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歇后语20条
1、曹操杀人——乱来一气
2、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3、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4、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5、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6、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7、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8、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9、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10、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11、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12、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13、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及其性格不同)
14、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5、曹操诸葛亮——心思不一样
16、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17、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
18、张飞卖豆腐——货不硬人硬
19、张飞战马超——不相上下
20、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歇后语的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
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
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
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
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2、伊索寓言里的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狐狸和葡萄》
森林里住着一只狐狸。
有一天,狐狸来到了一片大草原上,发现了一棵葡萄树。葡萄树上结满了一串串晶莹透亮、香气扑鼻的葡萄。它想:这葡萄一定又甜又好吃!它看着葡萄,舌头舔着嘴巴,直流口水。
狐狸想吃葡萄,它急忙伸手去抓。可是,树太高了,够不着。于是,狐狸用尽力气,跳了上去用手抓,还是没够着,只抓下了几片叶子。它想:我要是能像猫一样会爬树就好了。狐狸又试了好几次,还是没够着。旁边的小兔啦,小鹿啦……都笑狐狸是个傻瓜。
狐狸累得汗流浃背,喘着粗气说:“这葡萄还没熟,一定很酸!一定是不好吃的。”说着它垂头丧气地回家了。它边走边回头看一眼它心爱的葡萄,心里是酸酸的。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这就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来历。
3、有那些关于游戏的词语
关于游戏的词语
二字词:
乐趣情趣趣味狂欢兴奋追逐躲闪捣蛋
淘气躲藏配合默契赌气招架欢呼欢叫
欢笑欢心机灵机智机会灵活笨拙敏捷
四字词:
手足无措手忙脚乱笨手笨脚毛手毛脚七手八脚
垂头丧气摇头晃脑探头探脑大摇大摆大为恼火
大吃一惊大惊小怪得意忘形笑逐颜开欢呼雀跃
挤眉弄眼浑水摸鱼四脚朝天躲闪不及防不胜防
4、求B站问答答案,不行的话邀请码也行,拜托了
好麻烦…我直接给你买个码好了,不过不知道现在能不能用,上次给我朋友就用不了,只能答题
qq380336344私戳吧,我估计直接发这里会被抢