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雄聯盟 > 英雄聯盟之龍元昊

英雄聯盟之龍元昊

發布時間:2020-04-06 12:36:37

1、屬龍的,男孩,,付元昊這名字好嗎

還好

2、屬馬起名王元昊好嗎

此名字很不好的,0分。八字是人生的先天命運,臨盤三聲天註定。姓名是人生的後天命運,主宰了一個人後天命運的吉凶禍福。此名字的卦象表達式44.4起得後天命運的卦象是《震為雷》之《地雷復》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下下之卦,就是你很有才華也很難在事業上有太大的成功,而且這個名字會導致你的急性子,在人際關繫上容易發生沖突,而導致不合群。容易沖撞上司而導致關系惡化而不利於工作和事業。在學習、工作、生活、交友上都困難重重。而且六沖卦在後天命運(姓名)中是最凶的卦象,為什麼六沖卦是姓名中最凶的卦象?因為它們六個爻象之間有六股力量相互沖撞,導致了各種各樣的災難發生。六沖卦是最容易發生沖撞、打鬥、病、傷和各種意外凶災。在婚姻家庭方面,不是生離就是死別。下面這些人就是六沖卦的實例。岳O(秦檜害死)葉O、王O飛(同一個卦象同坐一架飛機撞山犧牲)張O榮(跳樓)翁O玲(自殺)黃O駒(舞台摔下重傷致死)鄧O君(病死)有著中國健美第一人的馬O(病死)張O迪(病殘)張O(被她的老師分屍八塊)葉O龍(坐在同學自行車的後尾摔倒,頭部撞到路邊的石頭上重傷致死)王O(離婚十二年)林O玲(在東北馬背上摔下重傷)。還有很多很多在這里不便多說。建議改掉這個名字吧。二、三十年周易姓名學習研究和檢驗得出來的結論。 有人就愛日本熊崎O翁胡編亂造的《五格剖象法》來起名,此法亂編出來還不到兩百年。還處於實驗階段,就是有人願意去做實驗品,豈不是很悲哀嗎?五格能算準下面三個人嗎?中華民族祖先發明幾千年的《周易》就能算準! 有人認為名字影響人生命運有限,這是一個特大錯誤,如果你輕易相信他,出了事情他來承擔責任嗎,他又擔得起這個責任嗎?老一輩就有這樣一句真理名言:「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悲劇在名字的卦象中不斷發生。不是一個門外漢說影響小就是影響小。 例如:毛O東:主卦得《雷地豫》利建侯行師,其卦利於立君用師。所以名字造就了一位偉大領袖,決勝於千里之外。鄧O平:主卦得《水地比》比。親輔也,九五以陽剛居上之中而得其正,上下五陰、比而從之。以一人而撫萬邦,以四海而仰一人之象。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所以,名字的卦象控制了鄧O平的意識形態。使他思想符合卦象靈力。按照卦象作出了改革開放,引進外資的偉大創舉。使得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富強而被譽為世紀偉人。林O:主卦得《地火明夷》是傷於飛、從光明走向黑暗的卦象。周易卦中他名字的卦中有陽干詩斷:火入地中伏,明夷事必傷。陰人煩保救,疾病恐難康。陰干詩斷:驚惶損失兩重翼,謹密須防暗算來。虎尾蛇頭知度得,身安能自恐傷財。詩中虎尾蛇頭就是控制林O在虎年去蘇聯醫傷,蛇年回國。各位可以查看《中國十大元帥》一書以及有關史料。由於名字的卦象的控制,使他走向了反面。所以他搞陰謀敗露而坐飛機出逃,飛機爆炸而傷亡。還有上面的實例都可以推算出、出事的年份和月份。在此是不能多說的。大家是聰明人,不用我多說。我本來不應該泄露天機,但是不忍心悲劇一再發生。祝您好運!

