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OL omg戰隊獲得過哪些榮譽
獲得榮譽
OMG戰隊2013年LPL春季賽常規賽亞軍 季後賽冠軍
2013年WVW全國電子競技精英賽 冠軍
2013年 Starswar8 冠軍
2013年 LPL夏季賽常規賽冠軍 季後賽亞軍
2013年 S3總決賽中國區選拔賽冠軍
2013年 S3世界總決賽八強
2013年 WCG英雄聯盟中國區 冠軍
2013年 WCG英雄聯盟世界總決賽亞軍
2013年GEC影馳嘉年華 冠軍
2013年NEST全國電競大賽 冠軍
2014年IET義烏國際電子競技大賽英雄聯盟亞軍
2014年S4賽季巴黎全明星賽亞軍
2014年LPL春季職業聯賽常規賽排名第一名 季後賽季軍
2014年LPL夏季職業聯賽常規賽排名第三名 季後賽亞軍
2014年S4世界總決賽四強
2、英雄聯盟omg戰隊真人秀叫什麼
親好哦 嘻嘻 很高興為你解答。就在TGA里有,OH MY GOD!希望幫到你。話說這段時間新出的格鬥游戲「王牌對決」樓主曉得不。這款游戲操作也不復雜,在新手教學關里的指引也相對比較詳細,從單個技能的運用到跳躍、防禦和普通攻擊,玩家可以迅速上手,游戲中的音效特別棒,無論是游戲的背景音樂還是環境音效都表現得美輪美奐,打起了特別有激情,如果你的生活正缺激情就來玩玩吧。
3、lols4賽季omg戰隊隊員
大哥gogoing,中單無狀態,打野靈葯,adc小傘,輔助應該是噠7
4、英雄聯盟戰隊OMG現在在國內實力如何,有多少戰隊OMG打不過
國內目前戰隊八強有EDG、QG、IG、SS、LGD、VG、OMG、M3
在這8支隊伍裡面,實力最強的是EDG,排除昨天EDG的戰績外可以這么說,因為昨天季後賽半決賽LGD 3:0 EDG
其次OMG、SS、QG、VG、IG、M3是第二梯隊,OMG新組合(上單gogoing、ADC uzi)表現不俗,但是缺乏磨合,個人實力上來說OMG還是很強的,但是缺乏戰略性的決策,一場比賽BP占據40%的勝率,BP的好,失誤率低,比賽就很好打
總體來說OMG處於中上水平,調整的好、對於之間磨合的好還是可以進入第一梯隊的
5、《英雄聯盟LOL》UZI為什麼去OMG戰隊
2014春季賽的時候,由於white、lucky還有tabe的退役,神超遠走北美聯賽,皇族只剩下uzi苦苦支撐大局。甚至一度改打中單,聯賽成績自然也就不理想了,一度被逼到降級的境地。隨後在夏季賽,皇族花大價錢,引來了韓國強力外援insec和zero,還大力培養了可樂和玉米有潛力的新人。但是,uzi一直是隊伍的核心,再加上少年成名,所以脾氣有點火爆,經常鬧些小情緒(詳情參考s4世界總決賽對戰edg戰隊時的消極態度)而他和以往的隊員,如white、tabe等人的相處很融洽,很大原因是其他隊員比較包容他。而insec和zero由於和uzi之間的語言溝通有很大的問題,經常在一些游戲內的問題上有分歧,如該不該打團該不該推進等問題,於是矛盾就產生了。網上一直流傳uzi和insec場下幾乎零交流,看來並非空穴來風。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今年有大批韓國頂尖高手入駐lpl,而皇族的實力又沒有明顯提升,雖然皇族可樂和玉米有升值空間,但是開年lpl已經迫在眉睫,已經來不及讓他們提升了,影馳嘉年華對戰king戰隊和德瑪西亞對edg戰隊就看得出來,皇族已經沒有優勢。而今年lpl每隻戰隊都是頂尖,皇族向脫穎而出很難,電競發展迅速,皇族不能吃亞軍老本。所以在以上所有原因的迫使下,uzi萌生了加入其他戰隊的想法。
uzi加入omg戰隊,一方面實在是無奈之舉,而另一方面也是大勢所趨。
6、英雄聯盟里的OMG戰隊到底怎麼了?小狗去了反而成績糟糕了
OMG:雙形態天團的惆悵
小編最近也天天看OMG的比賽,怎麼說呢,看了這么久得比賽,覺得OMG其實也可以發揮的很好,但是真的不穩定,其實OMG的隊伍配置真的不錯,可是為什麼就是打不出這樣一個隊伍的傷害呢?小編最近看到了這樣一篇分析,覺得很不錯和大家一起來分享。(此文來自LOL掌盟)
作為曾經在S3總決賽擊敗SKT T1,S4淘汰賽零封韓國NJ戰隊終結抗韓魔咒的OMG戰隊,應該誰也不會想到他們如今會陷入這種尷尬局面:他們基本也很少跌出過LPL前三,春季賽積分一度緊追EDG,但一旦進入淘汰賽,他們便很難收獲令人滿意的成績。
簡單來說,在OMG引入Uzi之後,他們的成績與期望值之間產生差距,這是Fans們難以接受的事實,圍繞著這個「事實」,不僅是外界,連OMG自己也產生了動搖:
到底應該圍繞著中路還是下路,來建立戰術系統?
