竟谁在玩,很难获知。现在的孩子都非常聪明,他们会想出很多办法来。
针对防沉迷系统存在漏洞的质疑,王者荣耀平台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完全实名认证有难度,因为这要基于用户提供的信息是准确且真实的这一前提。有网友建议通过摄像头确认身份证和用户是同一个人,但这一点从技术上来说存在很大难度,而且涉及到用户个人隐私问题。
吸引小学生的暴利皮肤
“身为一个王者荣耀游戏的用户,当看到中国有1/7的人玩这款游戏,还有这么多小学生,我也不认可这款游戏的发展方向,”25岁的赵寒(化名)说。在此之前,他是一名“资深”王者荣耀玩家,在他玩这款游戏时,遇到过不少小学生,且发现小学生更容易在游戏中沉迷和消费。
他告诉记者,王者荣耀将各种名著、神话里的人物挖掘开发成角色如赵云、曹操、武则天、项羽等,并由此推出各类款式的“皮肤”。而正是这些“皮肤”,成为王者荣耀主要赢利点之一,尤其非常受小学生的喜爱。
在王者荣耀里,钱分为金币、钻石和点券三类,前两者都可以靠经验积累,只有点券需要人民币兑换;游戏中可以购买的是英雄、铭文和皮肤,其中多数皮肤需要花钱购买。一款皮肤根据人物类型和功能各不相同,售价从28元到288元不等。游戏会为玩家设置一些任务,玩家必须执行完这些任务后才能上升到更高级别,而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和好友互赠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