3、西夏的開國君主叫李元昊還是趙元昊

李元昊
李元昊(1003年-1048年),別名曩霄,小字嵬理,黨項族人,西夏開國皇帝。
李元昊是北魏皇室鮮卑拓跋氏之後,遠祖拓跋思恭,在唐朝時因功再次被賜李姓。李元昊繼西平王之位後,棄李姓,自稱嵬名氏。
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定都興慶(今寧夏銀川),修建宮殿,設立文武兩班官員,創造西夏文,並頒布禿發令。先後派遣軍隊攻擊並佔領了瓜州、沙州(甘肅敦煌)、肅州(今甘肅酒泉、嘉峪關一帶)三個戰略要地。
李元昊建國後,西夏與宋朝的外交關系正式破裂。在此後的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中,西夏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並在河曲之戰中擊敗御駕親征的遼興宗,奠定了宋、遼、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李元昊去世,謚號武烈皇帝,廟號景宗。

4、李元昊稱帝以後的八項措施

創立年號
創置黨項政權的年號李德明一直使用北宋年號,1032年,北宋明道元年,元昊以避父諱為名,在國內改稱顯道二年,次年改號開運,因有人指出開運是石晉滅亡之號,又改為廣運。從此元昊開始使用自己的年號,拋棄宋朝年號。
修宮升府
升州府,營宮殿元昊為了准備建國,改都城興州為興慶廣宮城,擴營宮殿,「其名號悉仿中國所稱」,升洪、定、威、龍、懷諸堡鎮為州。
設百官
依照宋制設立百官,建立黨項奴隸主階級統治的國家機構。元昊設蕃、漢兩個官僚系統蕃官系統職號有:寧令、漠寧令、丁盧、丁弩、素貴、祖儒、呂則、樞銘。漢官系統機構有:中書、樞密、三司、御史台、開封府、詡衛司、官訓一司、受納司、農田司、群牧司、飛龍院、磨勘司、文思院,「自中書令、宰相、樞使、大夫、侍中、太尉以下,皆分命蕃漢人為之。」後來改宋朝的二十四司為十六司,分理六曹。又按宋制設立尚書令,掌十六司事務。其漢官系統基本上是宋朝的官制內容。
定服制儀
元昊為百官定朝服,以別等級,文官戴噗頭,穿靴執笏,穿紫衣,緋衣,基本為宋朝的樣式。武官按等級戴鏤金、鏤銀和黑漆冠,穿紫衣,系塗金的銀束帶。民庶衣青綠,以別貴賤。參照宋制定朝儀:「凡官屬以六日為常參,九日為起居。均令蕃宰相押班,百官以次序列朝渴舞蹈,行三拜禮。有執紛不端,行立不正、趨拜失儀者並罰。」[7]
軍事
整編部落
整編部落兵黨項部族一家號一帳,小族有幾百帳,大族會上千帳。兵民合一的軍事組織是黨項最主要的社會組織。15歲以上、60歲以下為丁,戰時出丁助陣,沒有戰時從事生產,他們自備武器自帶食物,作戰隨點集而至,「元昊立制,率二丁取正軍一人,每負擔一人為一抄。負擔者,隨軍雜投也。四丁為兩抄,余號空丁,原隸正軍者,得射他丁為負擔,無則許射正軍疲弱者為之故壯者得正軍為多。」強壯丁編為「正軍」,體弱者編為輔助兵,元昊共編了約50萬部落兵。[7]
創建擒生軍
建立專門擄掠奴隸人口的「擒生軍」。共有十萬,其中三萬為精銳,七萬為副兵。建立宿衛軍選豪族善弓馬五千人迭直,號為「御園內六班直」,分三蕃宿衛王室,月給米二石這個宿衛軍又是人質團,元昊通過它可以控制各部落首領、貴族。
設立十二監軍司
黨項統治者徵集軍隊,用銀牌召諸部首領而受約束,部落首領統帥本部兵丁,稱為「一溜」。根據各部落兵丁所在地域,元昊設立了十二個監軍司(相當於今軍區),即:左廂神勇、石州祥佑、宥州嘉寧、韋州靜塞、西壽保泰、卓啰和南、右廂朝順、甘州甘肅、瓜州西平、黑水鎮燕、白馬強鎮、黑山威福。「諸軍並設都統軍、副統軍、監軍使一員。以貴戚豪右領其職,余指揮使、教練使、左右侍禁官數十,不分蕃漢悉任之。」[