攻城形態(簡式運營)
代表性比賽數據圖:
夏季賽W7 Day1 VG VS OMG 第二場
夏季賽W4 Day2 OMG VS IG 第一場
夏季賽 W3 Day2 M3 VS OMG 第一場
夏季賽OMG換上兩個新人,夕陽以上單形態出現,這支全新的OMG一度使LPL眾多隊伍摸不著頭腦,直到夏季賽W3-W4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一套完全圍繞著UZI而展開的迅推格鬥流嘛——PentaQ稱此為簡式運營。
這套戰術體系有點將突襲和運營合二為一的味道,並且有著換線和不換線的兩種演化方式,主要是以Uzi拿到的ADC英雄為變化基礎,如拿到奧巴馬、飛機等中前期兇猛的ADC則不換線,在下路頻繁小規模格鬥;如拿到輪子媽、金克絲等偏中後期的英雄則換線,平穩過渡到10分鍾,然後集中兵力一波強突,推塔後換線再推。
但不管怎麼變,Uzi都是這套戰術體系的絕對核心,它要求前期所有的團隊行動:如支援、突襲和蹲守,全都圍繞著Uzi所在的路線展開。
其基本構架為中式強突為主,即主要在10分鍾左右,全部人手朝Uzi所在路線進行突襲,無論得手與否,迅速推塔,塔倒則Uzi換線,將此過程再執行一遍,直至對方三座外塔全毀。中單在此體系裡以牽制、發育、支援為主,只有當上下兩路塔破,Uzi切換到中路時,中單和輔助才會解放展開突襲。
這套體系一度使OMG打得順風順水,在第三周擊敗M3時,更是讓人喊出「拆遷大隊」的稱號,那時的OMG,充滿了活力與朝氣,成功的數據案例也在這時期居多,但當其他戰隊摸熟了這個套路之後,便有了應對之策,成功數據案例便有所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被完全針對後的案例——我們後面再說。
首先讓我們看看此戰術體系的第一特徵:突襲爆表。
Uzi有兩大特點:第一線上凶,第二團戰穩。而線上凶一般有兩種後果,要麼就是把對方打爛,要麼就是自己遭到對方打野的強勢針對,所以但凡OMG成功戰例,無一例外突襲屬性都會爆表,且所有行動針對路線有80%以上都是圍繞Uzi所在路線展開,如W3 Day2 M3 VS OMG 第一場,OMG打野從第5分鍾開始,5分7、12分12、18分43三波全是下路,而夕陽8分10、15分40兩波支援也是全是下路。
跟所有的強突體系一樣,此體系的第二特徵就是補刀率下降,過多的線上戰斗以及上單頻繁支援、打野頻繁行動,都要以犧牲刷刀經濟為前提,這三張圖上OMG的補刀率基本都穩定在70%左右便是明證。
但Uzi的經濟卻很少受到影響,從而能保持全場最佳補刀,如上圖中的圖一和圖二他都是最佳補刀,圖三雖然是無狀態最佳,他也僅僅是因為英雄特性不適補刀,而全場只比無狀態少了17刀。
這當然是因為所有行動都圍繞Uzi所在的路線展開,這使他可將盡可能多的時間花在線上,而不需要在遊走上消耗精力,且由於此體系一旦推塔得手,Uzi就要換線再推,無形中便可以多吃兩波兵。
不過若是覺得Uzi就此吃掉全部團隊資源,那大家可能就小看了這套戰術體系:在此體系中,補兵並不是最重要的發育資源,塔才是!