5、古代的戰爭電視劇,裡面有個主演角色叫元昊。現在忘了電視劇叫什麼名字了,知道的說一下,好像是10年前的

片名:賀蘭雪
又名:西夏王朝
類型:歷史戰爭電視連續劇
地區:中國
長度:40集
年份:1995年
導演:陳家林
製作發行:寧夏電視台
劇情簡介:
公元982年黨項族大首領李繼筠病逝後,黨項族陷入了群龍無首之勢,叛亂、戰爭、爭權奪勢。在這混亂的局勢下,黨項族長後裔元昊(巫剛飾)以他的大智大勇平息叛亂,剿滅各個勢力將本來分散在我國西部地區的諸侯統一起來並於公元1038年建立了大夏國,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然而元昊野心勃勃,不甘心於向北宋、契丹伏首稱臣,一直夢想馬踏中原,稱帝圖皇,一次次發動對宋戰爭,致使田園荒蕪、民不聊生、內外交困。
公元1048年正旦之日,沉積多年的種種矛盾終於爆發,太子持刀入宮殺死了元昊,而太子被國相處死,元昊的遺腹子諒祚卻當上了西夏王朝的第二代皇帝…

6、元昊吟的詩

元昊吟————元昊 英雄生當王霸耳,圖影曹帥識真雄。
蓄蓄大輦騰帝象,紛紛溫泉飛鳳龍。
掠卻吐蕃備戰馬,收降回鶻養精兵。
禿發令是重名嵬,河西匝地起腥風。
註: 1 元昊少時有雲:英雄一生,當圖王霸耳。又宋陝西邊帥曹瑋,聽說元昊有王者相,遂令人圖其 影。曹見之驚嘆曰:真英物也!
2 溫泉者指今銀川市北溫泉山,據說當時此山現神龍(疑元昊為稱帝造輿論也)。 據說當時此山現神龍(疑元昊為稱帝造輿論也)
3 吐蕃:西藏之古稱。回鶻即突厥。
4 元昊建夏後曾頒禿發令,名嵬即嵬名氏之倒置。 兀卒開運諱石重,蕃書院里用仁榮。
曾將名駝結漢使,好迎聖經到羌城。
無端腥風漫地卷,有怨噩訊貫天沖。
千載誰識李王墓,編史只記黑水功。
註:1 石重即後晉出帝石重貴,開運:即石重貴破亡之年號,元昊初用又諱之遂改為廣運號。
2 仁榮:指元昊寵臣野利仁榮。
3 元昊十分重視中原文化,每年都用吐蕃名駿換取宋朝經書及各種文化書籍。
4 李王墓即元昊墓。 唐時曾賜元昊之祖皇姓。
5 黑水:黑水城在今內蒙古境內,曾於出土很多西夏經書文物等,對研究西夏文化提供了大量珍貴資料。 胸羅大略王霸志,敢向刀頭繫心思。
三擂羌鼓千軍起,一動旌旗萬馬嘶。
漢家兵強不厭詐,胡兒精騎弄玄機。
惱人最是宋張元,上寺壁上調侃詩。
註:1 張元者宋陝人也,後投奔元昊受重用。元昊在好水川大勝宋軍後命張元在上寺壁題詩雲:「下竦何曾聳,韓琦未是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調侃:嘲笑、諷刺。? 夏國劍氣沖鬥牛,褫魄一縷震九州。
黑雲暗暗連胡闕,陰風陣陣浸羌裘。
曾羅兵逐中原鹿,再刮民富外幫酋。
英雄淫佚忠臣去,可憐魂喪父子仇。
註:1 宋時盛傳夏國兵器舉世無雙,夏國劍最是享盛名。(褫)魄:宋詩人晁補之有白蛟雙挾三蛟龍,弒人一縷立(褫)魄。一縷立(褫魄)有見血封喉之意。
2 元昊稱帝後甚荒淫,終以與太子爭美人為太子寧令哥弒殺。 三川口之戰
三川羌鼓動地喧,百里邊城起狼煙。
狄青銅面劍錚錚,兀卒鐵血氣軒軒。
一戰再戰不得力,文官武官皆失顏。
惶惶噩訊驚帝闕,此時將士戰猶酣。
註:1 三川口之戰宋軍大敗,死傷將士無數,此役震驚朝野。三川口之役是宋夏交兵的重要戰役之一。
2 狄青:宋名將,參戰此役戴銅面具沖鋒陷陣,銳不可當。兀卒:指元昊以兀卒自稱,兀卒西夏語中意天青子。 好水川之戰
早窺中原鹿,久蓄南牧心。
鎧甲窮黷武,黑雲暗政勤。
好水列偃月,漢家哭將軍。
一戰萬民慟,哀哀泣英魂。
註:1 好水川之役乃宋夏交戰之重要戰役,雙方都投入重兵。宋軍以失敗告終,失大將數十員。朝廷遂罷夏竦、韓琦首將之職。
2 偃月:陣名,夏軍在好水川布偃月陣大敗宋軍。
3 韓琦兵敗,陣亡將士的父母妻兒擁韓馬前放聲大哭,慘甚矣。 河曲之戰
聯遼反宋終戚戚,玩火敢笑漢赤壁。
興平嗚呼興宗怒,河西哀哉河曲凄。
百里煙絕裸褐土,千軍糧斷餓生蛆。
底事黃沙漫地卷,反目郎舅追莫急。
註:1 河曲之戰是夏遼之間的戰役,次役以元昊大勝為終。
2 興平,即遼興宗的姐姐興平公主,後嫁元昊,兩人長期失和。興平憂憂而死,遼興宗大怒,借故發兵問罪,發動河曲戰役。
3 在這次戰役中,元昊節節佯退,每退必放火燒掉草地,又派人燒掉遼軍糧草,致使百里之間無寸草,繼而乘借大風一戰而勝,足見元昊謀略過人。 記張元
(一)
曾經豪氣振中原,卻來崆峒參狂禪。
何事廣陵曲意冷,只緣梅花落猶寒。
鐵笛瀟灑強客走,銀劍崢嶸頑石鐫。
輕將肝膽付夏域,張郎夢里抱春眠。
註:1 張元,宋仁宗時,陝人也,博學多才,頗具韜略,有俠士名,宋人詩話曾記其詩名,有《詠雪》七星仗劍決雲霓,直取銀何下帝畿。戰退玉龍三百萬,斷鱗殘甲滿天飛。頗豪氣干雲,名傳一時。又有崆峒山叟笑無語,飽聽松聲春晝眠詩題於崆峒山寺壁。故雲。
2 廣陵散,梅花落皆古曲名。
3 張元吹鐵笛,綠林豪傑聞之皆避,又曾與好友吳昊、姚嗣宗,將述志詩刻巨石上,令人拖石投軍不為用。
4 張元、吳昊欲報國失意後,遂投元昊受重
(二)
累舉不盡意,世事兩茫然。
劍語憑誰寄,笛音兀自傳。
徒倚七星笑,賴聽五鼓喧。
若言棄家國,誰於勒石頑。
註:1 此句記張元等將述志詩勒於巨石,哭到邊營欲投軍之事。 野利仁榮頌
(一)
野利去後字不傳,空有兀卒淚滔天。
《文海》《要集》今何在?黑水城裡睡千年。
(二)
文章要臣古所稀,星明斗煥至公極。
《三才雜志》《十二國》,彷彿鴻爪印雪泥。
註:1 野利仁榮:古西夏著名學者,元昊之龐臣,主持蕃書院,編譯大量書籍,死後元昊大慟飯絕。
2 文海、要集:皆書名也,由仁榮主編,在黑水城出土。黑水城:見前注。
3 三才雜志、十二國皆西夏書名,仁榮編。
(選自孫大江先生《月涌大江流:六然堂制藝四種》一書,澳大利亞多元文化傳媒公司出版,2005年2月第1版)

7、龍虎風雲會的分集劇情

龍虎風雲會的分集劇情如下:

1、開篇001-005回

講包世榮斷案,是單老為了區別《白眉》而加上去的,與整部書的中心內容沒有什麼聯系。

2、006-092回

從真假白雲瑞到八王擂。相當於《白眉》的125-192回,內容幾乎完全一樣。中間穿插了15回的"奪蓮花分蓮子"的情節(出現了九天玄狐夏八姑,奪走九子蓮花,還有郭長達的師弟,深山野叟於劍飛,是好人,他偷了蓮花,最後給了徐良。徐良,白雲瑞不是夏八姑對手,飛天魔女龍雲鳳給徐良幫忙。

最後九子蓮花分成三份,開封府,夏八姑和龍雲鳳都分得3顆),但情節安排與"蓋家莊借戲龍珠"一段有些雷同。細節上微有不同,如天地二老、春秋四老沒有喪生;白春第一次出世等等。大破九獸朝天亭也去掉了。

3、093-121回

講述通天觀。根據《白眉》的193-221回改編。插了10回白雲瑞結婚和救包世榮的情節,但表現手法比較單一。所以從根本上講這一段是《白眉》中已經有的情節。孔亮是個老道,還有四大護法,這里龍虎風雲會是三個人召集的:金燈劍客夏遂良,一氣仙孔亮,三教堂的翻掌鎮西天方天化。