在以上三例中,OMG在20分鍾的推塔數分別為:5、6、5,而對手的推塔數則分別是1、1、1,由此帶來的巨大經濟差距,自不用多說,所以我們才說這是一種運營體系,其針對的核心不是野區資源,而是塔資源。
也正是覺察到OMG這套以Uzi為核心的體系,在聯賽進入第五周之後,越來越多的隊伍開始將前期針對點集中到Uzi身上,尤其是一些突襲和前期線上對抗比較凶的隊伍,由此便取得了跟OMG對戰的勝利,最大的例子便是UP和RNG。
看過PentaQ德杯數據總結的玩家可能知道,其實UP這個隊前期打架相當厲害,得益於Heart的節奏帶動和Punished頻繁出擊,他們全隊在20分鍾的KDA都明顯要優於全場KDA,這說明他們在線上對抗期的處理非常不錯,而RNG則是香鍋領軍,突襲能力一流。
簡單說,這兩支隊伍都是前期凶而後期處理稍弱的隊伍。
但UP在W6和W7連續與OMG交手四場,三勝一負,而RNG則是在W7中與OMG交手兩場,一勝一負。可以說,正是W7中連續被對手在下路針對,連續的失利終於引發了OMG內部心態爆炸,此體系的缺陷終於被所有人覺察:
這套體系容錯率非常低!只要強行針對OMG的下路進攻,對於Uzi這種情緒化的選手來說,前期爆炸,基本就意味著全盤爆炸。
最好的例子是圖四W7 Day3 RNG VS OMG第一場,此場比賽RNG簡直是瘋狂針對下路,從2分1秒開始,4分55、5分59、10分30、11分14、15分25,香鍋將自己的全部「青春」都奉獻給了小狗,而這場比賽,Uzi選擇的正是他想強帶節奏的代表英雄——盧錫安,也正是在這場比賽失利後,小北終於換下了Uzi,給這波簡式運營戰術畫上了一個頓號。
聯動形態(OMG老模式)
代表性比賽數據圖:
夏季賽W7 Day3 RNG VS OMG 第二場
德杯Snake VSOMG 第四場
夏季賽W7 Day2 UP VS OMG 第二場
隨著新人小北的登場,OMG的風格重新變回了2014年的那個OMG,唯一的不同只是上單、ADC和輔助已經換人,從德瑪西亞杯的表現來看,這支OMG重新找到了方向,節奏感、配合以及個人水平,都要比2014年的OMG更強,整體水平而言,也是完全超越了夏季賽W5-7時期的OMG。
但跟EDG的決賽一戰,看著他們不斷發起的攻勢,卻永遠要比對手差上那麼一點的結果來看,我們又不得不思考,這支OMG確實非常強,但是,它是最強的嗎?