4、122-184回

從探小蓬萊到大破七星樓。根據《白眉》的222-277回改編。所謂改編只是將"三仙島"改成了"小蓬萊",內容幾乎完全一樣,刪掉了大破七星樓。增加了八卦亭比武,十二老群戰夏遂良的情節被搬了過來。

雖增加了小劍魔的身事,但也是老生常談(這段情節在不同的書里我至少聽過三遍),沒有小劍魔決斗金燈劍這一高潮,賣了個大官子結果什麼也沒有(八卦亭比武),所以說《龍虎》的改編反而沒有《白眉》精彩。這一段也是《白眉》中已經有的情節。

8、黨項族的元昊的故事300字

少年時期
宋景德元年五月初五(1004年5月26日),李元昊出生在靈州(今寧夏靈武),一個黨項貴族之家。[4] 祖父李繼遷,反抗宋朝對定難軍割據政權的統一,並打敗宋軍的屢次征討。為黨項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父德明對外睦宋朝,對內完成了黨項國家立國前的各項准備工作。元昊在父祖事業的基礎上完成了黨項國家的創建。
尚在髫齡的元昊,對父親的睦宋政策,特別是同宋朝的經濟貿易,不能理解。有一次李德明遣使臣到宋用馬匹換取物品,因得到的東西不合他的心意,盛怒之下把使臣斬首。元昊對父親的這種舉動十分不滿,對誡父親說:「我們從軍的人原來本事從事鞍馬的,現在用不急需品交換已經不是上策,現在將使臣殺掉了,有誰肯被我們使用呢?」德明見年僅10餘歲的獨子就有這種見識,十分器重。

李元昊各類形象 (9張)

少年元昊,長了一副圓圓的面孔,炯炯的目光下,鷹勾鼻子聳起,剛毅中帶著幾分凜然不可侵犯的神態。中等身材,卻顯得魁梧雄壯,英氣逼人。平素喜穿白色長袖衣,頭戴黑色冠帽,身佩弓矢。常常帶了百餘騎兵出行,自乘駿馬,前有兩名旗手開道,後有侍衛步卒張青色傘蓋相隨,從騎雜沓,耀武揚威。元昊幼讀兵書,對當時流行的《野戰歌》、《太乙金鑒訣》一類兵書,更是手不釋卷,專心研讀,精於其蘊。他頗具文才,精通漢、藏語言文字。又懂佛學。尤傾心於治國安邦的法律著作,善於思索、謀劃,對事物往往有獨到的見解。這些都造就了元昊成為文有韜略、武有謀勇的英才。[5]
在宋朝邊將中,對元昊的外貌、器度、見識有種種不同的傳說。邊帥曹瑋駐守陝西沿邊,早想一睹元昊風采,派人四齣打探他的行蹤。聽說元昊常到沿邊榷市行走,幾次等候,以期會面,但總不能見到。後來派人暗中偷畫了元昊的圖影,曹見其狀貌不由驚嘆:「真英物也!」並且預見到他後日必為宋朝邊患。

反宋之心
元昊逐漸長大成人,對父親的和宋政策,特別是向宋稱臣日益不滿,多次規勸父親不再臣服宋朝。他對德明說:「我們部落很繁華,當時財力用物不足。如果失去百姓,用什麼守衛國家?如果不用所得俸賜,招撫恩養蕃族,習練弓箭。從小的方面看,可以向四周領邦征討,往大的說,就可以侵奪封疆,上下豐盈,折正是計策索要得到的。」德明對元昊的意見,何嘗覺得沒有道理呢。只是時機還未成熟,年輕氣盛的元昊還不太懂得「識時審務」的重要。德明不正面作答,只以言相激:「我們的兵一直征戰都很疲憊了,我的民族三十年錦衣玉食,這是大宋的恩德,不可以辜負!」元昊駁斥父親道:「穿著皮毛做的衣服,從事畜牧工作,蕃性所便,英雄之生,應該稱王稱霸,何錦綺為?」
李元昊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九月,李德明被遼封為夏國王以後,即動用數萬民夫在延州(今陝西延安)西北的敖子山上,修建宮室,綿亘20餘里,極其豪華壯麗。有一次他從夏州出巡到敖子山行宮時,「大輦方輿鹵薄儀衛」(即儀仗隊),儼然和宋朝皇帝相仿。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李德明「僭帝制」,追謚其父李繼遷為「應運法天神智仁孝至道廣德光孝皇帝」,「廟號武宗」。
第二年夏天,有人向德明報告說,在懷遠鎮(今寧夏銀川)北的溫泉山上看見了龍,李德明以為祥瑞之兆,派官員去懷遠祭祀,其實是作遷都懷遠的打算。他借別人之口向他提出遷都的理由:「西平土俗淳厚,然地居四塞,我可以往,彼可以來。不若懷遠,西北有賀蘭之固,黃河繞其東南,西平為其障蔽,形勢利便,洵萬世之業也。況屢現休徵,神人允協,急宜卜築新都,以承天命。」遷都的理由是十分充足合理的,又加上天命所歸,就沒有人敢反對。於是李德明派大臣賀承珍到懷遠負責興建都城事宜。改懷遠鎮為興州,正式定都。

冊立太子
天聖六年(1028年)五月,元昊24歲。他在奉父命帥師取得了對河西回鶻作戰的決定性勝利後,被其父立為太子。同時他的生母衛慕氏亦被立為後。第二年,德明又向遼為元昊請婚,遼興宗封宗室女為興平公主,嫁給元昊。同時宋也封德明夏王,「車服旌旗,降天子一等」,以此來抵銷遼同德明建立的姻戚關系。

元昊繼位
明道元年(1032年)十月,51歲的李德明在完成了建國稱帝的各項准備工作之後死去了。李德明雖然沒有來得及登上皇帝的寶座,但他卻為李元昊的稱帝建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元昊
禿發——元昊繼立,首先下令禿發。即推行黨項的傳統發式,禁止用漢人風俗結發。元昊首先自己禿發,然後下令境內人民三日內必須禿發,不服從命令者殺頭。
改姓立號——廢除唐朝和宋朝的賜姓李氏和趙氏,改用黨項姓「嵬名」。又廢去宋朝西平王的封號,用本族語稱「吾祖」(兀卒。青天子)。
立年號——德明時用宋朝年號紀年。1032年,元昊以避父諱為名,改宋年號明道為顯道。1034年,自立年號開運、廣運。1036年,又改為大慶。
建都名——1033年,元昊把興州升為興慶府,擴建宮城殿宇,作立國的准備。
制文字——1036年(大慶元年),命大臣野利仁榮創制西夏文字。三年始成,共五千餘字,形體方整,筆畫繁冗,又稱為蕃書或蕃文。結構仿漢字,又有其特點。
明道元年(1032年),元昊繼位之後,宋想利用唃廝啰的勢力牽制元昊,於是授角廝啰為寧遠大將軍、愛州團練使。授溫逋奇為歸化將軍。第二年又進封角廝啰為保順軍節度觀察留後。元昊初立,積極准備稱帝建國,為了鞏固後方,也為了懲罰角廝啰歸附宋朝,便發動了對吐蕃河湟地區的進攻。[2]
1033年,元昊戰勝吐蕃唃廝羅(唃音谷)部,攻破犛牛城。1036年,又西攻回鶻,攻下瓜州、沙州和肅州,佔領了河西走廊。統治的領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包括夏、宥、銀、會、綏、靜、靈、鹽、勝、威、定、永和甘、涼、瓜、沙、肅等州的廣大區域。

稱帝立國
1038年,元吳在完成一系列立國准備後,正式在興慶稱帝。尊號「始文英武興禮建法仁孝皇帝」,國號大夏,又稱大白高國,改元天授禮法延祚。之後即向宋朝遣使求承其帝號,但為宋所拒。元昊乃大舉興兵攻略宋夏邊境。並於1040年的三川口、1041年好水川、1042年定川碧三戰大敗宋軍。但失去了與宋的邊貿,加之連年征戰也使西夏社會各方面陷入困境。慶歷四年(夏天授禮法延祚七年,1044),宋夏雙方簽訂了慶歷和議。規定夏去帝號,宋封之為夏國主;賜金塗銀印,方二寸一分,文曰「夏國主印」,許自置官屬,名義上向宋稱臣,奉正朔;宋夏戰爭中雙方所擄掠的將校、士兵、民戶不再歸還對方;宋朝每年賜給西夏銀7萬兩(舊制,下同),絹15萬匹,茶3萬斤;另外,每年還在各種節日賜給西夏銀22000兩,絹23000匹,茶1萬斤等。事實上西夏取得與宋朝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其後西夏與遼朝的關系陷入緊張。終於在1044年十月爆發了第一次賀蘭山之戰。元昊揮軍大敗遼興宗親率的十萬遼軍。但戰後雙方講和,西夏仍保持對遼朝表面上的臣屬關系。至此,元昊用武力形成與宋、遼二國事實上三分天下的格局。