所謂的OMG中上野聯動,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ADC縮回去,然後打野的趨勢從偏向ADC的野區,變為了偏向上單的野區,從而將中上野鏈接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可以去進行突襲、支援,甚至直接在中路強襲打開局面,所以聯動模式下的OMG更為靈活,這個拳頭能打向任何方向。
因此在這個戰術體繫上,首先最為顯著的第一個變化,就是支援系數的大幅度提升。在Uzi所領導的攻城形態下,Uzi所在的路線就是戰場,在這種情況下,輔助很難離開他,基本上連續的四周八場比賽,OMG的輔助Amazing都很少有突襲行動,支援更是一次都沒有。
而進入聯動形態之後,不僅無狀態從中單防禦塔形態下解放出來,輔助也解放了出來,三路並進的情況下,使整個OMG進入一種隨時伺機而動的動態防禦體系之下,由此便形成相當顯著的支援屬性變化。
對比圖一、二、三可以看到,那時的OMG支援系數相當少,而圖五、六、七則明顯支援系數要多很多,即便圖七是W7 Day2 UP VS OMG 第二場,這場比賽OMG輸了,他們的支援系數仍然相當可觀,並且可以看到整個OMG的支援系數,是隨著對手的支援、突襲而變化的,這就是數據產生互動的表現,而圖一、二、三的支援數據是死的。
當無狀態解放後,最為顯著的第二個變化,則是他會拿一些更為靈活的中單,最具代表性的英雄就是狐狸。狐狸不僅能使他打出極為優秀的支援效果,也能跟打野配合打出突襲效果,所以我們會發現這三場代表性的比賽中,有時OMG是突襲偏強,有時則是支援偏強,有時則是兩者差不多。
這說明OMG這時能有效地平衡節奏,面對不同的敵人和不同的狀況,他們可以靈活地決定自己是要更為主動的聯合攻擊,還是聯合防禦。
但我們也注意到,此體系存在著一個比較顯著的缺陷,就是OMG缺乏一個很好的運營節奏,也就是說不管他們的突襲和支援打得如何漂亮,卻只能靠人頭來開經濟差距,無論是補刀率還是地圖控制率,他們都不能跟對手拉開一個顯著的差距,而由於ADC的回縮,推塔的節奏自然也是放緩。
最明顯的例子是W7 Day3 RNG VS OMG 第二場,這其實是一場很明顯的OMG優勢,20分鍾時他們就打成7:3的人頭比,但此刻OMG的經濟卻僅僅只比對手領先800塊,換做是最擅運營的EDG,這起碼也該有5、6的經濟差距了,哪怕是簡式運營,也能打出3、4K的經濟差距。
所以這種聯動形態,並不能說是一種運營模式,它更像是一種以中單為核心的突襲模式,並不能形成實質性的節奏勝利,以保護自己C位發育和打擊對方C位發育為主,在剛才那個戰例中,雖然團隊經濟大家相差不大,但無狀態卻是3/0/2的數據在手——他起飛了。
當然,也千萬別以為在這種戰術體系,只有中單能起飛,所謂的中上野聯動,並非是外界流傳的無腦保無狀態發育。
中上野的聯動,是將中上野(甚至連輔助也要算上)的支援和突襲擰成一股繩地出擊,由於ADC的回縮,導致對方在攻擊ADC時,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深入追擊到更危險的位置,這就很容易被隨後的支援「攔腰截斷」,在這個過程中,ADC在存活後展開反擊,也是能拿到人頭起飛的!
最為顯著的例子是德杯Snake VS OMG 第四場,小北上路9分鍾時在上路被突襲,配合靈葯一波反打三殺,直接起飛。2分鍾後,U神下路強帶一波節奏,小北又在靈葯支援下一波反打雙殺,這基本就飛上太空,無法阻擋了。
那麼,現在就出現了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為什麼,這種聯動模式不能讓小狗來執行?
答案是,已經執行過了!