為子所弒
天授禮法延祚十年(1047年),宋仁宗再賜元昊姓趙,可是李元昊不姓趙,他便改回李姓。他的文治武功卓有成效,但他本人也有不足之處。猜忌功臣,稍有不滿即罷或殺,導致日後母黨專權;另外,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導致西夏內部日益腐朽,眾叛親離。據說他下令民夫每日建一座陵墓,足足建了三百六十座,作為他的疑冢,其後竟把那批民夫統統殺掉。廢皇後野利氏、太子寧林格,改立與太子訂親的沒藏氏(另有一說沒藏氏)為新皇後,招致殺身之禍,於1048年為子寧林格所弒,享年46歲,廟號景宗,謚號武烈皇帝,葬泰陵。李寧林格後因弒父之罪被處死。[6] 其幼子諒祚繼位,上謚曰武烈皇帝,廟號景宗。

9、關於回鶻之戰(李元昊攻下回鶻具體來龍去脈?)

在黃河以西,祁連山與北山山脈之間,有一條寬百公里或僅數公里的天然長廊,蜿蜒1000多公里,稱作河西走廊。它是古代中西交通必經大道—「絲綢之路」的東段大道,也是古代中原王朝西北邊防的重地。河西走廊地區,由於有祁連山雪水的滋潤,水草肥美,可耕可牧,是歷史上各族勞動人民賴以生養蕃息的一塊寶地。

黨項族未佔領河西走廊之前,是甘州回鶻(河西回鶻)居住的地方。早在公元9世紀中葉,漠北回鶻汗國滅亡後,一部分回鶻人遷人河西地區,同原來居住在這個地區的回鶻部族建立了回鶻政權,成為河西走廊一股重要的統治勢力。夏州黨項政權興起,特別是李繼遷都西平之後,黨項政權即處於甘州回鶻、吐蕃和宋、遼之間。河西走廊地逼西平,直接威脅著黨項政權後方的安全。李繼遷要進攻宋朝,就必須解除後顧之憂。河西走廊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也成為黨項政權發展的必爭之地。
甘州回鶻的「牙賬」設在甘州(今甘肅張掖)。從大中祥符元年(1008)到天聖四年(1026),李德明同回鶻進行了六次爭奪甘州的戰爭,每次都遭到失敗。德明因此同回鶻結成世仇。天聖六年,元昊已長大成人,德明經過了充分的准備,首次派元昊帶兵去攻打甘州,一戰告捷,攻破甘州,甘州回鶻可汗夜落隔通順王倉猝出逃,留在城中的後妃子女家屬都被元昊擄獲。甘州首戰成功,深得德明歡心,元昊被立為太子。

黨項同回鶻爭奪河西涼州的時間持續最久。李繼遷時,西涼為吐蕃首領潘羅支占據,並結回鶻為援共同對付黨項。咸平六年(1003),李繼遷帶兵越過黃河和賀蘭山攻打西涼。在攻佔西涼後的凱旋路上,李繼遷中了潘羅支致命的一箭。4年之後,李德明又一次奪取西涼,不久又被回鶻奪回。元昊攻取甘州之後,固守西涼的回鶻人就失去了大本營。元昊又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吸引宋兵到環慶一帶,使回鶻失去戒備,然後出奇兵突襲西涼,回鶻人棄城去投奔吐蕃角廝啰。
元昊佔領甘、涼二州之後,使河西走廊西部的肅州和瓜、沙二州失去了屏蔽。當甘州城危之時,隸屬於甘州回鶻的沙州回鶻分部瓜州王曹賢順,帶兵來援,兵至甘州,城已為元昊佔領,曹賢順見元昊軍勢盛,表示願率部歸附。在德明同意接受投降後,曹又重返瓜州。元昊繼位之後,忙於同吐蕃角廝啰作戰,直到景元昊大慶元年,公元1036年,才從同角廝啰部將安子羅曠日持久的作戰中脫身出來,率軍西攻回鶻瓜州(今甘肅安西),直抵沙州(今甘肅敦煌),又回師佔領肅州(今甘肅酒泉)。這樣,元昊便安全控制了河西走廊,結束了甘州回鶻的統治。

與英雄聯盟之龍元昊相關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