在W7 Day2 UP VS OMG 第二場,就是無狀態跟廠長那番震驚LPL的抱怨之後,跟UP所打的第二場比賽,這場比賽無狀態用的是狐狸,而靈葯用寡婦、夕陽則是攻擊型上單蘭博配合。
這套陣容是個典型的中上野聯動陣容。而這場比賽OMG的前期節奏確實很不錯,10分鍾時一度4K經濟優勢,一路人頭和經濟都小幅度領先,直到20分鍾才被小幅反超。
但其實,這個所謂的「中上野聯動」其實是個幻象,選出的三個英雄雖然看起來是要聯動,但還是全部在策動Uzi,所有的節奏還是簡式運營的攻城形態:三波對下路的突襲後隨著下路塔倒,Uzi就換到了上路,夕陽選出的蘭博還是不斷支援Uzi,他自己在上路甚至被單殺一次,靈葯全場也沒有幫過他一次。
這種左右搖擺不定的心態,所導致的結果就是:原本應該發育最好的夕陽發育平平,原本是勢均力敵地進入團戰期,而UP則是出了名的後期處理不好,但結果反而是Uzi發現隊友根本無法支持自己進行輸出:蘭博撒個大就死,狐狸和寡婦能有什麼保護能力?於是團戰如雪崩,直接GG。
所以並不是只有小北適合這套體系,而是作為新人,他沒有話語權,於是將這套體系真正地執行了下來。
結語
在MSI上,SKT T1曾經給全世界觀眾展現了一種雙中單輪換流戰術,他們的意圖是,對抗不同隊伍,就用不同的中單來帶出不同的戰術風格。
這是一種看起來十分炫酷的技術,全世界媒體都在驚呼:SKTT1帶著兩柄劍,用不同的劍砍殺著不同屬性的敵人。
如果一個戰術體系,必須要靠一個標志性的選手來完成,那這套體系就有問題,舉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我如果跟你玩星際,我這盤取個ID叫6D RUSH,於是我就真的用6D RUSH戰術;下一盤我決定飛龍RUSH了,我就把自己ID改成MK RUSH,你會不會覺得我腦子有問題?
實際情況也果然如此,玩雙中單套路的韓國人最後一盤上飛科,想打突襲,結果反而被EDG套路了,作為觀眾,你難道不覺得這畫面挺樂呵的?
這種換人就換戰術的實際操作方式只有一種:這個選手對某套戰術中的核心英雄有極為獨特的操作和理解,其他人都做不到,那我覺得這種搞法,可以當做秘密大招來放,目前來看,水晶的德萊文算是一個特例,既然如此,這種大招也只能放一次而已,一旦正式亮相也就失去了作用。
回到我們要說的主題上,現在OMG所面對的問題,就是跟SKT T1一樣的問題:用不同的選手來決定自己的戰術風格。
當小北上時,對面就全部知道,哦他們是要打中上野聯動,好,打野你注意照顧中上;當Uzi坐在對面時,對面則紛紛點頭稱是,哦他們是要打簡式推塔運營,好,打野和中單你們無腦搞ADC。
當國內聲音紛紛質疑無腦保小狗下路的戰術太過明顯,導致OMG下路被針對時,換上小北,改為無腦中上野聯動,請問站在對手的角度而言,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
德杯對Uzi來說,是一次成長的機會,他坐在台下,能看到台上的這支OMG,比自己操控的那支OMG更強;但德杯決賽的3:0,對整個OMG來說,應該能人明白,這支OMG,還不夠強。目前的OMG,戰術體系已然成熟,但執行的力度與靈活跟EDG比起來,簡直是天淵之別,如果有一天,Uzi能坐在台上,以收放自如的狀態,與隊友在這兩種形態中自如地切換,或許,那時的OMG才真正變陣成功。
7、英雄聯盟omg戰隊大哥是誰?
高地平,外號稱大哥,也是隊伍的隊長
8、LOL裡面的OMG戰隊的中單是誰啊,以前那個長的萌萌的呢,
目前OMG的中單是xiyang(冰封夕陽),曾經國服路人RANK上過第一。
因為無狀態身體的問題,臨時擔任OMG在春季賽的中單。
您說的萌萌的是cool(無狀態),他會在夏季賽復出。
望採納,謝謝。
9、omg戰隊是哪個國家的
中國的,
OMG電子競技俱樂部(全稱:Oh My God),創立於2012年6月,專注於"英雄聯盟"項目的俱樂部,LOL團隊在2013年GOSU統計積分全球前三隊伍,2013年英雄聯盟職業聯賽春季賽冠軍、2013年英雄聯盟職業聯賽夏季賽亞軍,2013年S3賽季世界總決賽8強,2014年英雄聯盟職業聯賽春季賽常規賽冠軍,2014年代表中國參加巴黎S4全明星比賽。2014年英雄聯盟職業聯賽春季賽季後賽季軍。2014年LPL夏季賽亞軍
10、英雄聯盟OMG戰隊沒了么?為什麼沒有參加s5的比賽
隊員內訌 各個以為自己是老大 各種不配合 輸給的是自己 OMG 哪個隊員弱 其實就是被自己扼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